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语境下新闻漫画的守正创新
——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实践为例

2024-05-06 16:54雷彦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闻奖绍兴漫画

雷彦平

浙江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旗下纸质媒体《绍兴日报》《绍兴晚报》辟有漫画专栏,特别是《绍兴晚报》,2009年就在评论版开辟了“画里有话”栏目。14年来,该栏目一直坚持发表原创新闻漫画。《绍兴晚报》新闻漫画作品十多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坚持新闻漫画的守正创新,近年来旗下“越牛新闻”App顺应媒体融合大势,推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漫画——条漫作品,提升了传播效能。

赓续“红色基因”的新闻漫画

新闻漫画具有鲜明的思想性、革命性、斗争性特征。我国新闻漫画传承着“红色基因”,流淌着斗争性的血液,犹如“匕首”与“投枪”,推动着社会进步。1947年,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在《华北日报》上发表了一幅新闻漫画《磨好刀再杀》,讥讽蒋介石躲在“和平方案”盾牌之后偷偷磨刀,一针见血地抨击假和平、真备战的国民党反动派。漫画中,妄图阻挡革命力量的蒋介石一身美国大兵军服,以和平为挡箭牌。令人捧腹的是,他暗中磨的却是一把破刀,揭露了独裁者蒋介石外强中干。简洁的画面既提供了许多比文字更生动明白的信息,又将蒋介石的狡猾和凶残艺术夸张地表现出来。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漫画的经典之作。

和平建设时期,新闻漫画则起到“手术刀”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漫画重获新生,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华君武、丁聪、方成等老一代新闻漫画家创作进入“第二春”,他们创作了一批聚焦时代的新闻漫画作品。华君武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或谚语,略加发挥,一个众人熟悉的动物借助寓言或谚语的形象便活灵活现,以此讽喻社会现实,让读者感到评论的对象就是自己或就在身边。华君武的新闻漫画善于思想批评,特别是对长期存在于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封建家长做派、陈旧思想等痼疾顽症,他都予以无情的讽刺和揭露。创作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言堂主造像》,一言堂主威风八面的假象背后,是专制作风和封建家长式做派在作怪。同时,作品通过谚语嫁接现实,赋予漫画现实性,深刻揭露一言堂主的脆弱和短处,反讽他们内心是十分渴望巴结奉承的。

新闻漫画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与新闻同行。新闻漫画立于时代前沿,始终抨击假恶丑,弘扬向上向善向美,与落后的人和事、思想观念等作斗争。新闻漫画的创作构思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必须以新闻事实为依据,取材于最受社会关注的新闻热点事件,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予以艺术化加工。新闻漫画要表达什么、讽刺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给读者以怎样的思考,这些思想内涵和主题,都要在构思阶段予以明确,并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

观照现实的新时代新闻漫画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及其前身原绍兴日报社十分重视新闻漫画的创作,始终坚持守正创新。14年来,《绍兴晚报》“画里有话”栏目每周固定刊出一期,一直坚持发表原创新闻漫画,目前已成为品牌栏目。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一幅好的新闻漫画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必须反映民声、引领进步、聚焦热点,观照社会现实,同时必须在立意、构思、技法、风格、美感、标题上有独到之处。《绍兴晚报》获得第27届(2016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新闻漫画《团聚过了》,聚焦老龄化问题,巧借春节一家人团聚时合影中只剩下独守老人暗自神伤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大国空巢”背景下空巢老人空巢又空心的社会现实。作品运用强烈的黑白对比手法,艺术感染力强。画面简洁,标题点睛,思想性佳,意味深长。

新闻漫画评价新闻事实,是评论的形象化。新闻漫画通过艺术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达到思想性、批判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从而打动读者心灵,起到启发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为保证原创新闻漫画长盛不衰,《绍兴晚报》总编辑经常与版面编辑、漫画作者一起探讨选题,并要求漫画须有特色和个性,不可沦为“文配图”,也不能成为评论的配角,而要成为版面的视觉中心。

新闻漫画把目光对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直指社会丑恶现象,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善于舆论监督。《绍兴晚报》获得第29届(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漫画作品《又一轮考核结束了》,是《绍兴晚报》漫画作品第二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作品通过夸张的手法深刻揭示了考核走形式而不走心,生动批评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复性与顽固性,对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党和政府形象有促进作用。

好的新闻漫画通常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大多带“刺”。新闻漫画聚焦社会热点,针砭时弊,幽默讽刺,起到较好的社会效果。《绍兴晚报》获得2020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的漫画作品《关键就看“表”现了》,作品反映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奔命,被迫当“表哥”“表姐”的现象,尖锐地批判了有些地方凡考核、验收、督查必看台账、报数据、报指标。

适配手机端传播的新闻漫画

融媒体语境下,新闻条漫是适合手机端传播的新闻漫画。因具有硬题材软表达、用户接受度高、可视化等优点,条漫受到越来越多主流新型媒体的重视,成为主流新媒体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利器”。2019年8月,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倾力打造的“越牛新闻”客户端上线,高度重视条漫等融媒体新闻漫画的生产,用条漫来表现重大主题。

“越牛新闻”App注重条漫作品的传播效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先行者的‘风景’——建党百年全媒体新闻行动”。“越牛新闻”App在新闻行动期间推出了“先行者的风景”系列漫画,赢得广泛好评。作为一种在移动端上纵向排列的漫画格式,条漫官话民说,硬话软说,实现硬题材软着陆、软传播。条漫以小见大,化“硬”为“软”,从人们惯常的平常小事、平凡人物入手,容易拉近与用户的距离。从硬题材中寻找小切口,将硬题材转化为用户喜闻乐见的身边人、身边事。

“先行者的风景”系列漫画是主题报道条漫叙事的一组经典刷屏之作,作品以拟人化的漫画风整体性构建立体化传播体系。“先行者的风景”系列漫画《天宝宝穿越记》,主角是一条外星球的“虫子”,将“虫子”拟人化,从“虫子”的视角,演绎中国几千年的养蚕史,侧面反映巴贝工厂化养蚕的不容易与行业性巨大变革。作品用一条河串起古今养蚕的变迁。语言风格上,作品巧用童言童语,生动俏皮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增强了条漫的悦读性,提升了主题报道的传播效能。

条漫主角年轻化,构思巧妙,让故事在屏上流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无缝对接,在会心一笑中,用户心里起波澜,产生共情。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要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通车,条漫作品《走!去2022!》就表现了这一主题。作品设定为一个27岁的室内设计师小关,设计桥段为小关穿越到2022年最后一天,从绍兴地铁1号线凤林站坐地铁去看城南的外婆,从刷手机、进站、落座,坐上地铁列车,小关浮想联翩:以前都是坐公交车去看外婆呢!如今坐着地铁,小关心情可美了,透过窗外望去,仿佛地铁外的风景都是新的……创作者还巧妙“植入”绍兴地铁1号线起始站在杭州萧山姑娘桥站,设计小关回程过站坐到了姑娘桥站,有意让小关体验了整条绍兴地铁1号线,这一绍兴地铁融杭的“植入”情节看似“强加镜头”,实则是主创人员的巧妙构思,故事化情节令人发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条漫一拉到底,图像信息呈现直观,适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方式,适合手机端传播。用条漫进行重大主题报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2022年9~10月,“越牛新闻”App推出“画说足迹 看见美好”系列漫画,用条漫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27次亲临绍兴考察调研的足迹,犹如一场场“时空穿越”在上演,展现了稽山鉴水的十年飞跃。这个系列漫画共有11件条漫作品,总阅读量达110.9万。

猜你喜欢
新闻奖绍兴漫画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人文绍兴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