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2024-04-26 11:33鲁清仿杨怡怡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4年4期

鲁清仿 杨怡怡

【摘要】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形成的结果, 而职业判断的运用取决于审计师执业特征, 特别是执业经验。本文以2016 ~ 2021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研究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研究发现, 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均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 客户重要性会削弱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 强化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 在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企业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 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关系更显著。

【关键词】审计师执业经验;关键审计事项;横向文本差异度;职业判断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4)07-0078-6

一、 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传统的标准二元式审计报告遭到了重大质疑与诟病。其原因在于, 传统审计报告只能通过出具“合格/不合格”的二元审计意见来传递信息, 其他段落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样板化, 这导致审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做出的重要职业判断以及识别出的重要风险信息难以披露, 形成了巨大的信息期望差距(鲁清仿等,2022)。因此, 我国财政部于2016年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简称“2016版审计报告准则”), 旨在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根据2016版审计报告准则, 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运用职业判断认为在审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项。被审计单位风险因素、 审计师执业经验及其风险承担偏好存在差异, 这必然会导致关键审计事项具有差异性。然而, 以原则导向的2016版审计报告准则只是对如何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进行了框架性、 原则性的规定, 赋予了审计师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为研究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准自然实验的契机。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关键审计事项的经济后果(Reid等,2019;K?hler等,2020; 黄亮华和汤晓燕,2021;黄溶冰和张竞雪,2023), 少数学者从披露数量和披露类型等方面展开了对关键审计事项影响因素的研究(陈丽红等,2021;吴秋生等,2022;付强和廖益兴,2022;Rousseau和Zehms,2024), 但鲜少涉及差异度, 尤其是从审计师执业经验角度进行研究的更是鲜见。

制度是可行行为的集合, 审计师如何在这个可行行为集中最大化运用自由裁量空间来迎合自我偏好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阶梯队理论, 审计师执业经验会影响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策略性互动, 如审计计划的制订、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实施, 进而影响审计报告的質量。现有学者研究发现, 审计师越具有行业专长, 其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越强, 识别的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越准确, 进而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充分(陈丽红等,2021)。审计师客户的重要性程度越高, 其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依赖性越强, 越倾向于帮助被审计单位隐藏坏消息, 进而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不充分(付强和廖益兴,2022)。那么, 在我国制度环境相对薄弱和买方审计市场的背景下, 具有不同执业经验的审计师是否会影响关键审计事项的决策?已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 本文以2016 ~ 2021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考察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客户重要性的调节作用, 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企业信息环境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本文的贡献主要有: 第一, 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关键审计事项的经济后果, 鲜少从审计师执业经验的角度来研究审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 本文拓展了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二, 本文以审计报告改革为契机, 引入关键审计事项来研究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丰富了审计师执业经验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第三,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各级监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审计师的培养、 引导审计师提高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增量, 并为我国审计报告的后续改革提供新思路。

二、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 整体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整体执业经验是指不限于特定行业和特定客户的一般性、 通用性执业知识积累。一方面, 根据“干中学”理论, 人们在进行生产和服务等实践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取经验, 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 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并且经验还有助于准确识别有用的信息, 对于智力密集型产业的审计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在风险导向审计下, 审计师需要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点, 进而根据各领域风险大小来安排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潘临和张龙平,2019)。随着经验的不断累积, 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更准确, 并能够对已识别的风险信息进行更快、 更准确的解读, 以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披露更具差异化的关键审计事项。另一方面, 考虑到关键审计事项主要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不确定领域, 可能阻碍公司预期收益的实现, 因此, 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出发, 其更倾向于隐藏公司的个性化风险信息, 逼迫审计师披露更多样板化的内容。与此同时, 从审计师的利益出发, 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提醒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相关风险, 并表明自身所做出的努力, 是审计师的“免责标签”, 即使被审计单位经审计后仍被发现有重大错报, 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也会认为审计师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审计程序, 从而减轻审计责任(黄亮华和汤晓燕,2021)。根据声誉理论, 声誉越高, 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客户质量越高, 获取的“准租金”越多, 而声誉一旦毁损, 审计师将丧失这部分潜在收益(路军伟等,2022)。随着执业经验的不断丰富, 声誉机制逐渐发挥作用, 审计失败的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 为维护个人声誉, 整体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的免责动机更强烈, 更能够在被审计单位的“威逼利诱”下保持较高的独立性, 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充分坚持自身的见解以披露更多差异化内容。据此, 本文提出假设1:

H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正相关。

(二)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特定行业经验是指审计师对某一行业的经验积累。一方面, 具有特定行业经验的审计师通常被认为更了解该行业的整体状况, 包括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经济技术指标、 特殊会计规则。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工作时, 这种行业知识的集合能够转化为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因此,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并在关键审计事项段予以有效披露(陈丽红等,2021)。具体而言, 在描述段, 通过与同行业不同公司间的横向对比, 审计师不难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个性化事项, 并且行业专家的身份还能够对管理层产生一定的威慑, 降低其隐藏不利信息的可能性(Stein,2019)。在应对段, 除了通用化审计程序, 审计师还能够为被审计单位量身定做审计程序, 对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更有效、 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 与整体执业经验类似,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也是审计师的一种隐性资源, 能够帮助审计师获得某一行业内客户的“准租金”。因此,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更不愿意承担审计失败的后果。出于维护这部分溢价的动机, 其不仅会保持较高的独立性, 更自觉、 主动地履行审计职能, 将自身所做的努力在差异化的关键审计事项中充分体现以来, 还更愿意主动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错误或激进的会计处理, 以抑制其盈余操纵行为。据此, 本文提出假设2:

H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审计师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正相关。

(三)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是指审计师对某一客户的经验积累。一方面, 审计师对会计准则的解释力与执行力往往要结合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 特定知识和信息。然而, 作为受托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外部人员, 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程度远低于被审计单位自身, 其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曲线的积累(葛锐等,2020)。随着审计年限的增加, 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特定风险、 专门知识等的了解不断加深, 能够根据其特定环境、 惯例等在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时更具差异化。另一方面, 长期的合作关系往往会导致二者形成密切关系, 致使独立性减弱, 进而影响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关键审计事项是审计师从“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中选出“在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事项”, 进而确定的“对当期财务报表最为重要的事项”, 其会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并最终取决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 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 其更倾向于诱导审计师披露样板化内容以规避关键审计事项的不利影响(陈丽红等,2023); 对于審计师来说, 其为了持续获取特定客户的“准租金”, 也有动机维护客户关系, 降低自身在谈判中所处的地位(付强和廖益兴,2022), 并且“准租金”越高, 审计师越容易妥协于被审计单位。此外, 审计师也可能在长期合作中形成思维定势, 难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新问题。由此可见, 特定客户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既可能有正面效应, 也可能有负面效应, 有待进一步检验。据此, 本文提出竞争性的假设3:

H3a: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审计师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正相关。

H3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审计师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负相关。

三、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2016版审计报告准则要求在传统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 因此本文选取2016 ~ 2021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本文剔除了金融类公司、 ST和?ST公司、 三位审计师的样本以及相关财务指标缺失的样本, 并对所有的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点进行Winsorize处理, 最终得到11121个样本。本文的关键审计事项文本内容来源于文构财经数据平台(WinGo), 审计师个人特征以及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二) 变量设定

1. 被解释变量: 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KAMdif)。借鉴已有研究(吴秋生等,2022; 黄溶冰和张竞雪,2023), 采取文构财经数据平台中的文本相似度(KAMsim)数据来计算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文本相似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首先, 对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进行分词; 然后, 对分词结果进行清洗, 剔除无实际意义的单词; 接着, 依据LDA模型选出最能代表文档信息的多个主题, 并得出对应的文档—主题分布; 最后, 使用最广泛的余弦函数, 计算每一年度内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度的均值。数值越大代表文本相似度越高; 反之, 文本相似度越低。因此, 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KAMdifi,t=1-KAMsimi,t (1)

2. 解释变量。

(1) 整体执业经验(Exp)。由于参与一项业务与负责一项业务对审计师的要求存在实质性差异, 并且签字年限难以表明不同审计师的实质负责年限与工作强度, 本文借鉴已有文献(原红旗和韩维芳,2012;王清,2019), 采用审计师在观测年度之前的签字数量来衡量整体执业经验。

(2)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Exp_ind)。借鉴已有文献(原红旗和韩维芳,2012; 王清,2019), 采用审计师在观测年度之前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签字数量来衡量特定行业执业经验。

(3)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Exp_client)。借鉴已有文献(原红旗和韩维芳,2012;王清,2019), 采用审计师在观测年度之前对特定客户的签字年限来衡量特定客户执业经验。并且, 本文对签字年限的计算采用累计任期而非连续任期。

此外,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控制变量(Controls), 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 模型设计

为验证上述研究假设, 本文分别构建如下模型:

KAMdifi,t=β0+β1Expi,t+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2)

KAMdifi,t=β0+β1Exp_indi,t+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3)

KAMdifi,t=β0+β1Exp_clienti,t+Controlsi,t+Industry+Year+εi,t (4)

四、 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2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KAMdif)的均值为0.735, 最小值为0.301, 说明虽然审计报告平均存在约四分之三的差异度, 但部分审计报告披露的差异化信息只有30%, 样板化问题严重。整体执业经验(Exp)的均值为26.257, 标准差为19.245, 说明审计师的整体执业经验丰富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定行业执业经验(Exp_ind)和特定客户执业经验(Exp_client)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也说明, 不同审计师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余变量的分布均在合理的范围内, 并与已有研究一致。

(二) 基本回归结果

表3为模型(2) ~ (4)的多元回归结果。列(1)为整体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回归结果, 整体执业经验(Exp)的回归系数为0.0003,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呈正相关关系, 即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越丰富, 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越高, H1得到验证。列(2)为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回归结果,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Exp_ind)的回归系数为0.0007,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审计师特定行业执业经验有助于其根植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特定环境准确识别被审计单位的风险信息, 且对风险信息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从而提高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H2得到验证。列(3)为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回归结果,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Exp_client)的回归系数为0.0043, 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 说明审计师特定客户执业经验的“学习效应”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超过了长期合作关系对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这意味着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越充分, 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化披露程度做出的职业判断越准确, 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越高, H3a得到验证。

(三) 稳健性检验

1. PSM检验。本文借鉴王清(2019)的做法,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来缓解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自选择问题。具体来说, 按整体执业经验、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特定客户执业经验是否高于各自的中位数生成相应的哑变量, 将高于中位数的哑变量取值为1, 反之取值为0。然后将控制变量作为协变量进行1∶1有放回的最近邻匹配, 并对匹配后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检查发现匹配后样本之间的标准差均小于10%, 说明匹配后的样本没有显著差异。PSM估计结果与前述结果一致, 说明上文的结论仍然成立。

2. 增加审计师个人特征控制变量。为避免审计师其他个人特征对基准回归结果的干扰, 本文增加了如下控制变量: 女性审计师数量(Female)、 会计相关背景审计师数量(Accounting)、 本科以上审计师数量(Education)。回归结果与前述结果一致, 说明上文的结论仍然成立。

3. 替换解释变量。考虑到所有签字审计师均需要对审计报告负责, 本文进一步采用审计师执业经验的均值作为审计师执业经验的替代变量。回归结果与前文结果一致, 说明上文结论依然稳健。

限于篇幅, 上述穩健性检验结果暂不汇报, 留存备索。

五、 进一步分析

(一) 客户重要性的调节作用

前文实证分析表明, 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化披露是有益的。但是考虑到关键审计事项受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共同影响, 需要不断地进行审计谈判, 客户重要程度的异质性可能会影响审计谈判的效果。根据寻租理论, 与客户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审计师的个人收益, 审计师有动机维护重要客户以获取“准租金”。因此, 在面对重要客户的样板化披露要求时, 审计师更容易屈从于客户的压力, 损害自身独立性, 进而影响职业判断(付强和廖益兴,2022), 主要体现为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认识到重要客户带来的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声誉受损所带来的风险、 损失, 更愿意向重要客户妥协, 在关键审计事项段披露更多行业共性信息。与之相反, 对于非重要客户, 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更倾向于保持自身独立性, 披露更多公司个性化信息。换言之, 客户重要性可能会削弱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

本文借鉴Chen等(2010)的做法, 采用某一客户的总资产与该审计师全部客户总资产之和的比值来衡量审计师层面的客户重要性, 并在主回归模型中增加客户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分别与审计师的整体执业经验、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的交互项, 以进一步检验客户重要性对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调节作用, 回归结果如表4列(2) ~ (4)所示。其中, Exp×Importance与Exp_client×Importance的系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 分别与Exp、 Exp_client的系数符号相反, 说明客户重要性会削弱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上述猜想得到验证。而Exp_ind×Importance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与Exp_ind的系数符号相同, 说明客户重要性会正向促进审计师特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猜想并未得到验证。这可能是因为, 执业经验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 而审计师与重要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带来的预期收益难以弥补审计师的行业“准租金”, 进而使得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丰富的审计师的独立性更不易受到干扰。

(二)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异质性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不同可能会导致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化披露程度不同。一方面,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不仅会综合考虑审计师的个体异质性, 为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还能通过技术培训和团队协作将经验知识在内部共享, 通过信息链条整合和印证信息帮助审计师识别被审计单位的个性化信息。另一方面, 受声誉损失和诉讼风险的影响, 一旦审计失败,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客户流失从而丧失“准租金”的风险远高于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因此, 为降低审计失败风险,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要求更高, 会更加严格地约束审计师屈从于被审计单位的压力, 通过披露更多行业共性信息帮助其隐藏坏消息的不当行为。换言之,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师的支持和监督可能会抑制其执业经验作用的凸显。为验证上述猜想, 本文借鉴陈丽红和李明艳(2021)的做法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如果审计师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则界定为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 否则为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 并将分组后的样本进行回归, 结果如表5所示。在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样本中, Exp的系数为负, Exp_ind和Exp_client的系数为正, 但均不显著。在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样本中, Exp、 Exp_ind和Exp_client的系数均为正,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受知识溢出效应挤占和质量控制程序约束,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内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明显弱于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 本文猜想得到验证。

(三) 企业信息环境异质性分析

企業信息环境不同可能会导致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化披露程度存在差异。良好的信息环境一方面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促使企业主动减少盈余操纵等违规行为, 降低审计风险; 另一方面会吸引外部投资者等的关注, 一旦违规行为被公之于众, 企业不仅会遭受处罚, 还会受到更大的声誉损失, 甚至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迫使企业被动减少违规行为。因此, 信息环境越好, 企业信息披露的意愿越强烈, 这可能会降低审计师充分挖掘被审计单位个性化信息的成本和难度, 增加审计师差异化披露的意愿。为验证上述猜想, 本文采用证券交易所每年对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综合考察指标衡量企业信息环境, 如果综合评级为A, 则界定为企业信息环境较好, 如果综合评级为B、 C或D, 则界定为企业信息环境较差, 并将分组后的样本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在企业信息环境较好样本中, Exp、 Exp_ind和Exp_client的系数均为正, 但均不显著。在信息环境较差样本中, 上述系数均为正, 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企业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 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更明显, 本文猜想得到验证。

六、 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审计报告改革为背景, 选取2016 ~ 2021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审计师执业经验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 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以及特定客户执业经验越丰富, 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 客户重要性对审计师整体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特定客户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 对特定行业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 审计师执业经验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之间的关系在由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企业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更明显。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 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基于上述结论, 本文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 细化审计报告准则。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准则的实践现状制定更详细的应用指南, 不仅关注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和篇幅, 还要明确披露的具体内容, 进一步引导审计师提高差异化披露比例。第二, 加强审计师人才队伍建设。审计师应当积累相关经验, 分析总结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客户的审计技巧。同时, 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综合考虑审计师的个体异质性, 为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以提升工作效率及确保工作质量。第三, 加强外部监管。中国证监会以及中注协等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和审计师的双重监督, 分别明确其在审计报告中的责任, 并加大对双方敷衍披露现象的惩罚力度, 增加个性化披露内容, 避免双方刻意遗漏信息、 避重就轻。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陈丽红,李明艳.事务所规模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33 ~ 144.

陈丽红,孙梦娜,冀妮妮等.审计师变更会影响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模板化吗?[ J].审计研究,2023(3):72 ~ 84.

陈丽红,易冰心,殷旻昊.行业专家审计师会充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吗?[ J].会计研究,2021(2):164 ~ 175.

付强,廖益兴.审计独立性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客户重要性视角[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1):53 ~ 68.

葛锐,刘晓颖,孙筱蔚.审计师更换影响管理层报告信息增量了吗?——来自纵向文本相似度的证据[ J].审计研究,2020(4):113 ~ 122.

黄亮华,汤晓燕.关键审计事项:审计师的“免责声明”?——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差异化[ J].财经研究,2021(2):139 ~ 153.

黄溶冰,张竞雪.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模仿同构与股价同步性[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1):51 ~ 60.

鲁清仿,邵彦彦,史永.关键审计事项的形成、创新与挑战[ J].财会通讯,2022(9):114 ~ 118+134.

路军伟,王舒慧,刘瑶瑶.年报审计师声誉会影响中报会计信息质量吗?[J/OL].南开管理评论:1~28[2022-08-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288.f.20220803.1811.002.html.

潘临,张龙平.签字会计师执业经验与审计延迟[ 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9(5):32 ~ 42.

王清.执业经历表征能揭示审计质量差异吗?——基于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体层面的研究[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37 ~ 149.

吴秋生,卫晓明,江雅婧.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3):19 ~ 29.

原红旗,韩维芳.签字会计师的执业特征与审计质量[ J].中国会计评论,2012(3):275 ~ 302.

Chen S., Sun S. Y. J., Wu D.. Client importance,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s, and audit quality in China: An office and individual auditor level analysi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1):127 ~ 158.

K?hler A., Ratzinger-Sakel N. V. S., Theis J.. The effects of key audit matters on the auditor's report's communicative valu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and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 J]. Accounting in Europe,2020(2):105 ~ 128.

Reid L. C., Careello J. V., Li C., et al.. Impact of auditor report changes on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audit costs: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9(3):1501 ~ 1539.

Rousseau L. M., Zehms K. M.. It's a matter of style: The role of audit firms and audit partners in key audit matter reporting[ 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24(1):529 ~ 561.

Stein S. E..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accounting estimates: Evidence from asset impairments[ 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9(2):207 ~ 234.

(責任编辑·校对: 陈晶  刘钰莹)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审计监督体系治理效能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YJA790041)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