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

2024-04-28 21:59李佩琦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辅导员大学生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59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在自由、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网络素养也与线下日常生活中有所区别。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空间中的主要活跃群体,培育优良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对个人及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及其培育工作的相关内容。本文界定了网络素养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概念,并将其纳入辅导员全面提升大学生素养的相关工作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辅导员工作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具体内容,并分析总结培育方式和途径,强调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素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数字素养、网络安全等多个技术维度,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引导、培养个体的网络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但对于剖析不同群体网络素养现状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培育特定群体的网络素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以网络空间的主力军——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辅导员工作的视角出发,将网络素养培育从技术性的培养层面提升至思想层面,强调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行知合一,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系统性地探讨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及培育。

1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相关概念

1.1 网络素养培育

网络素养培育是一项涵盖多个领域的教育过程及内容体系,旨在帮助个体在互联网时代中获取并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其有效、负责任、安全地使用互联网资源。这一概念扩展了传统教育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数字素养、网络安全等多个维度。网络素养培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体的网络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数字社会,并对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判断[1]。

网络素养培育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信息素养。培养个体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识别虚假信息,并将信息用于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第二,媒体素养。使个体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媒体,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和广告媒体,以及它们对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数字素养。培养个体使用数字工具和技术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分析、编程技能等,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第四,网络安全。教育个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在互联网上安全地交流和分享信息,以及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和风险[2]。

1.2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是网络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它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帮助大学生获取更多自身所不具备的网络知识,在相关知识概念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提高网络素养,使他们在网络空间中具备积极、负责任、安全的行为和思维能力。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和知识,以迎接数字时代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提升网络空间总体生态环境。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关键要点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网络素养的相关教育,包括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线课程、讲座等,以提高他们在网络领域的知识水平。第二,实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社区和项目,将他们的网络素养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以促进实际技能的发展[3]。第三,评估。通过行为分析、团体访谈等形式定期评估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狀,以跟踪进展并识别可能需要改进的领域,从而动态掌握大学生的实时网络素养水平。

1.3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是指将网络素养培育融入辅导员工作体系中,强调了网络素养与辅导员工作的紧密联系。在这一视域下,网络素养不仅是技术性的培养,还包括了辅导员全面提升大学生素养工作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思想层面引导,即强调在网络空间中行知合一,在线上线下表现出统一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等。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伦理道德观念。强调网络行为应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培养学生对网络伦理的敏感性和责任感。第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积极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强调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责任。第三,信息审查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辨别真实和虚假信息。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网络公民,他们不仅懂得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还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以更好地参与数字社会并推动社会进步[4]。同时,让大学生能够在网络空间中表现出与线下统一的公民素养,从而带动网络素养的快速提升。

2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网络素养问卷调查设计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在网络素养方面的现状,本研究设计了一份综合性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问卷。该问卷包括多个维度,以全面评估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具体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网络知识。问题涉及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安全常识等,以测量学生的网络知识水平。第二,网络行为。问题关注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规范,包括社交媒体使用、信息分享、网络礼仪等。第三,网络道德。问题涵盖了学生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对网络欺凌和不当行为的态度以及对隐私保护的看法。问卷设计旨在综合考查大学生在网络素养各个方面的表现,为深入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

2.2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S大学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69份,回收问卷548份,剔除无效问卷21份,问卷有效率为96.17 %。

经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第一,信息获取不当。统计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依赖可靠度不高的信息来源,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可能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网络知识,无法判断信息的可信度[5]。第二,网络行为不规范。部分大学生在社交媒体和在线互动中表现出不规范的行为,认为互联网隐蔽性好,监管较少,道德约束低,经常出现恶意评论、网络欺凌等行为。这反映出他们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导。第三,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有限。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相对有限,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进而出现遭遇网络诈骗等情况。这可能与他们缺乏批判性思维和信息验证的技能有关。

2.3 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的存在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及专家访谈等方式,分析总结了以下可能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因素。

第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庭缺乏对网络素养的重视和引导,学生可能缺乏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伦理道德观念。第二,社会环境。社会网络空间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可能会让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学生的网络素养。第三,教育体系。大学教育体系中,是否有足够的网络素养教育和培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大学课程和活动未充分涵盖网络素养,学生可能错失重要的培养机会。

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可以为未来的网络素养培育提供指导,包括改进家庭教育、调整社会网络环境、改进教育体系等方面的措施。

3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内容

3.1 网络认知理解类内容

3.1.1 辨别虚假信息

大学生需要学会分辨虚假信息,了解常见的虚假信息传播方式,并掌握事实核查的方法。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内容之一即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对可疑信息提出质疑,并主动寻找可信赖的信息源。

3.1.2 信息来源评估

大学生应该学会评估信息的来源,了解不同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和偏见。这包括引导其对新闻机构、网站、社交媒体账户等进行评估,以确定信息的可靠性。

3.1.3 信息可信度判断

培养大学生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能力,包括识别信息中的偏见、错误和不一致之处。他们应该能够评估信息的权威性,并了解信息发布者的意图和动机。

3.2 网络情感培育内容

3.2.1 正确表达网络情感

大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网络上正确表达情感和观点,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避免冲突和攻击性言辞。他们应该明白网络不是匿名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个人的需要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并且有承担相应后果的能力。

3.2.2 积极参与网络社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益的网络社区和讨论,分享知识和经验。学生应该明白他们在网络社区中的作用,以及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如何影响社区氛围,进而引导其以正面身份促进网络空间环境进一步提升。

3.2.3 网络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责任。学生应该明白网络不仅仅是个人娱乐工具,还是一个与他人互动和分享的社交空间,网络空间同样有法律、道德及责任等意识。

3.3 网络行为引导内容

3.3.1 网络礼仪

教育大学生网络礼仪,包括尊重他人的隐私和观點,避免侵犯他人权益,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网络平台的规则和规范。

3.3.2 规范网络行为

强调网络行为的规范和负责任性,包括避免网络欺凌、不当言论和网络犯罪。学生应该明白不当行为在网络社会中同样受到法律制裁。

3.3.3 防止网络欺凌和不当行为

提供大学生防止自己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或施加者的工具和技能。学生需要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如何报告不当行为,并参与建立积极的网络社区氛围。

4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方式与途径

4.1 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类课程主渠道作用

思想教育类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当融入网络素养培育内容。具体方式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网络伦理与价值观教育。在思政课上,引导学生讨论网络伦理和价值观,让他们深刻理解网络行为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强调公平、公正、尊重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第二,网络安全教育。思政课程可以涵盖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了解网络风险和威胁,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第三,网络伦理案例研讨。通过讨论真实的网络伦理案例,帮助学生分析伦理冲突,培养解决问题和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

4.2 扎实运用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有效途径。具体方式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网络义工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网络义工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网络社会的责任和参与感,推动网络公益事业的发展。第二,网络道德竞赛。举办网络道德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素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第三,社会调查和研究项目。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研究项目,让他们深入了解网络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4.3 高效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的拓展功能

各高校可以构建高效的网络学习平台,以满足学生的网络素养培育需求。具体方式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在线课程和资源分享。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课程和资源,涵盖网络素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提高。第二,网络素养培训。组织网络素养培训,包括网络安全培训、信息验证技巧等,帮助学生获得实际技能。第三,网络社区和学习平台。建立互动的网络社区和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互相分享经验、讨论问题,并参与有益的网络活动。

4.4 全面发挥学工队伍及学生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学工干部和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一,建立网络素养示范队伍。培养一支由学工干部和学生干部组成的网络素养水平较高的示范队伍,他们可以向其他学生传授网络素养知识和经验。第二,组织网络素养活动。学工干部和学生干部可以组织各类网络素养活动,如讲座、研讨会、主题日等,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第三,建立网络伦理监督机制。学工干部和学生干部可以监督学生网络行为,确保他们遵守网络伦理和规范,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

通过充分发挥学工队伍力量和学生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可以有效推动思想引领与网络素养的融合,培养更加负责任和有道德感的网络公民。

5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总结

辅导员工作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网络素养培育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培养,更是一个涵盖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全面素养。在辅导员工作的视域下,网络素养的培育应强调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选择能力。第二,大学生在网络素养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信息获取不当、网络行为不规范以及对信息真实性判断能力有限等。这些问题的成因涉及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教育体系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和解决。第三,辅导员工作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内容包括网络认知理解、网络情感培育和网络行为引导。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挑战和机会,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第四,学工队伍和学生干部在相关培育工作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以及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的拓展功能,可以帮助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并促进大学生思想引领与网络素养的有机融合,用新理念新方式使得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入脑入心。

6 结语

总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体思想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期待通过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学工干部和学生多方的共同努力,为培育具备优良网络素养的大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社会迈向更加文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高建平,肖立新,赵宝新. 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其培育问题研究[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35-38.

[2]刘晓辉,陈俊萌,张宗国.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路径与长效机制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23,44(9):77-81.

[3]何鋼. 信息碎片化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uppl. 2):173-175.

[4]李敏. 基于网络舆情的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机制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23,40(19):53-57.

[5]晏爽,张萌. 网络空间治理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研究[J]. 中国培训,2023(4):106-108.

[项目名称]2022年西安石油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培育研究”(项目编号:XYZC202209)。

[作者简介]李佩琦,女,陕西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