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涌起的中国传统纹样——团窠纹”教学设计

2024-05-07 05:48邓娜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纹样传统文化

邓娜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折射出古代物质文化遗产之丰富。本课属于五年级的“设计·应用”艺术实践活动,通过欣赏典型的团窠纹样,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观察造型、认识纹样、了解寓意,切身感受繁荣的古代文化,并掌握纹样创新设计路径,体验设计的乐趣。教师鼓励学生设计出独特的团窠纹,并学会用设计美化我们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运用感悟、讨论和比较的方法,描述、分析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于色彩、对称图形及纹样的画法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学生手部小肌肉群的运动能力也已得到很大的提高,手眼协调性较高,可以进行较为精细的操作。他们已经尝试过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设计与造型,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传统纹样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因而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支持。

三、教学目标

(一)知道(知识与技能)

团窠纹的历史演变。

团窠纹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搭配。

团窠纹的设计与绘制的创新路径。

(二)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和小组探究等活动形式,认识团窠纹中的纹样。

设计具有独特寓意的团窠纹。

用团窠纹装饰和美化生活中的物品。

(三)理解(观点)

团窠纹能体现出中国传统美感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团窠纹具有传承与创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团窠纹蕴含的文化含义。

难点:设计出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团窠纹。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课给予学生真实的学习任务,如“央视在春晚节目《年锦》中,你发现了哪些中国传统纹样?”“设计一个现代版团窠纹,并运用在生活物品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2.情境教学法:本课提供了“2024年央视在春晚节目《年锦》”这一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必需的学习资源。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师设计好课前学习单、课中任务单,特别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时候,采用解密卡的形式,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合作学习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团窠纹,学会将普通图案组合设计为团窠纹。

第二课时:设计团窠纹,应用在生活物品中。

七、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网络资源、影音资源、学习任务单、绘画工具、平板电脑等。

学具:铅笔、勾线笔、白纸、马克笔、平板电脑、动物纹样图片等。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团窠纹的前世”

认识团窠纹,学会将普通图案组合设计为团窠纹。

(一)视频引入

播放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图1)。

教师:央视春晚节目《年锦》,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视觉盛宴,将东方美学独有的色彩魅力与千年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巧妙结合,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请同学们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分享一下节目里都出现了哪些中国传统纹样。

学生结合课前学习,分享收集的纹样。

教师:请问什么是团窠纹?

学生:外形是圆形或者接近圆形的纹样,“窠”是指鸟兽的巢。

教师揭示课题:“国潮涌起的中国传统纹样——团窠纹”。

【设计意图】与真实生活情境相联系,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认识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传统纹样,重点引出团窠纹。学生通过課前学习,增强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的能力。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追根溯源

教师: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间的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深入。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学习,在解密卡1上找到图片上藏着的团窠纹,圈画出来并分享(图2)。

学生:服饰和器物上都有团窠纹样,并且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身上都有。

小结:团窠纹寓意着祥和、团结、包容、创新,体现出中华民族开放与自信的气象,是众多中国传统纹样里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团窠纹主要由外环纹样要素和中心纹样要素两部分组成,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公式”:外环纹样+中心纹样=团窠纹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找出不同民族、不同朝代的物品上有相同特征的纹样,认识团窠纹并引发对其的思考,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开放和自信,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环节二:纹样演变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团窠纹的发展,通过解密卡2阅读文献,观察图片,找出团窠纹发展和衍变的过程,理解什么是“陵阳公样”。讲一讲你所理解的团窠纹蕴含的文化内涵(图4)。

学生:团窠纹从单一的联珠外环衍变出植物、动物以及宝花团的纹样,也在团窠内放置了中国传统的祥瑞形象。从团窠纹的演变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善于学习、包容并蓄、自我创新的精神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认识了解到团窠纹的发展演变和造型特征,并进行归纳、总结、表述。从学习中感受唐代兼容并包、开放创新的气魄和精神。

环节三:体悟团窠纹之美

1.寓意美

教师:古人在纹样的造型和名字中寄托着美好的寓意。请同学们试着将这些团窠纹中动物形象对应的寓意找出来,可以小组讨论完成解密卡3(图5)。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任务。

点出中国古代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道理,引导学生借助吉祥纹样的寓意表达美好祝福。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悟我国吉祥纹样独特的情感表达方法,理解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托物寄情、用吉祥纹样表达美好愿望的风俗习惯。

2.色彩美

教师:唐朝设计师如何搭配出色彩悦目的团窠纹?请观察分析團窠纹织锦上的色彩,总结出色彩搭配的方法(图6)。

学生:织锦上的色彩饱满、沉稳又丰富。色彩有同类色搭配、对比色搭配。

小结:唐代团窠动物纹织锦底色主要为黄色或红色调,中间搭配小块的绿色、蓝色,一般不会超出四种色彩。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识读,分析团窠纹的色彩美,归纳总结出团窠色彩搭配的方法,感受唐朝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包容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造型美

教师:唐朝设计师是如何将适合的纹样放入圆形的?请观察黑板上的不同团窠纹,找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图7)。这样的排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这些团窠纹有的是单独纹样,有的是轴对称纹样。将这些纹样放置在圆环的中间,重复排列,呈现一种有秩序的美感。

环节四:初步设计团窠纹

教师: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图案设计成团窠纹呢?

以下是4点小妙招:

1.几何图案:使用几何图案可以增加整体的协调性和美感。

2.对称性:保持纹样的对称性可以让整个设计更加均衡和美观。

3.细节设计:在纹样中加入一些细节设计,如小花朵、叶子等,可以使整个设计更加生动有趣。

4.个性化:根据你的喜好和风格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元素,让纹样展现出你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分析团窠纹的造型美感,通过演示和示范使学生掌握设计圆形纹样的方法,理解不同的排列方法,感受团窠纹的均衡、沉稳、有秩序的美感。

(三)创意实践

教师:中国传统纹样在当下再次掀起潮流,一些现代服装设计也采用了团窠纹。同学们,你们想设计出具有当下潮流元素的、独一无二的团窠纹吗?(教师提示,例如2022年巴黎时装周上,中国品牌的服装便运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纹样,包括带有宝相花的团窠纹等等。)

教师讲解创意设计途径,包含以下三步:

1.确定设计主题:团窠纹蕴含物质与精神的内容,皆有吉祥寓意,秉承这个理念对设计元素进行筛选。

2.图案形态创新(图8):(1)组合创作纹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心纹样和花环进行再次组合,例如剪纸中的纹样或文物的纹样。(2)自主设计纹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或植物,抓住特征概括出其外形、找出主要结构线并进行纹样设计和添画。

3.再次组合创新:利用“公式”外围圆环+中心图案=团窠纹样,将自己的纹样再次组合,设计出新的团窠纹样。

创作的过程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以及喜好,可以选择直接手绘,也可以借助电脑平板来制作。完成后,学生大胆展示作品并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作品的形式美感(图9、图10)。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动手实践,进行团窠纹样的设计与绘制,训练创意实践能力。学生将作品与他人分享交流,审美感知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第二课时“团窠纹的文创设计”

将上一节课设计好的团窠纹应用在生活物品中,做成文创产品,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价值,如何将设计出的团窠纹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呢?

学生:可以用团窠纹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例如丝巾、拖鞋、抱枕、帆布袋、浴巾、扇子、书本、贺卡、书签、雨伞、马克杯、瓷盘、手机壳、钥匙扣等。

教师:根据生活物品的造型,可以将单独团窠纹变成二方连续纹样或四方连续纹样进行排列和装饰(图11、图12)。排列方式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发挥创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拓展思维,学会将纹样在物品上排列组合,真正感受到设计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形成知识的迁移(图13)。

九、教学后记

团窠纹是起源于波斯萨珊王朝丝织品上的图案,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后经发展演变融入我国传统图案,呈现本土化特征。发源于唐代的团窠纹造就了迷人的装饰文化,折射出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在整个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生领略了团窠纹的艺术魅力,掌握了团窠纹的排列方式、图案形态及创新设计路径,并能对艺术品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和理解这些离我们年代久远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对团窠纹敏锐的感知和新颖的理解,也让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了形式美感以及难能可贵的丰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吴巧仂.传承与创新—浅析唐朝“联珠纹”的时代特色与发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1):187-189.

[2]汤其静.传统团窠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抽象表现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

[3]刘春晓,单筱秋,张毅.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J].丝绸,2020,57(2):72-77.

[4]贾荣林.唐代服饰图形“陵阳公样”中的民族图式交融简[J].艺术设计研究,2017(3), 4.

[5]祝婉超,袁燕,刘冰冰.唐代团窠纹的艺术特征探析及应用[J]. 纺织科技进展,2022(11), 34-40.

猜你喜欢
纹样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