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体验诗意本真

2024-04-27 15:42翟志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

翟志武

摘 要 古诗词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的典范之作,是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体认诗意本真,是统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情境创设  诗意本真

古诗词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编排比重较大,所选入的古诗词无论是在语言、意境还是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佳作。这些古诗词是古代先贤人生际遇、志趣爱好、价值追求的体现,是当時社会、文化等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或可为学生古诗词阅读学习提供一种可行的抓手。

一、情境助力古诗词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情境创设与古诗词教学能够实现契合,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离不开对中国古典诗词文体特征的理解,更是呼应了新课标对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的要求,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1.披文入情,才能拉近与古诗词的距离

古诗词作品是古代先贤的思想情感、价值追求、志趣爱好与外在世界相碰撞所激发出的真意。对学生来说,单单理解古诗词的字义、句义、手法等无法在深层次上领会诗歌内容。如在学习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词时,单单根据课下注释和教师讲解熟悉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古诗词意思,是无法真正领会古诗词的真意的,必须创设情境,披文入情,才能拉近与古诗词的距离。以《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如何让学生领会到仕与隐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与追求呢?要通过创设情境,实现由文本的知识世界进入审美世界、价值世界、情感世界,披文入情,使学生切实与文本对话,实现品格素养的内化。

2. 还原文学现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古诗词对学生来说,有的因为时空距离相对较远,有的则因为话语体系较为陌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其内涵。在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体认到作者的志趣与价值追求,实现对文学现场的“还原”。从情境创设的角度让学生实现对古诗词诗意本真的理解,呼应了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只有设身处地地想象揣摩,与自身的现实处境相联系,才能体悟到古诗词的当下性,感受到在场的鲜活感。如学习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部分的杜甫《登岳阳楼》、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及汤显祖《游园(【皂罗袍】)》时,就可以借助景物与情感的关联、大自然与人类心理的相通等进行情景创设,实现群文共读。

二、情境创设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以“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进行情境统整,分析在古诗词教学实施过程如何展开尝试与实践。

1.古诗词教学要创设“个人体验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个人体验情境指向的是独立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个性化的阅读经验及审美体验的产生,特点是实现“文本、作者、我、世界”四维的交流互通。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氓》讲述了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可以设计如下情境问题:

①阅读《氓》,你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因何而变化?请画图示意。

设计意图:当阅读诗歌的情境任务与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心理变化联系起来时,文本就不再是孤立的、冷冰冰的他者,而是附着了“我”的色彩,带上了学生个体的情感烙印,同时画图的形式实现了诗歌文本内容的可视化。

②请根据自己对《氓》的理解,重新为之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并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情境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场域,拟题是学生个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真实情境,将之运用在古诗词的预习之中,能够检测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学生在预习案中呈现的标题有《桑》《鸠》《淇水》等,这些标题抓住了诗歌中的物象;而《无与士耽》《丝断》《亦已焉哉》等标题则从文本的主旨、情节入手。无论是抓住典型物象还是概括主旨与关键情节,既体现了学生个体对《氓》的理解,也将《氓》这首诗歌与学生个体产生关联,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拟题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对这一情境创设进行延伸,展开对预习成果的生生互评,加深学生对这一情境任务的理解。

除了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还要进行课外古诗词的勾连,以形成主题、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的群文阅读,进行同与异的比较、关键内容的补充等。这些内容的补充要同语文教学与测评由知识本位、教考分离、机械问答转向素养本位、教考一致、情境创设关联起来。

2.古诗词教学要创设“社会生活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创设在古诗词教学中是较常见的。如在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古诗词教学中,可以作如下的社会生活情境创设:

①你所在城市的《旅游日报》开设了“手绘景点”栏目,请你根据柳永《望海潮》词的内容,提供包含所选词句、画面主体、构图与色彩所传达的情感等在内的绘图脚本。

设计意图:《望海潮》词的画面感特别丰富,既有人文之景,又有自然之景,通过创设这样的社会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诗词的距离,同时提供实践性的语言活动场景,便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②高二年级拟举办一场姜夔《扬州慢》的诗词诵读会。现场布景、音乐灯光投影、串讲词等都需要我们班来完成。现在我们先来为《扬州慢》的诵读会拟写一段开场词,并挑选出适合灯光投影在墙体上的词句。

设计意图:情境需要合适性,这种合适既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与表达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阅读经验和审美体验,又要能够为他们的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素养提供一个可实践、可测评的机会。

3.古诗词教学要创设“学科认知情境”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与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这要求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关联,关注系统化的知识运用情况。

学科认知情境有多种呈现方式,如教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思考前八句写了关于月的哪些画面,并加以命名,读后可以联想之前所学过的关于月的古诗词,并进行比较。再如教学《氓》时,可补充《诗经》中《邶风·谷风》等弃妇诗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对弃妇诗背后的社会爱情婚姻观念进行探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时常结合的。情境创设是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一个有效抓手,如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诗意本真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