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垃圾分类意识的实践和研究

2024-04-25 07:09季晓花
好家长 2024年4期
关键词:垃圾桶小猫儿歌

文 季晓花

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培养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促进垃圾分类有序进行,应从幼儿抓起。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相关实践和探索。

一、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一)垃圾分类宣传区

为了让幼儿对垃圾分类形成初步认识,我园将园内各个垃圾桶设计成可爱的动物造型,并佩戴鲜明的标识,以示区别。例如,园中有小白兔可回收垃圾桶、小黄狗厨余垃圾桶、小黑猫有害垃圾桶、小企鹅其他垃圾桶。动物垃圾桶们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熟悉了垃圾桶的造型以及对应的垃圾回收类型。

(二)垃圾分类行为模仿区

在形成基础感知后,教师对幼儿垃圾分类行为加以指导。教师带领幼儿观看垃圾分类视频,并按照视频内容,制作宣传画,将宣传画塑封后张贴在垃圾桶旁边,通过漫画的形式,引导幼儿正确投放垃圾,实现幼儿从垃圾分类思想到实际行动的转变。

(三)垃圾分类操作区

为了巩固幼儿垃圾分类的正确率,教师在教室也划分了垃圾分类操作区,设计了和园内一样的小白兔、小黄狗、小黑猫、小企鹅四类垃圾桶。教师还在一旁的桌上投放了许多关于垃圾的图片,供幼儿将“垃圾”放入对应的垃圾桶中。

二、在常规区域中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一)角色表演区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善于模仿,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习分类投放垃圾,这也是养成幼儿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角色表演中,几位幼儿扮演垃圾回收员,他们捧着迷你动物造型的垃圾桶去不同区域回收垃圾,并将回收的垃圾展示给大家看。其他幼儿则扮演垃圾分类员,逐一把垃圾投放到正确的垃圾桶中。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获得了垃圾分类的积极情绪。

(二)益智区

在幼儿益智活动区,教师也收集了很多材料,如纸屑、可乐罐、吸管、玻璃珠等。教师和幼儿一起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制作纸品回收桶、饮料桶、玻璃制品桶等。幼儿纷纷将不同的材料分别投放到对应的桶中。不知不觉中,他们既认识了不同的材料,又学到了分类摆放。

(三)美工区

如何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垃圾回收利用是一道难题。教师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垃圾回收利用的认识,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学着将酸奶瓶、吸管、草稿纸等通过手工活动制成各种有趣的玩具。通过亲身实践,幼儿逐渐领悟什么是垃圾的回收利用,从而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品质。

三、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垃圾分类

园所经常举办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小活动,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垃圾分类有关内容融入其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更多垃圾分类的知识。通常说来,幼儿园游戏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儿歌活动

儿歌由于韵律优美、易于传唱,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枯燥乏味的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儿歌教学,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编儿歌,将抽象的垃圾分类知识以儿歌的形式演唱出来,加深记忆。例如,我园创作了这样一首儿歌:“垃圾分类很重要,利于环保要记牢,回收性垃圾选蓝色,有害性垃圾选红色,厨房垃圾选绿色,其余垃圾是黄色。”很快,幼儿就记住了不同垃圾应该对应哪个垃圾桶。

(二)美术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类型的垃圾桶。我们发现幼儿的作品千奇百怪,颇有趣味。有的幼儿把装厨余垃圾的垃圾桶设计成鱼嘴形状,寓意将垃圾都吃掉。有的幼儿将可回收垃圾桶设计成树干形状,并将其涂成绿色。这不仅暗示可回收垃圾是绿色环保的,也寓意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有的幼儿将有害垃圾桶设计成炸弹形状,并涂上鲜艳的红色,表示这些垃圾是有害的,不能随意触碰……在妙趣横生的美术活动中,大家都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既增强了他们的想象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游戏活动

游戏往往因生动有趣,能全方面调动一个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吸引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例如,在“让小猫拥有美好家园”的主题游戏中,由于大家不重视保护环境,小猫家园里的河流被污染了,这导致梨园很多鱼中毒身亡。为了重新建立美好家园,小猫决定和朋友们一起治理河流,将垃圾进行分类、清理。教师引导幼儿帮小猫进行垃圾分类,让小猫居住优美、整洁的环境里。根据所学知识,幼儿将河流里的不同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之后,教师告诉幼儿哪些垃圾投放正确,哪些需要注意。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巩固幼儿的垃圾分类行为,也让他们明白正确投放垃圾的重要意义。

四、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日常活动占据幼儿大部分时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日常活动养成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

(一)在生活中养成分类习惯

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垃圾,如手工课上用过的废纸、吃水果剩下的果皮果核等。多数幼儿会随手扔进垃圾桶,而不会意识到先进行分类再投放垃圾。教师针对这种现象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引导幼儿正确分类垃圾,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设立“小值日生”进行监督

为了让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教师可以设立“小值日生”,在相互监督中养成环保意识。当然,值日生一般由在垃圾分类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担任。这不仅激发其他幼儿纷纷效仿,也便于值日生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当然,除了同伴,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对象还有家长。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灌输幼儿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要以身作则,主动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有些家长可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针对这类问题,幼儿园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幼儿、家长一起交流、学习。只有通过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的共同努力,幼儿才能真正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营造充满趣味的垃圾分类教育情境,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等相关游戏活动,和家长一起强化幼儿环保意识,养成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

猜你喜欢
垃圾桶小猫儿歌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飞进垃圾桶
睡觉儿歌
小猫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