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对策分析

2024-05-06 16:23李舒仲崇奕
中国储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英语课程物流

文/李舒 仲崇奕

学习英语知识时,物流专业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还要从应用视角,认真思考:如何应用英语知识、如何服务物流企业。倡导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启发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更长远的学习目标。本文主要围绕两方面内容展开论述,重点分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对策,提出重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活动等建议,希望结合这几点建议,科学地融入思政元素,加快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脚步,培养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不仅理解英语的应用意义,还理解物流行业的需求,可以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环境。新时代的物流行业,发展速度快,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紧凑,更加需要有能力、有态度、有追求的人才。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平时英语学习中,要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既要探索英语知识,也要探索物流行业,要将英语知识运用与物流行业联系起来,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关心今后的就业环境。探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对策,旨在突出课程思政的意义,希望借助课程思政措施,丰富英语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思考就业的方向,为今后的就业创业而奋斗,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而奋斗,努力创造社会价值。

一、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意义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主张,顺应英语学科的发展,也顺应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一,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英语学习。其二,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其三,反思所学内容,唤起文化自信。具体分析如下:

1.促进英语学习。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主张下,学生可以接触大量的先进理论。例如,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工匠精神,更专注、更执着地对待英语课程,即使遇到一些学习障碍,学生也会主动寻找方法,努力克服学习障碍,秉持工匠作风,发扬工匠精神。此外,在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逐步走出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式,以开拓创新的思政理论为指导,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成效。比如说,面对物流行业中的多语现象,学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表达个性化想法,拒绝人云亦云的学习状态,深入挖掘英语学习的内涵。与此同时,遇到英语难题时,学生敢于创新解题思路,可以通过多样化路径,独立、自主地解决英语难题。由此可见,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1]。2.提高学生素质。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职教师可以协调时间、集中精力,突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任务。具体来说: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态度。以课程思政为方向,物流专业教师可以强调英语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学习并不是被迫的行为,要为个人发展而学习,要为民族兴盛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态度,既可以提升学习成绩,也可以提高思想境界,有利于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在英语课程思政的影响下,高职教师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于依赖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教师强调独立、自主的学习[2]。对于集体观念比较淡薄的学生,教师强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醒学生:关注个人学习品质、重视个人综合素质,有利于物流专业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物流行业的竞争。3.唤起文化自信。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工作规划中,高职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说,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教育资源包,如:民乐资源、戏曲资源、诗词资源、书法资源、雕塑资源、刺绣资源、古代文学资源、古代汉语资源等。根据这些资源包,物流专业教师可以延伸英语课堂,在英语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依次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形式,分析其内涵,展示其成就,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幸福感,唤起学生的文化自信。另外,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可以策划各种各样的思政活动。比如说,搜集红色旅游景点相关资料,合理地规划红色旅游路线,带领学生走访各个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记录当地的人文信息、革命故事,用心感受革命精神[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红色文化,还可以了解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感受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在走访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接触外国游客,与外国游客进行友好交谈,从外国游客的视角,理解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理解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提升物流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一种有效路径。

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对策

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过硬的复合型物流人才,是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围绕该目标,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英语课程思政工作,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英语课程,主要路径为:重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活动。具体分析如下:1.重构教学目标。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思政主张,多角度地分析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目标中的不足,重构教学目标体系。例如,设置“综合能力目标”,关注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该综合能力主要涉及:A英语方向的专业能力,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职场应用。B物流方向的专业能力,包括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物流行业相关的社交能力。该教学目标,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让物流专业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4]。此外,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可以设置“综合素质目标”,关注物流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模式、心理状态,希望物流专业学生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热情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最终,通过“综合能力目标”+“综合素质目标”,形成全新的教学目标体系,突出knowledge teaching、ability teaching、quality teaching,指导物流专业的英语课程,响应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倡议。2.整合教学资源。立足课程思政改革视角,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可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完善英语教学。具体来说:一方面,整合关联性资源。践行英语课程思政计划,要注意英语资源与关联性资源之间的联系,要通过关联性资源,打开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5]。比如说,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对接其他学科教师,搜集关联性资源,构建“物流专业英语思政关联性资源档案”,让学生接触更多关联性资源,进行全方面学习;另一方面,整合社会性资源。英语课程思政计划的落实,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要引入一些合适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例如,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机会,获取物流企业的帮助,开展校外的社会调研工作,将最新的政策信息、产业信息、文化信息、民生信息、国际环境信息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物流专业英语思政社会性资源档案”,应用于英语教学,推动物流专业的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工作。3.创新实践活动。在课程思政的倡议下,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可以创新实践活动,突出思政特色。举例来说,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开放性的讨论会,自由交流思政理论,从思政理论中提炼一些主题。以“中秋节”为例,这是一个象征团圆,寄托思念的节日,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英语教师可以发散思维,将和谐社会与中秋节联系起来,确立活动主题“小家团圆·大家和谐”,策划相关的活动流程,让人们深刻认识到:先维护小家的团圆,才能筑成社会的和谐。在实践活动的执行环节,英语教师还可以立足思政视角,升级活动内容[6]。比如说,在中秋节期间,有些人可以回家,有些人则不能回家。物流人员就是这样一群人,由于包裹量增加,许多物流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难以回到家中,难以吃上团圆饭,这样的付出与奉献,看似有一些遗憾,实则充满社会意义,正是物流人员的爱岗敬业,维护了社会和谐……这些坚守岗位的物流人员,值得被关注[7]。学生可以作为志愿者,进入物流企业,为辛勤工作的物流人员送关怀,让物流人员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祝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提前熟悉物流行业的工作岗位,理解这份工作的艰辛,以及工作之中的荣誉、成就,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今后的奋斗方向。

结语:

综上所述,融入思政元素,确实可以优化英语教学,更好地培养物流专业学生。具体来说,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可以采取措施:首先,重构教学目标,设置“综合能力目标”“综合素质目标”,指导物流专业的英语课程。其次,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物流专业英语思政关联性资源档案”和“物流专业英语思政社会性资源档案”,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再次,创新实践活动,从思政理论中提炼活动主题,并立足思政视角,升级活动内容,触动学生情感。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英语课程物流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