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24-05-08 13:35
福建文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斯坦纳本雅明评论家

法国评论家亨利·戈达尔说:“所有的词语都很重要”。没错儿,词语很重要,小说的神奇和魅力都靠词语和句子构成。但是,本雅明说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词语会像一把锄头一样,使用久了或者在不适宜的环境中长期使用会被磨损、钝化,甚至被锈蚀到无法使用,以至于最终被遗忘,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语言无法完美地表达事物本身”。美国评论家乔治·斯坦纳说得更彻底,他说:“语言是有生命的生物体。但是,语言也会衰败,也会死亡”。乔治·斯坦纳认为,充分表达的不可能,导致了作家的焦虑:不可能找出还没有被污染的语言、还没有堕落到陈词滥调的语言、还没有被不加省察的浪费蛀空的语言。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故事的表达之所以困难重重,是因为作家要完成本雅明和乔治·斯坦纳对语言提出的两项任务:一是完美地表现事物,突破自己语言腐朽的障碍,抵抗语言的磨损、同质化和被遗忘;二是维护语言自身的生命力,让语言始终是鲜活的。一个真正的作家从写下第一个词语和句子起,就开始与两个维度上的语言做斗争,除了对抗语言的磨损以外,还要有自己语言的储备。从中学时代的好词好句本到后来有目的地倾听他人的交谈,一个作家的语言储备就没有停止过。多少字多少词语才是这个储备库的充实量呢?没有答案。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边界意指我的世界的邊界。照此看来,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储备贫乏,那他的内心世界也不会丰盈到哪儿去。反过来,一个作家的语言边界当然涉及他的语言储备,更涉及他对世界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这一切都显示,写作中表达的困难和焦虑总是无法避免。

语言好不好,是我们评判作品优劣的尺度之一,或者说好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一读就知道它是小说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很多作品失败在语言上,枯燥、不准确、不清晰、不自然,没找到那个叙述的腔调。比如本期刊发的小说《江风浩荡》《楼隐》、散文《当年五湖烟波里》《九月》等,您一读便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各自的个性和词语的鲜活都扑面而来。

猜你喜欢
斯坦纳本雅明评论家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著名诗人、评论家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著名诗人、评论家 吴思敬
评论家杨占平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