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关系研究

2024-04-24 17:51马娟娟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环境友好农业经济

马娟娟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下,遵循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与资源投入力度,构建绿色农业发展体系,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性要求。为了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明确了环境友好型的农業,重点对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性进行分析,指出了两者之间的多维关系,并整体探析我国乡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创新现状,提出构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关系的思路,助推绿色农业体系形成。

关键词:农业经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发展绿色农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农业经济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性要求。实质上,早在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推行绿色种植与生产技术。该政策文件既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前,全国各地乡村均在加大在绿色农业上的投入力度,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革新、农业生产与经营理念创新等方式,寻求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同性、耦合性。从当前我国相关领域整体研究实践状况来看,有关绿色农业管理的研究理论较多,对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略显不足。对此,立足农业经济研究视角,通过指出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技术创新关系,既能够加快推动我国乡村地区绿色农业发展,也能够增长农民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性的认识。

1 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涵义

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本质是绿色农业,是指以生态、环保、低碳、绿色安全等为要素的农业发展理念,旨在通过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革新、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技术应用、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式,构建既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农业发展综合体系[1]。环境友好型农业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经济之间的和谐共存,追求农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出现为追求农业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2]。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既是实现农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根本性要求,也是确保自然生态平衡的需要。

2 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性分析

2.1 依存关系:农业经济增长建立在自然生态平衡之上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与制造、农副产品生产等,尤其是农业种植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环节,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3]。农业种植建立在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上,只有维护好自然生态平衡,才能够确保农业种植所需的自然资源获取,才能够筑牢农业发展经济发展的根基,确保农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只有维护好自然生态平衡,才能够提升土壤肥力、自然资源活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4]。此外,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安全、稳定、可持续性,农业区别于工业、纺织业等,农业产品直接与广大民众的饮食关联,只有维护好自然生态平衡,才能够避免农业种植与生产中导致环境污染,从而确保农业安全,守护人民的“饭碗”。

2.2 交互关系:生态环境发展依赖于绿色农业功能发挥

生态环境与农业属于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农业经济增长建立在自然生态平衡之上,生态环境发展同样依赖绿色农业发展。基于上文分析,绿色农业的本质是绿色、环保、低碳、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突出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保护性与有益性,绿色农业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

例如,绿色农业体现在农业种植中对绿色新型肥料的使用上,绿色新型肥料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农田土壤保育与高效优质农业发展,解决传统化肥对土壤、水源的污染;绿色农业体现在绿色环保农药使用上,绿色环保农药的显著特点是对环境友好型与对人类安全无害性,其保障农业丰产丰收的同时,可以避免对空气环境、水源、土壤等污染,做到农业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农业体现在农业智能排灌与浇灌技术使用上,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绿色农业体现在绿色农作物推广与农业种植合理安排上,农作物本身作为一种植物,其产出经济的同时,也释放自身对环境绿色、空气净化的功能[5]。因此,整体而言,生态环境的发展离不开绿色农业支撑,两者始终属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中两者缺一不可。

2.3 协同关系:绿色农业与生态环境建立于农业技术创新

基于上述分析,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依存,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最终动力源于农业技术创新(图1)。一方面,农业技术创新体现于农业种植环节,包括农作物的培育、播种育苗、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在农业种植环节中选择环境友好型的种植技术,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率,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做到农业经济增长时对生态环境保护[6]。另一方面,农业技术创新体现于农业生产环节,包括农产品采收、农产品加工与制造等,农产品采收上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以新能源式的机械采收设备代替传统的燃油设备,减少采收环节对空气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环保,同时也提高农业采收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7]。农产品加工与制造环节,通过推广绿色农产品,带动新型农业产业崛起,发展农业经济,同时可以避免农产品流通环节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

3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3.1 新型农业技术在农业种植环节推广不理想

目前,从我国乡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普遍情况来看,仍以传统的农业技术为主导。例如,农业种植环节,几乎超过60%的农户仍选择普通化肥、农药,绝大多数农户仍选择的传统灌溉模式,对于上述提及的绿色、节约、环保的肥料、农药及灌溉技术等应用较少,即使一些乡村地区已经开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但整体效果仍不理想,这原因在于农户的传统农业思想严重,尚未真正形成绿色农业理念,未意识到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耦合性[8]。此外,大多数农户关注的是农业经济收益,由于新型农业技术的使用成本较高,且推广实验周期短,农户不愿意在高成本的农业技术上投入过多,更不愿意在农业投资上冒险。

3.2 以绿色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市场形成缓慢

农业产业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关联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业产业是直接拉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目前,从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整体形势来看,仍以传统的农业产业为主,例如,农作物市场收购后进行常规的农产品加工与制造,农产品精细加工类型以普通的谷物、面粉、果蔬等为主,缺少新型绿色农产品,对绿色农产品研发与制造的投入不足。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布局绿色农业产业,甚至大规模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区,但由于地方农业种植环节与加工制造产业环节未深入对接,使得市场经济风险较大。

3.3 农业经济市场中未形成多层次生态循环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乡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仍以传统的市场机制为主,未关注到农业相关联的产业合力,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力度不足,也无法体现出对环境友好型[9]。农业经济市场建设既忽略了生态农场、农业观光、绿色农产品加工与制造等农业经济模块与农业主体的关联性,更缺少绿色收储运技术、保育技术、生态系统技术等推广应用,整体上农业经济市场仍以传统的发展模式为主。此外,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与政府的兜底保障,目前,我国一些乡村地区注重绿色农业宣传,缺乏相关的支持性政策与实际的扶持保障措施而使一些农民与农业投资者持观望态度,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进程缓慢。

4 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关系的思路

4.1 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农业种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更是农民经济收益的直接来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将农业种植作为核心环节建设。农业技术创新需要融入农业种植环节,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响应地方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政府统筹带领相关主体加快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研发,加快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包括增产增收、绿色环保的农作物新品种及绿色肥料、绿色农药、节能灌溉技术、新能源式的农产品采收设备等研发制造。另一方面,积极在地方开展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试点,建设绿色农业试验田,向地方农户展示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优势,通过技术试验、推广宣传方式,加快农业种植新格局形成。

4.2 探索多层次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市场机制

现实情况表明,未来农业经济发展一定是多层生态循环的,强调科技引领,构建农业主体下的多个产业模块连接,实现农业经济的多重协同发展,打造多个经济增长极。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多层次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市场,如以农业为主体,建设农业关联的生态农场、特色农作物种植、绿色农产品加工与制造、绿色农产品销售、农业观光等市场模块,打造“农业+生态农场”“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与制造”等综合性的农业市场体系,构建多个农业经济增长极[10]。在技术方面,鼓励以生态农场为主体,推广应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污染修复等产地保育技术,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生物防控等技术,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等田园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废旧地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支撑多层次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市场形成。

4.3 持续完善地方的绿色农业经济扶持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在于农民参与,也在于农业市场的投资,无论是增强农民对绿色农业的投入意愿,还是激发当地农业市场的投资活力,根本在于消除农业经济参与者的顾虑,给予他们充分的扶持,如此才能够聚集力量,加快地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关系构建。对此,相关部门应从完善地方绿色农业经济扶持政策入手,解决目前存在的难题,如以我国农业农村部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总指导,加快地方各种绿色农业经济扶持政策制定,包括以生态农场为重点对象,探索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深松整地为重点的地力补偿政策;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减排降污、农膜回收利用为重点的环境补偿政策;稻田甲烷、农用地氧化亚氮、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减少排放为重点的低碳补偿政策;技术优先推广、专家优先服务、金融优先支持、用地优先保障、产品优质优价等配套扶持政策等,政策引领地方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

5 结束语

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发展属于相互协同、影响的关系,两者互依互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安全的根本性要求。而绿色农业的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也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关系构建,核心出路在于农业技术创新,创新方向应聚焦于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深入农业种植、生产、产品加工等环节,筑牢绿色农业理念,通过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农产品产业扶持等,打造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农业经济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發挥好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实现两者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毅诏,朱万里.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武威为例[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9,31(2):61-64.

[2] 姜荣波,张虹,蔡明像,等.综合服务助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实践:以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3年平台化运营模式的实践为例[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9):2343-2348.

[3] 岳慧丽,张昭,张蕙杰,等.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时空演变、区域关联及其经济协同发展效应:以省域公立农业科研机构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24):5251-5265.

[4] 李学兰,戴春园,穆天祥.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23,25(3):52-56.

[5] 李娟伟,华甜.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以黄河中上游四省(区)为例[J].开发研究,2023(1): 98-108.

[6] 王海英.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以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为例[J].世界农业,2018(6):101-106,142.

[7] 谢明义,徐广才,张蕊.生态涵养区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协调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J].生态经济,2021,37(5):119-124.

[8] 王火根,胡霜.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44(8):74-86.

[9] 王世清,冀正欣,许月卿,等.农牧交错区“三生”用地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冀北山区张北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7):161-171.

[10] 孟玉智,孟玉花.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以甘肃省临夏市为例[J].农业机械,2022 (12):64-66,70.

猜你喜欢
环境友好农业经济
环境友好型植物源化感物质高效抑藻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记天津源泰德润钢管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概述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
环境友好型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的法制建设思考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