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比较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2024-04-27 17:14王琨林方何沛艺
文化产业 2024年8期
关键词:关税同盟鲁尔区工业区

王琨 林方 何沛艺

基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现聚焦于中德两国现有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通过对比中国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与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两大典型工业遗产,探究可持续发展视域下中德两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及政策措施,对二者的层级和模式进行跨文化对比,力求在增强公众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同时,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效路径,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当前,我国部分发达或较发达城市已开始迈入“后工业化时代”。作为浙江省经济、文化与政治中心,杭州市拥有丰富的工业类型和大量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视域下,以中国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为典型的新型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模式在全国范围逐渐兴起。以德国为例的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期间形成了大批收缩型城市、老工业区,因而也有大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案例。作为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大众等多方力量的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拉开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序幕。

本文将对中国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与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的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层级和模式进行跨文化对比,通过类比归纳,分析其作用与意义,旨在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跨文化视野与实践性经验。

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德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德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20世纪中期起就逐渐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由此积累了大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经验,现已形成以鲁尔区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

鲁尔工业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在德国战后的经济复苏和腾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德国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趋于饱和,如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成为当时鲁尔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曾经欧洲最大的矿井,“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在为焦化厂提供能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钢铁危机的到来和焦煤需求的日渐下降,该厂于1993年停产关闭。1995年,它被德国工业遗迹与工业历史文化基金会接管,同时被整合到“埃姆舍公园”(IBA)计划中。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不仅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现代、最优美的煤矿建筑群,还是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优质范例。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中国最初的工业遗产保护是在城市化加速和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大背景下,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复兴活化过程。纵观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的基本情况,其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如图1所示)。

以浙江省为例,这里的近代工业主要以丝绸、棉纺、针织等轻工业为主。清同治元年,清政府在杭州设军装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一部分商人、地主豪绅和官僚趁机投资兴办新式工业,近代工业也在此时开始发展。

在杭州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护“退二进三”企业中有价值的工业遗存的任务日益紧迫。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由杭氧工业遗存、山水之城、杭锅工业遗存组成,是杭州保护面积最大的工业遗存,以老厂房的保护和新生为宗旨,围绕艺术、人文、生活三大元素,通过对老厂房的空间重塑、功能再造、文化注入与商业创新,打造以博物馆、剧院、美术馆、精品艺术酒店为核心内容的国际城市展览中心及国际文化旅游综合体。作为中国新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际成果,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具备最新的中国工业遗产特征,在跨文化比较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持续发展视域下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活化比较

作为工业大国,德国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德国将工业遗产从空间尺度和保护规模两个维度分为本地性、区域性、地区性以及国家性四个层级。由于我国工业遗产的分类体系尚不完善,本文将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与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置于德国现存工业遗产分类体系下进行类比分析,将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的建构及对策措施进行活化对比,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本地性层面——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形式异同

1.博物馆模式

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博物馆是工业遗产再利用中最常见的做法。在这一方面,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和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根植于国家、城市、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将Ⅻ号矿井的原锅炉房改建为红点设计博物馆,在保留厂房工业外观和内部工业设备钢铁骨架的同时,将内部改造为多层功能空间。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将老厂房开阔的空间和建筑保护要求有机结合,采用内含自然环境元素的“半室外”空间形式,使新建筑和新趣味空间得以融合。这种新旧建筑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的设计手段顺应了我国当前对工业遗产进行有机开发的趋势。

博物馆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工业遗产原有的文化價值,从公众心中对工业文化的记忆和现今仍存留的建筑出发,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拆大建。随着后工业化与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也致力于将相同类型的工业遗产改造为博物馆,为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我国此类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成功经验。

2.其他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

除博物馆模式外,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还采用了展览馆模式、办公模式、配套服务设施模式、雕塑艺术模式等(如图2所示)。在保留工业遗产特征的同时还展现了全新的形态。这样的综合性利用模式在世界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具有典型性。

中国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是多个博物馆及相关活动空间组成的博物馆集群。除了博物馆外,有的老厂房还被改造成设计工作室、创意集市、游客中心、活动广场、影剧院等。

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和中国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都积极开发博物馆的配套功能,充分利用集群优势,促进各馆间的资源共享。这种兼具学术性、文化传播性和观赏性,具有商业点的城市生活体验型博物馆能够使人与工业遗产有效联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区域性、地区性层面——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范围差异

基于整体结构保护这一目标,德国现已形成完备的工业遗产群体综合性再利用体系,通过全面保护厂区空间结构、内外环境等,充分激发场地内各种建筑与设施的空间潜力并赋予其新的功能,从而实现群体综合性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范围聚焦于同全民息息相关的经济、文体、娱乐三个方面。在经济方面,停止了原有的基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活动,推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产业的发展。在文体方面,积极将工业遗产转变成为博物馆、展示中心、溜冰场,甚至是工业设计与管理学院,使工业精神得以延续。在娱乐方面,在工业遗产保护地添加摩天轮、工业风主题餐厅等设施。

中国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定制化服务打造高端、高效、高质的展览服务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需要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相较于德国,我国大部分工业遗产与人民生活存在脱节现象,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知有限。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应着眼于推动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与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相结合,积极利用新媒体形式对工业遗产进行宣传。

国家性层面——中德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结构不同

鲁尔区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执行力和高度的重视。由政府出面接洽,“关税同盟”煤矿区从整体到细节都聘请了全球顶尖大师实操。近年来,虽然我国一部分煤矿城市也积极学习、尝试此种工业遗产利用方式,但受限于国内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生态环境约束增强的社会背景,此类工业遗产大多被改造为矿山公园等,尚未形成系统的区块化发展。

2018年,我国工信部发布了《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制約国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三大问题”(如图3所示)。

与德国相比,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尚需完善,对遗产原真性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存在偏重经济价值、忽视文化内涵、缺乏核心价值、模式单一、遗产价值无法充分凸显等问题。

对此,我国应当以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为重点,同时构建市县级多级工业遗产名录体系,建立完备的工业遗产数据库并完善档案记录,从而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别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参照国际标准,根据国内情况,从历史、科技、社会价值等方面对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进行优化。

德国鲁尔区“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通过比较得出以下四点适合本土参考的改革路径。第一,借鉴德国先进的理念和措施,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联合社会力量,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推动工业遗产调查、认定、评估和记录工作的开展。第二,在城市整体发展规划框架下适当增加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内容,避免与社会脱节。第三,利用新媒体等渠道对工业遗产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拉近人与工业遗产的距离,促进全社会重视工业遗产的价值。第四,避免部分地区仍存在的工业遗产“大拆大建”行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新方法、新模式。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项需要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合力协作的长久事业。本文对比了中德两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典型案例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以期助力我国找到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双碳”目标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中德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2311057044)的中期成果;2023—2024年度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科研与创作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浙江省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KYY025)的中期成果;2023年度浙江科技学院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QN080)的结题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关税同盟鲁尔区工业区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梅“脱欧提案”遭上院否决
教海拾贝时间视角切入 探究区域发展
落日余晖下的鲁尔区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GIS辅助“区域发展”教学的探索
浙江:湿地内禁设开发区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