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窝镇推行林长制工作探析

2024-05-08 08:05刘龚庆
花卉 2024年8期
关键词:林长林长制护林员

刘龚庆

(云南省泸水市老窝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怒江 673201)

0 引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决扛起扛牢生态保护修复的政治责任。因此全面推行林长制也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林草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大制度保障和长效工作机制。老窝镇自2021 年底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充分发挥林长制的指挥棒作用,紧紧围绕林长制“4 项约束性指标,6 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加强林草资源保护与管理,坚决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本文结合老窝镇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以来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 基本概况

老窝镇地处怒江东岸,碧罗雪山南缘,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44′~26°05′,东经90°09′~90°56′,北连兰坪县,东、南与大理州云龙县接壤,西连六库街道。国土面积312.33km2,境内最高海拔3606m,最低海拔1080m。全镇辖6 个行政村、67 个自然村、95 个村民小组,15275 人。林地面积22188.9hm2,森林覆盖率77.92%,其中,天然林面积15154.4hm2,人工林面积3367.9hm2;公益林面积12.10306 万亩,退耕还林面积1.50892 万亩;全镇现有从事林业专业技术工作人员5 名,护林员323名;成功申报有1 个国家级森林乡村和3 个省级森林乡村;辖区分布有24 株古树和2 个古树群落,均已挂牌保护;老窝镇在2022 年度怒江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中被评为“先进集体”,在林长制考核,森林草原防灭火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次。

2 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主要做法

2.1 强“组织”,建立镇村两级林长制组织体系

首先,成立由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中心、站所,村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相继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村级林长制领导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林长制具体工作组织实施[1]。其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建立镇村林长制组织体系,全镇设立2 名总林长,3 名督查和7 名林长,明确1 名领导作为挂钩村镇级林长,以村界限划定林长责任区;6 个村设立党总支书记担任的村级林长;95 个村民小组长为专管员,323 名护林员根据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APP 管理系统划到31 个管护责任区的网格化组织管理体系。

2.2 建“制度”,建立责任明确的制度体系

(1)制定出台《老窝镇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和《村级林长制工作计划》,并建立完成《老窝镇林长巡林工作制度》《老窝镇林长制工作会议制度》《老窝镇林长制信息工作制度》《老窝镇林长制工作督察制度》等4 项配套制度和“森林警长制”,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落实网格管理,将林长信息、工作职责、责任区域,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目标向社会进行公布,并自觉接受监督。

(2)对护林员管理制定了《老窝镇护林员监督检查办法》与《老窝镇护林员考核实施细则》,安排专人负责护林员的动态调整和日常监督、履职考核、素质能力提升等工作;为进一步做实做细林长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2]。林长制信息公示如图1 所示。

图1 林长制信息公示

2.3 守“红线”,建立监管有力的管护体系

首先,加强重大森林草原灾害防控,严格落实省、州、市第1 号总林长令。紧紧抓住“五个关键人”,强化责任落实,层层签订“一项承诺书”,落细落严“两张清单”,充分运用“两书一函”结合文明祭祀开展“无烟清明”武装巡护等[3]。与6 个村委会、95 个村民小组、4635 户农户签定森林草原防火承诺书,在学校开展“五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严厉打击野外违规用火,林长制开展以来累计对17 起违规野外用火给予行政处罚,并及时公布,做到“以案示警”。

其次,认真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累计兑现12.10306 万亩公益林补偿资金121.0306 万元,积极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赔偿,核实35 起野生动物肇事,赔付补偿资金8.6494 万元,有效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同时对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落落实挂牌保护制度。

此外,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结合森林资源专项督查,对9 起即时监测图斑进行核实,对其中7 起违法图斑进行行政处罚,实现了对全镇22188.9hm2森林草原湿地的全覆盖监管。

2.4 兴“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以庄园经济为核心的农林旅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以林长制为统领,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两山”经济。“用好”青山绿水,“激活”绿色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产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发展林草新型富民产业,不断推动林草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努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4]。首先,充分利用林草资源优势,依托州市“五个10”重大项目建设,以“一村一品”创建为抓手,发展了以“老窝火腿庄园”“重楼庄园”“多多庄园”“木瓜庄园”为代表富民产业。其中,“重楼庄园”以基本实现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庄园内种植重楼880 亩,育苗基地60 亩,与农户合作种植1220 余亩,累计产值1800 万元,实现利润650 万元,同时建成有独龙牛养殖场,中药材专用有机肥厂,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接待中心,观光设施、旅游步道等,初步展现集种养殖、生产加工、农旅观光为一体的循环休闲农业,以“多多庄园”“中交爱心果园”为示范的特色水果基地已初见成效,柑橘、苹果等已进入初产,“木瓜庄园”种植了1000 亩无刺木瓜基地,建成木瓜醋加工6条生产线,开发木瓜酵素、木瓜醋、木瓜果脯等产品,实现了木瓜产品的最大价值,“火腿庄园”通过“公司+农户”实现年腌制火腿2.5 万只,并开发火腿月饼、核桃酥、菊花酥等特色食品。其次,结合城乡绿化美化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努力打造美丽、生态、和谐、文明、宜居的“泸水后花园”累计种植绿化树木2.344 万株。另外,以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为载体,推动红海万亩杜鹃旅游景点建设,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重楼庄园林下重楼种植如图2 所示。

图2 重楼庄园林下重楼种植

3 林长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思想重视程度不高

林长指挥棒作用发挥还不充分,部分林长、专管员还对林长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林长和专管员对肩负的责任认识不清,履职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落实”情况[5]。有的甚至认为林长制是林业部门的工作,部门协同推进和齐抓共管还不到位,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3.2 林长责任尚未落实

虽然各项制度已经健全,但各级林长履职常态化巡林、林长会议、工作督查督办等制度没有完全执行到位。例如,在林长巡林方面,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的问题。巡林本是为了让林长进一步了解林业工作,解决存在问题,但有些林长将巡林异化成了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偏离了初衷。导致未能及时研究、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6]。

3.3 基层基础保障还不到位

具体如下:①林业站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被整合,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且配置不合理。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老龄化严重。③相关经费未得到保障,乡镇无财政收入支撑,对宣传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力不从心,给林长制工作高质量开展带来困难。

3.4 行政执法机制还不健全

具体表现如下:①乡镇林业站担负的是本辖区政策法规的宣传及执行、林业生产经营技术指导、资源监测、纠纷调处和行政处罚等一系列工作内容,有时出现自己调查处理自己管理或审批的事项,形成“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执法监督与行政管理没有效区分。②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水平参差不齐,现有执法人员都属非法学专业,存在边学习边执法,因此对法律程序、法律条款掌握不全,导致办案效率不高[7]。

4 建议

4.1 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紧紧围绕林长制各项制度,规范完善林长制运行,强化镇村两级林长主体责任,明确专管员、护林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健全考评机制,真正将林长制履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及专管员、护林员工资发放依据,形成“抓林长、林长抓”的工作机制。

4.2 进一步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重点以林长巡林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巡林机制。①镇村林长、专管员和护林员要严格按照林长信息公示内容及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划定的责任区开展巡林工作,镇级林长每月1 次,村级林长每月不低于2 次,专管员、护林员常态化全覆盖巡林,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8]。②建立镇村林长年度推动工作任务清单化,力争每位林长每年度必须解决推动责任区域内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中的1~2 个重点问题。

4.3 进一步实化部门分工协作

切实改变推行林长制由林业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将部门协作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建立协作部门年度落实林长制重点工作清单机制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报告机制,有效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真正形成林长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模式。

4.4 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发挥林长制统领作用,将林长制与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大力发展林产业,充分激发林业发展潜力,助推乡村振兴,努力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①依托老窝镇四大庄园建设,发展森林旅游、森林体验、森林康养等“森林+”新业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9]。②聚焦“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等4 项约束性指标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林草灾害防控、林草领域改革、绿色富民产业、基层基础能力建设等6 项主要任务”抓细抓实,努力实现2025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80%,森林蓄积量达到358 万m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0%,湿地保护率达70%的既定目标。

4.5 进一步深化林草行政执法改革

结合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尽快同步推进林草领域行政执法改革,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优化林业行政执法运作机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行政执法力量,以解决当前林草行政执法弱化被动的局面。

4.6 进一步推动智慧林草、数据林草建设

充分运用3S 与“互联网+”技术,着力构建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与“云南林长通”APP 使用,不断推动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向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迈进[10]。

5 结语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蓝图,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赋予林草工作新的重大使命任务,为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基层林长制工作推动落实者,认为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用好林长制这一党中央给予的“利剑”,充分发挥林长制引领作用,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在“林”字上精准发力,在“长”字上履职尽责,在“制”字上探索创新,在“质”上提升效能,不断推动林长制走深走实,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林长林长制护林员
绵阳市率先建成“智慧林长”管理系统着力提升林长制工作运行效率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光影视界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