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提高一流企业文化软实力

2024-05-08 15:32马海建
企业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鲁北一流建设

马海建

受生产条件影响,大部分发电企业地处偏远郊区、盐碱滩涂,位置较为偏僻,环境相对恶劣,交通相对闭塞,在当前电力市场竞争压力剧增的条件下,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压力和身心愉悦上均面临较大考验,如何因地制宜,以建设一流企业文化为抓手,提高广大职工幸福感、获得感,成为发电企业一直探索实践的课题。经过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通过丰富文化宣传载体、营造和谐温馨氛围、注重思想文化传承、强化员工技术培训,让每位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有力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提高凝聚力、战斗力。

一、“一流文化”建设,党员领导干部为主导

建设“一流文化”鲜明特色,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发挥主力作用,自上而下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把企业和员工凝聚在一起,把干部和群众连在一起。

(一)健全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家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企业党委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企业能够持续推进“一流文化”建设的最大优势。如果不能发挥出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一流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健全党组织建设,通过集体讨论,结合实际确定“党建引领+”项目,及时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要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活动,由党委书记现场对基层党支部工作进行点评。设置专职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正常的支部生活。对基层党支部进行专项建设,开好“三会一课”活动,鞭策基层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素养。

(二)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作风,激发员工闯劲干劲

企业党委领导班子要重视作风建设,明确“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就是企业的‘家风”理念。始终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刀刃向内”的决心倒逼党员干部提升作风形象,发挥领导干部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作用。党政一把手要严格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党政主要领导每日听取主要部门工作汇报,并进行相应部署。主要领导定期到现场进行“四不两直”检查工作,牢固树立“国之大者”,全力做好各项政治保电工作。为切实消除隐患,杜绝违章作业,企业要及时成立安全生产监督小组,建立安全生产视频监控中心,现场安装监控摄像头,安排专人监视,公司领导也可直接从办公电脑查看监控画面,实现24小时安全监督全覆盖。以安全稳定的基础,推动企业持续增盈。

(三)党员领导干部言传身教,激励员工担当作为

进一步明确“党员领导干部言传身教就是企业的‘家教”理念。针对每次突发问题,或者急重险难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犹如安全“守护神”,用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场指导员工进行相关操作。要高度重视员工思想上的教育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到挂靠党支部讲党课,积极对外输出优秀员工,让其在更高舞台发光发热。

二、“家文化”建设,规章制度为保障

“一流文化”建设的开花结果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提供基础保障,需要公平公正、令行禁止、适合自己的企业“家规”作为支撑,为“一流文化”建设保驾护航。其中,企业分配制度、选人用人制度以及人才培训制度视为制度建设里的“三驾马车”,进行重点建设。

(一)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让员工肯干实干

按工作成绩来说话是一流企业分配制度的“必做题”。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中层干部业绩考核管理办法》《薪酬体系优化方案》,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撤掉金交椅,让“干部能上能下,收入可多可少”成为现实,鲜明树立“能者居上、能者多得、能者光荣”的分配用人导向。

奖励分配要严格贯彻“三倾斜”:向一线倾斜、向先进集体倾斜、向优秀员工倾斜。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激活基层员工干劲,努力向优秀看齐。设置技能比武奖励、特殊贡献奖励、揭榜挂帅奖励等,如果员工参加上级技能竞赛并获得一定名次,其本人及班组成员应得到公司给予的专项奖励。可扩展延伸至电量增发、供热开拓、节能降耗、培训竞赛等各方面,鼓励员工抓好技能学习,努力提升自我能力。

(二)公正透明的用人制度让员工想干愿干

“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岗位”是一流企业应秉持的选人用人原则。要坚持“竞聘上岗”“考评推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严格执行竞聘上岗制度,通过笔试、面试、实操等方式全方位考察竞聘者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综合决定是否适合应聘岗位。另一方面,对于在国家和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为企业争得重大荣誉的特殊人才,经过上级领导考评,基层员工评价,并经过会议讨论等层层把关后,进行特殊对待,提拔重用。期间还要经过任前公示、岗位实习等环节,确保选人用人的正确性、合理性。在合理的用人制度下,广大干部职工便自然而然地想干多干。

(三)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让员工能干会干

一个企业发展绚丽多彩,即使再五彩缤纷,也离不开人才作为底色。发电企业每年都会从各大高校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为让这些刚从校园走出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即“大学生成才计划”,长期开展下去。要成立专项培训小组,按照“依据个人水平、注重实际能力、集合规程理论”的原则,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集中授课、答疑,按照周考、月考成绩对新入职大学生进行评比,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相互之间比拼赶超、共同提升。创新开展“每班一题”培训活动。每天当值班组出一个实际操作题目,附带标准操作流程,将其发到培训微信群中,其他班组进行学习。所出题目也将纳入考试范围,作为升职提岗的一项参考。

三、“家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为统领

偏远发电企业“一流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努力消除由自然环境导致的孤独感,以及繁累工作后的疲惫感;切入点是建设文化宣传载体、营造和谐温馨氛围、注重思想文化传承、强化员工技术培训;落脚点是让每位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始终把企业视为心中永远的家。以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简称鲁北公司)为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五个“一流文化”建设方向。

(一)愉身心,放松减压营造快乐之家

谈到业余休闲,鲁北公司员工都会有和你说不完的话,一种自豪感扑面而来。他们拥有鲁北工业园区最完善的体育文化休闲设施,建设了职工健身中心、职工体育中心、职工文化中心,配备了跑步机、运动单车、哑铃等健身器材,开设了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台球、足球、网球等运动场地,地胶、空调、饮水机、换衣间、洗澡间、洗衣间、洗手间更是一应俱全,全部免费为员工开放。一位滨州市总工会领导在参观完鲁北公司“三大中心”后感慨地说到,我参观过不少企业的体育文化休闲设施,但是肯为员工建设如此大场地,设施又如此健全的,你们是唯一一家。有了健全的“硬环境”,他们每年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更是应接不暇。2014年,他们建立了足球、篮球、羽毛球、音乐、书法、钓鱼等十个兴趣协会,鼓励员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个协会中。各协会有自己统一的标识、口号、会服,协会成员自己策划开展相关活动。开展的活动也是坚持“两条线”,一条是围绕重大节日,如开展了迎国庆“情深似海 赞美祖国”诗歌朗诵比赛、“迎中秋 共携手”篮球比赛、“庆五一”羽毛球比赛、“迎新年”够级比赛;另一条是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如开展了“庆A修”“迎B修”“迎高峰 防大汛”“抓安全 保稳定”等体育比赛活动,以及“拔河”“指压板接力”“翻转轮胎”等趣味活动。“两条线”同轨并行,让鲁北公司体育文化活动连续不断。

(二)搭平台,量体裁衣打造成才之家

鲁北公司领导班子认为,一线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离家较远,无法享受“小家”的温馨。领导班子则必须扮演“大家长”的角色,要牢牢把握“家文化”建设的温暖主旋律,以温暖凝聚人心,以温暖激发干劲,以温暖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每年迎峰度夏,他们都会多次开展现场“送清凉”“送医药”活动,还熬制绿豆汤,每天由专人送至生产现场。购买了西瓜、饮料、矿泉水,定期送至生产一线。为员工配备了急救药箱,放置藿香正气水、急救纱布、消炎药、体温计,一线员工哪里不舒适可以及时得到治疗。他们对于基层员工倾注的温暖关怀还体现在众多细节上。在班车上放置了应急雨伞,以后的每次下雨天气,员工上下班都“淡定从容”。在寒冷冬天,他们还在班车座椅上安装防冻坐垫,在把手横杆上安装防冻护套,并设置热水点,处处体现着企业对于员工的温暖关怀。

员工心理健康一直是鲁北公司重点关心的问题,他们着力打造“一会一品”工作品牌,开展“慧心赋能”心理健康服务行动,新建了员工心理健康服务站,定期邀请专业心理专家来厂进行心理辅导。多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教授员工如何控制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走在鲁北公司厂区内,员工们的热情洋溢、朝气蓬勃正是温暖之家建设成效的缩影。

(三)重传承 携手同行凝聚团结之家

鲁北公司人员流动较大,对“一流文化”建设氛围的沉淀积累和精神传承产生一定影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则需要想方设法把广大员工捏合成统一整体,形成亲如一家的情感认知,即使离开“大家”,仍然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为此,他们按照入职时间顺序,对每名员工编制了工号,并张贴于安全帽、办公桌等位置。此编号是员工独有“财富”,永远不会赋予他人。春节联欢、除夕聚餐也是这个公司建设“团结之家”的特色项目。每年职代会后,他们都会开展一次春节联欢,通过唱歌、小品、舞蹈、双簧等形式讲述工作生活中的趣事。每年除夕夜,这个公司必有一位主要领导留到单位,与坚守岗位的员工及其家人开展幸福聚餐活动。员工会一起包水饺、共同表演节目,并设置包钱币、大抽奖等趣味活动,热气腾腾的水饺、员工的欢声笑语,团结紧密的家庭氛围得到充分展现。他们还注重思想文化传承,组织开展了“引领思想、引领成才、全面提升、薪火相传”思想交流报告会,邀请基建期入厂老员工为青年员工讲述工作以来对其影响较大的故事事件。

(四)抓培训 铁打营盘打造成才之家

在大唐山东公司系统内,鲁北公司一直被视为“人才基地”,在省公司总部、基层企业甚至系统外都有很多从鲁北公司走出来的优秀员工。这些员工经过鲁北公司的培训锻炼,在各个专业都能独当一面,成为其他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广泛认可,鲁北公司也被称为“人才摇篮”。成功的背后是鲁北公司对于人才培训的赓续坚持与不断完善,才让这个公司成为业内闻名的人才熔炉。他们的“大学生成才计划”是打造成才之家的有力“法宝”。毕业分配到公司后,他们为每一名新员工量身打造培训计划,谋划成才之道,铺就成才之路。通过系统有效的集中培训,新员工在步入新岗位后往往得心应手,很快便融入到班组集体,适应期减短了很多。他们的劳动竞赛也颇具特色,做到了竞赛活动贯穿全年。一方面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了“争岗位先锋 尽青工风采”“节能降耗 煤耗管理”等劳动竞赛,全厂优秀员工同台竞技,通过交流切磋,让他们寻差距、找不足、勇提升。另一方面,围绕专业技术,相继开展了“百问不倒”“抓时机 强队伍 促提升 竞技能”集控专业劳动竞赛,以及辅控脱硫、除尘化验、热工继保等专业劳动竞赛20余次,为员工展示自我提供广阔舞台,专业技能稳步提升,高技术人才呈现“井喷”的喜人局面。

四、实践成效

建厂以来,鲁北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于2015年达到利润收入3.1亿元,分别是建厂初期2010年5.67倍,2011年的5.18倍,2023年逆势突围,一举扭转连续两年亏损局面。纳税能力在滨州市名列前茅,在同类型机组中盈利能力较强。2018年和2021年,鲁北公司两台机组更是从全国825台机组中脱颖而出,获得由国家能源局颁发的“可靠性优胜机组”称号,成为省公司系统内第一台“金牌机组”。建厂十四年间,他们的荣誉墙上挂满了奖牌,个个都很有分量:“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工书屋”“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全国AAA级信用企业”“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东省优秀电力企业”,更是连续九年获得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文明单位”,连续七年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先后四次获得集团公司“一流企业”称号。

结语:

“一流企业”文化成功解决了因地理环境造成的家庭温暖缺失问题,极大提升了员工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个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人文关怀親近人,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一流文化价值体系,必然助力更多偏远发电企业在未来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鲁北一流建设
流泪的羊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一些羊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鲁北举办“巾帼心向党·建功在鲁北”演讲比赛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