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

2024-04-24 22:34唐潮史雍真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唐潮 史雍真

[摘 要] 抗日戰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东莞人民浴血奋战,为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融入东莞抗战史,能够发挥东莞抗战文化教育功能,彰显高校思政课育人特色。就教学实践而言,东莞抗战史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及众多的抗战遗迹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就实施路径而言,将紧密联系教材、合理利用东莞抗战史资料进行穿插式讲述,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现场教学及布置学术写作类型作业与成果汇报相结合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对东莞城市文化的认同,也可以推动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 东莞抗战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东莞抗战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2022CG55)

[作者简介] 唐 潮(1994—),女,湖南衡阳人,硕士,东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史雍真(1987—),女,河北阜城人,硕士,星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政工作方法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4-0085-05 [收稿日期] 2022-10-13

作为具有历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兼具“以史鉴今”和“资政育人”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有较好的历史素养。地方史因其生动性、翔实性,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获得感,具有突出的育人功能。因此,本文以东莞抗战史为例,探讨地方抗战史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的价值及路径,以期为灵活运用地方抗战史完善“纲要”课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一、东莞抗战史融入“纲要”课教学之价值

将地方史融入“纲要”课教学,兼有推动课程建设和地方历史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彰显了高校思政课“资政育人”的特点

东莞抗战史在华南敌后抗战史上和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中共东莞地方组织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人民战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消灭敌人等大量史实故事,党团结领导东莞人民在抗战中同仇敌忾、奉献一切的感人事迹,鲜活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由此,东莞抗战史蕴含的深刻的政治教育价值,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认同感的重要教育资源,将其融入“纲要”课,可以彰显思政课“资政育人”的功能。

(二)充实了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创新

“纲要”课教材以整体性的视角记述了1840年以来180余年的历史,呈现出高度概括性,学生在学习中不免产生隔阂疏离感,将地方史适时适度融入其中能缓解此问题。“纲要”课的目的之一是加深学生对国史和国情的认识,而了解地方史则是了解国史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学生掌握教材中抗日战争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可引导和培养学生熟悉本土抗战史并将之置于全国抗战的大历史进程中,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抗日战争史的理解。东莞抗战史作为东莞地方史的一部分,将其引入课堂,既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又能充实教学内容。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与敌后战场,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有利于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1]。聚焦感知地方抗战史,通过讲述地方抗战史又能很好地佐证全国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两者互为补充,让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三)有助于发挥东莞抗战文化育人功能,服务城市建设

以东莞抗战史研究为抓手,开展东莞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研究,扩大东莞华南抗日根据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凸显东莞在重要历史节点中的地位,能够强化大学生对东莞的城市记忆,推动东莞抗战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增进大学生的城市文化认同感。东莞抗战史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包括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救援美军飞行员、百花洞战斗等先进事迹及其凝结而成的东纵精神,是东莞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东莞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必将引领和激励青年大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革命精神,延续红色血脉,服务于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东莞抗战史融入“纲要”课教学之可行性

(一)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东莞抗战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理论成果层出不穷。这些成果为东莞抗战史融入“纲要”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依据研究成果的角度,笔者将其划分为整体性视角、区域性视角、群体性视角、文献整理视角四类。

1.整体性视角。整体性研究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以东莞抗战史的历史地位、东莞在华南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等为研究对象。陈立平在《东莞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一文中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东莞地处华南重要战略位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组成部分,东莞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历史贡献[2]。刘伟玲、黄勇胜在《东莞在华南敌后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一文中,从华南敌后抗战的发源地、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支撑地、秘密大营救的协助地、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队合作的见证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对日自主受降的理想地六个方面阐释了东莞敌后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3]。钟辉在《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东莞》一文中,从举起华南敌后抗战的旗帜、大岭山创建东江地区最早根据地两个方面论证了东莞敌后抗战不论是在华南地区还是在全国都居于重要历史地位[4]。

2.区域性视角。区域性视角则是对抗战时期东莞境内各区域抗战基本情况进行细致分析。陈光新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一文中论述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江地区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为东江纵队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华南敌后抗日斗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5]。余辉在《黄潭战斗》一文中讲述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重返东宝敌后的第一仗——黄潭战斗,此次战斗的胜利为开展东莞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6]。陈乔桂在《百花洞战斗:华南抗战中的漂亮一仗》一文中记述了1941年6月百花洞战斗的全过程。此次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毙伤敌50余人,毙战马数匹,缴长短枪10余支及其他武器弹药一批[7]。

3.群体性视角。群体性视角是以某一类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东莞抗战中做出的贡献。陈立平在《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东江纵队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一文中介绍了东江纵队中抗日群体——“老虎山五少年英雄”面对百倍之敌,浴血奋战,谱写了民族伟大精神贊歌的感人事迹[8]。张瑞平在《东莞党组织在华南敌后抗战中的作用》一文中,从率先组建人民武装、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开辟东莞敌后战场三方面论述了东莞党组织在华南敌后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9]。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光辉的历史 不朽的精神——纪念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70周年》一文中,从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举旗抗日、榴花塔旁英勇杀敌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英勇事迹。回顾其光辉历史,铭记其英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有助于推进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10]。

由此观之,不论是从整体性视角、区域性视角、群体性视角抑或文献整理视角,东莞抗战史的研究成果丰硕。授课教师在讲解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倘若能将上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就能让“纲要”课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之上更加“有血有肉”。

(二)众多的抗战遗迹为现场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

作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较集中的地级市之一,东莞市拥有诸多抗战遗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于1978年5月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5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拨款3 000万元,在抗日旧址最集中、历史环境风貌保存较好的大王岭村建设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被列为“南粤锦绣工程”项目之一,并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立项建设,纪念馆于2005年9月落成启用,现已成为广东省省级层面的专题抗战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榴花之战是日军登陆华南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莞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进行的一次有组织的抵抗,此次战斗极大地振奋了东莞的民心士气,点燃了东莞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熊熊烈火。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共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出资兴建榴花抗日纪念亭。2021年6月,榴花抗日纪念亭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借助参观东莞抗战遗址的机会开展现场教学,在扩充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内容之余,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将东莞抗战史融入“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且具有可行性,下面试就融入路径做如下探索分析。

三、东莞抗战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

(一)紧密联系教材,合理利用东莞抗战史资料进行穿插式讲述

授课过程中,教师可节选一手史料,作为教材中抗日战争模块的有益补充,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亲和力,加深了学生的认同感。例如,讲解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残暴统治时,可引用《广东抗日战争纪事》当中的记载,七七事变发生后,日军开始对华南境内的军事要地进行空袭,东莞地区虎门要塞一带以及广九铁路沿线石龙、茶山、常平等地,成为被轰炸的主要目标。在轰炸过程中,日军还使用了生化武器。1937年9月27日,日机在东莞县城郊外投放毒气弹,受袭居民手足疲软,当场昏眩。同年11月7日,日机轰炸广九铁路,同时投下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毒药粉[11]。由于日军入侵,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被严重破坏,表现在人口与农业生产锐减、工商业凋零两个方面。

在人口和农业生产方面,据《东莞市志》记载,1934年东莞有16.43万户,人口88.19万人,到1941年减少到5.49万户,人口23.81万人。1943年,东莞遭遇特大旱灾,加上日军陷境,侨汇断绝,饿死1.1万多人,逃荒4.6万人,此时全县人口仅有16万人,比1934年的88.19万人减少了81.9%。就耕地面积而言,当时东莞耕地面积170.4万亩,其中水田134.64万亩、旱地35.76万亩;期间日寇侵扰,战乱不断,百姓弃耕而逃,全县(不包括游击地区人口)人口仅67万人[12]。

在工商业方面,自东莞沦为日占区后,许多手工业和作坊被迫停业或倒闭。许多商铺被焚毁,一些商业地段被日军划为军事禁区。日军对于谷米、烟、糖等物资实行统制政策,通过发行“军用票”和“中央储备券”掠夺物资,东莞的民族工商业陷入绝境,物价飞涨,商品奇缺,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在讲解《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节时,授课教师可补充榴花塔阻击战的相关史实。1938年10月12日,日军登陆大亚湾。石龙、广州、虎门相继沦陷,东莞危在旦夕。同月19日,社训总队政训员何与成与副队长颜奇率领部分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200多人奔赴榴花一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为民族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壮歌[13]。将上述史实穿插进课堂,既丰富了授课内容,也提升了课堂的学理性。

(二)发挥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进行现场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4]。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就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和现实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谈了解决之道。即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走进思政课教师视野的自然是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具有丰富鲜活素材和文化育人功能的场所,为现场教学提供了可能。

東莞地区拥有较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东江纵队纪念馆、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东莞抗战胜利纪念碑等。“纲要”课教师可以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契机,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进行现场教学。以参观位于大岭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为例,教师可以围绕东江纵队成立的背景和历程、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取得的成就、东江纵队在抗战史上的地位、“东纵精神”的时代价值等四个方面,结合纪念馆的文物资料,开展现场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东江纵队在东莞地区对敌作战的英勇事迹,感悟东江纵队“铁心向党、赤心为民、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的精神,而且可以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理解。另外,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邀请东莞抗战史专家学者前往学校授课。通过他们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学术写作类型作业与成果汇报相结合,提高“纲要”课教学质量

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囿于“纲要”课总学时之限定、经费划拨等诸多因素,无法做到随时安排参观,使之与理论课一一对应。因此,教师可在作业布置环节设置调研报告、论文在内的学术写作类型作业,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东莞人民公园、莫萃华故居等与东莞抗战史直接相关的红色景点,完成调研报告或撰写论文,借此学生能直观了解东莞抗战史,深化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完成作业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调研报告或论文核心内容制作成PPT,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堂10分钟时间进行成果汇报,教师现场点评。通过学术写作类型作业与成果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让“纲要”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东莞抗战史作为东莞地方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纲要”课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于教师而言,有利于发掘新的授课素材,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盈。于学生而言,在学理方面,能收获新知,感知抗战史的温度;在思想方面,能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立平.论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J].广东党史,2006(1):48-52.

[2]陈立平.东莞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J].红广角,2015(10):38-41+55.

[3]刘伟玲,黄勇胜.东莞在华南敌后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与影响[N].东莞日报,2021-11-30(2).

[4]钟辉.华南抗日重要根据地东莞[J].源流,2021(11):30-32.

[5]陈光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J].岭南文史,2005(3):10-11.

[6]余辉.黄潭战斗[J].源流,2010(23):70-72.

[7]陈乔桂.百花洞战斗:华南抗战中的漂亮一仗[N].解放军报,2019-06-09(4).

[8]陈立平.老虎山五少年英雄:东江纵队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A].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中流砥柱:东莞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资料汇编[G].东莞:东莞市委宣传部,2015.

[9]张瑞平.东莞党组织在华南敌后抗战中的作用[N].东莞日报,2021-06-20(9).

[10]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光辉的历史 不朽的精神:纪念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70周年[J].东莞党史,2009(1):41-42.

[11]沙东迅.广东抗日战争纪事[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33+46.

[12]东莞市地方志编委会.东莞市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253+1305.

[13]刘纪.东莞抗日战争第一仗[J].源流,2021(11):33.

[14]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EB/OL].(2022-04-25)[2022-09-16].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408562.

Curriculum Teaching Research of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as an Example

TANG Chao1, SHI Yong-zhen2

(1. School of Marxism, Dongguan City University, Dongguan, Guangdong 523419,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ited and led the people of Dongguan to fight with blood, wrote a gorgeous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wa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value level, and contributes to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In term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rich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and the numerous relics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s far a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is concerned, it will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s, rationally use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to carry out interspersed narr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bases such as museums and memorials, carry out on-site teaching and arrange academic writing types. The combination of homework and achievement reporting organically combines the three methods, which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they have learned, promotes the recognition of Dongguans urban culture, but also further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in Dongguan; curriculum teaching;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