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合研究

2024-04-25 14:09赵志刚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赵志刚

摘 要: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良好的科学思维、严谨的态度以及责任物理观念组成,其本质指向为“育人”。物理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在物理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学目标,将学生设为物理教学的主体,全面促进学科育人的教育功能。教师要立足于高中物理教材,寻找物理教学中的思政要素,将物理教学与课程思政全面融合,全面构建出完善的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要兼顾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以此既让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又让其在学习中巩固自身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使得自身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核心人才,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全面渗透“课程思政”,为国家打造道德素养和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的必要性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间段,学生会被网络与现实中多元化的思想冲击,在这种环境中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让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物理概念,借助物理实验探索,借助我国物理璀璨的发展,借助古今中外物理的发展成就来渗透“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此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思维,加深学生对道德的认同感,让学生将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做好联系。此外,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渗透爱国思想,来彰显“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1]。

教师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体现“课程思政”中的“育人精神”,主要体现在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为:在物理学习中了解物理知识的概念与规律,在物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物理科学思维,并养成物理科学探究精神与物理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与责任感。物理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现实中科学之美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通过“课程思政”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思想,让学生在提升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学科的真善美,让科学思想持续引导学生对学科的深入探索,让高中物理学科充分发挥科学育人的价值,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涵盖高中物理教学的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这些观念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自然现象与物理问题中,让物理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物理世界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学生能够在物理学习中建立良好的物理认知。物质的世界是绝对运动的,分子与原子都处于“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这一点与“课程思政”中世界是绝对运动的观念相符合,教师能够根据物理世界的绝对运动让学生了解世界运动的本质,学生也会认识到如果想要获得思想上以及学习上的成长,就要不断学习,不断“运动”,让自己在学习道路上一往无前。另外,物理知识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不受任何力的物体不存在,在物理“课程思政”学习中,教师可以拓展到事物联系性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到事物之间和自然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们只有尊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和谐社会[2]。

物理的科学思维也是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追寻物质中的关联性,在物理课程中融合“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对世界的本质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加强事务处理能力,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深入探索其中的知识,只有通过不断深入探索才能实现能力的增长。高中物理“重力”这部分的知識在发现的过程中是通过“两个重量不一样的石头谁先落地”来得到的,在“课程思政”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发现事务的本质要通过自身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敢于质疑拥有独立思想的人。

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为物理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良好的科学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能够让学生对科学与社会产生具体的认知,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观念。此外,在“课程思政”中学生通过了解古今中外众多物理学家的光辉事迹,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不断钻研的良好精神,为今后祖国科研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坚定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进行物理学习的决心。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的可行性

从学科视野角度来看物理这门学科,能够发现物理是一门兼顾应用与思考的学科,应用与思考是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基本素养,学生能够在应用与思考的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并且在团队协作中能够融入集体,体会到行动的成功与失败的喜悦与艰辛,不断磨砺自身的心智,获得崭新的蜕变。

从物理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物理知识涉及范围较为宽广,从微观领域到宏观领域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参与。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学生能够了解物理知识的深刻;在学习电磁方面的知识时,学生能够感悟物理电与磁相互纠缠之美。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广阔,又能感受到物理这一学科的独特之美。

当今物理科学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每一位物理学家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索。法拉第钻研电磁圈为世界开启了电能源这一崭新的领域,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发展,不断钻研探索原子弹,为祖国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物理如今的发展与这些伟大先人们不断探索息息相关,学生要在物理学习中感受到每一位物理学家为了祖国和科学的发展做出的努力,并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精神。

由此可见,高中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教师要不断挖掘思政元素,促进物理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在物理学习中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历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学生能够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个阶段的历史中每一位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领域做出的巨大成就与杰出贡献。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物理知识时,可以围绕所学知识展开,讲讲这段知识背后物理学家做出的伟大探索,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其体会学者探索过程的不易,在他们身上学习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此增强学生的个人社会责任感[3]。

比如:在教学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一章《静电力与电场强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物理知识,在其中寻找物理学科与“课程思政”的共同点,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教师可以在本节课的课程导入阶段向学生展开介绍静电力的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物理学家为了研究静电力所做出的贡献。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著名的物理学家密立根在进行油滴实验的过程中,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电荷量e的测量,他作了几千次测量,一个油滴要盯住几个小时,可见其艰苦的程度。让后辈在数据研究中减少了误差范围。学生能够在密立根身上学习到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了解他背后一共做出两百多次的物理实验中的大偏差数据剔除,才得出了众所周知的元电荷数值,为后世做出良好的榜样。其次,学生在受到科学先辈们身上严谨的精神启迪后,会认真对待这一章节物理学科知识,激发出他们对于静电力知识的强烈兴趣,为接下来静电力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学生被科学家严谨的精神所吸引,教师可以将电场强度和静电力这两个高中物理教学难点让学生顺利掌握吸收,学生可以在科学严谨的物理精神影响下驱动自身了解到电场强度和静电力是电学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密不可分,只有拥有求真务实的物理实验态度和自身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得电力物理学不断发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顺利掌握物理学科的知识,拓展自身的物理视野,还可以意识到物理中的成就需要通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究建立起来,由此激发了自身学习物理的高度热情,培养了科学严谨的物理学习态度,树立为了祖国物理科学的发展而奋发学习的爱国精神,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物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二)学习物理扩展思维

物理学科包含了众多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就是科学家对物理现象做出的实践与观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知识的提出都离不开实践探索。同样在物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全面动手操作,以此加深物理概念与实践操作的关联性,让学生对所学物理概念进行全面理解,让学生物理实验与物理认知相适应[4]。同时,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具体实践中,能够扩展自身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物理实验态度。

比如:在教学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牛顿运动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关系的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十分简单,不依赖复杂的实验器具,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加速度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研究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来进行具体探究,但要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出加速度、力和质量这三个部分的变量。并且,在学生具体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实验数据,而是通过不断控制变量,控制好三种变量的其中一个,探讨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能够通过自身的实验得出加速度、力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公式。因此,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法,并引导其将实验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学生要端正自身的态度,要充分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具体因素,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本次实验后,认识到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实践,才能检验物理公式的正确性,以此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充分实现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三)学习物理,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课程思政”与高中物理教学相融合的核心内容,它能够激发出学生物理学习的良好动机。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家国情怀”具象化。将物理知识融入包含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此实现高中物理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充分结合。

比如:在教学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将课程延伸到我国航天业发展过程。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在建国初期,我国百废待兴,航天业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远远不足,在没有新型科学技术的年代,我国航天学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到太空,我国也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出自身爱国情怀,学习到科学家身上那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在后续的物理学习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物理水平,想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

量[5]。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卫星在宇宙中会规律地按照轨道进行移动,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荡呢?”这样能够顺利过渡到物理教學之中,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兴趣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更多的航天资料,并开展“中国航天梦”这一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物理知识,强化自身对“课程思政”中奉献精神的认识,这样的做法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奉献精神的理解和引力方面知识的掌握,由此充分实现课程思政与物理教学的全面融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落实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过程是漫长且艰辛的,教师在完善自身物理学习能力的同时,更要开发课程思政工作,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政内容,并且保证思政元素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楚婷,陈国华,程敏熙,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J].物理通报,2021(10):77-80.

[2]吴志山.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探讨:以“反冲现象火箭”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22,39(8):34-35,42.

[3]鄢易行.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1(15):155-158.

[4]黄德利.高中物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以能量守恒定律为例[J].吉林教育,2022(13):51-53.

[5]郝奎,杨亚舒,蒋秋萍,等.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究[J].湖南中学物理,2022,38(4):84-87.

本文为福建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立项课题“‘双新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学科思政课程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Fjxczx22-095。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