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与环境艺术

2024-04-27 12:35龙若兰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建筑

龙若兰

图书馆是产生思想、传播知识和成就人才的殿堂。图书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象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强调通过对图书馆设施、功能、平面布局与人流动线等方面的设计,以及助读环境的营造等,向读者表达亲切与关怀。现对图书馆建筑的外部环境、建筑的外观造型、现代图书馆的内部功能设计及装饰陈列细节等内容进行阐述。

图书馆是产生思想、传播知识和成就人才的殿堂,是文化信息中心,更是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图书馆往往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是城市的灵魂。不论是古代的私人藏书楼还是现代的图书馆,其典雅的建筑造型及舒适宜人的助读环境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赏心、赏目与赏意的感受。正如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所说:“几千年来,不管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丝毫都没有影响建筑设计师们对图书馆外部形象的看法;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古代的藏书楼也好,现代的图书馆也好,犹如一部永恒的作品,刻写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明轨迹。”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助读环境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建筑外部环境

图书馆的选址原则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因此需要一个清净、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人读书时对环境的要求远远超过了现代人。从古人的笔记中可以了解到,古人的读书活动多与山水相伴,其希望在湖光山色中寻找那份心灵的慰藉,古代的藏书楼、书院也往往都建在环境优美的园景或山林之间。而现代图书馆则屹立在城市中,人们从在自然界中寻找美好,转向选择人造的景观,人类在无可奈何的选择中离开了大自然的怀抱。

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有条件建在大自然中,但图书馆的选址还是应该遵照一定的规则。①交通便利原则,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读者前往图书馆,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图书馆馆员上下班。②远离噪声原则,噪声一方面会导致读者不能专心读书,另一方面会影响图书馆馆员的情绪,使其无法更好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此外,噪声也严重破坏了图书馆安静的阅读环境。③绿化原则,绿化做得好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绿色还可以帮助读者缓解视觉疲劳,给读者带来身与心的享受。所以,图书馆要尽量选择在有大规模绿化的地方建设。

图书馆的人文外围环境

建筑是存在于环境中的,不可能脱离环境孤立地存在,图书馆与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可以在图书馆的四周种植一些四季常青的植物,图书馆的周边环境以广场、绿地为最佳,在开阔的环境中配以水景、雕塑、亭子、桌椅、假山等,让其随意散落,设计上要富有层次感、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营造适宜的人文外围环境对图书馆整体阅读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

图书馆建筑外观造型

图书馆建筑与审美功能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最初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实用性物质需要而出现的,是人类修建和构筑的,供人类自身居住和进行其他活动的场所。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增长。当前,人们对图书馆建筑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它单一的实用性功能,对其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图书馆建筑具有艺术价值,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就必须在图书馆建筑中融入人文艺术元素,让建筑成为建筑艺术。

图书馆建筑艺术与实用功能

图书馆的建筑形式是为图书馆的职能服务的。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建筑形式都随着图书馆职能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古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藏书,当时的图书馆被称为观、阁、院等。为了体现图书馆的藏书职能,当时的图书馆采取封闭式的建筑形式,如始建于明朝的宁波天一阁。进入近代以后,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变化,转变为以藏为主、藏用并重。图书馆的建筑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设计布局上采取藏、借、阅分开的形式,往往表现为阅览室在前,书库在后,中间位置设置为图书查阅与借还处。到了今天,广大读者要求开架借阅,同时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为了落实“读者第一”的服务职能,图书馆的建筑形式再次发生变化。现代图书馆形成了大空间、灵活分区隔断的开放式布局,实施藏、借、閱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时设置音像室、茶吧、咖啡厅、健身房等功能室,旨在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求。当前,许多国外图书馆采用的“大开门”模式就应用了这种设计思路,这样有利于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随时对空间进行改造,形成“人在书中、书在人旁”的阅读环境。

现代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功能

图书馆是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象征,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文化水平与城市品位。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图书馆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图书馆要想给人带来文化享受、文化熏陶,就一定要在建筑造型上力求清新、活泼、古朴、典雅、美观,要充分体现图书馆丰富的文化内涵,整体上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神韵,以吸引更多读者。图书馆建筑要体现出独特的建筑美,更要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成为城市建筑的名优产品。

现代图书馆内部功能设计

图书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文化的中心、知识的殿堂,承担着传播知识、产生思想、成就人才的社会职能。“以人为本”和“以书为本”是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管理理念上的本质区别。现代图书馆建筑具有灵活性、多功能性、开放性,在布局上采取大进深、大开间的设计,形成相对独立的多个功能单元,将藏、借、阅、管等功能集合于一体;广泛应用先进技术,设计配置各种智能化服务管理系统;在立体布局和平面布局上,实行文献按载体形式分类和按内容类别分类有机组合,最大限度地为读者使用和馆员管理提供便利。

图书馆的办馆理念直接反映在图书馆馆舍的布局上。现代图书馆摒弃传统的密集管理、重藏轻用的思想,采取便利读者的简约管理模式,推广开放方式。这是人性化服务理念在馆舍布局上的反映。其要求建筑开间大,实行书刊合一,便于集中管理。为了简化读者借阅手续,让读者更方便快捷地完成借阅,在空间设计上,图书馆要打通内部不必要的阻隔,整体布局要简洁、少交叉、不迂回。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特别注重考虑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广泛性,针对弱势群体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如设立残疾人座椅、轮椅专用道、盲道等相关设施设备。关爱弱势人群,建设无障碍城市,今天已成为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内容,它也反映了现代城市的文明水平。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收集与保存信息资源,传递知识。现代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以读者服务为主,兼顾其他活动。现代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服务、全面继续教育与普及教育、文化展示与文化生活服务、学术研究与相关咨询服务等多项功能。除了传统的借、阅、藏等功能室以外,图书馆还设置了运动休闲室、学术交流室、自习室、报告厅、咖啡厅、茶吧、小剧场等功能场所,为读者提供多类型服务,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馆应想方设法地满足读者渴望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需求,使广大读者在学习之余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

当今,建筑智能化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它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智能化已经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与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满足读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当前,现代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就是在图书馆这一特定的建筑物内,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将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與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图书馆智能化系统建设中,网络系统建设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现代图书馆的网络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类为图书馆业务服务类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话语音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系统、广播系统等;另一类为图书馆楼宇自动化服务系统,包括消防自动化系统、空调系统、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保安管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电梯管理系统等。图书馆在进行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馆藏文献检索、咨询、借阅、复印等服务安排在同一空间内,当读者进入公共空间后,便可以利用检索平台查询馆藏文献与网络资源,也可以自由选取书刊进行研读,还可以在任何一个座位上使用自带的笔记本电脑直接连接图书馆的网络,登录图书馆的信息化平台,查询、分析、整合信息。这样的智能化建设给读者带来了极大便利。

现代图书馆内部装饰

图书馆装饰的主要作用是强化建筑的实用功能,彰显建筑的艺术美,它是建筑的细部处理,是图书馆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陈设应该体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自习室、阅览室等空间较大的地方,可以放置石雕、根雕、石膏像等工艺品,墙壁上可以配挂风景画、壁挂、书画作品及名人名言等,陈设的风格要与图书馆整体协调,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使图书馆充满亲切感。在图书馆大厅,可以采用张贴字画、摆放雕塑等方式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图书馆要尽可能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激励读者在浩瀚书海中徜徉,博览群书,探索知识的奥秘,吸收知识的养分,上下求索,积极创新。

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色彩搭配协调往往能够提升室内环境的品质。为了营造出有利于阅读的环境,图书馆室内色彩的选择应以柔和的色彩与冷色为主,以烘托出雅静、平和的氛围。色彩的使用对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营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黯淡凝重的色调会给人带来压抑的感觉,而明度较高的色调会使人感到轻松;偏暖的色调能给人带来温馨感,偏冷的色调会让人感到安静、平和。图书馆室内装饰的色彩使用与搭配要尽量避免选择具有刺激性、反差较大的色彩,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容易加剧读者的眼部疲劳。因此,一般情况下,图书馆室内装饰要尽量选择柔和、协调的色彩,通过色彩烘托阅读气氛。图书馆室内整体色彩基调应统一,一般应采用浅淡明亮的颜色,再适当地配以小面积的其他颜色。

读者在温馨、舒适、明亮与干净的环境中阅读与学习,会感到身体放松、心情愉畅,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进而实现心灵深处的愉悦和满足。希望图书馆宜人的内外环境设计能够使读者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在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图书馆环境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