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推动公立医院管理提质增效

2024-05-07 10:59邱定孝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4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监督制度

邱定孝

一、前言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公立医院管理也提出更高要求,开展内控评价和审计监督成为提高医院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控评价工作,审计部门要对内部控制全过程加强跟踪监督。

二、公立医院内控评价的意义

国家陆续出台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可见内部控制在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内部控制将是公立医院今后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内控评价是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和检验,查找识别并解决控制缺陷和风险,提高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效率和效益,持续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对内控工作承担不可推卸的监督责任。开展内控评价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是有利于提升内部管理效率。通过内控评价可查找缺陷、发现漏洞,及时改进医院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医院内部控制水平,如制度缺陷、分工不合理、流程不科学、内控执行中存在的系列问题。通过开展内控评价可做到精准把脉、精准诊治,为医院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使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并在制度上、政策上和流程上加以控制和规范,进一步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

二是有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内控评价能够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流程,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不仅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还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另外,科学合理设置病人就诊流程,方便群众检查治疗等,减少病人排除等候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升患者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内控评价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不断优化运营管理流程,规范医院运营管理行为,如及时了解专家座诊时间、排队检查等候情况、整体运营情况等,使医院运营状况处于公开化、透明化,增强透明度能够帮助建立医院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公众对医院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同时,规范的业务流程还能提升管理水平,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树立外部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增强社会对医院的信任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应当重视并定期开展内控评价,不断完善和提升评价质量,形成内控评价长效机制,推动内部管理提质增效,是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公立医院内控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医院对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内控规定动作和内容,对内控评价工作不予重视。如果内控评价得不到医院领导的支持,内部控制评价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即使开展了评价可能也会流于形式,不能深度挖掘内控管理中的问题,使内控评价不能发挥“精准诊治”的作用。

(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评价小组应具备财务、医务、采购、院办、信息、审计等专业的相关人员。医院具备多专业的“全能型人才”较少,评价人员中很多是非财务人员,甚至可能对自己科室涉及的内控制度都不太清楚,对其他部门的内控制度就更不了解。如此,对全院内控评价就造成评价受限或质量不高,对可能存在的漏洞或风险等问题难以发现,加之如果人员安排不当或分工不合理,更不利于内控评价工作高效开展。

(三)部门协调配合不足

当前,部分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度不高,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沟通协调机制,使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工作中还会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内部控制的内容涉及全院各部门,做好内控是全院各科室、全体人员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内控评价是检验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效果,内控评价需要各部门共同配合、大力支持,才能确保内控评价工作顺利实施,使评价工作全方位开展,不留“死角”。

(四)评价工作质效较低

内控评价问题深度挖掘不足,查证不深不透,未能真正起到“溯其源、追其本”的目的,导致问题浮于表面,造成问题整改效果不突出、成果运用不明显[2]。内控评价质量与制度建设、内控执行、前期准备、信息化程度、评价成员素质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评价实施方案如果制定不合理、指标内容不够精准、评价方法不当、人员安排不合理等,易导致评价小组人员不知道怎么做、如何查找问题等,可能对关键内容把握不准确、不能识别潜在的问题,导致评价效率低下、进展缓慢、质量不高。

四、公立医院内控评价的工作建议

(一)健全内控评价机制,切实履行职能职责

内控评价是内控制度的有效补充,开展内控评价可识别并解决内控缺陷和风险,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健全内控评价制度是加强公立医院内控评价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评价目标范围,设立评价小组,制定评价程序和方法,建立相关制度和规范,加强审计监督,持续改进评价工作,可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最大限度提升内控评价质量。要做到提前规划、统筹安排,需要依靠健全的内控评价体系推进评价工作,在院内通过制度、会议、考核等形式,让员工正确认识内控评价,不断提升评价理念。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履行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将内控制度贯彻落实到全院每个科室、每个环节、每项管理、每笔业务中。公立医院内控评价涉及面广、业务繁杂、工作量大,应由审计部门牵头、相关科室共同配合完成。结合日常工作掌握的情况,开展本科室的内控自查和评价工作,提出本科室自评重点关注的业务或事项。对于内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或报告的缺陷,積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3]。

1.健全内控评价制度

明确内控评价目标,完善内控评价指标,科学制订内控评价实施方案。比如,开展内控评价是否涉及业务领域,结合可能存在的漏洞及风险,科学合理界定评价目标及范围,建立体现评价重点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案应明确工作方法、工作程序、评价内容、时间安排等,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避免盲目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导致内控评价质量差、效率低。

2.设立内控评价工作小组

为了确保内控评价的有效进行,医院内控等制度中应明确内控评价责任科室,开展前成立内控评价工作小组,应由内审部门为牵头部门,其他职能科室人员为小组成员,明确各科室内控评价的职能职责。评价小组应具备内控评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独立于被评价的内控执行部门。医院应建立内控评价的监督机制,对评价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內控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建立内控评价整改机制

内控评价目的是加强运用评价结果,督促存在问题的部门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及时弥补漏洞,有效降低风险,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应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和责任清单制度,对已整改的问题对账销号,对未能整改的问题跟踪落实,对整改不力的问题通过考核等激励措施加以约束,对类似问题加强检查,形成“回头看”和跟踪制度,确定是否存在“屡评屡犯”。要与时俱进地完善总结评价方法,推动问题整改及制度建设常态化开展。

(二)运用合理评价方法,提升内控评价质量

内部审计作为评价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部门,其职能已超出经济监督和查错纠弊的作用,内审部门对内控评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内控评价的全过程实施及监督[4]。内控评价可采取询问、观察、调查、分析等方法,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报告,有利于推进公立医院健全制度规范。

1.内控评价筹备阶段

通常内控评价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各部门先自评,再由医院汇总。二是各部门先自评,再由医院组织抽查。三是医院统一组织现场评估。四是通过第三方开展内控评价。如果医院人员专业条件允许,建议医院自行组织开展内控评价,毕竟医院的人员对内控管理情况更熟悉,至于选择何种评价方式,应结合医院自身情况,选择适合医院的评价方法,确定方法后才能制定详细的评价程序等,并在评价实施方案中加以明确,方案内容应涉及评价目标、评价小组、评价内容、评价程序等。

2.内控评价实施阶段

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目标合理选择,既可以采用定性方法,如制度文件分析和观察法,也可以采用定量方法,如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根据小组成员情况、人员专业、工作经验等合理分工,加强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如财务部门对收支管理、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内容负责,医务管理部门应对医疗业务开展情况负责,信息部门应对互联网医疗业务、信息化建设以及评价所需数据提取等负责,科教部门应对科研管理、教学管理等内容负责,办公室应对合同管理负责。对现场查看、数据分析等每个步骤都要做好记录,特别要对存在的问题详细、准确地记录,并复印相关佐证资料,做到依据充分、评价准确。评价工作底稿需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内控评价阶段结束后,对各检查成员的问题梳理汇总,向相关科室征求意见,经评价小组审核或开会讨论确定问题后,再草拟内控评价报告。

3.评价报告与整改阶段

评价小组对问题要查深查透,作为医院内部控制的“诊断医师”,不应只注重问题数量,更要关注问题质量,发现问题要究其根本,寻其根源,找到问题关键所在。结合评价工作底稿中记录的问题及缺陷,认真分析问题,形成客观、真实、准确的内控评价报告,对问题类别和缺陷类型合理划分,同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明确具体整改部门及整改期限等,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向全院各科室通报,审计部门要督促问题整改,定期检查整改、制度建设情况等。通过建立评价问题整改台账,做到全面、彻底整改,做到对账销号,应充分运用内控评价结果,健全问题整改问责机制或奖惩机制,将整改情况纳入科室年终绩效考核。

(三)认真梳理精准把脉,突出内控评价重点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范围和内容涉及广,不可能对每项、每笔业务都开展检查评价,通过根据以往审计、巡察、检查发现的问题,筛选由于内部控制管理导致的问题,并结合制度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将医院可能存在的短板、弱项等问题,体现“精准把脉”注重评价质量的原则,结合日常管理,科学合理确定内控评价的范围及重点。评价人员合理确定和抽查业务,抽查的内容应具有代表性、特殊性、重要性等特点,并按照业务循环和业务领域合理安排人员,确保内控评价质量及效果。制定内控评价内容及标准,内控评价内容不限于以下方面:

1.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和控制是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程序,也是内控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对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开展评价,了解风险识别和界定等级是否科学准确,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应对。查看建立内控制度及流程时发现的风险,是否通过完善制度和流程优化加以控制,真正使内控制度有效规避各类风险。

2.管理层面

内部控制能否顺利开展和实施,医院管理层面的制度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必须有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但管理层面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应对关键部门、敏感岗位的工作进行评价,如组织架构设置是否合理,“三重一大”等议事决策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实行归口科室管理,人员分工是否科学、是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重要岗位是否实行轮岗制度以及了解开展内控所取得的成效等。对照内控评价指标逐项进行,对以上内容可根据管理制度、文件、会议记录、信息系统等查看,合理抽查同类工作内容的数量,切勿对同一项工作全部查看,同时,避免评价的内容过少或重复检查。

3.业务层面

内控评价的核心是12大块业务内容,评价小组应审慎确定业务层面的评价内容,需对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充分调查了解。通过对内控执行过程查找缺陷和漏洞等问题,从提升医院高效运营、优化资源配置、方便病人就诊及提升医院管理等角度,对业务层面开展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可将业务层面内容分为综合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三方面。

综合管理方面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采购、资产、基建、信息化等是否实行归口管理;是否严格按流程实行合同会签;是否按采购制度及流程执行采购;是否根据采购确定的金额签订合同;货物验收是否规范;基建管理是否严格按制度执行;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管理岗位是否相互制约;功能授权是否履行审批程序等。

财务管理方面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支出是否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是否存在超预算无预算支出;调整支出预算是否履行审批程序;对大型设备采购是否进行可行性论证以及开展绩效评价;是否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清点;资产报废是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是否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和使用项目资金等。

业务管理方面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业务管理是否按照业务实行归口管理;是否监督检查不合理检查和用药;高值耗材是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是否健全科研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实行归口管理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建立互联网及医联体业务工作流程等。

(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评价监督效能

信息化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数据准确性的基础。根据医院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须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仍未建立运营管理(HRP)系统的医院,应加快推进运营管理(HRP)系统建设,并与HIS等系统互联互通,做到数据资源共享,将医院内部控制流程嵌入系统中,使内控流程在运营管理系统中充分体现。通过运用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加强关键工作、关键环节、关键程序的系统控制,才能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帮助工作人员发现潜在的数据异常和风险,提升医院内控评价监督的全面性和精准性。医院可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风险模型的构建和数据模拟,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模拟评估和优化,实现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开展评价能大大减轻工作量,提升评价质量和效率,业务之间的关联性更强也更明显,更容易发现内控管理中的问题,有效提升内控评价监督效能。

(五)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部沟通协作

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管理工作,只要医院在运转就一定会有内部控制,医院要加强人员的内控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做好内控评价监督工作,确保内控评价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仍需不断提升评价人员素质建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内控评价监督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的培训。二是加强对内控评价监督方法和技巧的培训,需要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组织架构及管理制度,了解内控制度流程及风险环节等。三是注重提升内控评价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推动评价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进,形成系统、高效的内控评价监督机制,促进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内控评价由医院审计部门组织開展较好,对医院开展内控的情况较熟悉,评价遵循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是强化内控评价监督的基础,建立内控评价机制是开展内控评价监督的核心,充分运用内控评价结果及问题整改是评价目标。最终,形成适合本院的内控评价总结经验,为今后开展内控评价提供工作经验。开展高质量的内控评价监督,将会推动医院管理提质增效,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稳定健康发展。

引用

[1]周云飞,常玉华.强化内控评价,加强公立医院管理[J].中国卫生财务管理,2018(03):58-60.

[2]张瑞琳.审计整改问题及提升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23

(03):59-61.

[3]王萌.精细化运营模式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发挥探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3(08):48-51.

[4]刘丹鹤,李作家.大数据促进医院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2(04):151-152+155.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责任编辑:韩 柏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监督制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