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击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2024-04-25 12:26刘贵军
领导文萃 2024年8期
关键词:马祖台湾海峡金门

刘贵军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猛烈的炮火震动了金门,也震动了整个世界。近3万发炮弹从福建前线猛轰金门国民党军阵地,金门全岛顿时淹没在浓烟烈焰之中。这是不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开始?蒋介石摸不着头脑,美国人也慌了手脚。台湾海峡一下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炮击金门的决策绝非心血来潮,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经过长时期的考虑、酝酿和斟酌的。

炮击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期间,作出炮击金门的最后决定。

8月18日,凌晨一时,毛泽东看了原广州军区13日关于在深圳方向进行演习的部署给中央军委的报告,写批语给彭德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因此不要在广州深圳方面进行演习了,不要去惊动英国人。”

毛泽东已经下了立即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心。“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八个字,就是这次炮击金门的指导方针。

8月20日下午,毛泽东在北戴河住处召集周恩来、邓小平、林彪、黄克诚、叶飞、萧劲光、陈锡联、王秉璋、王尚荣、陶勇开会,具体部署炮击金门作战。毛泽东又决定,暂时不打马祖,集中火力炮击金门。

8月23日下午5时30分,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金门国民党军实施大规模猛烈炮击,历时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2.92万发,一举毙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六百余人,摧毁其大批军用设施。为扩大战果,次日又组织炮兵和海军舰艇,实施第二次联合打击,重创国民党军大型运输船“中海”号,击沉货轮“台生”号。在解放军猛烈炮火的打击下,金门岛基本被封锁,补给运输中断。

金门炮声一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就被吸引到台湾问题上来。中国突如其来的猛烈炮击使美国十分紧张。 9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发表声明,一面扬言要使用美国武装部队来“保护”金门、马祖等有关阵地,另一面又要求重新举行被美国单方面中断达9个月之久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对于美国方面的反应,毛泽东同中央政治局常委研究认为,现在的形势是我们主动,美国人被动。杜勒斯似乎要把台、澎、金、马都包下来,这就像钻进绞索,给套住了。但美国人心里也怕打仗,很可能在金、马采取脱身政策。我们准备以外交斗争配合福建前线的斗争,有武戏,又有文戏。

9月6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的声明,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声明谴责美国威胁要把它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门、马祖等岛屿,同时宣布,中国政府准备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

从9月7日起,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声明和警告,公然派军舰进入金门海域,为国民党军护航。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打击国民党军方式反对美军的护航行动。毛泽东当时指示:一、照打不误;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在指导炮击金门的斗争中,毛泽东亲自掌握着斗争的策略和分寸。

美国陷入两难境地

炮击金门是一种特殊的作战形式。按照毛泽东的最初预想,是要通过炮击来封锁金门,迫使蒋介石集团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走。这是充分估计到美国插手阻挠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利用美蒋在协防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问题上的矛盾,不给美国以武力干涉的借口,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措施。

在8月23日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

8月25日,毛泽东在另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说:从这几天的反应看,美国人很怕我们不仅要登陆金门、马祖,而且准备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金门打了几万发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那里有九万五千蒋军,这个好办,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

在参与指挥的军事领导层里,并不是都明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作战意图。8月27日起,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用福建前线指挥所的名义,连续播发了一篇广播稿,敦促防守金门的国民党军官兵放下武器,其中提到“对金门的登陆进攻已经迫在眉睫”,引起外电的关注。9月1日前后,毛泽东从外电报道中得知这一情况,严厉批评这是违反集中统一原则。他责成中央军委起草了《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稿,9月3日经他审阅修改后下发。

指示对包括炮击金门在内的沿海斗争的方针作了四点规定:一、继续炮击封锁金门,但目前不宜进行登陆作战。二、炮击封锁金门的活动,必须有节奏,打打看看,看看打打。三、海军、空军不得进入公海作战。蒋机不轰炸大陆,我也不轰炸金、马;蒋军轰炸大陆,我轰炸金、马,但不轰炸台湾。四、我军不准主动攻击美军。如果美军侵入我领海、领空,我必须坚决打击。指示还指出:一切重要的行动和宣传(文告、谈话、口号、社论、新闻、广播)都必须遵守集中统一的原则,不得自作主张。这个指示使炮击金门的斗争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原则。

9月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5次会议上讲话,着重分析炮击金门以来的国际形势。在讲话里,他提出了著名的“绞索政策”,说:“美国现在在我们这里来了个‘大包干制度,索性把金门、马祖,还有些什么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一切包过去,我看它就舒服了。它上了我们的绞索,美国的颈吊在我们中国的铁的绞索上面。台湾也是个绞索,不过要隔得远一点。它要把金门这一套包括进去,那它的头更接近我们。我们哪一天踢它一脚,它走不掉,因为它被一根索子绞住了。”他还说:“我们并不要登那个什么金门、马祖。你登它干什么?它的工事相当坚固。就是吓它一下。但是,金门、马祖并不是一定不打,一有机会,我们就趁机钻上去,相机而行。”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9月9日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目前形势,美国侵略者把绞索套在自己脖子上”为题,摘要发表了毛泽东的讲话。毛泽东关于美帝国主义正在为自己制造绞索的著名论断,鼓舞着中国人民开展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

通过炮击金门、封锁台湾海峡,显示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迫使美国政府亮出了“底牌”,并准备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准备采取缓和的政策。9月8日、9日两天,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会议,商谈中国政府关于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的方案。随后,毛泽东把台湾海峡的斗争委托周恩来等人处理,9月10日离开北京,前往湖北、安徽、南京、杭州、上海等地视察。

在新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采取新的方针,即“边打边谈”,一方面继续对金门开炮;另一方面根据9月6日声明的精神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这个方针得到国内许多人的拥护。傅作义在9月9日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中国共产党“对这个战略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艺术化的境地。在这个战略面前,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都不得不让我们牵着鼻子走”。以后的历史发展证明,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9月13日后,为配合中美大使级谈判,人民解放军转入零星炮击。至10月5日宣布暂停炮击时为止,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共进行了4次大打、83次中小打和上千次零星炮击,达到了封锁金门、惩罚国民党军和打击美国“战争边缘”政策的目的,使美国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摘自《两岸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对台决策与事件述实》)

猜你喜欢
马祖台湾海峡金门
敬业绘就“最美”人生
《星云禅话》选读:野鸭子
大无畏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
马祖岩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下篇:九·一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