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2024-04-30 14:22郑坤芳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国家

郑坤芳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1]百年大局背景下,我国国内外安全环境变幻莫测,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动摇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的方式愈加多样化。“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只有培育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青年,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提供可持续发展力量。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瞄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全需求,我国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是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新定位

现代化征程往往充满变革、斗争和动荡。一个国家由大向强迈进的关键时期,各种显性和隐性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走顺走通走好,必须清晰准确地识别和预判建设进程中的风险,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

(一)以保障国家安全发展为职责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需求,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以高素质人才提升综合国力。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人才,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3]。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谱写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但是,西方国家秉承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担心强大起来的中国会危及其霸权统治,力图通过金钱诱惑、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扰乱我国大学生心智,妄图使其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家国情怀丧失,最终丢掉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例如,某高校大学生田某某在境外蛊惑教唆下,开设境外反动网站宣传反华论调,严重危害我国政治安全。某高校大学生杨某某参与境外敌对组织组党结社活动,成为反中乱港分子的“棋子”[4]。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支撑,在此背景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念,提升大学生使命担当精神,培养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高水平强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举措和应然追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5]历史证明,国家动荡不安极易导致国家分裂甚至衰亡。大学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最富创造性、最具活力的群体,肩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责任。推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唤醒与增强大学生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的使命意识,提升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行。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导向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回应人民对自立自强、国泰民安的期待,清除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障碍,保证了发展所需的安全环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也是夯实国家安全根基、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斗争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空前宽广,威胁国家安全风险源空前繁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6]人民渴望安居乐业,渴望美好的生活,这些都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实现和平梦想之基础是社会安定有序、国家安全稳固。但从古至今,世界纷争从未间断,中国遭受各种威胁亦从未间断。我国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力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莘莘学子“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7]。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充满难以预测的风险挑战。当代大学生将全过程参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全面剖析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增强居安思危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有效防范、应对国际国内安全风险,有利于夯实国家安全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三)以促进国际和平发展为格局落点

当今世界是一个联动的世界,是一个命运与共的世界,任何地区的冲突与动荡,都有可能造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既要保证国家内部安全,以内部安全有力促进外部安全,又要经营国家安全的“世界篇”,以良好国际安全环境有效确保内部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8]。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孕育了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这一理念厚植于中华文明基因之中。古代中国主张天下为公,注重恩泽四邻,强调天下和睦、和谐。近代中国,历经百年动荡和战乱洗礼,中国人民愈加珍爱和平,更加明晰发展、稳定、安全的重要意蕴。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在艰苦奋斗中开拓创新。中国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以极大的善意、诚意妥善解决了与相关国家的矛盾与冲突,向世界展示了“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9]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10]的良好形象。经历过世界大战的苦难、冷战对峙的苦痛,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国际社会维护和平的力量增强,制约战争的因素逐步增多,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推进全球安全良善治理具备了更多有利条件。一个国家的崛起,会对周边乃至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在全球治理格局中,中国坚持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坚持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体现了中国全球安全治理内外兼顾的思想原则。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不仅是对“和合”精神的创新性发展,还切合世界各国人民对建设普遍安全世界的期盼。“中国要想发展成为世界性强国,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就必须运用命运共同体思维,促进国际安全,构筑国家发展的战略依托。”[11]

大学生既要心系祖国,又要胸怀天下。在我国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增进大学生胸怀天下的格局意识,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又有利于改善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8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规定了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及组织保障等事项。2020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一些高校组建国家安全学院、国家安全研究中心,研发在线教育资源,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整体趋好。但也必须承认,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相比,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不适应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目标应瞄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何以需要”国家安全,深刻剖析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定位。准确识变才能科学应变。居安思危,常备不虞,既是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精华,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12]。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和定位需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全需求入手,重点考虑如何防范化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惊涛骇浪”等各类风险挑战。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答题,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应给出时代答卷。

由于缺乏国家安全时代背景、时代需求的整体认知和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在强化大学生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责任担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风险认知不足、安全风险辨别力不强、安全风险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强、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觉悟不够、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不强。在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会异常激烈。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全需求,引导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他们居安思危意识、强化使命担当精神、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不匹配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要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安全“是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要有机融入国家安全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等内容。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导向,将学科前沿、国家战略、强国使命与教学内容融合,实现教学内容价值引领性和时代性的创新,以优质教学内容带动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创新。

由于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部分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地位偏低,师资力量不强,教学内容挖掘不深。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要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需求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布局、安全形势和安全保障。但是,目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结合不紧密,理论分析较多,教学内容体系化、情景化、意义化尚显不足,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满足强素质、强本领、强使命的国家安全需求。据调研分析,大学生普遍认为国家安全教育存在“内容相对陈旧”“中国式现代化解读不够”“课程内容不够深入”“国家安全形势及应对策略阐释不够”“国家安全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功能剖析不够”“国家安全教育现实针对性不强”“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由于教学内容的挖掘和设计不够,国家安全教育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方面的吸引力、号召力、感染力不强,在唤起大学生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方面尚未达到良好的效果,距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的总体国家安全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方式与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不协调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需回应中国式现代化“何以需要”国家安全,在教育方式上应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安全能力为导向,设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安全需求的“育人+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满意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安全教育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照本宣科、浅尝辄止现象较为普遍。据问卷分析,国家安全教育方式存在较大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灌输和填鸭式教学较多、教学模式相对僵化、课堂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严肃不够活泼、教学与实践结合融合度不够等。国家安全是“学以致用”的学问,国家安全教育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而且要解决实践问题。目前,在大学生国家安全实践教育活动中,有时以针对性不强的讲座、挂标语写板报、发传单、宣传签名等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育人效果欠佳,亟待完善。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安全需求,系统强化使命责任和能力教育,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夯实国家安全保障体系,进而保障顺利跨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类陷阱。

三、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1]。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筑牢大学生国家安全思想根基、搭建国家安全教育平台、优化国家安全教育环境,构建科学完整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是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效果的良好途径。

(一)居安思危,筑牢大学生国家安全思想根基

“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13]意识形态领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未停止过,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学生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4],在“进行伟大斗争”实践中体悟居安思危要义,筑牢大学生国家安全思想根基,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安全领域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5]中国正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未来可期,但中国处于将强未强的关键时期,境外敌对势力渗透、遏制力度空前增强。他们以凭空捏造、张冠李戴等手法,恶意抹黑、甩锅中国,妄图制造混乱,蛊惑人心。个别领导干部因缺乏敏感性,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丧失自我,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滋生蔓延。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时有沉渣泛起之势。“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16]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朝气蓬勃、奋力进取的大学生,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出现的社会内卷、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也偶尔产生“佛系”“丧”“躺平”“奋斗无用论”等不良思想,反映了大学生的现代性焦虑,消解着大学生昂扬奋斗之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大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使命,唤起大学生接续奋进的斗争精神,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奋进新征程的建设之需、安全之需。

国家安全教育乃立德树人之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乃服务强国战略之必然举措,亦为确保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之良方。预判风险方能防范风险,识别风险方能谋求战略主动。在两个大局交汇的关键期,筑牢大学生国家安全思想堡垒的任务更为紧迫。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问题上,高校应瞄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需求,加强对国家安全教育紧迫性的认识,完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体系,增强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度,更好地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责任,不断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守正创新,笃行致远。

(二)通力协作,搭建国家安全教育平台

在政府和学界共同努力下,国家安全教育平台初步搭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初见成效。但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平台仍处于初创时期,在联袂共建、合力调研、合力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国家安全教育素养,直接影响国家安全教育的整体育人效果。目前,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研学平台尚待开发、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挖掘不深等问题仍存在。全社会应致力于凝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合力,搭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平台,形成浓厚的国家安全教育学术氛围,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效果。“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7]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中,搭建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平台,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融入社会、认识国情,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实践中接地气、经风雨、磨意志、长才干,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实践中增加认知、提升本领,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搭建国家安全教育合作平台,有助于合力开创育人新局面。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机关都致力于创新国家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应主动融入这项工作,使全社会各界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密切配合、有效衔接,实现各单位之间国家安全教育的优势互补,共同搭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合作平台。

(三)合力共育,优化国家安全教育社会环境

国家安全教育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高校、政府、社会和家庭齐心协力、共同发力、合力育人。推动形成合力育人格局,优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社会环境,对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外部场域,是学校教育的自然延展和运行基础,对教育有着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通过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建国家安全教育场馆、法治宣教中心、国家安全主题公园等,可以统筹衔接和协同各领域安全教育内容,实现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渗透融合。构建贯通国家安全各领域知识链、能力链和价值链的教育场域,有助于实现国家安全教育“感受—认知—体验—践行”育人效果。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营造见义勇为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唤起大学生社会安全治理的主人翁精神,主动投身于国家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神圣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建设和传承,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强大合力,可以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创造更好的育人氛围。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社会环境的优化,有助于实现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合力育人转化,有助于实现从知识性传授到价值性引领的转化,有助于培养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安全需求的时代新人。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国家安全教育需求,又需要聚焦国家安全实践。要以构建高阶性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为抓手,以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力,以高质量师资队伍为保障,凝聚国家安全教育合力,切实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落地生根、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国家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