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模式的涉税问题分析

2024-04-28 21:59徐敏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涉税风险问题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54

[摘 要]当前,灵活用工已成为激发我国劳动市场活力、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的重要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灵活用工平台依托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发展迅速,但是在此过程中的风险也日益凸显,部分灵活用工平台由于对各类涉税问题管理不当,进而产生严重的风险。本文对灵活用工模式下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以期對于灵活用工模式规避税务风险、提高管理规范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灵活用工;涉税风险;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灵活用工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灵活用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雇佣模式所带来的部分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投入灵活就业浪潮中,灵活用工模式的出现依托数字化技术,呈现爆发式增长,但许多风险也日益暴露,包括虚开发票、虚假业务、虚假申报等,涉税违规的案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灵活用工模式的涉税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合理的措施,实现对税务问题的有序管理,避免税务流程中的风险。

1 相关问题分析

1.1 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外包模式涉税风险问题

灵活用工中的人力资源外包是灵活用工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的,相关工作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虚增人力成本、虚开增税发票、企业在发票管理等环节的风险,具体如下:

第一,虚增扣除项,减少进项税额。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可能虚增所得税扣除项,以此逃避企业的所得税,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

第二,人力资源企业虚开发票。首先,部分业务存在伪造发票、虚开发票问题。部分人力资源企业在没有实际业务的情况下,为用工企业虚开发票,用工企业在取得虚开的发票时不仅获取了增税抵扣,还能够将计入工资薪金的人工成本费用化,以降低企业所得税。其次,部分人力资源外包公司给企业开具劳务费的发票,但是实际上业务名称和发票名称不一致。最后,部分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外包公司之间存在实际业务量和合同量不匹配等相关问题。

第三,代扣代缴社保不规范。部分人力资源外包企业会涉及人员挂靠代缴社保的问题,劳务派遣公司将相关人员挂到自己公司名下,为其代缴社保收取手续费,并虚开发票给甲方公司,这样的方式存在巨大的违规风险。再加上我国费改税进程的推进,如果企业没有为劳务者缴纳社保,会被税务机关处罚。同时,相关行为一旦被认定为骗取社保,性质十分恶劣,很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

1.2 灵活用工平台模式涉税风险问题

第一,利用平台掩盖资金流和发票流异常的问题。在金税四期的背景下,灵活用工模式将受到四流合一的审查,若四流不一致将带来严重的风险。同时,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央行也加大对个人账户的管理,如个人账户取款超5万元要进行登记,这也使得灵活用工平台的发票回款到个人账户逐渐失去空间,很大程度上阻断了违法犯罪的路径。

第二,代扣代缴个税存在问题。为了降低成本,通常用人企业和灵活用工个人不签订劳务合同,不存在劳务关系,在实务中通过平台模式,虽然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在灵活用工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通常不区分具体的服务类型,进而产生一定风险。

第三,利用虚假用工信息逃避社保。灵活用工平台让平台用户注册为个体户,平台隐瞒真实劳务关系,按照核定征收率,以个人承包扣缴个税,容易产生较高的税务风险。

1.3 灵活用工中个人涉税风险问题

灵活用工的个人通常包括网络直播中的主播、博主等,相关人员的收入来源较为特殊,部分头部主播有较强的号召能力及销售能力,销售收入较高,有各平台良好的议价能力及影响力,且有实力开展税务筹划。此外,还包括收入相对固定的零散人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意识较弱。灵活用工中个人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涉税内容较为复杂。在灵活用工中,带货主播的收入主要包括佣金、坑位费等。坑位费是指主播拥有自身的知名度,商家请主播带货,为其提供资金。佣金则通常是指主播的销售提成。与带货主播不同,非带货主播是在直播后根据直播过程中的打赏及广告植入等获取收入。对于打赏收入而言,观众在直播或视频中为获取良好的娱乐服务会进行打赏,打赏不能认定为无偿赠予,应该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项目[1]。还有一种情况是粉丝通过平台虚拟礼物或虚拟货币进行打赏,这种情况下如果资金直接计入个人账户,应该视为偶然所得,按20 %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税收,但是在当前针对各类主播的收入管理环节中,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在灵活用工管理环节中存在风险。

第二,个人涉税风险高。无论是何种模式,灵活用工平台都尽可能选用服务协议和劳务关系,而淡化劳动关系。例如,对于网约车平台,相关收入没有注明是否完税,同灵活就业模式不同,司机也是作为个体户管理。互联网平台为了降低税务成本,缩减社保支出,将税务风险转嫁给个人,个人存在一定风险。

2 灵活用工模式的涉税问题探讨

在灵活用工环节中,各主体会利用税收计划的安排达到缩小纳税成本的目的,但较多纳税计划是通过税收政策实施的节税手段。在制定具体纳税计划环节,充分考验各主体对税法的理解程度及核算能力,税务管理规划利用不足,可能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使企业和个人都发生较高风险。在灵活用工企业和个人正常业务往来中,经常会出现未能正确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其陷入风险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为了节约社保成本,或为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大额收入的筹划,这就可能导致相关操作不符合税务机关要求,而产生补缴税款、缴纳罚款的风险。同时,部分个人在灵活用工中是劳动者,不具备良好的税务管理能力,所制定的纳税计划中对各项税法的理解错误,造成了违法的可能性。具体而言,灵活用工模式的涉税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灵活用工环节企业存在风险。部分企业在实施灵活用工平台中,存在发票管理不严肃、工作流程不细致等一系列风险,甚至部分企业由于对税务法规的认识不足,在管理流程中存在偷税漏税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危机。同时,部分企业为了掩盖不合法的公关费用,将此类支出作为成本费用,产生虚开发票等违规违法行为。

第二,灵活用工平台存在风险。灵活用工平台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灵活用工平台在与企业或个人合作过程中,对各类风险的分析不足,没有在内部形成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各类税务风险发生之后给平台的运营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第三,人员管理流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在开展灵活用工的管理中,人员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部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重视自身在用工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甚至存在违背税法开展工作的问题。

3 灵活用工模式的涉税问题建议

3.1 针对企业的建议

第一,重视灵活用工模式的风险。对灵活用工企业而言,实现合规运营才是长久发展之计。在当前,较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心存侥幸存在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甚至在巨大利益面前突破法律红线,为违规经营的相关主体提供便利。企业要避免心存侥幸,不得突破法律底线,稳健运营才能实现有序发展。企业要认识到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国家税款等问题将被判处严重的刑罚,风险一旦爆发将很可能导致用工流程中产生重大问题。因此,企业在选择灵活用工模式时,要对税务风险予以特别重视,通过充分学习税务风险的相关知识,确保税务风险能够得到规范管理。企业在灵活用工模式中,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的要求,对整个灵活用工环节的风险进行控制。

第二,建立规范的发票管理机制。涉及灵活用工的相关企业要对发票进行细致管理,在用工的管理流程中要避免虚开发票问题。在当前灵活用工平台模式中,企业要合理辨别各项业务的真实性,对发票形成规范化的控制措施,明确发票检查及审核的规则,有序做好发票的内部管理,合理应对外部的检查,防范发票管理流程中不规范问题带来的风险。

第三,对外部各类税务风险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企业要针对外部的税务风险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的环节中,不仅要对内部的环境进行分析,还要关注外部各项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通过积极开展涉税风险理念的培训,提高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指标及管理机制,确保税务风险得到规范管理。

第四,重视信息沟通。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企业各主体都要积极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环节。企业各部门要针对灵活用工中收集到的各涉税信息进行筛选,确保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及时沟通及传递。通过形成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科学的税务工作措施,确保各类涉税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优化工作流程的目标。另一方面,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企业要避免企业在灵活用工活动中由于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造成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的各类涉税信息管理流程更加规范。

第五,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企业开展灵活用工税务风险管理时,要针对灵活用工信息进行监督,并针对流程中存在的各类漏洞进行及时反馈,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对灵活用工的科学性及规范性进行评价,形成对各项工作流程的制约及对涉税流程的科学控制,实现规避管理流程风险、提高管理效益的目标[2]。

3.2 针对灵活用工平台的建议

第一,分析税务风险。灵活用工平台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情况,对各类涉税风险进行分析,合理确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目标,在各项管理活动都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降低税务负担,实现规范管理流程的目标。灵活用工平台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经营过程中潜在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类税务风险进行识别,比如在对委托代征方面,要识别税务风险情况,并通过形成科学的评估模型对税务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对税务风险划分等级,采用合理的措施制定税务风险控制方案,以防范潜在风险的发生,或将风险发生导致的损失降至最低,以确保风险管理流程更加规范。

第二,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灵活用工平台在内部管理的环节,要针对各项业务流程及管理活动进行合理分析,制定覆盖各环节的税务风险管理措施,针对增值税发票风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及控制,检查各项业务的真实性及规范性,形成对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的检查。例如:在业务管理环节中,针对业务前期合同签订到服务完成、资金结算各环节都形成完善的措施;在签订服务合同环节,要在服务合同中明确服务合同的真实性;在付款完成的环节,要针对服务完成后的相关材料进行检查;在资金结算环节,审核对方账户名称和灵活用工人的名字是否一致等。

第三,完善灵活用工平台建设。在灵活用工平台管理环节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完善的税务风险预警模块,建立数据化、智能化、规范化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服务环节中,针对各项服务流程信息进行分析,全面分析合同流、服务流、资金流、发票流是否四流一致,确保相关信息准确,保障代征税款的信息规范,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全方位检查,建立对风险的预警指标。例如,对大于15万的合同、年龄小于16岁的灵活用工人员等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避免风险发生,影响企业运营。

第四,建立灵活用工平台的行业正负面清单。灵活用工平台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条文的要求,明确服务范围,建立完善的行业正负面清单。例如,对于正面业务包括外卖骑手、快递服务等,对于负面业务包括高管薪酬、微商销售、财产租赁等[3]。通过明确正负面清单的方式,对于负面清单的人员予以严肃管理,避免盲目與负面人员合作。同时,灵活用工人员的身份不得为国家公职人员等相关人员,以及用工企业的股东、监事、董事、法定代表人等相关人员。

3.3 针对个人的建议

第一,形成税务筹划意识。对于高净值人员,要向具有财税专业知识及能力的相关机构进行咨询,利用科学的税务筹划机制安排自身工作流程,降低自身的税务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当前核定征收已成为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的过去式,个人的税务筹划难以在当前不断提高,个人应该积极认识到各项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工作中主动优化自身的行为。尤其是在金税四期上线之后,高净值人员应利用自身能力合理开展税务筹划,避免违规。

第二,依法履行各项纳税义务。在灵活用工模式中,对于灵活用工平台的人员,部分企业采用合同条款、现金支付等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在此过程中,个人要充分认识各项税法的要求,重视个税的缴纳义务。个人应主动学习税法,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主动学习并掌握税务机关的要求,以此优化自身的工作模式,避免产生违规的可能性。

4 结语

本文以灵活用工模式的税务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灵活用工平台税务管理的工作要求为基础,论述了相关工作的具体措施及税务风险应对策略,认为开展税务筹划活动是灵活用工平台确保各项涉税流程趋于规范化的措施,也是促使涉税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开展灵活用工的税务管理环节中,要针对可能产生的风险点以及涉税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形成科学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蔡昌,马燕妮,刘万敏. 平台经济的税收治理难点与治理方略[J]. 财会月刊,2020(21):120-127.

[2]王建宏. 新税制对劳务公司劳务承包模式的影响及分析[J]. 时代经贸,2019(35):52-53.

[3]张成刚,祝慧琳. 中国劳动力市场新型灵活就业的现状与影响[J]. 中国劳动,2017(9):22-30.

[作者简介]徐敏,女,吉林松原人,北京市华颂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涉税风险问题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主要的涉税风险与应对措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分析与管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营改增”对公路物流运输企业的影响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