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2024-04-25 15:02周鑫
中华建设 2024年4期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工程人员

周鑫

当下,众多现代化城市面临人口数量增加以及土地资源数量减少这一矛盾和冲突,使得城市内生活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正因如此,现代建筑行业中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加,这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使用的安全性,使得工程检测成为质量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无损检测作为主要的技术代表成果,得以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逐渐普及和应用。故此,本文研究了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简单分析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综合探讨了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对策。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各种全新的生产工艺以及技术不断出现,且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开始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相较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保持一种快速稳定的发展状态,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能够避免对建筑结构产生二次损坏的现代化检测技术,检测的效率和精准度都能够得到保障。故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具体应用以及保障措施,为今后工程检测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一、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优势

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在操作和可靠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检测人员快速地定位出现故障问题的部位,并以此为基础探寻故障原因,从而形成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比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超声波成像检测技术进行工程质量问题的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将超声波探头在被检测工程结构的表面平放,随后利用平行的方法进行塔吊预埋件的质量检测工作。超声波成像检测技术能够针对预埋件中的空鼓、断裂等质量问题全方位检验,确保工程的质量能够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考虑到现代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数量较多的隐蔽工程项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单凭肉眼无法全方位发现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针对混凝土的厚度和强度等参数指标全方位进行检验,帮助施工人员和技术检测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存在的各种细微质量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因为后期返工带来的额外成本投入,工程建设的质量、成本和施工进度都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应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1.回弹法

现代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基础、主梁、顶板、楼梯这类都是最为常见的混凝土工程,即便在现场的施工环节预留出了一定数量的混凝土试块,但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很有可能会因为现场养护工作以及养护室养护工作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自身的强度数值与既定标准出现偏差的现象,无法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支持,普遍存在强度不足拆模等问题,很容易发生坍塌事故。也正因如此,混凝土强度检测便成为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无损检测技术中的回弹仪检测方法,凭借其在操作流程、速度以及检测时效性方面的优势,得以在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中逐渐普及应用。在利用回弹法进行混凝土工程强度数值检测时,需要相关人员利用回弹仪的弹击杆和被检测的混凝土构件保持一种垂直关系,随后对仪器以均匀速度进行缓慢按压,在弹击杆连接之后按下按钮松开,随后回弹仪会逐渐缓慢向后退,弹击杆会逐渐伸出。此后,相关人员以此为基础,在被检测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相应的标准方格,随后将混凝土的弹击杆对方格以均匀的状态施加压力。在按压到一定位置的情况下,回弹仪的刻度尺上会显示出对应的数值,在完成数据记录之后,需要将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除,最后利用平均法对混凝土的强度数值进行计算。虽然这种方法在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有着数据和可操作性方面的优势,但总体看来也会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外观质量,弹击杆与混凝土表面接触的位置通常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小坑,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后续的修饰。

2.反射法

在城市人口数量稳步增加以及城市发展空间有限这一矛盾的影响下,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桩基础得以在建筑工程中逐渐普及。桩基是否完整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桩基工程通常需要接受来自上部工程的全部荷载,利用群桩分解荷载的同时,确保能够将上部荷载力传递到整个地基工程上。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环节,桩基的自身直径较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设置57毫米左右的声测管,在破除桩头之后,凿出声测管位置存在的混凝土材料,并进行灌水处理,确保声测管能够始终处于一种通畅的运行状态,利用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施工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优先对声测管的通畅程度进行检查,并进行编号处理,随后将声测管的外露长度直径以及彼此之间的间距输入到仪器中,随后完成三脚架、提升装置以及滑轮的安装工作,并将换能器置入声测管内,随后将其缓慢放置到声测管的底部,和线缆以及主机保持连接,并以一种均匀缓慢的状态对换能器进行提升,反射波便会接触导线上传到仪器中,最终的检测结果可以分为Ⅰ~Ⅳ类不等。Ⅰ类的检测结果代表整个桩基工程不存在任何瑕疵;Ⅱ类结果则代表整体结构存在少量的质量缺陷,以轻微的夹层问题为主,但对于工程正常使用不会产生影响;Ⅲ类检测结果意味着桩体工程存在较为明显的质量缺陷,需要检测人员对于这类质量缺陷对于桩体方面产生的影响全方位进行研究,并最终确定这类质量问题是否会影响到桩基工程的正常使用;Ⅳ类的检测结果则代表桩体质量缺陷较为严重,需要施工方进行返工处理。

3.红外线成像

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便是红外线成像无损检测,该技术能够对检测主体的红外线信号辐射状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内部结构分布进行研究。红外线成像无损技术是利用红外线信号的反馈温度数值绘制成工程结构内部图像,以此为基础,找出结构内部有可能会存在的质量缺陷问题,明确存在严重损伤的位置,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进行修复。现如今,红外线成像无损检测技术通常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检测工作中,能够全方位反映混凝土构件质量状况,并发现其中存在的裂缝以及不均匀等问题,帮助相关人员综合管控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此外,红外线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也可以针对建筑工程的防水层和装饰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裂缝以及损伤问题,由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红外线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有较明显的应用优势,检测结果精准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因为这类技术的操作要求较高,如果出现人为失误,必然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精度产生影响。

4.磁粉无损检测

钢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时,磁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在避免对钢结构带来二次损伤现象的情况下,对于结构内部的分布状况全面探查,尤其是在钢结构的焊接和其他处理部位,磁粉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针对焊接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分析。现如今,钢结构已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逐渐普及,这要求施工方在完成工程建设之后,全面了解钢结构的整体施工状况,进行钢结构构件的磁化处理,根据钢结构的磁力分布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了解钢构件上是否存在连续分布的磁力线,并根据存在的漏磁位置,发掘结构质量问题,及时掌握钢结构施工过程存在的内部缺陷,并以此为后续的钢结构修复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从某种程度上看,在建筑工程完成施工之后,磁粉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针对全部钢结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在钢结构材料使用之前或者是完成焊接工序之后进行质量检测分析,避免出现各种较为严重的质量缺陷。正因如此,磁粉无损检测技术成为了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类型,为了将这种无损检测技术的作用全面发挥,不仅需要立足于整体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要将钢结构安装前检测工作作为主要内容,可以利用磁粉无损检测技术对于各个关键构件质量进行评估,避免劣质材料用于工程建设。

三、建筑工程检测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保障措施

1.检测技术的合理选择

无损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能够避免对结构构件产生二次损坏,帮助相关人员掌握工程建设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为了将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全面发挥,相关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工程状况合理选择检测技术,保障检测技术与检测对象之间的匹配性能够明显提高,在满足检测工作需求的同时,得到最为精准的分析结果。比如,在进行主体结构项目检测分析工作时,需要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在类型方面的差异科学选择检测方式,最终能够获得有关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各项数据和信息,完成相应的检测任务。此外,检测人员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度,需要促进无损检测和传统检测技术二者之间的联合应用,保障检测工作效果能够明显提升,用于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工作,除了超声波检测技术之外,也可以利用钻芯法作为辅助方法。

2.检测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

无损检测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虽然结构检测操作技术得到简化,但整体的操作流程较为复杂,并且需要根据实际状况科学调整检测参数,这对于传统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信息化社会持续发展的影响下,检测人员的工作水平提升要求相关单位选择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技术人员,并通过岗前培训工作,确保这部分人员能够掌握与无损检测技术相关的各项操作流程。负责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各项无损检测仪器的操作技巧,避免出现人员滥竽充数的问题。同时,相关单位要针对全体在岗的检测人员进行全方位的集体培训,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学者针对各项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理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巧等进行传授,配合培训后的集体考核,帮助相关人员逐渐掌握现代无损检测技术以及设备的操作技巧,确保全体检测人员能够在思想方面意识到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要价值,综合考虑常见的影响因素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各工程结构的质量问题进行探索。此外,相关单位需要对检测人员职责明确进行划分,设置具体工作任务,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利用所学的各项专业知识开展工作,针对建筑工程结构存在的质量问题,要求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整改。

3.合理控制检测工作结果

相关单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从结果入手全方位进行把控,以此维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以及使用价值,为后续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相关单位要针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具体操作环节全方位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的技术应用方法进行规范化处理,现代化检测仪器需要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借此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因素,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精确度受到影响。相关单位在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从宏观层面综合考虑有可能会存在的影响因素,形成相对应的防控措施体系,有效规避各种干扰因素,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在应用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在掌握无损检测结果意义和相关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准确地判断被检测工程对象的具体质量状况,在探寻其中问题以及背后原因的前提下,要求施工方限期进行整改,以此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的有效路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技术途径。回弹法、反射法、红外线成像、磁粉无损检测等都是最为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相关单位在根据实际状况科学选择检测技术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控制各个工作环节的要点,以此提高检测工作结果的精准性,配合专业人员的培养,保障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在制度、理念、人员等多项因素的支持下全面应用,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钢结构建筑工程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顶推滑移法在钢结构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首件钢结构构件确认机制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