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情绪表达的小学美术“音画”教学探索

2024-05-07 05:48李秋晓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音画康定斯基联觉

李秋晓

摘要 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分辨喜怒哀乐等直接情绪感受,但情绪的表达对他们来说仍是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而绘画恰好是儿童表达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听听画画”一课,教师以情绪为主线,着重引领学生探索美术与音乐的联觉,通过艺术活动表达自身情绪。联觉将一幅幅绘画与一段段乐曲通过共同的感情连接,学生可以在联觉体验中,加深对艺术表现的理解,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 联觉 康定斯基 情绪小学美术

一、抽象画和联觉的含义

(一)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俄罗斯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作品。瓦西里·康定斯基是抽象艺术先驱,他的作品大多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具体的形象,画面里的点、线、面以及色彩好像并没有被赋予任何明确的意义。在康定斯基这里,思想、情感不一定要通过描绘一个具体物象来传达。他摒弃了对事物的外形的表现,以一种更直接、有趣的形式进行表达。同时,他认为,绘画与音乐都是表现人类精神世界内涵的艺术语言,因此他也尝试在绘画作品中融入音乐性。

(二)联觉

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所引起的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现象被称为联觉。视听艺术调动了两种不同生理感官,通过联觉,人们会产生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音乐中,音色、节奏等都可以表达一段音乐的“情绪”,尖锐的音色会带给人们不安的感受,舒缓的旋律能够带给人们温暖的感受。这些情绪感受也可以转换为绘画中相应的色彩和造型表现。

二、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们通过“三个好伙伴”“五彩树”“形形色色的背景”“点点聚会”这几堂美术课的学习,已经懂得色彩可以表达情感,并对点、线、面基本造型元素的运用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情绪表达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分辨和说出喜怒哀乐等直接情绪感受,但尚且不能完全运用的语言符号系统精准、充分地描述复杂的情绪感受。

三、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抽象画

展示瓦西里·康定斯基的作品,引出抽象绘画的概念(图1)。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教师将抽象画的含义简单概括为单纯由点、线、面、色彩所构成的视觉形式,指出抽象画着重表现的是这些元素排列组合的美。学生对抽象画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认识联觉

通过播放康定斯基作品組成的音画视频,使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联动中感受自身情绪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活动三:理解抽象画中的情绪

以康定斯基作品《印象III·音乐会》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解读抽象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图2)。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幅作品除了点、线、面的组合,没有任何具象的形体。画面中,大面积的黄色里包含黑色块面和有流动感的其他颜色。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在这幅画中,康定斯基将音乐会的听觉感受,通过视觉方式表达了出来。黑色的块面是画面的重心,如同一架巨大的钢琴。情绪高涨的观众被热情、明快的音乐旋律所裹挟。

经教师引导,学生们能够以冷暖色调对应情绪,理解色彩在抽象画创作中是如何应用的。

活动四:音乐中的情绪

播放两段音乐,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不同音乐风格带给人的不同情绪体验。

第一段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是非洲鼓,节奏热情、欢快。第二段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是大提琴,音色安静、沉重。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两段音乐,并且引导学生做出色彩感受的解读:在聆听非洲鼓演奏时,欢快的节奏使人感受到了亢奋的情绪,如同红色、黄色所呈现出的明艳与激情。在聆听大提琴演奏时,低沉的音色使人感受到了安静与孤独,如同蓝色、灰色所呈现的冷静与理性。

活动五:点点也有表现力

笔者通过康定斯基所作的形状不同的点的研究图例(图3),让学生观察这些点的不同形状。学生能够看到方形、三角形、水滴形、圆形的点。

教师:什么是点,什么是面呢?

学生:小的是点,面积大的是面。

教师讲解音乐中音高的概念。在乐曲中,不同的音符组成了旋律,使音乐产生起伏。

用两段音乐进行对比游戏,让学生感受音高的位置变化,并尝试用“点”来表示,将一段音乐中的这些“乐点”记录下来。

学生发现,随着音乐节奏、速度的变化,将这些跃动“点”进行连接,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力。当多个“乐点”有秩序地排列时,画面呈现出了和谐的韵律感;当这些“乐点”形状不同、位置分散时,画面显得活跃不安。大家看到这些画面,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

活动六:线条中的情感基调

完整音乐作品的旋律大多是以曲折进行的音程来组织的,从而构成了起伏有致的曲线,塑造出有故事层次的画面。

教师播放一组歌曲(2首),歌曲1节奏舒缓,歌曲2节奏欢快,让学生感受不同旋律所呈现出的线条的变化(图4)。舒缓的音乐,用幅度平缓的线条来表现,节奏欢快的音乐则用起伏大的线条来表现。

教师播放另一组音乐(2首)分别是《辛德勒的名单》和《E大调第5号弦乐五重奏,作品11: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学生根据感受绘出不同的线条。聆听《辛德勒的名单》后,绘出的线条是水平、朴直、单纯的,视觉上使人内心平静、舒缓;与之相对应的,聆听《E大调第5号弦乐五重奏,作品11: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后,学生感受到了较强的推动感,绘出的线条时而不断上升,时而不断下降,形成连绵、婉转、柔和、圆润的曲线。观者可从这些线条中感受到亲切、温柔的情感基调。

活动七

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抽象绘画作品(图5),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感受画面。随后,笔者请三个小组的同学走上讲台,以对画面的感受为基础,进行10秒钟的乐器演奏(图6),台下学生可通过拍桌子方式共同参与演奏,最后由其他学生对演奏情况进行评价。

笔者提问没有演奏的学生,最喜欢哪一组的演奏,并说明原因。接着,又请演奏的三组同学派代表发言,说明演奏灵感。学生交流中发现,人们会因自身感受和审美经验的不同,对一幅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与艺术面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四、结语

美术与音乐融合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视听一体、图乐并茂的生动效果。本节课紧扣联觉,鼓励学生重视自我感受和自由表现。学生们或借助乐器,把对绘画作品的感受音乐化;或借助妙笔,把自己聆听音乐产生的情绪感受具象化,形成抽象画作品。

从学生作品(图5至图10)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描绘的线条疏密交织、长短不一,色彩充满变化,说明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较强,对点、线、面等元素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能根据音乐旋律发觉自己的情绪感受,并自由地表达。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杜依浓.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2.

[4]黄泳舟.论勋伯格音乐创作与康定斯基视听艺术的交融[D].东北师范大学,2017.

[5]杨洪毅.谈表现主义绘画与表现主义音乐[J].黄河之声,2013(17):119-120. [6]徐梓峻.音乐与抽象画[J]. 民族音乐,2013(06):14-15.

猜你喜欢
音画康定斯基联觉
收藏康定斯基
“艺术骑士”康定斯基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你是联觉人吗
抗战音画
浅谈抽象主义先驱瓦西里·康定斯基与包豪斯的艺术关系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
联觉的大脑网络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