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4-04-28 22:15朱晓芳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63

[摘 要]随着教育的持续深化与革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下简称“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劳动教育不仅被视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途径,更被看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和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职业本科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积极探索和实践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路径,对于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融”;劳动教育;本科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劳动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劳动教育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旨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强技能的职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 “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是增强其就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1]。同时,劳动教育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世界,明确职业定位,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劳动教育还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深入理解职业的内涵和要求。这种亲身参与和体验,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而且,劳动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的责任和使命,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

1.3 有助于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三融”视域下,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还可以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劳动教育的融入下职业本科教育能够更紧密地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这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劳动教育的实施也需要产业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而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足

在“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思想认识不足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部分教育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深刻理解,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上未能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特点,从而影响了其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效果。同时,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将其视为额外的负担,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消极态度不仅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也限制了学生自身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思想认识不足还可能导致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必要的资源和环境保障缺失,进一步制约了劳动教育在职业本科就业教育中的融入和发展。

2.2 教育资源短缺

一方面,教育资源短缺是“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学校在购置劳动教育器材和设备时,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导致实践环节受限,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劳动体验。另一方面,师资力量的匮乏制约了劳动教育的开展。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使得教育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此外,劳动教育所需的场地和实习基地等资源不足,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養。这些问题导致了劳动教育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实施难度加大,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制约了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2]。

2.3 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劳动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不能进行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无法将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专业学习中。不完善的课程体系限制了劳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劳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也无法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不完善的课程体系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传统的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让学生无法感受到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从而缺乏参与和投入的热情。

2.4 实践环节薄弱

在教学中,实践环节薄弱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劳动技能。这直接影響了学生未来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和竞争力,这一问题的欠缺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来找到解决方案。然而,由于实践机会不足,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实践环节的薄弱还可能影响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学生缺乏实际体验,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和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无法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5 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健全

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健全是“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者就难以准确评估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和进步,难以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反馈渠道不畅通,学生就难以将自己在劳动教育中的体验和感受反馈给教育者,教育者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使得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影响。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限制了评价与反馈机制的作用。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努力和成果得不到及时认可和奖励,降低了他们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3.1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深化师生对劳动教育内涵和意义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劳动教育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不仅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使师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魅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如开设劳动教育讲座、举办劳动教育展览、制作劳动教育宣传栏等。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成果,扩大劳动教育的影响力,为劳动教育在职业本科就业教育中的融入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2 优化资源配置

在“三融”视域下,优化资源配置是推动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学校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金,确保劳动教育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这包括增加对劳动教育设施、器材的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劳动教育专长的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另外,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社区的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职业世界,提升职业素养。同时,社区资源也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和素材,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3.3 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能够推动“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将劳动教育贯穿职业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课程体系应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劳动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形成互补效应,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设置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课程体系还应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校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劳动教育教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在职业本科就业教育中的融入和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高度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

3.4 强化实践环节

实践是“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活动,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此,学校应加大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和设施,并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增长才干。加强校企合作也是强化实践环节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3.5 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是确保“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这一机制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育者和学生,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4]。评价机制应关注劳动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技能掌握情况、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通过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教育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为改进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反馈机制应确保信息畅通,教育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学生也能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反馈给教育者。通过定期的反馈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丰富的反馈信息,为改进劳动教育提供宝贵的参考。另外,评价与反馈机制还应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对在劳动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教育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路径研究,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能够有效推动劳动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就业能力。展望未来,劳动教育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学校需继续深化对劳动教育内涵和价值的认识,不断拓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路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蔡静,陈雯. 五模块·四场域:融通式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探索[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1):28-31.

[2]刘鑫珂,陈嵩. 职业本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挑战与优化策略[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12(4):14-19.

[3]陶凤云,沈紫晴,胡斌武. 新时代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价值导向与实践进路[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5):16-20.

[4]张晓燕.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实践融合[J]. 中国就业,2023(12):52-54.

[项目名称]浙江药科职业大学202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校2024003)。

[作者简介]朱晓芳,女,河南平顶山人,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