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农业“老品牌”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2024-04-30 13:49何锴包蔚徐桦朱晓芸吴真善黄明皓王络绎余海芬朱丽萍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嘉定嘉定区种源

何锴 包蔚 徐桦 朱晓芸 吴真善 黄明皓 王络绎 余海芬 朱丽萍

(1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899;2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 201899)*为通信作者

上海市嘉定区拥有众多的农业“老品牌”,如嘉定白蒜、黄渡番茄等。嘉定白蒜是嘉定区地产农产品,具有蒜头肥大、色泽洁白、辣味浓烈等特点,1980年嘉定白蒜种植面积达3 000 hm2,是当时嘉定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且在2010年获全国地理标志认证;嘉定蚕豆以享有“三白”(即白皮、白肉、白眼)而著称,被选为上海城隍庙五香豆的正宗原料,为嘉定区传统特产之一;嘉定区蔬菜产品中的小八叶塌菜、黄渡番茄、南翔罗汉菜均为传统名品。这些农业“老品牌”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近几十年来其生产规模持续萎缩。当前,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消费升级的影响下,嘉定区农业“老品牌”正逐步走向复苏。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推动嘉定区农业“老品牌”高质量发展。

1 嘉定区农业“老品牌”发展现状

1.1 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的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嘉定区特别注重农业“老品牌”的种源原创性。近年来,为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嘉定区在种源农业发展上积极探索“嘉定模式”,发挥区内优质种源企业(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上海申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在蔬菜育种领域的资源优势,把握西甜瓜、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嘉定综合试验站的发展先机,保持梅山猪、湖羊等特色畜禽种质资源的竞争优势,并积极推进农业种质资源的收集和提纯复壮工作。目前,嘉定区已构建嘉定白蒜、嘉定白蚕、牛踏扁毛豆、黄狼南瓜等100 份农业“老品牌”的种质资源,保种梅山猪、永辉湖羊、朱桥王鸽等地方畜禽良种,实现嘉定白蒜脱毒苗的技术突破,完成对南翔罗汉菜的提纯复壮,选育出罗汉菜新品种‘嘉秀’,并在11家合作社种植,为部分农业“老品牌”恢复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1.2 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的推广

在政策引导下,嘉定区不断加大对嘉定白蒜、黄渡番茄、南翔罗汉菜等农业“老品牌”的种植推广力度,努力让更多人品尝到嘉定传统味道。2016年,嘉定区扶持的上海百蒂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注册“黄渡番茄”商标,目前基地生产的番茄已通过有机认证并入驻盒马商超。2020年,嘉定区财政局安排专项资金,以保护和开发农业“老品牌”[1]为目的,给予企业和合作社制种补贴,其中,白蒜、白蚕每667 m2补贴5 000 元,罗汉菜每667 m2补贴3 000 元;给予规模化白蒜种植企业和合作社种植补贴,每667 m2补贴1 000 元。目前,嘉定区的白蒜种植面积近30 hm2,预计到“十四五”末,白蒜种植规模可达66.67 hm2以上,并推进嘉定白蒜“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发展。

2 嘉定区农业“老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量和品质降低

嘉定白蒜、南翔罗汉菜、黄渡番茄、梅山猪等农业“老品牌”曾经是嘉定人餐桌上的美味和农民致富的法宝,尤其是嘉定白蒜,其色白、个肥,瓣形均匀(6~8 瓣),肉嫩,辣味素高达16.7%,全盛时期外贸出口量近万吨。然而,随着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传统农产品市场的萎缩,这些农业“老品牌”出现了品种退化的问题,其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良性状。

2.2 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高

嘉定区拥有众多农业“老品牌”,但是相关生产企业分散,且大部分种植土地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存在土地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其经营模式多为家庭式小规模经营模式,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业“老品牌”产业“小、散、弱”的局面没有被彻底扭转,产业竞争力亟待提高[2]。

2.3 品牌建设不力

具体体现为:(1)缺乏宣传。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缺乏专业的品牌策划和推广,过度依赖产品往日的口碑,且消费群体仅为中老年群体。(2)包装设计简陋。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缺乏精美的包装设计,影响了其档次和价值,造成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3)文化与品牌的结合不紧密。文化是品牌的依托,也是品牌的灵魂。因此,打造农业“老品牌”需要不断挖掘企业和产品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目前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的文化底蕴不足,且与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结合不紧密,农业“老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受阻。

3 嘉定区农业“老品牌”创新发展策略

3.1 开发利用农业“老品牌”的种质资源

嘉定区高度重视地缘优势,保护和开发农业“老品牌”的种质资源,成立了上海市嘉定区梅山猪育种中心、上海湖羊研究所、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上海蔬菜研究所、上海市哈密瓜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部分地方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今后嘉定区要在保护现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利用农业“老品牌”的种质资源,并逐步形成产业化。同时,嘉定区农业“老品牌”的种源单位力量薄弱,且外冈蜡梅、华亭哈密瓜、黄渡番茄等的优质生产基地不属于种源单位,因此,今后嘉定区要将种源单位和优质生产基地统筹起来,改变“散兵游勇”的状态,形成“核心种源+特色资源”的发展格局,加强对农业“老品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3.2 深化与科研院校的合作

嘉定区要在遗传育种、数字化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攻关,把特色畜禽种质资源的特色发挥好,助力嘉定梅山猪产业发展。另外,要逐步探索科研院校技术人员到种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兼职或参股合作,加快农业“老品牌”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有效促进农业“老品牌”发展。

3.3 加强沟通与合作

具体为:(1)在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集中生产基地和企业的力量,进行农业“老品牌”相关品种、技术的示范推广。(2)畅通沟通渠道,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和农业“老品牌”经营主体之间的沟通,保障政策的“上通下达”,确保技术、资金等及时落地,促使农业生产管理更加规范。(3)加强农业“老品牌”生产经营企业与行业协会的共建与合作,如华亭镇建立了“院士工作室”、上海永辉羊业有限公司建立了“科技小院”等。

3.4 扩大品牌影响力

具体为:(1)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强化品牌融合发展的理念,鼓励农业“老品牌”抱团取暖,倡导农业“老品牌”、农业“新品牌”资源整合,共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如“嘉定嘉品”),释放品牌叠加效应。(2)利用电商销售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利用区级电商销售平台(如“我嘉生鲜”),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扩大消费群体,减少销售环节,提高农业“老品牌”的产品知晓率和知名度。

3.5 建设人才队伍

具体为:(1)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事业。为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事业,尤其是从事农业“老品牌”生产,嘉定区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例如,《关于印发〈嘉定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引进和培育补贴办法〉等4 个文件的通知》(嘉农委〔2019〕112号),明确了农业科技型企业引进和培育奖励办法、农业人才激励政策。(2)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嘉定区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 180 人,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嘉定区不断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位一体”(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的工作要求并积极实施政策扶持,例如,《关于印发〈关于嘉定区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参保补贴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嘉农委规〔2020〕5 号),明确了在本区从事种植(养殖)工作的农业经营主体,并对建立劳动关系1年以上的本区户籍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参保补贴。(3)加强营销人才建设。加快培养一批新型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等,进一步完善农业“老品牌”产销人才梯队建设。

猜你喜欢
嘉定嘉定区种源
不同种源防风种子质量分析
鹿芯壹号梅花鹿种源检测芯片
真我少年 强国有我——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特色少先队活动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