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帮宽对既有高速铁路变形控制的研究

2024-04-24 16:46梁宇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年1期
关键词:变形控制沉降高速铁路

梁宇

摘要:在既有高速铁路中,既有路基帮宽会引起该铁路变形,为解决该情况,在新建连镇铁路淮安地区预留宁淮铁路引入同步实施工程中,从既有铁路变形的角度,对该工程中的宁淮铁路黄楼区间路基展开探讨,提出少扰动桩基等控制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少扰动桩基技术,可使既有高铁沉降变形减小。在K126+420断面中,Ⅰ、Ⅱ股道累计沉降分别为1.17mm、1.25mm。相同断面下,x方向水平位移最大为4.95mm。通过研究设计的控制技术,有效改善了既有高铁路基沉降。

关键词:变形控制;路基帮宽;高速铁路;沉降;水平位移

0   引言

城际、市域铁路处于快速发展中,既有运营高速铁路常出现新建高速铁路引入近接工程的情况。在该类工程中,既有路基帮宽是其中比较常用的形式。出现填筑堆载过大等情况,会影响既有高铁路基的稳定性,导致其产生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从而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1-3]。因此对既有高速铁路变形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项瑞聪等人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研究中,为分析路基填筑对其影响,对路基变填充下的变形进行了探讨,并对地基变形监测和控制方案进行设计。结果显示,路基填筑会导致地基变形,其变形量占总沉降的56.1%[4]。李柱雄等人在路基帮宽工程中,对其与既有线路路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不同加固方式下既有路基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受邻近堆载的影响,路基坡脚附近出现水平变形[5]。廖进星在怀化南站沪昆场工程中,为分析其与既有路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帮宽路基对既有路基的位移影响较小[6]。

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数值计算等方法难以保证既有高铁路基变形不超限。因此,可采用实时监测方法监测其变形,对新建线路施工产生的影响进行动态评估,以确保既有高铁的安全运营。为了有效控制既有高铁变形,本文以黄楼区间路基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工程概况的基础上,探究其近接工程路基变形原因、控制难点以及对应的控制技术,对变形进行实时监测,以期为相关路基工程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既有高铁近接工程工程通常采用路基帮宽填筑[7],由于地基处理不当等原因,使得既有高铁路基常出现变形。为确保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需对其变形进行控制。本文以新建连镇铁路淮安地区预留宁淮铁路引入同步实施工程为例,选取其中的宁淮铁路黄楼区间路基,进行路基变形控制研究。

新建连镇铁路淮安地区预留宁淮铁路引入同步实施工程,跨京沪高速特大桥,包含两座单线桥梁:左线NHDK15+006.626~NHDK17+155.156Z1号墩(含)~南京台(含),其中NHDK15+6.626(Z1号墩)~NHDK15+465.176

(Z16号墩)之间的梁部不施工,仅施工桥墩及基础;其余范围内梁部、桥墩基础均施工。

路基工程起讫里程DK125+819.73~DK127+666.16,路基全长1.846km,于DK126+800处设黄楼线路所一处。黄楼区间路基包括左、右线,其中左线区间路基里程范围为D1K19+826.516~DK20+409.667,长度为0.759km;右线区间路基里程范围为DYK19+816.228~DYK20+875.6,长度为1.062km;合计1.821km。黄楼区间左、右线外包连镇铁路,相应里程为LZ127+654.501~LZ128+719.783,长度为1.065km。

连镇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

2   近接工程既有高铁变形控制分析

2.1   变形控制难点分析

在设计既有高速铁路变形控制技术之前,需进行控制难点分析。在帮宽接轨段施工时,邻近路基填料会使既有线路地基产生附加应力,从而造成既有线路产生附加变形,进而影响连镇铁路的正常运营与维护。对此,需进行扰动桩基施工控制。

在帮宽填筑时,需注意填料的选择,宜选择重度小的填料。在地基处理等施工中,取出土桩易导致附加沉降现象。进行挤土桩作业,也会对路基造成影响,导致挤土效应。此外,填充不当等情况亦会对路基造成影响。因此,应对该类问题重点关注,并提出对应的监测方案。

在既有线施工的周围,要确保起重机等大型设备规范施工,防止其越过边界,妨碍既有高铁运行。对于既有高铁而言,新建线在其周围施工时,受到附加应力的影响,其路基原本状态会被破坏,使其出现沉降变形等情况,导致其轨道平整性降低,妨碍其正常运行。对此,在新建线路施工时,应采取相关控制策略,将临近既有高铁路基的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2   既有高速铁路变形控制技术

2.2.1   桩基施工控制

进行桩基施工可能会影响连镇铁路运行,导致其产生路基变形。在进行桩基作业时,可通过全回转全套管钻机成桩的方式,降低对桩基的扰动,避免路基变形。若场地面积较小,可选择微型桩。在使用全回转全套管钻机作业过程中,钢套管在驱动扭矩作用下发生转动,帮助管口刀头切割障碍物。在套管支撑下,液压冲抓斗取出管内切割后的物料,从而实现挖孔操作。

先在临近既有高铁的第一排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然后进行第二排施工,之后进行其他钻孔灌注桩施工。其中,第一排和第二排的施工方法选择隔桩跳打法。该施工工艺可有效防止机械设备因倾倒而侵陷,且在套管的保护下,可避免孔壁出现坍塌现象。

2.2.2   泡沫混凝土减载填筑

传统路基填料由于自重过大,会在已有路基中引入新的附加应力,容易导致该路基沉降变形超限。同时传统路基填料施工中的机械干扰也会引起该路基變形。鉴于传统帮填方法满足不了既有线路的运营要求,根据减载需求,对路基填料进行重新选择。选择泡沫混凝土进行减载填筑,其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相較于一般的填料,表1中的两种泡沫混凝土的质量更轻。选用这两种填料,对帮填影响下的沉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要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泡沫混凝土。若场地面积较小,可通过管道泵送现浇方式进行施工。

上述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浇筑层表面出现裂纹,确保轻质混凝土的整体性,提高帮填实施效果。对轻质泡沫混凝土采取无落差泵送,泵送距离通常在400m以内。为了能够进行超长距离泵送,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对泵送系统进行改造,增设中转站。

2.3   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监测

地层中包含砾砂、中砂,进行地基处理时,桩基施工的振动作用会导致地基出现沉陷。而受到桩挤土效应的影响,既有高铁路基容易出现水平位移。其中,挤土桩地基变形类型分区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完成单桩施工后,桩身附近地基土会发生变形,其变形可划分成4个区域,分别为强烈塑性区、塑性区、弹性区、弱变形区。在桩的挤压下,塑性区区域土体的塑性变形较大。

实时监测既有连镇铁路Ⅰ、Ⅱ股道的沉降情况。在沉降监测中,要合理选择基准点。基准点要远离施工扰动区,选择位置在稳定建筑物附近。在运营线路中,以巡检数据为基础,对基准点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进行人工校核。

在沉降监测点设置方面,间隔距离一般设置为20m。进行水平位移监测时,其监测设备选择自动全向传感水平位移计,设备放置在铁路边坡脚外0.5m处到路肩坡面的范围内,相邻设备间隔60m。对既有高铁变形监测精度进行设置,具体如表2所示。

3   既有高速铁路变形控制应用结果分析

3.1   K126+420处沉降变形分析

从2021年6月15日开始,进行帮宽段地基处理,结束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检查发现,连镇铁路典型断面K126+420处,存在局部沉降情况。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对该处沉降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少扰动桩基施工控制的效果,相关变形情况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监测时间的增加,Ⅰ、Ⅱ股道沉降变形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趋势,整体上Ⅰ、Ⅱ股道累计沉降较小,小于4mm。在2021年7月19日时,Ⅰ股道沉降为0.38mm,比Ⅱ股道大0.29mm,后者的沉降为0.09mm。在2021年8月19日时,Ⅰ股道、Ⅱ股道的沉降分别为0.35mm、-0.18mm,监测点出现细微隆起。在2021年9月19日时,Ⅱ股道的沉降为0.24mm,而Ⅰ股道的沉降为负,对应监测点出现细微隆起。

监测时间为2021年10月19日时,Ⅱ股道的沉降为0.32mm,Ⅰ股道的沉降为0.00mm,前者比后者大0.32m,Ⅰ股道对应监测点地表平整。监测时间在2021年12月19日至2022年1月19日之间时,Ⅰ股道沉降迅速增大,沉降增加量为0.95mm。监测时间为2022年1月19日时,Ⅰ、Ⅱ股道累计沉降分别为1.17mm、1.25mm。

由此可见,研究设计的少扰动桩基施工控制策略效果较好,能够使既有高速铁路沉降变形处于受控状态内。

3.2  Ⅰ股道沉降变形时程曲线分析

添加“Boltzmann S型成长曲线模型”,模拟既有高铁路基沉降情况,相同断面下,分析Ⅰ股道沉降变形时程曲线,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图3a为地基处理阶段Ⅰ股道沉降变形情况,图3b为挡墙施工至铺轨阶段Ⅰ股道沉降变形情况,图3c为铺轨结束后的阶段Ⅰ股道沉降变形情况。

在图3a中,根据监测系统监测的沉降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变化情况可知,整体上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沉降实际值曲线的变化幅度较小,沉降预测值曲线在±2mm范围内波动。监测时间为2021年9月10日时,沉降实际值为0.35mm,比沉降预测值小0.51mm,后者为0.86mm。

在图3b中,在挡墙施工至铺轨施工阶段中,Ⅰ股道沉降实际值和预测值相差较小。随着时间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监测时间为2022年3月10日时,Ⅰ股道沉降实际值为-2.96mm,Ⅰ股道沉降预测值为-2.52mm,该监测点地表呈现细微的隆起现象。

图3c中,铺轨施工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Ⅰ股道沉降实际值和预测值逐渐减小,并慢慢收敛。监测时间为2022年7月10日时,Ⅰ股道沉降实际值和预测值分别为-3.68mm和-4.38mm。

3.3   相关水平位移监测曲线

对该断面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从2021年9月8日时开始监测,结束监测时间为2021年12月11日时。得到相关水平位移监测曲线具体如图4所示。

图4a中,不同监测时间下K126+420断面的x方向水平位移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层位在25~30m之间时,出现的水平位移相对较大,x方向最大值为4.95mm。当深度为10.00m时,水平位移为0.00mm。监测时间为2021年10月20日,当深度为27.00m时,水平位移为最大为-4.95mm。

在图4b中,不同监测时间下K126+420断面的y方向水平位移不同,发生层位在0~5m之间时,出现的水平位移相对较大。监测时间为2021年10月20日,当深度为3.60m时,水平位移为最大为1.87mm。由此可见,研究提出的控制技术控制既有高铁变形的效果较好。

4   结束语

为了实现既有高铁变形控制,确保高铁运营的安全性,在新建连镇铁路淮安地区预留宁淮铁路引入同步实施工程中,本文以黄楼区间路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近接工程路基变形原因,以及对应的控制技术,并进行既有连镇铁路变形监测。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设计的变形控制技术,能较好地对既有连镇铁路变形进行控制,桩基施工中Ⅰ、Ⅱ股道累计沉降较小,在可控范围内,K126+420断面水平位移偏小。2021年7月19日时,Ⅰ股道沉降为0.38mm,比Ⅱ股道大0.29mm,后者的沉降为0.09mm。监测时间为2022年1月19日时,Ⅰ、Ⅱ股道累计沉降分别为1.17mm、1.25mm。K126+420断面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发生层位在25~30m之间时,出现的水平位移相对较大,x方向最大值为4.95mm。监测时间为2021年10月20日,当深度为3.60m时,水平位移为最大为1.87mm。由此可见,该方法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将该控制技术应用在类似既有高铁变形控制中。

参考文献

[1] 李丽华,康浩然,郑志刚,等.移动荷载作用下既有高速铁

路路基拓宽计算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23(5):2131-

2139.

[2] 黄岩松.黄土高速铁路路基帮宽结构沉降变形模型试验分

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2,29(2):13-17.

[3] 吕阳.高速铁路路基帮宽工程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方法探

讨[J].铁道标准设计, 2023, 67(1):134-138.

[4] 项瑞聪,杨龙才,王炳龙.路基填筑引起水泥搅拌桩复合地

基变形监测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0, 37(2):38-45.

[5] 李柱雄,王长丹,周顺华,等.软土地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

线路路基对邻近既有线路路基水平变形的影响分析[J].城市

轨道交通研究, 2020,23(7):116-120.

[6] 廖进星.怀化南站沪昆场引入方案对既有路基影响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 2020,37(12):49-53.

[7] Zhibin,Jin, Ligang,et al.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bridge

deformation for running safety of railway vehicles

using simplified models:[J].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9, 23(3):454-467.

猜你喜欢
变形控制沉降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论述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浅析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质量控制
钛合金薄壁鼓筒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
某新机四级涡轮盘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涡轮后机匣加工工艺优化
电力铁塔运行状态智能在线监测的研究及应用
法兰拼焊焊接防变形的控制与探讨
浅析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