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2024-04-27 15:42王韦
关键词:协调机制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子商务

王韦

摘  要:针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和国际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采用非线性激励模型及python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引入激励合同及外部观察变量进行激励机制的改进,对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协调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观测变量引入提供更多信息,降低了外部不确定因素对于观测变量扰动,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对于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努力程度准确辨识,实现更好激励。在极端情况下,在新引入观测变量与外部随机因素完全相关时,可直接观测变量确认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努力程度,实现最优激励。仿真数据表明,跨境电商企业和物流集成分包商需要承担一定通关成本,并让出一部分利润给分包商,分包商和物流集成商降低物流批发价格,并提供物流服务。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协调机制;跨境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74;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4)01-0014-05

一、引言

在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物流服务是与消费者体验相关,从而决定了跨境电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早期,跨境物流是连接跨境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的唯一通道,是决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之一。[1]随着外国代理商的到来,可利用补偿性合同或者收入分享合同来实现提前下单,这样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物流对跨境电子商务的限制,但是物流成本仍然是商品零售成本中的一个关键环节。[2]传统的供应链模型的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全局最优化的协同,而现有的理论大多假定了一个最优化的协同策略会被多家企业自发地接受,而现实中的供应链系统往往是多家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故基于全局最优化的协同策略并不一定就是个体所需要的最佳协同策略。[3]在没有清晰的收益划分体系的情况下,很难获得这样的最佳选择。[4]在供应链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5-7],其中,还包含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就是在许多情形下,成员的信息或行动难以被直接观测到,并且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欺诈。

在需求确定下的供应链协同问题中,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以数量折扣与利益回馈为主的多种协作激励策略。[8]现有的成批折扣理论都假定交易双方的信息是开放的。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无法准确地了解到彼此之间的信息,在进行合作时,一名成员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进行欺诈。[9]为此,在非对称性的条件下,现有的基于完全对称性的批发价策略需要进行改进。对于随机要求下的供应链协同问题,现有文献很少涉及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协同问题。Yan等在非对称的信息条件下分析了两个渠道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分享,结果表明,在信息分享的情况下,企业的企业收益会有所提高[10],但是对于零售商的收益没有显著的效果[11]。Mukhopadhyay等研究了需求信息非对称下制造商为领导者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并讨论了需求受价格和服务影响时,服务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决策。[1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和国际物流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突出。跨境电商企业期待着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尽可能提高其物流效率,而物流服务供应商往往以种种原因为借口减轻其工作量。然而,这些原因是否正确,跨境电商企业并不清楚。因此,本文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对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协调机制进行研究。

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非線性激励机制

(一)模型假设

在跨境物流服务中,物流服务供应商越努力,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质量就越高。[13]在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和国际物流公司的关系中,可以签署以下线性合同:w (y)= a+by, y为跨境物流服务的质量, a代

表的是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固定收入,b表示在每一次改善的服务品质中,跨国后勤服务提供商所能获得的分成比例。

将输出函数假定为:y=x+Δ,x为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努力程度,Δ是对跨境物流服务质量产生影响的其他随机因素,E(Δ)=0,Varδ)=σ2Ex+δ)=xVarx+δ)=σ2。由此可以得到跨境电商企业的期望收入为:

假设,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效用函数为u=-e-φs,其中,φ表示的是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绝对风险度规避系数,s表示的是供应商的实际收入,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努力成本为cx)=(c/2)x2,其中,c表示的是成本系数,而物流服务供应商越是努力,则其成本越高[14],由此得到其实际收入s=wy)-cx)=a+bx+δ)-(c/2)x2,其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其中,(c/2)φb2σ2为跨境物流供应商风险成本。在b=0的情况下,没有风险,所以没有风险费用。假设对于一个不愿向其提供收益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它的参与限制可以表达为:

若一个跨国电子商务公司可以观察到一个跨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努力水平 x,则一个跨国电子商务公司的问题就是可以用一个直线合约和一个跨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努力来使得以下计划成立:

根据一阶条件有:x=1/cb=0;将其代入参与约束中,可得到: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能够观测到其付出程度的情况下,只要设定一个最佳付出水平x=1/c即可,这时,该公司向其付出的收益与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品质无关[15],也就是b=0,该公司的收益是一种固定收益,它为后勤服务提供商留存的收益,再加上它所付出的代价,如果一个企业的投入水平x<1/c,则它所得到的报酬将会比预留收益更少,必然会采取投入程度x=1/c的策略。

(二)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奖励契约

在一般情形下,对于跨国电子商务公司而言,其所观察到的并非其所提供之服务,而是其所提供之服务品质。[16]如果在不对称的条件下,当b=0时,跨国电商公司无法达到其自身的目的,而当b=0时,跨国电商公司将会选择x以其自身的收益为最优值,因此,问题的求解方法是:

根据一阶条件,可求得:。在难以被直接观察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采取“不付出”的策略来降低自身付出的代价,从而在付出代价难以被观察的情况下,需要对奖励契约进行重构[17]。跨境电子商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将约束条件代入目标函数,可以得到:

由此可知,当跨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工作水平不能被观测到时,最佳的激励合同应该是让其承担一些物流服务质量的风险,同时,其所承受的风险和其风险规避的程度有某种联系[18],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就是b变得更少。反之,其所承担的风险就会变得更大。在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属于风险中立,也就是φ=0的时候,b=1,也就是说,服务质量风险全部都是由物流服务供应商来承担的。可以假定,在跨境物流服务中,所需要的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所付出的努力是完全不同的。在此情形下,可将一般线性激励合同转变为非线性激励合同,并规定两个服务质量的档次,,它们的风险分摊因子也各不相同,即b1、b2,那么就可以制定以下的非线性奖励契约:

但是这些工作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收入会低于预期,因此,为得到更高的收入,跨国物流服务供应商会尽量提升其跨境物流服务品质。

(三)在有其他可观察变量的情形下,对动机的改善

当不能观测到跨国物流服务提供方的付出,可以通过观测到的物流服务质量推测出提供方的付出,并以此作为支付报酬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分析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供应商具有较高实力,但是由于天气、海关审查等因素,其服务品质出现意外的下滑。此时,若再根据激励机制进行付款,将会对跨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工作热情产生抑制作用,对双方的利益平衡不利。若能在此情境中加入其他可观测但不依赖于跨国物流企业的行为,则将大大降低此类随机因素对动机的影响。

假设存在另一个可观察的变量,它与跨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努力程度没有关系,但与随机因素相关。对于跨国物流业的供给而言,此变数可以选取其他跨国物流业提供商之服务品质作为变数。若在同一期间内,与其协作的跨境物流企业均出现服务品质降低,则应认定这种降低是由随机原因引起,并非其自身原因造成,故不应予以惩罚。

在加入了一个可观察的外生变数之后,跨国物流企业合约的诱因也随之增强。通过引入外部观测变量后,可提高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激励强度,还可降低其承担的风险。在无外部观测变量情况下,可计算出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风险成本为:

当企业处于最佳的状态时,其最优工作强度为x=1/c;当企业处于非最佳的状态时,工作强度为x=b/c,0

同样地,可求得引入外部观测变量情况下总代理成本为:

三、模型仿真验证分析

为了对该模型得到的结论进行检验,需要对下列参数进行设定,见表1。设置跨境电商订购需求范围为在[0,100]。

在这个实验中,使用python数据分析软件,对比在分散决策下和集中决策下的通关成本系数,并对比通关努力水平、物流能力订购量、供应链总利润这三个方面,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跨境电商三层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离散型选择的变异曲线总是低于投资组合选择。当通关费用系数不变时,供应链总利润、物流能力订购量和最优通关水平这三个参数的数值曲线较高的为集中决策,对供应链各成员间的协作有一定的影响。在同一时间内,供应链的总利润、物流能力订单量、最优清关等级以及清关费用因子均为负值。将通关费用因子设定为21,在跨境电商三阶层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的情况下,图1为供应链总利润与通关成本的系数关系。

由图1知,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集成商在跨国电子商务中的获利减少了,他们就会向转包商讨要更高的批发价格,以保持自己的利益平衡。图2为总利润、通关能力及物流的訂购量的相关性。

由图2可知,通关程度与订单的物流容量、供应链的整体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联系。这说明,在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协同作用下,分包商的清关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公司商品的购买量也会增加。而当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多时,整个供应链的总收益也会越来越高。

四、结论

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一直是相关专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对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引入外部观察变量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减少外界不确定性对观察变量的干扰,有助于提升跨境电商公司对跨国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认知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2)当新的观察变量与外界的随机性有很好的相关性时,通过对跨国物流企业的投入水平进行检验,得到最优化的动机。(3)模拟结果显示: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与物流整合外包公司在支付了一些清关费用后会将一些收益分配给外包公司,跨境电子商务公司与外包公司则会减少货物的批发价,并且会为外包公司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构建多个合同的联合合同模型,既可以确保企业的收益最大化,又可以确保顾客获得优质的服务。(4)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运行整体效益及质量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同时可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进行科学供应链管理策略的确定,将企业的运行效益提高。通过利益协调机制可将跨境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质量提高,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丹青.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12):82-83.

[2]李康,李丹,伍大清.考虑服务成本的供应链双边信息共享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2):122-128.

[3]牟光宇.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21(1):47-52.

[4]宋杰珍,黄有方,谷金蔚.信息对称与非对称环境下基于补偿合约的物流能力协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7(6):72-81.

[5]包燕娜,李富昌.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8):59-61.

[6]解新華.跨境电子商务视角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22(11):44-47.

[7]张广胜.信息不对称下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激励机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22(5):157-166.

[8]史红月,郭燕,聂珍珍.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优化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6):12-16.

[9]高庭国.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8):131-132.

[10]Cakanyildirim M,Feng Q I,Gan X H,et al.Contracting and coordination under asymmetric production cost information[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2(2):345-360.

[11]Yan R L,Pei Z.Information asymmetry pricing strategy and firms performance in the retailer-multi-channel

manufacturer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1(4):377-384.

[12]Mukhopadhyay S, Yao D Q, Yue X H. Information sharing of value-adding retailer in a mixde channel hitech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9):950-958.

[13]董友衡,李涛,闫秀霞,等.成本信息非对称下绿色供应链谎报决策与协调机制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22(4):45-54.

[14]王道平,李小燕,张博卿.信息非对称下考虑零售商促销努力竞争的供应链协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1):27-35.

[15]许民利,聂晓哲,简惠云.不同风险偏好下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J].控制与决策,2016(1):91-98.

[16]赵瑞娟.基于非对称信息博弈的双渠道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0.

[17]彭伟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制造商激励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18]何偉,徐福缘.非对称信息下的供需企业协调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18-122.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 under Asymmetric Environment of Demand Information

Wang 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Anhui Business and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231131)

Abstrac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ssu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ross-border e-commerce companies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mpanies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dem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a nonlinear incentive model and Python data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improv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by introducing incentive contracts and external observation variable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supply cha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external observation variables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reducing external uncertainties and disturbance to observation variables, improving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cross-border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efforts by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and achieving better incentives. In extreme cases, when the newly introduced observation variables are completely correlated with external random factors, the effort level of cross-border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s can be directly confirmed through observation variables to achieve optimal incentives. Simulation data shows that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and logistics integration subcontractors need to bear certain customs clearance costs and allocate a portion of profits to subcontractors. Subcontractors and logistics integrators reduce logistics wholesale prices and provide logistics services.

Keywords: Information asymmetry;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ross-border e-commerce

猜你喜欢
协调机制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子商务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行政调解研究——以交通纠纷为例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论我国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协调机制的完善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政府协调研究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