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龙”

2024-04-25 11:51耿明阳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萱面塑窗花

耿明阳

寒假的一天,天空湛蓝,太阳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大亮、瑾小萱、明天和小雪绒相约到公园玩耍。他们开心地打雪仗、堆雪人。玩累了,大家在长椅上坐下来休息。

墨香中的“中国龙”

为了找到“中国龙”,大亮来到了邻居张爷爷家。张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大亮敲门的时候,他正在家里写书法。

只见张爷爷手中的毛笔好似在宣纸上起舞,不一会儿,一幅书法作品就写好了。大亮连连赞叹:“张爷爷,您的字写得真好。”张爷爷笑眯眯地说:“千百年来,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书写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赓续着华夏文脉的优秀基因。练习书法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汉字之美,还能修身养性,感悟人生哲理。

大亮听了张爷爷的话,恍然大悟:“您说得对。我们的汉字横平竖直,就好像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撇一捺舒展大方,就好像在鼓励我们要自信有为。”张爷爷哈哈大笑:“你说得太好了,孺子可教也。”大亮想起了自己的任务:“张爷爷,我要寻找‘中国龙,您能帮帮我吗?”“没问题。”张爷爷说。

张爷爷铺开宣纸,大笔一挥,一个苍劲有力的“龙”字呈现在大亮眼前。

红纸上的“中国龙”

瑾小萱来到社区艺术活动室,寻找剪纸技艺传承人张阿姨。张阿姨正和社区里的其他阿姨一起剪窗花,准备送给亲朋好友。

在剪刀清脆的“咔嚓”声中,一幅幅漂亮的窗花诞生了。花开富贵、孔雀开屏、梅兰竹菊……瑾小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说:“张阿姨,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些窗花都没有重样的。你们怎么能设计出这么多花样来呢?”张阿姨笑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你看这幅《梅》,灵感就来自于王安石的《咏梅》,那幅则是根据愚公移山的故事创作的。”听张阿姨这么一说,瑾小萱的脑海里也浮现出好多窗花的灵感。她说:“张阿姨,我想剪一条龙,您能教我吗?”“没问题。”张阿姨欣然答应。不一会儿,她们就共同剪出一条威严神秘、腾云驾雾的红色飞龍。

面团中的“中国龙”

“去哪里找龙呢?”听说大亮和瑾小萱都找到了“中国龙”,明天有点着急了。看着街边正在做面人的老艺人,她脑中灵光一现。

明天去拜访的是住在她家楼下的李哥哥。他很擅长做面塑。李哥哥得知明天的来意后,立刻调制了几块颜色各异的面团捏了起来。明天则欣赏起李哥哥家里摆放的面塑作品。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挥舞大刀的关云长、挂帅出征的穆桂英……经过李哥哥的巧手捏制,这些面塑都栩栩如生。李哥哥说:“别看面团很普通,它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有着紧密的联系。你知道吗,面塑还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呢。”明天点点头,说:“我们用面塑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给这些面塑赋予了不同特色。”

李哥哥一边和明天聊天,一边捏制。不一会儿,一条身披金鳞、威风凛凛的龙就捏好了。

版画上的“中国龙”

小雪绒接到这个任务后,立刻想到可以画一条龙。她清教了她的美术老师李老师。李老师非常支持她的想法,并且从画室里拿出了几幅特别的作品给小雪绒看。

李老师说:“这种画叫版画,是用刀之类的工具在木、石、铜等板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而成的。我们黑龙江省的版画有自己的特点,画面中通常会有黑色的土地、广袤的森林、美丽的湿地……人们用版画表现家乡之美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如果我们用版画来表现‘中国龙,是不是更有我们家乡的文化特色呢?”小雪绒连连点头,说:“我假期去大兴安岭游玩的时候,看到江河在地面蜿蜒,滋润着家乡的大地和森林,就像一条条巨龙。我们就把这个画面画出来吧。”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小雪绒成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就像一条“中国龙”,游弋(yi)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为今天的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同学们,让我们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它注入新的活力,让它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猜你喜欢
小萱面塑窗花
跃然指尖的面塑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剪一朵窗花
“危险警报”已解除
剪窗花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剪窗花
剪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