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2024-04-25 05:04刘塘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高中生

刘塘光

高中思政课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政理论等课程相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时政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高中思政知识的了解,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将时政热点与思政教学紧密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可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关注时政热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开展学科教学的关键步骤,也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环节。

一、时政热点在高中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考查时政热点的趋势日益明显,在2023年高考中,涉及的时政热点有:党的二十大、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等。新课标中也明确思政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通过创设情境、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将时政热点融进高中思政课堂教学非常有必要。

首先,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高中思政课理论性较强,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性差,缺乏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时政热点代替教材中的一些陈旧案例,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讨论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课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教师可以紧密结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这一热点,回顾共青团的百年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白: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广大青年学生要牢记:共青团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勇当先锋,奋力书写华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其次,能进一步培养高中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高中开设课程较多,使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且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窄,这样不利于学生构建高中思政学科知识体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在教学中,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政热点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时,教师可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白:该思想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内涵,以促进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总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中生头脑,促使高中生真学真信真用,做到“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可使他们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在选择时政热点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有负面影响的事例,多给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事例。高中生的社会阅历浅薄,思想上也不够成熟,导致他们在对待某些问题时较易主观化和片面化。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向他们尽可能多地传播正能量的热点事件,一方面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教师要紧密结合伟大的建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高中生的爱党爱国热情,推动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让他们明白: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他们终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时,他们必将推动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时政热点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分析

1.创设时政热点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教学。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时政热点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高中思政课程综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哲学、文化、经济、法律、逻辑与思维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抽象性较强,与高中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此时借助时政热点创设问题情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1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相关内容时,可以適时引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一重大事件,通过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视频片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早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在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后来,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惊了世界。直到此时,马克思主义才真正诞生。在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漫长背景中,学生收获颇多,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理解也更为深刻。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现场朗诵《共产党宣言》片段,促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综上,通过具体案例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契合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能促使高中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引入时政热点,营造高效民主教学氛围。

上课之初,精选时政热点,借助《新闻直通车——国家大事我知道》微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氛围。即:每节课前5分钟,让学生对自己搜集汇编的时政新闻进行播报;随后选择一名学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解读与概述。在播报结束时,还需要将其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机衔接;在点评时,不能过于主观或片面,要结合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时政热点的实质;在解读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时政热点问题的讨论中,促使他们在讨论中获取新知,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在概述时,需要将热点问题层层展开,使学生真正将新闻事件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使《新闻直通车——国家大事我知道》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抓手。

课后,可组织时政小辩论活动,加深他们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把握,提升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时政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结合“两会”,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作比较,让学生明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进一步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综上所述,时政热点的有效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能培养他们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因此,作为教师,应主动挖掘时政热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创设时政热点问题情境、组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等,恰当地将时政热点运用到日常教学之中,以发挥其在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高中生
热点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