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4-04-30 09:48王焱王见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王焱 王见

摘要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现阶段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厘清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合理规定政府干预边界、探索市场化资源配置模式、健全风险防范与监管机制以及强化金融科技赋能4个方面的建议,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水平。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乡村振兴;市场化;金融科技

中图分类号F830.34;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4)07021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50

Chinas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sation: The Reality of the Dilemma and the Path of Cracking

WANG Yan, WANG Jia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

AbstractAllocating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he key and weak link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a key task of the rural revitalisation strategy, and how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at this s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upply and demand, clarifies the realistic dilemmas of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of rationally stipulating the boundarie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exploring the market-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l, sounding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empowerment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Key wordsRural finance;Resource allocation;Rural rejuvenation;Market-oriented;Financial technology

隨着“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面临新一轮挑战。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1];2019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大对重点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2];2022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3]。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方面全面振兴,无论哪一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4]。在脱贫攻坚阶段,农村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5];到了乡村振兴阶段,由于乡村发展要求的全面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农村金融资源的支持。但是,在农业领域,金融抑制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存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资金使用率低下且农村金融机构持续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68]。虽然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以及政策的引导,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状有所改善,但是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资源流向回报更高的非农领域等现象依旧存在,制约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水平的提升[9]。因此,如何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满足资金需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课题。据此,笔者对现阶段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厘清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实困境,并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与金融科技发展背景,提出破解当今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困境的路径。

1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状

1.1农村金融资源供给现状

农村金融机构是金融资源的供给主体。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4类,第一类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主要负责农业政策性业务。第二类是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第三类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指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等。第四类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3类,这类金融机构能够便捷地掌握农村、农户、农业企业的相关信息,更好地满足其金融需求,但是这类金融机构规模小、准入门槛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导致其支农力度受到制约[10]。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农村金融供给需要更加切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在政策引导下依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改革方向,创新开发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有效解决了农民“融资难”“门槛高”的问题。

1.2农村金融资源需求现状

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农村金融融资需求也随之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需求呈现多元化。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丰富起来。传统的金融产品以信贷为主,新型经营主体还需要保险、期货等符合大规模生产经营方式的金融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需要各类保险产品(农产品保险、目标价格保险等)、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来抵御和应对经营风险。第二,金融需求人群发生变化。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离开农村去城市里发展,农村里的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比例加大,这类人群的金融需求随之增多[11];同时留在农村的青年存在创业的需求,都需要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支持他们。第三,融资需求内容改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加快,农业的金融需求不再局限于生产环节,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生产效率提高都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服务、农业业态创新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为产业振兴注入生机与活力。另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污水排放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生产设备改造和电力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庞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必然不够,还需要金融资金的供给。

2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实困境

2.1供需结构失衡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强调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引导信贷资金投入“三农”,最大限度发挥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作用,但是农村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农业业态的不断渗透,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了很多新型产业业发展模式,挖掘乡村多元化价值,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都属于重点培育的范围。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产业业态中,金融融资需求呈现融资期限拉长、融资需求量增多的特征,这也给农村金融供給系统带来挑战。传统的金融供给方式以财产所有权抵押和担保为主,如果缺乏充足的财产证明或者相关机构的担保,那么获得融资便会受到阻碍,而且往往申请条件繁多且过程烦琐,贷款管理严格[12],信贷额度也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新一代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虽有效改善了这种情况,但是随着各种不良网贷的出现导致网络诈骗的现象逐渐增多,国家应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审查与监管工作。

2.2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能力不足

虽然政策不断引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及服务,加大对“三农”的供给力度,但是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和资源都十分有限,尤其是在各大银行不断下沉服务重心的背景下,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据银保监会统计,截至2022年,在全国银行业资产份额中,6大商业银行占比39.7%,而2 000多家农村金融机构仅占13.8%,差距悬殊[13]。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金融机构信贷结构单一,业务范围较窄[14],经营效益提升困难。第二,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金融设备和服务网点缺失更加制约了其金融业务的开展。第三,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从领导者到基层职工,都存在对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熟悉的情况,法人机构形同虚设,股东执行权力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第四,风险防范能力差,一些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在面临外界经济环境变动或者重大金融事故的时候,较容易受到波及,在应对金融风险时缺乏灵活性,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服务于“三农”的骨干力量,秉着支农惠农的发展目标,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资金支持,但自身发展条件落后和同行竞争压力的现实问题依旧制约着其金融供给能力。

2.3农村发展落后导致金融资源流失

2002年以后,我国的发展战略重心逐渐由工业转向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支持“三农”发展。虽然政策一直鼓励各项资源流向农村,并引导金融机构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但是,我国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一直是不可忽视的现实,政策引导只能起到暂时性作用,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金融资源流失问题。农业生产具有不稳定性,受气候影响大,所以农业生产回报率远没有其他领域高,并且农村信贷需求规模小且分散,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要承担一部分的风险,这就抬高了机构运营的隐形成本,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落后,金融基础设施、人才、技术等方面严重缺乏,制约了金融服务的延伸和覆盖,金融机构逐利性的本质易驱使其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最终引发金融资源流失的后果。

2.4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时信息不对称

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强制规范,这样就容易打破原有的市场规律。中央领导者在制定政策时并不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这样一来,在配置金融资源时不能有效精准地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薄弱领域。政府干预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其行为结果是加重还是减轻了市场信息不对称[15],虽然政府部门可以运用货币、财政、税收等手段来进行调控,但在制定政策时容易受到各类因素干扰,自身也陷入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中去,这无形中便增加了市场信息的搜寻成本[16]。加上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不足,数字化网络还未全面覆盖,信息共享机制尚不健全,农村金融资源不能完全匹配农村发展需要,金融机构对农户的金融需求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同时农户也无法充分了解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所以,信息不对称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一直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困境的破解路径

3.1合理规定政府干预边界,鼓励政府市场合作方式

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和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工作机制,使资源配置最优化才应解决的问题。政府的过度干预与干预不足都会导致市场失灵,所以要合理规定政府干预边界,政府应加大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的力度,强化顶层指导作用,合理制定政策保障农村金融市场有序运行,为农村发展扫清障碍。首先,政府应向农村发展的重点和薄弱领域提供财政扶持,发出信号引导金融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其次,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加快农村资产核定审查,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解决农民“融资难”等问题,为农民获得金融资金创造条件。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以市场需求为主,运用市场化手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尊重市场规律。秉持着“政府+市场”的合作理念,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3.2探索市场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模式

数字经济大背景下,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获得金融资源的方式,推动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为实现“金融到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以小农户居多,但是小农户的特点是数量多、分散且资金不足,其获得融资的门槛较高;相反,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拥有大的生产规模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让这些主体以合作的模式组织起来,打造一条合作型农业价值链,让小农户参与其中,并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将信息数据整合起来,如价值链上的农户或企业有金融需求,便可以以组织的名义购买信贷产品,这样可以缓解生产销售过程一部分资金压力,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如2015年京东发布的信贷产品“京农贷”,旗下包括“先锋京农贷”和“仁寿京农贷”,“先锋京农贷”是购买生产资料环节的信贷产品,“仁寿京农贷”是收购环节的信贷产品。这种“农业价值链+电子商务”的资源配置模式为市场化配置手段提供了新思路,大大降低了农业贷款风险,打通了新型农村金融融资通道。

3.3健全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机制,增强金融机构供给能力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将面临较高的金融风险,这种风险会抬高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门槛,同时也会增加机构运营的隐性成本,所以,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是必行之策。首先,金融机构内部要规范法人治理机制,不要让法人“有名无实”;其次,要加强资金管控和质量检测,把握好资金流向和用途,守好金融风险底线。加强金融监管也是重中之重,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督促其向重点帮扶领域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并对涉农贷款用途进行监管与审查。另外,还要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坏账风险“兜底”,这样既保障了农村金融机构运营安全,同时也提高了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供给能力。

3.4强化金融科技赋能,缓解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因,金融科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高了信息透明度,缓解了信贷配给约束。农村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以及信息传递成本,具体而言,金融科技能够利用信息处理优势收集农户、经营主体、企业等主体的信息,了解他们的资产资质、信用等级等,降低业务风险;同时可以对农户贷款还款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比如运用遥感技术定期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结合市场销售行情等信息综合分析还款能力,从整体上控制了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风险,缓解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230425].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EB/OL].(20190211)[20230425].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761845/index.html.

[3]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20222)[20230425].http://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 _ 5675035.htm.

[4] 吴健.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精准服务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22(6):93-95.

[5] 邓纲,祖木莱提·迪力夏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困境与出路[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4):22-28.

[6] 罗晓.中部区域农村金融创新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实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4):6183-6187.

[7] 汪思冰.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以苏州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174-175,192.

[8] 毛思渊,王鹏程.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及创新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26-228.

[9] 王妍,孙正林.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138-148.

[10] 刁怀宏.农村金融空洞化的成因及其破解:信贷合约交易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8):15-22,46.

[11] 冯兴元,孙同全,韦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9(2):54-64.

[12] 黄小容.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海峡科学,2020(12):63-68.

[13] 张正平,董晶.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3(9):81-95.

[14] 曾刚.农信社改革的逻辑与深化路径[J].银行家,2020(7):11-14.

[15] 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余晖,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1999.

[16] 郁建兴,朱心怡.“互联网+”时代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及其履行[J].中国行政管理,2017(6):11-17.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學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2023YNCX002)。

作者简介王焱(1997—),女,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通信作者,副教授,从事林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