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夜校

2024-04-30 06:17龙宣辰陈骅喻跃
当代党员 2024年8期
关键词:三木夜校古筝

龙宣辰 陈骅 喻跃

“夜校”一词出现在当下,总给人带来一种时空的割裂感。提起它时,口中似乎还保留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余温。

不过,在如今的重庆,夜校已成为一种时髦的存在,位于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的五里·合作村夜校就是其一。

这里没有教学楼,剧场、咖啡馆、酒吧、奶茶店甚至露台都能当作“教室”。截至3月20日,合作村夜校运营短短5个月时间后,课程种类从4门升至98门,学员数量从20多人增加到3000多人。

一边是关于抵制“内卷”的社会讨论,一边是不断涌入夜校的年轻人。夜校,正以奇妙的化学作用,穿过历史的定义,成为当下年轻人生活的新注脚,为荡漾在城市中的文化资源创造新的聚合空间。

解压“新药”

3月20日傍晚,“滴”的一声打卡后,李琴迫不及待地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小跑而出,花费一个半小时、换乘两次轻轨后,踏进被灯光点亮的合作村。

合作村是一个城市旧改项目,内有数十家商户入驻。“门口这家奶茶、红砖楼旁的这家小吃店都不错。”李琴对这里如数家珍,但脚步却并未停留在这些地方,因为她的目的地是一家陶艺店,“上夜校,学做陶。”

合作村夜校成立之初,只开设了4门课程。“实际上带有试水性质,毕竟年轻人工作繁忙、娱乐方式较多,他们的热情能有多高,大家心里其实并没底。”五里·合作村夜校校长王朝介绍。

心里没底的不止王朝。夜校同时也是江北区五里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方式,在莺花巷片区设置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夜校形式,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五里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两周就有40多人报名,大多都是一些年轻人。28岁的李琴,就是其一。

“作为一名女性汽车工程设计师,面对的职业压力会比同行男性大许多。不少人认为女生不如男生了解汽车。”李琴心里一直悬着,“明天要不要换个工作?”

上班压力爆棚,下班一边吃夜宵一边刷短视频曾是她的释压方式,有时候甚至会因此拖延到凌晨一两点才睡。可结果并不让李琴满意,“时间嗖地一下就过去了,人还胖了”。

于是,“刷”到夜校消息后,李琴马上就报了名:“两杯奶茶钱换一节课,还能学到东西,何乐而不为?”

在这里,她不必纠结于同辈压力、职场“内卷”、无用社交,唯一需要在意的,只有眼前手中的泥团。

夜校,成为李琴的压力“解药”。每当她脱下外套、穿上围裙,双手感知到略带凉意的陶泥时,紧绷的肩膀就会瞬间松弛下来,“什么压力都被消解了”。

重拾童趣

与李琴不同,参加古筝课的徐晓燕在这里不是为了放松,而是为了“学艺”。

毕业于泸州医学院的徐晓燕,如今是一名民营医院的护士,但工作的忙碌,从未让她忘记少年抚琴时,从指尖流淌出音符的愉悦。“小时候学过两年古筝,但上初中后家人便只让我读书、考试,可我真的喜欢音乐”。

工作后,徐晓燕一直想“把自己再养一遍”。她报名过其他古筝培训班,但职业特性让她很难每周按时上课。加之动辄一节课三五百元、一次买10节课的收费方式,也让她颇有压力。

可合作村夜校不一样,50元一节课,课程时间灵活,而且令她惊喜的是,“这里的老师非常专业”。

古筝老师吴恙是中国音乐学院古筝考级评审,曾任重庆爱乐民族乐团古筝首席;美式表演课老师周阿奋,曾就职于陆川工作室,还是美国著名曼表演学院HB(HerbertBerghof ) Studio近十年来唯一的中国籍全日制学生;调酒课老师李毅曾任君度女王调酒比赛导师、评委;尤克里里弹唱老师林恩是著名爵士钢琴演奏家刘爱乐的徒弟;古琴老师水晶是江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渝古琴”的代表性传承人……

课刚结束,余音绕梁,徐晓燕佩戴拨片的手指微微泛红,但脸上是如春的笑意,“从未想过乐队首席能成为我的老师”。

高性价比的夜校,让身负重担的成年人重拾儿时的乐趣,实现对未知的渴望,为奔向真正的自己,增添一份底气。

有“知”有味

记者从古筝课堂走出时已经晚上10点,但七八位学员仍在一间咖啡店内,跟着手冲课老师三木与一堆有着不同“血统”的咖啡豆“较劲”。

“几乎每堂课都会加时。”课程原本9点半就结束,但直到11点,学员才逐渐散去。三木也终于能歇下来,给自己做了杯“黄皮咖啡”,“我的很多学员都喜欢这款”。

黄皮是广东特色水果,也是在广东生活了13年的三木的最爱。去年她决定回重庆开店的时候就决意要将这款咖啡作为店内的主打产品。

“我相信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带来新的创意。”这也是她开设手冲课的目的之一,“虽然都是咖啡,但不同地域之间却有不同的特点,交流增加创新的可能。”

她期待自己的咖啡馆不但售卖咖啡,更能成为文化与艺术的聚集地。

三木认真对待着每一节课,从理论到实操,从辨别咖啡的风味,到手冲咖啡的步骤,都一一讲解到位。看到学员能自己冲出美味的咖啡,比完成一單销售更令三木开心。

在夜校,老师不会被升学率或KPI(关键绩效指标)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的无序、教学的低效。恰恰相反,同样年轻的老师们都准备大干一场,“终于有机会自己定义课堂”。

三木与不少学员成为朋友,他们一起相约探店,与更多“咖友”现场切磋,“见得多,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制作一杯咖啡的技术细节”。

摄影课老师鹿苹时常无偿邀请学员来“参观”他的工作,在一次次实践中,带领学生提升技术。“学摄影一定要上手练。”如今鹿平已经有学员开始从事商业摄影,“两单就把学费赚回来了。”

在这里,老师的身份不再需要“证件”来支撑说明,有一技之长、愿意分享,便能成为老师。而学习的动力也不再只是考试、成绩,而是自我的需求。

在合作村,传承与成长,可能出现在一张吧台前,也可能出现在一树春花旁,它们伴随着心灵的治愈与愉悦,自然地发生。

站到风口

鹿苹是合作村夜校中最早感受到夜校经济风口的一批人。他的摄影课学生数量在一两个月内增至100多人。

原本只是“开着玩”,没想到学费收益竟能满足他日常生活开支。

王朝也没想到夜校会这么火。“最开始我们说,‘能开课就行,但现在,同样的课程内容,需要开几个班才能满足。而且我们还在学员的建议下,不断做细分。”王朝随手翻开合作村夜校小程序,古琴、摄影等课程,都有了“入门”“中阶”的区分。

夜校,唤醒了年轻人“向上攀登”的需求,也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文化资源被打通、盘活。

五里店街道为夜校提供了更多场地,链接更多教师资源。新山书店、宝创宝马等企业开始与王朝合作,开设合作村夜校“分校”。

九龙坡区、渝中区、南川区等地也纷纷开始组建夜校。观音桥街道下辖的22个社区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陆续开设了11家夜校;丰都“巾帼夜校”更是在全县30个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建立分校……但线下夜校也意味着可容纳人数的有限,“疯长”的课程数量,让不少人看到了“学习坑位”供给缺口背后的机遇,中公教育等民营企业甚至一些个人也开始入局。

一时间,重庆夜校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市场竞争也随之出现。但作为重庆夜校“领军人”之一的王朝却并不认为这是“竞争”,任何人来询问开设夜校的经验,他都倾囊相授:“要让重庆的文化土壤更为厚重,需要更多‘夜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一间间夜校课堂的通明灯火中,我们向90多年前陶行知提出的教育理念又进了一步。在重庆,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正被夜校逐渐照亮外形。

猜你喜欢
三木夜校古筝
在夜校,这届年轻人重新找到了生活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三木落
三木落
三木落
三木落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