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策略的运用

2024-04-27 15:42庄志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运用策略语文教学

庄志武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使其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结合实际,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策略,切实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导学  运用策略

课堂提问是问题导向的基础,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使其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課堂提问要重视问题的目标设定,在问题设计上要具有层次感,要具有深度,且要适当,既符合教材内容,可适当延伸,也要具有思考价值,学生能够从问题思考中,学到更多知识,以求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问题·导学”的教学设计可参考以下策略。

一、确定课堂“问题·导学”目标

目标设定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语文教学活动主要以阅读、带读、对话等形式进行。但是活动由主题、情境、目标、内容、评价等多个方面构成,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对活动目标有具体的设想,才能够保证“问题·导学”活动展开的方向与效果。问题设定不能只注重知识点,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学生要能够快速提取信息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剖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情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多维发展。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导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下面是课堂问题目标的设计:

1.基础层次问题设计:通过提出与文章基础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有一个整体了解。如“故事中的林教头是什么身份?标题为什么叫‘风雪山神庙?”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背景设定。

2.理解层次问题设计:通过提出一些需要理解故事细节和情节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如“林教头在风雪中、山神庙中遇到了哪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林教头的行动和决策,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和结果。

3.分析层次问题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分析和比较的问题。如“林教头的行为和人物性格有什么特点和变化?在故事中有没有其他角色也表现出类似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故事发展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情况,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拓展层次问题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林教头,你会如何应对风雪中、山神庙中的挑战?为什么?”“你觉得故事中的林教头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些问题能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有助于培养其想象力和表达力。

二、运用分层问题教学法,因材施教

“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设定是多变的,可以根据被提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问题·导学”的策略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使用。为了落实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可以采用分层问题教学法,针对学困生,问题设置可以简单一些,在知识基础上稍加难度。对学优生,要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出一些深度问题,引导学优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例如,《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中,可以运用分层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1.基础层次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对演讲文本有一个整体了解,可以提出一些基础层次的问题,如“《人民报》是什么报纸?它的创刊时间是什么时候?创刊纪念会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了解《人民报》的背景和创刊纪念会的意义。

2.理解层次问题:通过提出一些需要理解文本细节和观点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演讲内容。如“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者有哪些?他们在演讲中表达了哪些观点?你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演讲者的立场和演讲内容,培养他们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3.分析层次问题: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可以提出一些需要学生归纳、比较和评价的问题。如“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者在表达立场和观点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式?是否有类似的论证方式在其他文本中出现过?这种论证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这些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和比较不同的论证方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拓展层次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可以提出一些拓展层次的问题。如“如果你是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讲者之一,你会选择怎样的观点来表达?为什么?”“你认为《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对现代媒体的发展有何启示?”这些问题对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力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分层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演讲文本,同时激发他们的深刻性和创新性思维,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建立对知识的自主认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与语文能力。

三、构建“问题·导学”评价体系

“问题·导学”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两种方式,部分教师通常以“教师点评”为主,但教师的言语会对学生起到较大影响,生生互评能够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生生互评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化被动为主动。

例如,《谏逐客书》教学中,可以构建以下评价体系:

1.阅读理解能力评价:提出一些针对文本基础理解的问题,如“根据《谏逐客书》的内容,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可以了解到关于当时社会的哪些信息?”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来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与解读能力评价:提出一些需要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的问题,如“作者在信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举出文中的具体语言证据。”“这封信对当时的社会有何影响?你认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和个人观点的表达来评价他们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3.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提出一些引导学生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问题,如“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为什么?”“如果你是接收到这封信的对象,你会如何回应?”通过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和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评价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交流和合作评价:组织小组讨论或学生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谏逐客书》的理解和观点。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来评价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反思能力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回答一些问题,如“你在学习《谏逐客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你觉得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有哪些进步?”通过评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反思来评价他们的反思能力。

“问题·导学”教学策略的应用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对提问目标、提问形式、提问策略及最终的提问评价体系都有明确的要求。从根本上看,“问题·导学”教学是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以有效的问题资源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状态,能引导学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促进课堂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及问题迁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运用策略语文教学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重要意义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