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马铃薯产业SWOT 分析及发展思考

2024-04-26 18:23张金巍雒树青黄甲辰郝慧雯包乌日娜孟春亮朱文新
中国种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锡盟种薯马铃薯

张金巍 雒树青 黄甲辰 郝慧雯 包乌日娜 孟春亮 朱文新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锡林郭勒026000)

在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动荡、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今天,粮食安全备受关注。马铃薯作为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等优点,发展马铃薯生产十分有利于缓解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1-2]。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种薯繁育基地,近5 年来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4.67 万hm2(70 万亩)左右,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播种总面积的1/8,仅次于乌兰察布市,居第2 位,高产地块单位面积产量可达5000kg/667m2,平 均 产 量 在2000kg/667m2以 上,年总产约140 万t。近5 年来锡盟种薯制繁种总面积保持在3333.33hm2(5 万亩)以上,平均产量在2800kg/667m2以上,有资质的种薯企业数量常年不低于20 家,其中具备生产微型薯条件的有11家,试管苗产能1.4 亿株,原原种产能2 亿粒。通过对锡盟马铃薯产业进行SWOT 分析(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旨在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马铃薯产业SWOT 分析

1.1 优势(Strength)分析

1.1.1 自然资源优势突出锡盟地形多为浅山丘陵区,海拔高度1000~1800m,年平均日照时数2700~3100h,≥10℃有效积温1700~2100℃,无霜期95~115d,降水量250~350mm 且多集中在7-9 月份,雨热同季,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以栗钙土为主,质地以壤土、沙质壤土为主,物理性状较好,通气透水,但保水肥能力不强,易发生干旱,有机质含量2%左右,土壤pH 偏弱碱性,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干物质含量高,表皮光滑、皮色好、块茎尺寸差异较小,退化周期长。此外,锡盟高纬度、高海拔、空气流通快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天然的隔离屏障,可以减弱病毒与虫害的传播能力,非常有利于种薯扩繁。

1.1.2 区位优势锡盟位于全国马铃薯产业布局中北方一作区,北与蒙古国接壤,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2 个常年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3],东接赤峰、兴安盟和通辽,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西连乌兰察布,最南端与北京直线距离仅180km,与呼和浩特、沈阳直线距离分别为470km、620km,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4]。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1.3 技术优势锡盟马铃薯种植历史可追溯到20 世纪50 年代,积累了70 余年的种植经验[5],经历了数十年市场考验,生产技术对标国内先进水平,引进和推广了脱毒种薯新品种以及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高垄喷灌等新技术,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适合锡盟自然、社会环境的高产栽培模式。

1.2 劣势(Weakness)分析

1.2.1 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地标性品牌,产业集聚效应弱 锡盟马铃薯产品商标皆为企业自主申请,缺乏规划扶持及行业部门的引导参与,虽在品质和产量上占优势,但多年来并未培育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地域性品牌,各生产者单打独斗,追着市场和订单跑,形不成合力,对抗外部风险能力差,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多。

马铃薯产业链条短 锡盟没有加工龙头企业,现有的10 余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不到15 万t,主要以淀粉等初级产品为主,只有1 家企业能够加工冷冻薯条,年加工能力5 万t。加工企业规模小、产能低、技术落后,精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马铃薯生产链缺少向后延伸的条件,产业附加值低,循环不畅。

仓储物流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锡盟马铃薯实际贮藏能力约90 万t,其中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经销户贮藏能力约80 万t,农户贮藏能力约10 万t。贮藏能力基本满足现有产业需求,但由于对产业信心不足、建设成本高等原因,仓储设施新建、升级空间有限,制约着马铃薯产业规模的扩展,且现有的贮藏设施技术及管理水平普遍落后,库存马铃薯损耗大,品质也易受影响。物流方面,锡盟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铁路建设水平低,农产品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村镇公路路况较差,农产品物流仍以常温物流为主,冷藏运输成本高,物流效率低,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发展。

1.2.2 种薯创新能力不足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种薯繁育基地,锡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品种数量非常少。辖区内科研院所长期缺乏资金、人才支持,无法顺利开展种薯选育等工作,也少有企业能放弃眼前利益,将大量财力、人力、精力投入于投资大、收效慢、风险高的新品种选育工作中去。多年来种薯企业中也仅有1家登记了2个马铃薯新品种,种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含量低,长期徘徊在扩繁、代繁中。

1.2.3 产业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锡盟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马铃薯产业发展长期得不到重视,产业化缺乏长远规划,全产业链参与主体普遍缺少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马铃薯技术研究、推广缺乏专业人才,更缺少资金支持,导致马铃薯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重点环节基本还都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形不成集聚效应,产业链条延伸困难。

1.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3.1 外部机会近年来,受内部农业发展水平制约,叠加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再次成为我国战略大局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势在必行,国家不断强化政策扶持,给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锡盟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种薯繁育基地,可借此时机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

1.3.2 内部机会马铃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因此相较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经济效益优势明显。据调研,即使是在生产成本快速增长的背景下,2022 年每667m2旱地马铃薯收益为590~740 元,水地为960~1460 元,种薯扩繁收益可达4000 元以上,远高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已成为了锡盟地区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首选种植的作物。

此外,经过70 年的发展,锡盟马铃薯已形成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局面,生产技术成熟,产业各方对新技术敏感,除此之外马铃薯商品薯单产水平、机械化率和种薯单产质量、脱毒种薯利用率均在全区名列前茅,产业基础好,内生动力足,发展潜力大。

1.4 挑战(Threat)分析

1.4.1 成本高企,生产者信心不足马铃薯相较于玉米、小麦等作物,其生产成本高、投入大,加上土地租金、农机作业费用、农资价格、物流及人工成本连年快速上升,马铃薯产业盈利能力不断萎缩。据调研,2022 年规模化马铃薯商品薯每667m2成本相较于2021 年增加约500 元,达到2500~3000 元,按产量2500~3000kg 粗略估算,成本达到1 元/kg,严重影响生产者信心,马铃薯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1.4.2 布局变化,市场份额受挤压2015 年后,马铃薯生产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西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生产地位不断上升,四川、贵州、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明显,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6],对东北一作区马铃薯主产区地位形成了挑战。锡盟马铃薯以往广销北京、山东、河北、广东、安徽、河南、江苏等20 多个省市,未来竞争形势较严峻,势必挤压销售量和议价空间,更加削弱本就不足的市场信心。

2 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2.1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2.1.1 打造“锡林郭勒种薯”品牌重点建设正蓝旗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辐射带动毗邻的太仆寺旗、多伦县(3 个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占全盟90%以上),由盟级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牵头,以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薯龙头企业为中心,联合辖区种薯企业,共同打造本土“立得住、打得响”的种薯品牌,申请“锡林郭勒种薯”地理标志,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应对外部挑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1.2 保证品牌稳定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资源整合作用,加强区域内协作,在生产要素供给、良种应用、社会化服务、产品质量监测、订单销售等方面,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模式[7]。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稳定性,保证锡盟马铃薯品牌核心竞争力。

2.2 延长马铃薯产业链锡盟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延长产业链,应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思路,将产业重点由以生产为核心转向以生产、加工、品牌战略和流通的全产业链模式转变。重点扶持精深加工行业发展,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落地锡盟,培育出1~2 家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的产业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增强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实力,丰富加工产品层次,通过提高产业附加价值,带动产业链自动延伸、自我循环,变输血为造血,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2.3 政策扶持产业化发展

2.3.1 保护好创新动力在资金和政策上向马铃薯

育种领域倾斜,推动促进科研院所、农技部门与企业深度合作,培育一批能既适应本地环境又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优质鲜食、加工品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鼓励创新主体敢投入、敢创新,呵护创新信心。

2.3.2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及内蒙古自治区产业扶持政策,做好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减轻行政负担,让产业链各环节生产经营主体愿意来、留得住。

2.3.3 对产业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行业相关部门立足全盟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和市场供需、调运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种薯繁育区、马铃薯生产和加工转化区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有步骤、分阶段地出台系列措施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3 结语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多年来锡盟地区农业部门和众多生产经营主体共同努力打造的马铃薯产业基础、积累的生产经验难能可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背景下,推动地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更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锡盟种薯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胖胖的马铃薯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nglish reading
太阳能提水设备在锡盟地区的推广应用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