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物流企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以《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为例

2024-05-06 16:23张子龙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运输物流

文/张子龙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新时代物流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介绍了新时代物流企业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分析了新时代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以《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应用现代化技术、完善课程内容、拓展教学平台等措施,希望为基于物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物流作为新兴行业不断壮大,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旨在培养物流行业稀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但是,因人才培养经验不足,物流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无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是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重要课程。因此,以《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为例,探究新时代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策略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具有开创个性的人,同时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冒险精神、社交、首创精神、创业能力[1]。物流专业是以审核科学、自然科学发展为基础,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专业。物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挑战精神、洞察力、创新意识、意志力、创业意识。从知识维度来看,物流专业人才应储备足够专业知识,并具备专业资质;从逻辑维度来看,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初级(毕业)阶段应具备清晰思维表达与写作能力、良好身体素质、专业知识储备与助理物流师资格认证,在工作阶段,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则需要具备求知欲、进取心、独立性、批判思维、对新鲜事物敏感性、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自由发展个性、积极人生价值取向、崇高创新创业研究奉献精神等[2]。

二、新时代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意义

近几年,我国开始推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物流行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逐渐成为物流行业实现竞争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3]。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可以为物流行业发展输送一大批知识储备丰富、创造力较强的人才,适应物流行业转型升级需要,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奠定基础。

三、新时代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策略—以《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为例

运输配送是物流重要基础环节,《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是新时代物流专业必修课程[4]。根据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应主动应用现代化技术,突破场地限制。同时丰富课程内容,根据教学任务拓展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创新活力,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1.应用现代化技术。应用现代化技术,是新时代物流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首选措施之一。根据课程开展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互联网、微视频、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技术资源[5]。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传感为集成,经计算机模拟现实世界,允许用户借助肢体动作、感知设备与虚拟世界开展互动的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优良特点,可以打造逼真的虚拟物流环境,指导学生开展沉浸式物流实践,在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从源头解决《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功能安全隐患、场地受限等问题,为《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高效率开展提供了充足支持。《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设计设施设备类型多样,教师应先梳理课程实践相关设施设备,再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根据《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实践过程涉及的货架、叉车、堆垛机、分拣传送带、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特点,创建不同设备三维模型,同时经计算机显示屏可视化展现多种设施设备使用方式、拆卸组装要点、适用范围,便于学生360°观察设备,了解设施设备组成、操作,为后期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在作业设施设备模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实训内容,将模拟对象划分为配送作业与管理、运输作业与管理几个部分。其中配送作业与管理模拟主要是从物流配送中心接收订单着手,开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模拟,包括“创建配送单”“分拣上游货物”“按订单拣选货物”“流通加工货物”“配送调度”“补充货物”“存储”几个环节。全程借助计算机显示屏可视化展现,允许学生全方位观察各个操作细节。在观察的基础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建成计算机三维模拟模型,在虚拟场景内汇集系统控制中心、货物搬运与存放设备、工作人员、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等。完成虚拟场景搭建后,将学生划分若干个小组,小组内人员分别负责分拣、拣选、流通加工、货物补充、配送调度等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虚拟现实交互模拟器,便于不同分工学生在虚拟场景内直接操作,如操作叉车装卸搬运货物、摆放货物等,促使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原因,指导学生纵深掌握知识,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运输作业与管理流程模拟主要是从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几个方面,分别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运输货物进出港、运输途中、运输线路规划过程,全程经计算机显示屏可视化展现,便于学生全面了解运输作业流程。进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火车站、机场、干线道路、码头、集装箱、货车、飞机等三维运输场景,指导学生分小组借助虚拟现实交互模拟器进行仿真演练,更为真实地感受车辆配载、线路规划、送货交付、货车装卸等过程。同时在虚拟现实环境实训中,教师可以适当调整环境设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方案以及运输线路最佳规划方式,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2.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完善是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6]。在现有教材应用的基础上,教师应开展广泛调研,了解当地大宗物流、一般物流、危险品物流典型运输岗位技术技能要求,结合物流行业标准,从能力、知识、素质几个方面细化《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教学标准细化的基础上,以运输方式、货物性质为载体,打破以往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壁垒,重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缩短理论、实践距离,为《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在物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应用提供支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流行业标准》(WB/T 1055)可知,物流专业岗位主要包括道路货运业务员、危险货物运输作业员、运输代理服务员、道路运输调度员等,不同岗位人员的作业操作、作业管理、作业流程、安全规定具有一定差异。基于此,教师可以危险品物流、一般物流、大宗物流为载体,将以往《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纯知识体系下的配送中心作业管理、运输管理、危险品物流、国际货运代理模块拆分。随后依据岗位-课程-证书综合要求,围绕运输方式、货物性质,进行《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内容重构,包括水路运输作业与管理、配送作业与管理、公路运输作业与管理、航空运输作业与管理、铁路运输作业与管理等,为新时代物流专业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同步开展提供支撑。3.拓展教学平台。物流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设计全产业链专业知识。根据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应借助物流沙盘,进一步拓展《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教学平台,并延伸到企业经营过程,借助实际经营操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在基于物流沙盘的《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平台拓展前,教师应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代表第三方物流企业,每一个小组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组建经营架构,并联系供应端、接收端,连续推进运输、配送、管理活动。期间引入运输成本定量分析、服务水平定性分析工具,指导学生体会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协调控制,或从战略视角观察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全貌,或从执行视角亲身解决物流运输配送与管理典型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物流供应链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经营能力。在物理沙盘应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引入电子沙盘,以章节形式在线呈现沙盘规则,并在云端设计主题讨论,共享优化方案,促使学生经历互相评价、迭代优化过程,为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物流系统中,运输配送处于核心地位,对物流系统中其他构成要素具有直接影响。科学管理运输配送作业,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物流成本。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教学与新时代物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积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突破《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实训环境限制。同时根据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需求重构《运输配送作业与管理》课程内容,并积极拓展课程教学空间,实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密切结合,进一步加强专业学生物流创新创业能力,为新时代物流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运输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