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文本比较研究

2024-04-27 04:09江蕴姜永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江蕴 姜永杰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视,相较于国外较为成熟且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本土研究不足并且缺乏深层次研究。心理健康作为人持续发展的条件,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文本才能顺利实施,通过文本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对中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文本进行对比,探究两者之间的差异,为我国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文本的编制以及完善提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文本对比;中美差异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9-0014-05

一、引言

在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潮的影响下,国外涌现出了大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这也使得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展较为完善与成熟。以美国为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早在1995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就发布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并于2007年修订该标准,使得美国学校健康教育有了全国统一的教育目标[1]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心理素质”一词;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也曾联合发文,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为了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2012年修订并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

现如今,在全球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的学校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推出“五育并举”的政策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得到了广泛的重视[3]。在中小学大力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大力发展人民为中心教育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与总趋势。考虑到中美高中的学制差异,本文选取了《Health & Wellness》(高中中册)和《心理健康》(高一全一册)两本中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文本,通过文本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将二者进行对比,探究中美心理健康教育文本之间的异同点,为我国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文本的编制提供建议。

二、中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一)美国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因此其教学内容已非常广泛和完善,目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科学的心理知识,合理的服务,广泛的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咨询与跟踪,职业规划与辅导[4]。在文本使用方面,美国高中主要使用的是麦克米伦与麦格劳-希尔公司出版发行的《Health & Wellness》。

美国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较为自由和开放,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外,还有着对于两性关系、药物使用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的讲解。在确保教学整体观的前提下,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尽管美国各州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等方面的差异,但是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有一套完整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文本体系及管理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极高,心理教师一般都是硕士学位起步,需要通过极其严格的培训以及考核,取得学校心理学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技术[5]。在成為一名心理教师后,还要定期接受专业人员的督导,以保证专业能力始终处在较高水平。

(二)中国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高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国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及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但我国成套的心理健康教育文本比较少,较为主流并且被大众所认可的为俞国良主编的《心理健康》,该文本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所有内容,编写质量上乘,教育理念先进。

从课程的实施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依赖地区教育部门与学校的自发进行,也容易受到教育者的影响,再加上我国高考的特殊性,因此很多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并未落到实处,重视程度相比其他高考科目较低。尽管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配备了心理教师,但是经常会出现教师转岗的现象,很多心理教师还要承担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心理课也要为所谓的“主科”让路。因此,我国目前在师资、教材、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实施方面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6]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也被纳入了考核指标中,心理专任教师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并且建立了针对心理教师的专门评价体系,同时,国家正在不断扩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

三、中美心理健康教育文本对比

(一)文本指导标准对比

《Health & Wellness》以美国2007年修订的《国家健康教育标准》作为课程标准编制。《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是美国政府为了建立并促进全民健康的行为而提出的[7],共包括八项标准,这八项标准是美国各州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以《纲要》作为课程标准进行编制,《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科学性与实效性原则,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指南[8]

《国家健康教育标准》为美国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对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9]。然而《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更关注学生的健康而非心理健康,此外,其八项标准不管是小学学段还是高中学段都是恒定不变的,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存在深入程度与难度上的差异,这就使得《Health & Wellness》在整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课程主题设置是一样的,没有针对特定年龄或学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设置特定内容,同样的主题,学生需要在不同学段反复学习。恒定不变的主题设置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如此笼统的八项标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纲要》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上,这就使得《纲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标准,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五项内容。这五项内容是在我国教育体系以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涵盖了我国高中生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能够帮助高中生培养正确的三观,顺利度过高中生活。为了契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纲要》的要求,《心理健康》精准把握住了高中生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发展理论设计了很多独特且有价值的课程内容。

(二)文本内容设置

1.《Health & Wellness》文本内容设置

《Health & Wellness》(高中中册)(为指称方便,下文不再特别强调)主要包括四个单元——营养,个人健康和体育运动,酒精、烟草和其他药品,传染病和慢性疾病。每个单元下根据相应的主题设置不同的课时,一共有25个课时,其中大部分内容旨在通过科学知识的讲授提升学生的个体健康水平,因此文本内容主要为与主题相关的科学知识。例如,第32课“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中,《Health & Wellness》对睡眠周期以及睡眠障碍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讲解,涉及很多心理学与医学专业名词(快速眼动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在具体内容的设置上,《Health & Wellness》遵循难度上循序渐进、知识内容逐步深化的设置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在有效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锻炼生活技能。但是《Health & Wellness》在部分知识内容的呈现上出现了重复,尽管是高中阶段的课程,但是由于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的规定,很多内容只是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延伸,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变化[10]

2.《心理健康》文本内容设置

《心理健康》(高一全一册)(为指称方便,下文不再特别强调)一共包括10个单元共20个课时,主要内容有人際交往、学习能力、自我意识以及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每一课都有单独的知识点,在具体的课时中略涉及专业知识点的讲解,每个章节都设置了与主题相关的案例以及体验活动,其中体验活动占据主要篇幅,每个环节后都会安排交流与讨论。总体来说,文本内容难度较低,各个单元的篇幅以及活动难度相当,很多主题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出现,例如有关人际交往的内容分别在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以及第六单元呈现,侧重点略有不同。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收获,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检查。

3.中美文本内容设置对比

《Health & Wellness》在文本内容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深入性,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严格遵循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而非心理健康,旨在通过科学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相应的健康技能。此外,该文本跨学科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心理学、医学、法学以及生物学等内容,跨学科的特点使得书中充斥着大量的专有名词,对于初次接触的高中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因此授课时多采用讲授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问答。同时,各章节之间的安排按照重点会有所不同,特色文本内容较多,例如讲述专业人员案例的“现身说法”以及呈现真实调查数据的“事实如此”。尽管《Health & Wellness》的知识体系较为完善,知识内容全面,并且很多内容是重复出现且学习过的,但是其文本内容大部分仍是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文本内容的专业性使得易懂性大打折扣。总的来说,在文本内容设置上,《Health & Wellness》科学性强,遵循的是知识为主、活动为辅的设置原则。

《心理健康》在文本内容设置上较为通俗易懂,学生学习的主要是程序性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契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居于主导地位,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旨在通过体验活动帮助高中生应对心理问题。文本内容多以体验活动为主,较少涉及科学概念的讲解,导致内容体量较少,并且多数内容为活动规则的讲解。这样的内容设置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将文本内容背后的深层次理念传递、总结出来。此外,《心理健康》各单元之间虽有联系但是较为松散,独立的知识点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活动导向的文本内容容易使学生减少对知识的关注,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团体游戏上,鲜少主动体会游戏背后的意义,因此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把控好教学重点。总体来说,在文本内容设置上,《心理健康》人文关怀性强,遵循的是活动为主、知识为辅的设置原则。

(三)文本编排方式

1.《Health & Wellness》的文本编排方式

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十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Health & Wellness》的文本编排采用螺旋递进式的方式,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及目标会以不同的难度以及深度呈现给不同学段的学生,然而每个学段中知识的相关性并不大,采用的是直线式的编排。具体课时的编排:首先,呈现课程先导,向学生讲述本节课主要学习的知识、学习意义以及关键术语,同时让学生在课前确立健康目标,明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接下来,就相关术语和概念作解释说明,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以及案例向学生们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提供相应的网页链接,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后搜索。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后,《Health & Wellness》会为学生提供一些促进健康行为的方式方法,要求学生课后将其主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每节课的最后还会有一个复习环节,要求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性回顾,完成相应的课后习题。总体来说,《Health & Wellness》的文本编排为:课堂先导—概念讲解—意见提出—回顾总结。

2.《心理健康》的文本编排方式

《心理健康》的文本编排采用螺旋递进式,具体课时主要以栏目的形式展开,各个栏目之间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心灵故事”一般是针对课时主题所设计的具体案例,案例往往具有很高的典型性和真实性,但有些课时案例呈现的内容与主题契合性较低。例如高一年级第九单元第18课“学会自我保护”,主题设置过于宽泛,导致编者无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最终使得文本的呈现效果有些割裂。“心理辅导”是对案例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的总结与解释,其中会涉及很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并不晦涩,口语化的语句较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但是很少会对重点进行凝练,文字的堆砌容易使学生错失问题的关键信息。“成长工作坊”及“青春圆舞曲”是针对案例以及主题所设计的体验活动,较为常用的活动有身体活动、角色扮演以及纸笔练习。一般来说,“成长工作坊”中的活动更重视学生间的互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体验心理现象。“青春圆舞曲”更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方法指南”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参考意见,是整本书中最体现心理学人文关怀色彩的地方,很多建议都是从学生本身出发,感学生所感,想学生所想。以高三年级第五单元第10课“非常时期的爱情”为例,这一课时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与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在“方法指南”中,文本给出的建议是让学生学会接纳感情发生的现实,要学会珍藏爱情,引导学生当自己有能力承担责任时再去坦然接受爱情,理智拒绝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一味地以学习为借口断绝一切异性关系。“拓展训练营”是课后任务,旨在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最后的“我的感悟与收获”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话语概括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总体来说,《心理健康》的文本编排为:案例引入—活动体验—方法讨论—回顾总结。

3.中美文本编排方式对比

授课重点的不同使得两本书在具体课时形式的编排上有所不同。同样作为导入环节,《Health & Wellness》直接将本节课的重点全盘托出,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掌握了课堂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健康》则是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课堂重点。再如在方法总结阶段,《Health & Wellness》直接给出了很多专家建议供学生参考和学习,尽管这些建议很有价值,但是过于冗长,很容易使学生看不到重点,不知如何取舍;《心理健康》坚持体验为主的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通过团体决策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也会给出一定的建议,但是较为简单易懂,并且大多数建议都在活动中有所体现。

总体来说,《Health & Wellness》和《心理健康》在具体课时的编排上是相似的,但也存在差异:《心理健康》在栏目编排上有些死板、琐碎,每个课时都是一样的栏目设置,栏目的设置形式化,其中“成长工作坊”与“青春圆舞曲”两个栏目间的相似度较高,完全可以合并成一个栏目;“拓展训练营”及“我的感悟与收获”两个栏目所占篇幅过少,有时候往往一个栏目只有一两句话,整个编排显得头重脚轻。《Health & Wellness》在编排上较为灵活,每个课时会根据侧重点选择不同的栏目形式,还针对不同的主题设置了很多特色内容,并且会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相关链接,使学生不用过度依赖书本。

四、讨论

总体来说,《Health & Wellness》与《心理健康》都是符合国情以及指导标准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文本,两者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指导标准的不同,《Health & Wellness》相较于《心理健康》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与体系性,但比较缺乏心理学的味道。这可能是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导致的,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预防心理问题和提升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包括初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初级预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心理现状,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一般的知识性课堂来进行,也可以开展针对常见心理问题如入学适应、学习适应、压力管理等的心理培训课程;二级预防是针对心理困扰较严重、处于心理行为偏差边缘的学生进行的,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教师来实施[11]。由此可见,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除了课堂授课外,还有心理诊断、干预以及咨询会诊等,由于各个学校都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因此美国中小学并不完全依赖课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这就使得《Health & Wellness》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转移到了关注学生的整体健康上面。

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依旧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本土研究不足并且缺乏深层次研究等问题[12]。心理健康教育有种“哪里有問题才去解决哪里”的倾向,很多教学内容都是比较主流的心理问题,不太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因此为了尽快改善现状,课堂授课的形式成了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作为我国公认的主流文本,《心理健康》存在着栏目设计的形式化、活动设计的简单化以及插图设计随意化等缺点,这些缺点也是我国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文本所共有的问题[13]

与《Health & Wellness》不同,同样作为授课文本,《心理健康》强调体验学习,这也是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形式。体验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探究,但是过于简单的体验活动往往会使学生难以参透活动背后的内涵,使整个课堂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由此来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国外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为了弥补差距,我们应当首先从文本入手,注重文本编写理念的发展性、活动设计的探究性以及插图设计的科学性,在体验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活动难度,同时加入一些专业性知识,进行理论上的深化。

五、结论

《Health & Wellness》的指导标准强调健康而非心理健康,限制性强;《心理健康》的指导标准强调心理健康,灵活性强。

《Health & Wellness》的文本内容科学性强,遵循知识为主、活动为辅的原则设置;《心理健康》的文本内容人文关怀性强,遵循活动为主、知识为辅的原则设置。

《Health & Wellness》的文本编排为直线式,具体课时编排为:课堂先导—概念讲解—意见提出—回顾总结;《心理健康》的文本编制为螺旋递进式,具体课时编排为:案例引入—活动体验—方法讨论—回顾总结。

参考文献

[1]李毛毛. 中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比较[J]. 决策探索(下),2021(11):93-95.

[2]崔景贵.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前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56-60.

[3]杨春雷.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4]周春淼. 中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2011,2(3):15-17.

[5]龚芸.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1):98-101.

[6]禹瑛. 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7]马亚婷,余小鸣. 国内外学校健康教育标准及实施现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0):1278-1280.

[8]何妍,任玉丹. 深入領会新《纲要》精神 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修订组组长俞国良教授[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11-15.

[9]王建平,纪湘懿. 美国国家标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及评价[J]. 外国教育研究,2004(10):26-30.

[10]胡玉枫. 中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比较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20.

[11]陈諝. 台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 文教资料,2011(7):132-134.

[12]叶一舵. 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教育学刊,1997(2):34-37.

[13]赵宇晴. 现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分析与思考[D]. 无锡:江南大学,2022.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