长治马铃薯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多方面阐述分析

2024-04-24 12:02郭华芳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关键词:薯块种薯病斑

郭华芳

马铃薯既是一种重要的粮食性作物、又是一种大众喜欢的蔬菜作物,同时还是一种经济类作物,其营养价值丰富,产量相对较高,适应能力较强。随着国家对马铃薯主粮化提出,马铃薯的种植范围呈现逐渐扩大的态势,提高马铃薯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很大帮助。当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马铃薯种植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栽培管理过程中由于很多农户一直坚持传统的种植方式,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马铃薯,不注重做好科学轮作工作,使得马铃薯营养比例失调,病虫害呈现加重流行的态势,严重威胁到产能和品质。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加快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做好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的控制病情,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探讨对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整地、品种选择、薯块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广大农民及同行有所帮助。

一、长治马铃薯发展现状

目前山西省长治市马铃薯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栽培管理期间出现了各种技术问题、病虫害防治问题日益凸显。对此就需要我们加强马铃薯栽培环节的有效调控,充分掌握马铃薯栽培管理所存在的诸多不当之处,并以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和品质为出发加快现代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加快更新种植户的传统种植模式和种植理念,为实现马铃薯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种植技术的帮助。

山西省长治市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是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马铃薯作为优势产业,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扶持。当前随着山西省长治市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和经济类作物,栽培面积呈现逐渐扩大的态势。但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加以及种植时间的延长,马铃薯病虫害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很多病虫害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发生流行,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不良影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种植户不能做到科学选种,品种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栽培管理不科学,不注重做好栽培后的针对性管理,田间土壤积累了大量病原微生物,药物防控不到位,病原耐药性显著增强,再加上没有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使得马铃薯病虫害呈现连年加重发生流行的态势。为了更好的解决传统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所存在的多种弊端,就需要将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得以有效推行,确保现代化的马铃薯产业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增加单位面积内的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针对马铃薯种植现状就需要加快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做好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短时间的控制病情,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种薯脱毒技术、种薯处理、催芽、双膜覆盖、机械铺膜起垄、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一体化、间作套种等技术的深化配套,并将各项技术加以整合,提出以早播、保墒、抗病、早收为核心的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间作套种双垄双膜技术应用,提高了马铃薯综合栽培技术水平,可将播期提前至2月中旬,有效利用2-3月的光热资源,同时延长土地利用时间,可有效防止倒春寒对苗期的影响,达到了三早两高一抗(早起垄、早播种、早上市;高产、高效;抗寒)的生产目标。切实的为马铃薯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高产、抗病早熟马铃薯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生产上应选择未受冻害、无病斑、无腐烂、种皮较光滑、芽眼多、薯形正常的脱毒种薯。选取此类品种有助于马铃薯在生长中的抗病性和耐寒性。

2、种薯处理

首先,催芽。播前對未出芽的种薯应进行催芽处理。整薯催芽更为安全,将种薯置于黑暗、潮湿条件下催芽;也可在阴凉处做催芽床催芽,方法是:床内先铺5cm厚的沙,再密排种薯(块),厚度不超过5cm,然后覆盖5-7cm厚的沙,保持床土潮湿,床温16-20℃;或用10g/kg赤霉素(920)浸泡10-15min后捞出晾干薯块表层水分,置于20℃左右室内避光保存。待芽长0.5-1.0cm时,摊开晾芽,播前炼芽2-3d。其次,切块。选择完整、均匀、无病虫、无损伤的脱毒种薯作种。提倡整薯播种,超过50g的种薯切块使用,切块后,每块重30g左右,每个切块具1-2个芽眼。切块前准备两把切刀,交替使用,切刀和所有切薯工具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消毒。切好的薯块用代森锰锌和农用链霉素的混合液浸泡3-5min或喷雾杀菌消毒,摊晾后播种,现切现播,每亩用种量大约200kg。切块时注意薯块大小,人工播种薯块可大于机械播种薯块。人工播种薯块大小为50g左右,机械播种薯块大小在30-40g为宜。30-40g的小薯不切块;50-80g的中薯自顶部纵切为二;80g以上的大薯,自基部顺螺旋状芽眼向顶部切块,到顶部时,纵切2-4块。保证每个薯块有1-2个健全的芽眼。催芽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注意温度不要过高,过高芽会细长;苗床的湿度,以相对湿度65-70%左右为宜,过干则芽出的比较慢,过湿则容易缺氧腐烂。马铃薯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放风,及时揭开拱膜下部,防止烧苗。

3、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透气性较好的沙壤土为宜,不宜选择重度盐渍化土壤种植,且前茬2年未种过茄科或根茎作物。播前10d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4方,随即深耕25-30cm,然后整平耙细,耙田2-3次,使土壤达到疏松细碎平整,以利排灌和地下块茎生长。起垄前每亩撒施二铵30kg,硫酸钾20kg,尿素5kg,施肥后起垄铺膜。起垄高度30cm,垄面宽50cm,沟宽40cm,垄间距1.1m。种肥以复合肥为主,亩推荐施用马铃薯专用肥(有效养分:N-P-K=13-8-19)80kg。马铃薯一般不追肥,追肥如底肥不足,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用0.3%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追肥2-3次。

4、播种

起垄播种,当垄上膜下10cm地温达到5℃时播种,种植模式为大垄双行,两行孔眼均匀错开呈三角形打孔,播种深度10cm,亩种植密度4500株左右。薯芽朝上摆放,膜孔覆土要严实,覆土厚度2-3cm,一般在2月中下旬,播后及时加盖小拱棚。平地开沟播种的,播种沟宽40cm,深10-15cm,沟距80cm(2.4尺),播种沟开好后,在沟中间呈线状先施入种肥(马铃薯专用肥),盖一层薄土,贴沟边错窝摆放两行种薯,行距35cm,株距(退窝)25cm。播后喷施芽前除草剂并覆膜,覆膜时应注意不要盖得太紧,膜的边缘要用土压紧压实。次年春天气温稳定断霜后即可揭膜,同时中耕培土。播种后立即加盖小拱棚,拱杆高度1m,跨度3m,拱杆距离2.7m,为保证拱杆牢固,在拱上沿方向拉3行绳子,完成后可在拱杆上面盖膜,膜两边埋土压好。

5、田间管理

首先,苗期管理。马铃薯如地上部生长过旺,将影响薯块膨大,应适时调控,叶面喷施800倍液烯效唑,以晴朗无风天或阴天进行为宜。齐苗前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夜间12-14℃,齐苗后现蕾前白天在26℃以上时打开棚膜通风口通风,22℃以下时关闭风口,夜间温度控制在12-14℃。温度控制过程中,白天和夜间温度稳定后将小拱棚逐渐撤掉。检查出苗情况,及时解放部分压在膜下幼苗,防烫伤。齐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发现缺苗查找缺苗原因,避免缺苗、断垄;其次,中耕除草。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异丙甲草胺等药剂;马铃薯出苗后用烟嘧磺隆等苗后药剂进行灭草。齐苗后中耕一次,现蕾期中耕培土一次,培土3-5cm,尽量向根部多培土,防止结薯过浅而使薯块表皮变绿影响商品性;最后,水肥管理。马铃薯出苗前应以提温保墒为主,并保持土表湿润,出苗至现蕾,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进入结薯期后,应保持土壤湿润,如遇积水,要及时排水。发棵期、蕾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次,每次喷施150g/亩。采用滴灌方式,全生育期灌水6次,灌水量240-300m3,收获前10d停止滴水。

6、收獲及分级包装

茎叶转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即可收获。收获要在晴天、凉爽、无露水条件下进行。收获前15d,停止喷施化学药剂。推荐采用机械化收获。当田间50%植株出现叶片发黄时,选择晴朗天气收获。收获的马铃薯遮阴晾晒后装袋,贮藏期间应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提前2-3d割除薯秧移出地块。收获后按级别分装,一级马铃薯单个薯重达到150g以上,二级是100-150g之间,三级是100g以下,应及时剔除病烂薯分别包装。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晾2-3d,待薯皮表层湿气降低后再入库或装运,防止暴晒、雨淋。

三、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综合防治,辅助化学防治。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农业防治选用脱毒种薯,合理轮作换茬,及时拔除病株,高厢(垄)栽培。 化学防治推荐选择植保喷雾机械防治。真菌性病害使用2.5g/L嘧菌酯悬浮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隔7-10d喷1次,连续喷施2次-3次。细菌性病害黑胫病使用可杀得或春雷霉素等药剂喷雾防治,疮痂病采用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剂防治。蛴螬、小地老虎使用25g/L溴氰菊酯乳油1250倍、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液1500倍液。马铃薯甲虫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600倍液或2%阿维菌素1500倍液剂喷雾。

2、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①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栽培阶段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叶子叶柄茎块上。首先在叶子上产生危害,往往发生于叶尖或者叶缘,一开始会形成水渍状的斑点,天气湿度相对较大时,病斑会迅速扩散,病斑与健康部位界限比较明显,病斑的边缘会存在白色稀疏的霉菌层,叶子背面的霉菌层更为明显,严重时病斑能够扩展到主脉或者叶柄,使得叶片萎蔫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当田间干燥时,病斑逐渐干枯,呈现深褐色或者黄褐色,不会产生霉菌轮纹。薯块受到晚疫病危害之后,会形成不规则的病斑,病斑向内凹陷,病斑下部的薯肉呈现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部分患病马铃薯很容易和其他真菌性病害相互并发,导致马铃薯逐渐软烂。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应该做到科学选择马铃薯品种,选择使用小整薯进行播种,播种之前可以选择使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严格的杀毒处理。在马铃薯生长发育阶段,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肥、钾肥、增施钙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马铃薯应该避免与茄科类作物和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或者套种。马铃薯齐苗后苗高约20cm时第一次打药。可用500g/L氟啶胺悬浮剂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喷雾防治,隔7-10d 1次,连喷2-3次。

②青枯病

马铃薯青枯病主要危害植株,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萎缩比较严重,下部叶片先是出现萎蔫,然后逐渐下垂,一般在早上和晚上逐渐恢复健康,持续4-5d之后,整个植株全部被萎蔫,但是仍然能够保持青绿色,叶片不会掉落,叶面会出现褐色病变,并不会出现褐色条纹,解剖之后能够发现维管束变成深褐色,湿度较大时界面会出现大量的液体。当块茎受到病原入侵之后,临床症状较为轻微,切开之后维管束逐渐变成深褐色,轻轻挤压丛中会溢出很多白色的黏液。防控马铃薯青枯病应该制定合理的轮作的制度,应该与十字花科类作物或者禾本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选择高抗的马铃薯品种,对种植地做出有效的处理,避免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大水漫灌,推广应用高畦栽培模式。当出现患病植株之后,应该第一时间将植株拔除,选择使用生石灰对定植穴进行消毒。加强田间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发病初期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粉剂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配制成溶液灌根。或者选择使用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每株灌兑好的药液0.3-0.5L,每隔10天1次,连灌2-3次。

③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的传播流行会对马铃薯的生产和制种带来极大的影响,病毒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病原体、健康马铃薯和传播病毒的蚜虫三个基本环境,所以防止该种病毒的传播蔓延阻断三者关系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马铃薯病毒病的分布十分广泛,危害较为严重,感染病毒的马铃薯通过块茎积累病毒使块茎品质逐渐变差,产量逐渐降低,减产能够达到20-50%,甚至能够达到80%。马铃薯卷叶病毒是重要的马铃薯病毒性病害,通过蚜虫传播,也通过感染病毒的块茎传播。防控疾病应该培育和选育脱毒马铃薯品种,在繁殖过程中及时将卷叶的患病枝除去,蚜虫传播病毒及时喷药杀灭蚜虫。发病初期,用20%病毒A等药剂加蓝精灵喷雾防治,此外还可以选择使用24%混脂酸·碱铜水剂700倍液或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300倍液或4%嘧肽霉素水剂3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随着山西省长治市马铃薯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栽培管理期间所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病虫害防治问题日益凸显。对此就需要我们加强马铃薯栽培环节的有效调控,要充分掌握马铃薯栽培管理所存在的诸多不当之处,并以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内的产量和品质为出发加快现代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加快更新种植户的传统种植模式和种植理念,为实现马铃薯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薯块种薯病斑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