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与雷公藤随证施量策略在桥本甲状腺炎治疗中的运用

2024-04-30 15:16唐珊珊姬航宇安学冬江林林连凤梅
吉林中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雷公藤

唐珊珊,姬航宇,安学冬,江林林,连凤梅*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无菌性炎症疾病,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抗体阳性,疾病后期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1]。成人桥本甲状腺炎的总体患病率为7.5%,女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4 倍[2]。该病起病隐匿、病程缠绵难愈,早期治疗对延缓或阻断疾病进展尤为重要。仝小林院士常用雷公藤、穿山龙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将其作为靶药治疗桥本氏病等自身免疫病[3]。本研究通过仝小林院士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验案1 则,探究穿山龙与雷公藤的随证施量策略,现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患者,女,1979 年出生,首诊(2023 年5 月8 日)主因“发现桥本氏甲状腺炎1 个月余”就诊。现病史:2023 年4 月体检时查甲状腺功能发现,促甲状腺素(TSH)4.85 μIU/m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392 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239 IU/mL,余正常。为求系统治疗特来就诊。刻下症:情绪急躁,进食油腻后胃隐痛,嗳气,手足凉,纳可,睡眠一般,小便调,大便干,4 ~5 日1 行,呈球状,排便费力,需要口服乳果糖、芦荟胶囊等药物辅助排便。既往史: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伴糜烂1 个月;肺多发结节3 年;乳腺结节10 年。舌暗红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舌底静脉瘀滞,脉沉细弦。中医诊断为瘿病,证属肝脾不调、痰瘀互结,治以疏肝理脾,化痰祛瘀散结为法。方药组成:北柴胡9 g,枳实15 g,白芍15 g,莪术15 g,三七粉9 g(分冲),浙贝母9 g,蒲公英30 g,薏苡仁30 g,黄连4.5 g,火麻仁60 g,穿山龙60 g,淫羊藿9 g,黄芪15 g,当归15 g,生姜9 g,颗粒剂,28 剂,每日1 剂,早晚分服。

二诊(2023 年6 月5 日):服上方28 剂,情绪急躁及胃痛减轻,偶嗳气,手足凉减轻,大便干燥明显改善,每日1 次,成形软便,纳可,睡眠多梦,易醒,醒后难入睡,小便正常。舌暗红胖大,边有齿痕,细颤,苔黄微腻,舌底静脉瘀滞,脉细弦偏数。甲状腺功能(2023 年6 月2 日):TSH 5.15 μIU/mL,游离甲状腺素(FT4)11.8 pmol/L,TGAb 367 IU/mL,TPOAb 261 IU/mL,余正常。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上方穿山龙加至90 g,加雷公藤9 g,生地黄30 g。剂型及服法同前。

三诊(2023 年7 月17 日):服上方28 剂,情绪时有波动,胃痛嗳气消失,大便每日1 次,成形,手足凉改善,牙痛,纳可,睡眠仍多梦易醒,醒后难入睡,小便正常。舌暗红胖大,边齿痕,苔黄腻,舌底静脉瘀滞,脉细弦。甲状腺功能(2023 年7 月16 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1.17 nmol/L,TGAb 341 IU/mL,TPOAb 201 IU/mL,余正常。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上方莪术加至30 g,三七加至12 g,浙贝母加至15 g,穿山龙加至120 g,加怀牛膝15 g。剂型及服法同前。

四诊(2023 年9 月11 日):服上方28 剂,偶尔进食油腻食物时胃隐痛,口中痰多黏腻,牙痛消失。纳可,多梦易醒,二便正常。服药3 d后间歇耳鸣如擂鼓,自行改1 剂药服用2 d(减少一半用量),耳鸣逐渐消失,后恢复原用量未再出现耳鸣。舌暗红胖大,边齿痕,苔黄腻,舌底静脉瘀滞,脉沉弦。甲状腺功能(2023年9 月9 日):TGAb 242 IU/mL,TPOAb 156 IU/m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按:本案患者病情复杂,甲状腺功能异常、全身多发结节、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据症、舌脉和指标,患者肝脾失调,出现“偏态”。仝小林用四逆散为底方调和肝脾,调肝脾失调之“态”,联合多个三味小方调态打靶并举,改善症状及指标,如北柴胡、枳实、白芍可调肝脾、缓解便秘,蒲公英、薏苡仁、黄连[4]可消炎症、改善胃溃疡,黄芪、当归、淫羊藿[5]可补气血、改善手足凉,莪术、三七、浙贝母[6]是化痰祛瘀散结的靶方,穿山龙、雷公藤可降低甲状腺抗体滴度,火麻仁可改善便秘,生姜可降逆止嗳。针对TGAb 和TPOAb 标靶,初诊用穿山龙60 g。二诊甲状腺抗体及TSH 水平不降反升,提示用量不足,仝小林提升穿山龙用量至90 g,并加用雷公藤增强疗效。三诊甲状腺抗体滴度回落,TSH 回归正常范围,提示打靶用药精准无误,效不更方,加大剂量,考虑雷公藤的肝肾毒性,雷公藤保守原有剂量,加大相对安全的穿山龙用量至120 g。四诊患者自觉穿山龙用量增加后耳鸣,自行减少整方用量至原来的一半,耳鸣消失,后恢复原方量未再出现耳鸣。1 个月后复查甲状腺抗体下降明显。连续服药3 个月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仝小林根据患者指标回示动态调整靶药用量,收效甚佳。

2 讨论

穿山龙和雷公藤是中药免疫抑制剂[7],仝小林常用其治疗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包括作为降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抗体滴度的靶药。穿山龙,味甘、苦,性温,归肝,肾、肺经。具有祛风湿,止痛,舒筋活血,止咳平喘祛痰功效。穿山龙可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辅助性T 细胞17(Th17)比例、升高调节性T 细胞(Treg)比例,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8],使TGAb、TPOAb 水平呈下降趋势[9]。雷公藤,《湖南药物志》评价本品:苦,大毒。可杀虫,消炎,解毒。研究发现雷公藤的有效成分之一雷公藤多苷治疗桥本氏病,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TGAb、TPOAb 水平[10],网络药理学提示雷公藤多苷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改善桥本病[11]。雷公藤是有毒中药,具有肝脏、肾脏、心脏、生殖和免疫器官毒性,尤其肝脏毒性在临床尤为显著。

本案中针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抗体滴度异常标靶,仝小林选用穿山龙、雷公藤精准打靶。通过因药施量的随证施量策略不断优化药物选择以及用量。可总结为以下3 个方面:1)雷公藤有大毒,穿山龙药性平和,可用大剂量穿山龙配伍小剂量雷公藤,提高免疫抑制强度,减少雷公藤的肝肾毒性。2)仝小林根据患者服药后反应,紧盯症靶、标靶,调整用量,如二诊中穿山龙“不效加量”加至90 g,三诊中“效不更方,加重剂量”,穿山龙用量增至120 g,随证加减,优化用量。3)仝小林根据多年用药经验,总结两种药的剂量阈:穿山龙为30 ~120 g,雷公藤为9 ~45 g,其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窗还需要大量临床医案的整理进一步明确,以期得到最佳剂量。

本病案患者四诊时,穿山龙用量从90 g 增加至120 g,服药后患者出现了耳鸣的症状,患者自觉可能与药量大相关,自行减量一半,耳鸣逐渐减轻至消失,后患者恢复原剂量服药,未再出现耳鸣,且本次治疗后甲状腺抗体滴度较前继续下降,疗效显著。查阅文献后,未发现大剂量使用穿山龙导致耳鸣报道,患者出现耳鸣可能是服药后的“瞑眩”现象。“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出自《尚书·说命》。瞑眩,本意当是闭目眩晕状,可能是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的一种状态,以其药量恰到好处,故其效亦佳。瞑眩现象看似病情加重,实际是正邪交争到某一阶段,随着药物对人体正气的辅助,正气逐渐恢复,有力祛邪外出,病将痊愈的现象。

综上所述,“因药施量”可归纳为以效择量、以毒限量、效毒权衡三个方面。“以效择量”指根据用药后是否起效调整药物剂量,如效不更方、不效加量、中病即止、中病即减等。“以毒限量”指用药时要考虑药物的毒性和品性。《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无毒,主养命;中品药无毒或有毒,主养性;下品药多有毒,多为除寒热、破积聚药物,只可短期服用。对于有毒药,在增加用量时更需谨慎,可以联合具有类似功效的无毒药物应用,即增强疗效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采用少量递增原则,监测不良反应,在安全前提下调量。“效毒权衡”指医生对药物“剂量阈”的把控,用量过小疗效难显,用量过大或使用有毒药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难以预料,还会引起患者的误解,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学术修养加以把控。

3 小结

中医治病选方用药需掌握“因药施量”的随证施量策略,尤其是应用有毒药和大剂量用药,更要谨遵以毒限量、效毒权衡的原则,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桥本甲状腺炎雷公藤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