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2024-04-26 23:24廖堂清王竹信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天敌林木

廖堂清 王竹信

(1浙江省淳安县文昌镇人民政府,浙江 淳安 311706;2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青溪林业中心站,浙江 淳安 311706)

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物栖息地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加快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有害生物的侵袭对林业的破坏较为严重。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业生态系统、林业生产和森林资源安全等构成威胁的病、虫、草或鼠害等,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直接危害林木,还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得到高度重视,实践中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治机制,同时还积极开展基础研究,通过开发新型生物农药、引进天敌等手段,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共同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近年来,我国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投入力度,加强防治工作的组织统筹,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设备等[2]。为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探索科学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其危害,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3 个方面分析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践提出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危害分析

1.1 病害

林业病害是指由微生物侵染引起的林木生长和发育障碍,如真菌、细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通过寄生或腐生方式在林木上繁殖,从而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发育。常见的林业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和锈病等,这些病害大都发生在苗圃、幼林和成林阶段,发病后易造成生长不良或林木死亡。其中,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可在土壤中传播,常发生在苗圃阶段,发病后幼苗茎基部出现暗褐色椭圆形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发病表现为根系腐烂、叶片萎蔫以及植株生长不良等,多发生在幼林和成林阶段;叶斑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的,发病表现为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发病后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形、枯萎;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发病后出现黄色或橙色锈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脱落、植株死亡。

1.2 虫害

林业虫害一般指昆虫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包括啃食、刺吸和产卵等。林业虫害是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会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会造成林木死亡,给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损失[3]。常见的林业虫害有松毛虫、天牛、金龟子和透翅蛾等。这些虫害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可迅速繁殖,会对林木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其中,松毛虫是松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以松针为食,影响松树的生长和发育;天牛是一种常见的蛀干害虫,其通过钻蛀林木枝干,破坏林木的输导组织,使林木死亡;金龟子和透翅蛾以林木的根和树干为食,影响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1.3 草害

林业草害是指杂草对林木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杂草生长迅速,并大量繁殖,会与林木争夺水分、养分和阳光,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森林生态平衡。常见的林业草害有水葫芦、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等[4]。其中水葫芦是一种外来入侵水生植物,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其生长会大量消耗水中的大量养分,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也会堵塞河道,影响水流畅通;空心莲子草和狗牙根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迅速,生命力顽强,生长过程会大量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影响林木的生长。

1.4 鼠害

鼠害是林木生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林业鼠害是指啮齿动物对林木的啃食和破坏,这些啮齿动物常对林木的根系、树皮和枝条进行大量啃食,导致林木生长受阻或死亡。常见的林业鼠害有田鼠、家鼠和鼹鼠等,其中田鼠、家鼠等主要在地上啃食和破坏林木,鼹鼠则在地下破坏林木的根系[5]。

2 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林业有害生物是影响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会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调研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扩散,做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6]。

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涉及气候、土壤以及植被等。首先,气候变暖为林业有害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其次,土壤质量直接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土壤贫瘠、养分不足可能导致有害生物数量增多。最后,森林植被结构单一、多样性不足等为有害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2.2 人为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部分地区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可能营造大量人工林地,但是人工林的品种单一,多样性不足,为有害生物提供了繁殖场所。其次,过度采伐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衡,为有害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再次,不合理使用的化学农药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最后,部分地区检验检疫措施可能不到位,导致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等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从而破坏了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给林业造成较大损失。

2.3 生物因素

有害生物一般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再加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天敌数量减少,为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创造了条件。强大的繁殖能力是有害生物广泛传播和持续存在的关键原因之一。有些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短,但繁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其迅速扩散,对林业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在一些人工或半人工的林业生态系统中,天敌数量不足或难以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易导致有害生物的数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探析

林业有害生物会通过破坏树木、影响林分结构以及降低森林生产力等方式,影响森林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7]。因此,科学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1 科学预防

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侵扰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加强检验检疫工作。检验检疫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进口和调运的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疫,确保未携带有害生物。一旦发现携带病虫害的林木,立即进行隔离和处理,防止其扩散和危害其他林木。其次,制定科学的营林措施。选择抗病、抗虫的树种,营造混交林,增加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林分的抗逆性。同时,在营林造林时,合理控制密度,科学搭配树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再次,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有效增强森林的自控、自愈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加强对有害生物的天敌昆虫、鸟类等有益生物的保护,以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危害程度。最后,通过农业措施预防林业有害生物。在林业管理过程中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控制林木的密度,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若发现有病死树木和枝叶,须及时清理并做无害化处理,减少病菌的传播和扩散。此外,加强林木的抚育管理,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以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8]。

3.2 加强监测

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是做好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采取定期巡查、建立监测点和信息化管理等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生物,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首先,定期、定时对林地进行巡查,以及时发现有害生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防止其扩散和蔓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其次,在重点区域设立监测点,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实时监测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及时掌握有害生物的动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监测点的设立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森林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最后,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有害生物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实时更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还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9]。

3.3 多途径防治

针对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必要的预防和监测措施外,还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以保障森林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10]。(1)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防治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发生的害虫。化学药剂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害虫的数量,防止害虫进一步扩散。实践中,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影响,长期使用还可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药剂,并注意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例如,释放天敌昆虫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而喷洒微生物制剂则可以杀死害虫。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其对于一些难以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害虫特别有效,但生物防治的效果较慢,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物理防治。物理防治一般适用于小范围的、特定种类的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物理手段诱捕或杀死害虫。物理防治的优点在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于特定种类的害虫特别有效,但一般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大规模发生的害虫可能不太适用。(4)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指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化学、生物和物理等多种防治措施,以提高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综合防治可以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须注重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治理。例如,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可以添加一些天然的杀虫剂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减轻其对天敌的伤害;在利用天敌进行防治时,可以通过合理的人工养殖和释放天敌昆虫来提高防治效果;在使用物理手段进行防治时,可以通过改进灯光诱杀装置和提高人工捕杀效率来提高防治效果。

4 结语

在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其危害,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防治方法和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天敌林木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