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探析

2024-04-24 17:35彭健森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优势

彭健森

摘 要:水稻是无为市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无为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不断扩大。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不仅改善了农业环境、提高了稻米質量,而且增加了农户收入,开启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篇章。稻虾共作模式下,配套技术应用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种养效果和效益,因此,为保证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与效益,掌握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优势;综合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03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指的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一种养殖和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化技术模式,能够达到既种稻又养虾的目的,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推动农业生态化、立体化发展。分析了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探讨了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要点。

1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

1.1 低成本、高回报

稻虾共作是指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养殖小龙虾,在该模式下,仅需要在第一年投放虾苗时投入一定的资金,之后小龙虾会自行繁殖,通过少量补充便可达到预期的产量。在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整个周期内,稻田养虾能减少小龙虾的喂养饲料,田间的有机质、杂草、底栖生物都可以为小龙虾生长提供所需的食物和营养,比单纯池塘养殖小龙虾的投入成本少,且能减少肥料的施用,因为龙虾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供水稻吸收使用。

此外,该模式还能改善水稻田生态环境。因为在稻田养虾,大、小虾以害虫为食物,吃掉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从而改良生态条件,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作用。实践表明,稻虾共作下的水稻产量达到575.2 kg/667 m2,稻米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小龙虾产量达到105.5 kg/667 m2,且产出的小龙虾外观好、个体均匀、健壮,比单纯种植水稻或单纯养殖小龙虾的收益高许多,是传统水稻种植收益的3倍以上,极大地增加了种养户农民的收入,调动了种粮的积极性[1]。

1.2 互利共生

小龙虾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稻田非常适宜小龙虾生存和繁殖。20~28 ℃的水温能够促进小龙虾生长发育,在炎热的夏季,水稻的茎秆和叶片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遮阴和蜕壳时躲避敌害侵袭栖息的场所,水稻的茎秆和叶片有利于保持水温。同时,深埋在土壤中的水稻根系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和提高水溶氧,为小龙虾提供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小龙虾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以稻田的杂草作为食物,由此防止水稻田间杂草,争夺土壤的养分。不仅如此,部分水稻害虫也是小龙虾的食物,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可以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当小龙虾在田间活动时,会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助于增加秧苗根部土壤的含氧量,促使水稻根系更旺盛,促进根系下扎和生长发育,促进水稻丰产。小龙虾的排泄物则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养分,两者互利共生,达到和谐自然的平衡状态。

1.3 生态效益显著

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下,利用浅水环境养殖小龙虾,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同时,小龙虾在生长时可觅食稻田内的水生生物、杂草,预防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龙虾排出的粪便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重要的肥料,减少资源浪费。在稻虾共作模式下,要求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营造有利于水稻和小龙虾共生的环境,可极大地减轻环境污染,因此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1.4 经济效益显著

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下,可实现一田双用,在收获一季水稻的同时收获大量龙虾,达到一田双收的目的。而且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下,所收获的稻米无污染,品质更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稻田内养殖的小龙虾市场价格远远高于传统方式养殖的小龙虾。试验表明,在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所产的稻米和小龙虾效益超过2 600元/667 m2,这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1.5 社会效益显著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立体化、生态化种养结合模式,非常符合新时期所提出的农业绿色化、科学化发展理念,所收获的稻米、小龙虾等产品符合市场高品质需求。不仅如此,稻虾共作实现了对稻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解决了土地资源矛盾,极大地拓展了小龙虾养殖发展空间,能够更好地发挥稻田增产增效的潜力,为广大农户开辟了致富新路径。未来,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将会成为水稻种植业、龙虾养殖业的重要模式之一,这赋予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突出的社会效益。

2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要点

2.1 小龙虾养殖技术

(1)选投亲虾。在稻虾共作过程中,小龙虾亲虾的选投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亲虾的品质直接关系到繁殖情况[2]。因此,可将养殖小龙虾的池塘作为亲虾挑选的主要场所,如果条件允许,可从天然水域直接捕捞。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控制好亲虾的离水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不要超过2 h。按照选择的繁殖方法,合理确定亲虾中雌性和雄性的比例,当采用的繁殖模式为全人工时,建议雌雄虾的比例为2∶1;如果繁殖模式为半人工,则雌雄虾的比例以5∶2为宜;人工增殖模式,以3∶1最佳。

在挑选亲虾时,应当将颜色、体型、健康程度作为主要标准,可将黑红色或暗红色、身体表面有明显光泽、无任何附着物、个头大(单体超过35 g)、附肢齐全、体格健壮、活力强的作为首选。以上是在养殖池塘中挑选的方法,而从市场采购时,要问清来源、离水时间、运输方式等,尽可能不选离水时间

2 h以上或以粗糙方式运输的亲虾,防止投放后出现大规模死亡的情况[3]。

挑选好的亲虾在正式投放前,要先做相应处理,即用浓度5%的食盐水浸泡亲虾,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以有效杀灭亲虾身上携带的致病菌和寄生虫,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针对从外地购入的亲虾,要在投放前先于池水中浸泡1 min左右,捞出后放置3 min,再浸泡1 min,完成3个循环后,提升亲虾的成活率。亲虾的投放密度可以按照稻田环沟的面积计算,正常情况下,20~30只/kg的亲虾,可以投放35 kg/667 m2。需要注意的是,在投放亲虾的过程中,要将虾筐侧放,使筐内的亲虾自己爬至稻田内,投放的位置应当选在水浅、水草繁茂处。

(2)补放虾苗。在选择虾苗时,应当以体表颜色一致、有光泽、洁净、附肢齐全、无病无伤的虾苗作为首选,并在虾苗捕捞前的3 d,在饵料中加入维生素C和抗应激的药物,若条件允许,可使用地笼去养殖场直接捕捞。挑好的虾苗,分装至虾筐内,在筐上覆盖一层水草,以达到遮光、保湿、防风的效果。从采购地到养殖地的运输距离不宜过长,应当控制在2 h以内的路程。虾苗可于水稻移栽时投放,按照190~250尾/kg的规格投放,稻田内投放26.5~28.0 kg/667 m2的虾苗,以此开展稻虾共作种养模式。

(3)饲料投喂。为加快虾苗的生长速度,并促进亲虾繁殖,应当做好饲料的投喂工作。在饲料的选择上,应当以专业厂家生产,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的优质饲料。饲料的类型主要有培育型、促成型、生长型等,按照小龙虾不同的养殖阶段,合理选用上述类型。3—5月可将生长型饲料的投喂作为重点,4—7月要将促成型饲料的投喂作为重点,8—10月将培育型饲料的投喂作为重点。

遵循“三定”的原则开展饲料投喂工作,即定点、定量、定时。具体的投喂方法如下:在稻田的环沟和大田设置固定的投喂平台,于每天的清晨和夜间分别投喂1次,按小龙虾重量的4%~8%计算饲料的投喂量。饲料投喂后应仔细观察,若每次都能在2 h左右将饲料吃完,则说明投喂量合适,否则应当加以调整。当小龙虾进入生长旺盛期后,可相应调整饲料的搭配,以确保营养均衡。

(4)加强水质管理。稻田内的水质和水位与小龙虾的生长情况密切相关,为此,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为确保稻田内的水质达到养殖小龙虾对环境的要求,应当定期对水质进行调控。研究结果显示,水质指标中的溶解氧、硫化物、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与稻田内小龙虾的生长具有密切关联。调控水质实质上是对上述各项指标的调节与控制,比如:利用生石灰能够提高水的pH值,而明矾或乙酸则可降低水的pH值。最适宜小龙虾生长的pH值为7.0~8.5。通过机械设备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向塘口泼洒亚硝净,降低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而种植水草可以吸收水中的氨氮。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将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控制在0.5 mg/L以下,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0.05 mg/L以下,溶解氧达到5.0 mg/L以上。

第二,在稻虾共作中,小龙虾的品质与产量,除了与稻田的水质有关,还与水位有着密切关联。由于是稻虾共作,所以田间的水位既要满足小龙虾的生长需要,又应当符合水稻的生长要求。具体的调控方法如下:在进入稻虾共作期以后,每隔1周左右换水1次,换水量以10 cm为宜,进入高温季节,增加换水频率,改为每周2次,换水量增至15 cm,10月后,每隔2~3周换1次水即可。在高温季节换水时,要调节水温,控制在22~30 ℃之间,方可给小龙虾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在越冬期,稻田内的水位以30~50 cm为宜[4]。

2.2 稻虾共作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1)优选杂交水稻良种。养虾稻田一般只种一季中稻,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水稻进行栽培时,要选择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尤其选择抗倒伏、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能力强、茎秆粗壮、群体整齐、株型适中、耐肥性强的品种。生长期适中、分蘖强的紧穗型水稻品种有:野香优699、野香优676、广8优676、禾两优676、旱优73等。渔嫩泉生态农场近年来主要选用的品种是野香优699,野香优699是用野香AX福恢699配组选育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绿原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该品种具有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的特点。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12)。该品种在三元区做中稻种植,全生育期约141 d,产量可达620 kg/667 m2,而且米质达到部分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5]。

(2)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的播种时间以每年的5月上旬最为适宜,在播种前,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2~3 h,然后将种子放在阴凉、干燥地方,有利于加快种子发育速度。浸种前要先选种、去杂、过滤选留饱满种子,再用强氰氯溶液浸种12 h,洗净后再用清水浸种12 h,

取出进行催芽,稻谷种子适合发芽温度为23~28 ℃,催芽种子应降温保湿,勤翻堆降温,经过12~24 h,即露白破胸,催好芽的种子摊开见光,常温下炼芽3~5 h后播种。稻虾共生育苗方式以传统的湿润育秧为主,培育壮秧的关键是精量播种,稻虾共生种量一般控制在0.50~0.75 kg/667 m2。秧地要选择交通方便、排灌良好、离大田近的田块;施足秧田基肥,基肥施用农家肥100 kg/667 m2,水稻专用肥25 kg/667 m2,撒施均匀并做秧畦,秧畦连畦带沟1.1 m,秧田播种7.5 kg/667 m2;播种后覆盖防虫网,减少白背飞虱等虫害。当秧苗达到2叶1心时,揭网除草追肥,并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多效唑,并在10 d左右和移栽前,各施1次肥料,每次用尿素

5 kg/667 m2,氯化钾5 kg/667 m2撒施、匀施并保持秧田寸水,但秧苗一定不能施氨水和碳铵。稻虾共生秧田尤要做好种苗病虫防治,减少移栽后大田用药次数。秧田用药要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2叶1心时和移栽前1~2 d,各施1次农药,做好螟虫飞虱、叶瘟和南方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预防,确保带药插秧,农药选用毒三标(螟虫)+25%烯啶·吡蚜酮(飞虱)+80%多菌灵(稻瘟)+马胍·乙酸铜(南方黑条矮缩病),秧田做好鼠鸟害预防工作,播前毒鼠1次,确保秧齐秧壮。

(3)适时移栽,宽行窄株。一般秧苗移栽的最佳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秧龄30 d左右,采取浅水栽插、條栽与边行密植相结合的方法。移栽原则:浅、直、均、稳、东西走向。由于是稻虾共作,移栽时要保持间距,密度适当,保持在30 cm×15 cm左右,要充分发挥宽行稀植和边坡优势,以确保小龙虾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以免对小龙虾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当秧苗返青之后,便可将虾沟内的小龙虾引入大田进行养殖。

(4)科学的肥水管理。在水稻栽培的过程中,为避免无效分蘖,要进行烤田,原则上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但由于是稻虾共作,因此要进行多次轻烤,以田面露出踏脚有印不陷泥为宜;如果烤田时小龙虾出现异常,则应及时进行补灌。稻虾共生特性要求稻田要施足底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可以施用生物有机肥200 kg/667 m2,使用旋耕机进行溶田,将肥料埋入土壤,既可作为水稻肥料,又可培养红线虫,为保证虾苗投放时提供足够的鲜美饵料。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再施追肥和农药,虾田不得施用氨水和碳酸氢铵肥料,以免对小龙虾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5)及时收割水稻。在收割水稻前1周左右,可将田面的水排干,晒田总体要求是轻晒或短期晒,即晒田时,田块中间不陷脚,田边表土不裂缝、不发白。田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以免环沟小龙虾密度因长时间过大而产生不利影响;即稻田间水位降至10 cm左右,虾沟内的水应当不低于25 cm,采用高留茬的方法进行收割,当水稻90%黄熟时抢晴收割,并在收割后用秸秆还田,当水稻收割完毕后及时向田间灌水。

3 结束语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无为市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期,要充分意识到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巨大优势,加大对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宣传推广力度,完善稻虾共作管理措施,掌握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要点,实现水稻和小龙虾和谐共生,达到稻虾共作双赢的目的,提升稻田整体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无为市农业生态化发展及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庆轶,王永超.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21(1):66-67.

[2] 顾后祥.淡水小龙虾发病原因及病害防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55-56.

[3] 王春华.淡水小龙虾发病原因及病害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19(10):53-55.

[4] 房秀莲.论提高杂交稻种子发芽率的具体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9):108.

[5] 戴光明.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现状及前景探讨[J].渔业致富指南,2020(2):13-17.

猜你喜欢
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全面脱贫
创新发挥侨务优势 拓展海外统战工作
矮的优势
老父亲的优势
画与话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