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4-05-08 04:37王玉强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物思维过程

王玉强

传统生物教学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此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常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形成对学科知识点的深层次思考。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论证教学属于一种新型育人模式,其主要通过论证带领学生经历资料分析、观点提出、思考辩论的过程,更有助于发展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其生物思维水平。同时,论证教学包含钻研、探索、辩论、求证等诸多环节,可在锻炼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其正确学习习惯的形成。基于此,将论证教学融入初中生物课堂具有一定意义。

一、论证教学类型

(一)侵入式论证

侵入式論证是一种将论证过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其更强调在论证实践中帮助学生实现理解,此教学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形成对论证过程、论证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或是在小组合作中实现论证与交流。交流、论证过程也有助于启发学生学科思维,使其产生更多关于学科知识的新型观点,从而实现综合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结构式论证

结构式论证需要教师将论证的总体结构传授给学生,学生再结合具体的结构对论证内容展开分析与解释,并实现以不同论证结构解释、辩驳同一问题现象。也就是说在结构式的论证过程中,学生需要针对同一问题展开多角度的理解与解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结构式论证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社会科学式论证

社会科学式论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合一些带有社会性质的论点,并驱动学生立足于不同立场和角度完成论证思考,其中包括社会伦理道德角度、政治关系的思考等。社会科学式论证更强调引导学生立足于科学发展与社会现象的层面思考问题,注重问题的全面性。以社会科学式论证辅助学科教学活动,更能建立社会现实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达到丰富学生认知的目的。

二、“论证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落实侵入式论证,发展分析理解能力

1.精准设计任务,展开合作学习

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生物知识点呈现方式大多带有抽象化特征,而初中生以形象化思维为主,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在接触生物知识时常出现概念混淆、思维阻碍等问题。论证教学包括侵入式论证方法,该方法能够带领学生亲历实践过程,深化学生对生物概念的感悟。但侵入式论证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活动实施前确立系统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探究任务,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为使侵入式论证教学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生物学习欲望,教师应找到学生兴趣与生物教学的衔接点,即结合学生学情、教学内容精选目标和任务。同时,明确论点,帮助其厘清概念思路。合作学习需要在小组成员默契配合下实施,教师可协助学生做好论证任务分配,即不同成员负责不同的论证板块,再将任务成果汇总到一起,由此形成更客观、正确的论证结果。

以初中生物“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此部分知识内容主要为学生展现细胞分裂过程,要求学生准确描述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但细胞分裂相关概念所涉及细节较多,易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为增强学生对生物体繁殖和生长更清晰地认知,教师可从侵入式论证的角度,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围绕“细胞分裂”开展实践活动。结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在任务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因此,在任务实践前,每个小组需选择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细胞分裂”论证步骤分配实践任务,包括“人类从小到大是否出现饭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趋势遵循哪种规律?”“如何证明观点?”等。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也可从论证的角度获得以下结论:“年龄增长与饭量存在直接联系,基于细胞学视角解释此现象可以发现,物质大多通过细胞膜而运输到细胞,细胞的长大过程需要依托细胞膜完成营养吸收。此过程中细胞表面积越大,所吸收的营养则越多。相应的细胞长大过程也会使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逐渐缩小,即细胞体积增大程度远高于细胞表面积,这就会对营养物质吸收带来直接影响。因此,直到细胞长到一定体积后就会出现细胞分裂,人也将随之长大。”在论证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小组讨论、材料收集、观点验证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均有助于锻炼学生理性思维。

2.营造论证氛围,提供问题引导

侵入式论证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证过程中,即进入到深度学习、深层次思考的状态下。此背景下论证氛围的创设尤为关键。良好的论证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其学习灵感。同时,在特定的论证氛围中提供一些与论证主题相符的问题引导,更能精准明确学生论证方向。在开展侵入式论证活动中,教师应营造积极的论证氛围,并提供一些问题辅助学生思考,驱动学生经历数据资料收集、证据推理等环节,以此加强学生对观点的有效论证。

以初中化学“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教学为例,为搭建论证氛围,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展现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驱动学生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时,为驱动学生更好地完成论证,可以思维引导的形式提供一些问题,如“桦尺蠖是否自行改变体色?浅色桦尺蠖适合在哪些区域生存?为何深色桦尺蠖成为常见类型?”“从古至今长颈鹿的颈便是如此长度吗?短颈长颈鹿适合生活在哪?”在问题提出后,组织学生结合信息技术搜集相关材料,并在问题的解析中论证“生物进化的原因”。此方式不仅可以问题的形式驱动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展开论证主题之间的交流,更有助于发展其推理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论证中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深层次把握。

(二)基于生物模型,开展结构式论证活动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生物模型属于较为常见的教学资源,也是辅助结构式论证活动的重要基础。生物模型充分迎合初中生形象化思维特征,能够直观化显现生物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对学生展开生物知识论证和探究起到相对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论证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引入生物模型,驱动学生形成对模型结构、特征以及功能的深层次探究与思考,以模型达成准确论证的目的。

以初中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此类知识内容设计肺内气体交换概念以及膈肌运动特征。为直观化展现生物知识相关概念,教师可基于膈肌模型展开论证活动。具体而言:①利用模型介绍模型组成结构,包括气管、胸廓、肺、膈肌;②一只手握住模型的瓶颈,一只手向下拉伸橡皮膜,由此向学生传递膈肌收缩时的总体状态,并组织学生细致观察胸廓和肺部的变化情况;③放开拉伸橡皮膜的手,演示膈肌的舒张状态,对比收缩状态,同时分析胸廓和肺的总体特征;④围绕生物模型展开论证,驱动学生完成对膈肌生物概念的推理。通过生物模型的辅助论证,学生可逐渐得出如下结论:“膈肌收缩的状态下,胸廓的上下径有所增加,同时,肺也会随之扩大;膈肌处于舒张状态下,胸廓上下经缩小,那么肺也将有所回缩。”在获得此类结论后,教师可结合學生的论证过程、观点加以点评,以此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论证教学视域下,生物模型的搭建并非一蹴而就,模型需要在辅助学生完成论证的情况下,形成对其生物思维上的引导。因此,在生物模型与论证教学的融合实践中,需考察模型是否蕴含可论证的信息,包括模型内部结构、外观等是否能够与论证主题相对接。同时,再结合模型以递进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以此发展其理性思维,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为助力学生在生物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依托社会科学式论证,增强核心素养

1.以角色扮演增强论证效果

社会科学式论证属于论证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强调生物与生活的融合,启发学生形成对社会性科学现象的思考。但初中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社会中的生物现象了解不够深刻,一味地引入社会科学式论证活动,难免阻碍学生生物思维的形成。为此,可代入角色扮演活动,除提供与生活相联系的论证主题以外,引导学生立足于不同角度形成对生物的思考。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形象且生动的社会性论点,以此确保社会科学式论证活动的有序实施。

如以初中生物“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在开展论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社会中带有争议的转基因技术应用问题,并赋予学生不同身份,包括生物学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组织学生立足于不同角色视角,自主搜集相关材料并设计汇总报告,由此完成论证。从扮演的角色中学生充分了解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也能进一步明确该项技术的应用方向。

2.以社会性论点拓展探究思维

初中生物大多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但教材篇幅有限,尤其在论证教学模式下,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论点相对较少,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围绕生活中带有生物元素的论点内容,以拓展学生思维为目的制定论证教学计划。实际过程中可以学生学习经验为基础,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创设生物论证主题。如在“遗传与基因”相关内容教学期间,教师可导入带有社会性特征的论点,包括“基因工程技术是否能够改变人类身高和相貌?如果可以大家是否会选择基因重组?假设世界所有人均希望通过基因重组改变相貌,那世界又会变成哪种形态?”此类问题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论证过程,学生可充分了解基因重组带来的利弊,并侧面掌握遗传与基因的关系,更能在无形之中确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为提升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3.以多种评价检验教与学成效

在论证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若想使教学有效,使其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现知识应用,还需结合教学评价,从教学引导角度使学生客观地了解自身所学,实现通过论证实现学习,基于评价切实了解掌握程度的教学模式构建。以社会科学类论证教学展开过程为例,评价可从论证观点、论证结论等不同角度展开,并且基于多种评价模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自身(或小组)提出的论证内容。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分析自身提出的观点,重点根据逻辑推论实现侧面分析,基于不同角度完善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即在评价过程中着重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生物问题,进而利用自身所学积极思考,确定论证方案或是发现论证方案中的不足。从这一点展开分析,评价过程中的主要参照因素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能够灵活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若是采取其他方法,可从小组生生互评、反思类评价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或是从他人的思考过程中实现参考借鉴,通过评价,从论证的观点决策、论证整体思维逻辑过程的变化角度实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查缺补漏,面对生物问题时能够有效思考、理智分析,在论证过程中从社会科学论题的基础上实现深层次论证,理解社会科学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客观论证。

总而言之,与传统生物教学形式相比,论证教学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生物思维,增强其科学探究意识和求真精神。但论证教学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并且论证过程更检验学生的自主思维与学习能力。如何推进论证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施,成为每位教师亟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论证教学类型,把握其总体特征。同时从侵入式论证、结构式论证、社会科学式论证三个角度制定教与学的计划,以此调动学生论证思维,在拓展其学习空间的同时,为增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生物思维过程
生物多样性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思维跳跳糖
第12话 完美生物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