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肉牛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2024-05-09 02:01陈炎芳漳州市诏安县金星畜牧兽医站福建诏安363500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1期
关键词:诏安县母牛肉牛

陈炎芳 漳州市诏安县金星畜牧兽医站 福建诏安 3635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消费者对饮食营养需求也逐渐增加。 牛肉是高蛋白食物, 脂肪含量相对较低,富含亚油酸及氨基酸,容易被人体吸收,在餐饮市场深受青睐。 诏安县地处闽南,与广东接壤,对于潮汕牛肉接受度高, 其独特烹调技术也时常吸引临近县食客消费品尝,牛肉市场前景良好。

为进一步了解诏安县肉牛养殖基本情况, 掌握肉牛的品种、来源、养殖方式、养殖规模以及技术水平, 找出禁锢本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2023 年10 月, 诏安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全县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辖区内养牛场(户)进行调研,调查分析如下。

1 诏安县肉牛产业现状与基本情况

近年来,诏安县肉牛市场大环境较好,农户养牛积极性高涨,养殖规模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肉牛养殖逐渐成为本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截至2023 年10 月底,全县肉牛存栏0.75 万头,其中,养殖规模20~99 头的养牛场(户)22 个,100~400 头的养牛场4 个。 目前主要养殖西门塔尔牛、利木赞、闽南黄牛等品种肉牛,绝大部分是从河南、新疆等地购买重约300 kg 的架子牛进行育肥,养殖周期5~8 个月,平均出栏体重约550 kg,主要销往泉州、漳州、汕头、潮州等地区。全县日屠宰肉牛约30 头,注册的牛肉食品经营门店约78 家,肉牛每日消费量约50 头,不足的从广东汕头等地购入鲜牛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肉牛种源问题

2.1.1 牛源不足 因母牛繁殖率低、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效益不显著,能繁母牛的养殖管理技术要求也较高,全县大部分肉牛养殖场(户)都不成规模,小户散户风险承担能力弱, 故大多数农户养殖母牛的愿意不大,更倾向于外购犊牛、架子牛来进行短期育肥, 长此以往就造成诏安县本地牛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多数牛贩子选择远赴外省大量购入,也间接导致牛源供应不稳定,对于一些病种的免疫区认识一知半解,还有疾病引入风险,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而通过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可以防止疾病被带入,避免疾病传播[1]。

2.1.2 品种多乱杂 “母牛杂交化、公牛良种化、商品牛大型化”已然成为当前肉牛养殖的一种趋势。经调查,多数养牛户仍是以本地黄牛为首选母牛,产出的犊牛个体普遍偏小,生长速度偏慢,饲养周期相对偏长,从而降低了商品牛的市场竞争能力;有一些规模养牛场也尝试了冻精改良,效果也不理想,甚至还有一些养殖场采用自留杂交公牛进行本交配种,虽说杂交的第一代可以继承双方父母本各自的优秀基因,但如果无节制杂交,代数太多,不但会逐渐失去优势, 甚至影响杂交后代的适应性能与抗病力。 所以,杂交要适当,不能连续杂交,避免杂交优势被隐藏,严重的会使原来的优良品种退化[2]。

2.2 肉牛养殖饲料需求问题 新鲜牧草是提高牛肉品质的重要保障,由于南北差异,南方草场稀缺,难以满足饲草供应,只能依靠自外省大量购入。再加上本地种草没有相关补贴扶持政策, 农户种草销路无稳定保障,基于南方优良气候与水资源,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 目前本地农村劳动力又相对稀缺,以往无种草历史,开展小规模种植也没能实现机械化,效率低、成本高,意义不大,亟需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或发展草田轮作模式。

2.3 技术支撑有待加强

2.3.1 技术能力不高 大部分养殖场饲养管理水平较低,没有配齐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建厂选址、品种选育、标准化养殖、人工授精繁育、制定免疫程序、生物安全控制等相关肉牛养殖关键技术,很多养殖场主没有系统性的认识, 也没有聘请专业的管理者,只是沿用传统小农户散养模式,更有甚者对于网络媒体、 同行交流以及一些未经证实的坊间传说进行学习模仿, 然而有些成果根本不适用本地区本品种的养殖模式,造成技术不到位、规模不适应、设备不匹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3.2 技术队伍较弱 乡镇畜牧兽医队伍专职人员不足,有些地区兽医人员身兼多职,分身乏术,基层防疫人员多为乡村兽医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大,个别还非科班出身,基层兽医队伍整体战斗力不强。再者是技术人员系统性学习培训机会相对较少, 难以第一时间接触新知识新理念、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而这些先进新技术、 设施设备以及养殖理念就没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肉牛养殖场(户)走向现代化养殖的道路。例如,肉牛人工授精技术等一些实操性较强的技术, 亟待由他们去向养牛场(户)进行指导并推广应用。

2.4 疫病防控制度不健全 一是缺乏生物安全意识,有的养殖场消毒隔离设施形同虚设,养牛场所人员控制不严格,未落实隔离制度,甚至未经系统消毒换装就随意进出,人为增加疫病传播风险。二是未制定科学免疫程序,不重视驱虫,牛舍卫生条件差,导致因感染寄生虫病后引起牛只消瘦或死亡。 三是有的养牛户或贩运户跨省引入架子牛却没有向有关部门申报检疫, 无易感动物高低风险区概念, 盲目调运,没有对一些牛群易染的相关病种如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病种进行检测,无严格落实落地报检制度, 未经隔离就混群饲养或转手出售,导致多种疫病随牛引入并造成群体扩散。

2.5 产业设施装备不足 肉牛养殖场缺乏现代化装备,缺乏在屠宰、分割、冷链物流等初加工环节上的设施设备,粪污处理装置没有及时改造升级,绝大多数也没有运用牧草种植、收割、运输、搅拌等机械化基础设施。尚未发展数字化养殖模式,未开发相关智能化饲喂及健康监测预警等系统,肉牛产业化、数字化、现代化发展程度不高,采用传统的纯人工养殖模式,大大增加了肉牛的养殖成本。

2.6 政策配套不足,资金缺乏 现行的土地、环保等政策让养殖产业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主要体现在相关土地使用的政策要求极其严格, 申请审批程序多、涉及部门广、手续办理复杂,造成养殖用地选择困难。 另一方面, 发展肉牛产业前期资金投入量大,肉牛生产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政策性金融支持较为欠缺,鲜有相关金融保险及服务政策,投资风险大,融资渠道较少,规模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2.7 肉牛产业化水平低 产业链条尚不完整,养殖技术仍较落后,相关规模化企业较少,市场较单一,一头牛的价值仅体现于鲜肉制品, 缺乏除牛肉制品外其他产品的稳定收购商及加工企业, 不仅资源没能充分利用, 也间接造成浪费与污染。 因本地饮食习惯影响,也禁锢了销售渠道,冷鲜市场未能打开。全县肉牛产业尚未形成接二连三的一体化局面,加工企业和养殖场(户)未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未能串起全产业链条,“整头牛”的大文章有待开发。

4 对策与建议

虽然诏安县肉牛产业存在产业化水平低、 疫病防控制度不健全、产业设施装备不足等问题,但本地区位优势明显、又是传统鲜牛肉消费大县,销售渠道较为成熟,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4.1 多措并举,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要推动种业振兴,就必须掌握良种“芯片”。 一是要加大良种宣传,品种改良是推动肉牛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及试点工作,入户宣传解读,让养殖场(户)切实看到品种改良的效益。 二是要建设基层冻精冷配体系,逐步提升肉牛冻配“三率”,即覆盖率、受胎率和成活率,打通肉牛人工授精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要推广良种人工授精服务,建立完善技术服务制度, 对技术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及跟踪帮带业务,保证品种改良工程取得实效。

4.2 扩群增量,提高能繁母牛占比 大力培育优质良种肉牛繁育企业,促进本地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逐步向母牛规模养殖专业化方向发展。 支持指导养殖场(户)开展肉牛自繁自养,建立发情母牛统一人工授精、断乳小牛集中育肥模式,探索集约化、现代化养殖。能繁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要持之以恒推进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工程, 选优充实后备母牛,适时淘汰产能落后母牛,稳步提升养殖场(户)中能繁母牛比例。

4.3 人工种草,提高粗饲料供给水平 研究出台相关人工种草补贴政策, 简化种植饲草土地使用审批手续。进一步挖掘种草优势及效益,着力抓好示范建设,鼓励发展生产,财政部门要及时兑现补助,与养殖户签订饲草包销协议,稳定饲草价格,充分调动农民开展人工种草的积极性,扩大本地饲草种植面积。充分利用秋、冬闲田等资源,试点推行“草田轮作”,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探索“草+畜”模式,形成种养循环,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4.4 加强培训,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汇集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以及上级技术推广部门等多方高新尖技术力量,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选址规划、圈舍建造、升级改造、资源化利用、人工授精、疫病防控等专题实用型技术培训, 提升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更高质量开展宣传指导服务,培育一批高素质农民, 以点带面全方位提升诏安县肉牛养殖技术水平。

4.5 夯实基础,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强化县、乡、村畜牧兽医队伍力量,应从动物疫病防控、诊疗及卫生监督等方面配齐专业人员。 鼓励优秀毕业生投身家乡发展畜牧产业,启动畜牧兽医人才定向委培计划,按需培养,为基层输送专业型人才。 同时,要提高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频次、劳动报酬及福利待遇,吸纳年轻一代加入村级防疫员队伍, 解决农村防疫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筑牢基层防疫体系。 此外,还要加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及防疫经费投入, 更加有力地推动诏安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4.6 科技赋能,优化产业设施装备 推进肉牛养殖机械化发展,减少养殖人工成本。增加对肉牛养殖场(户)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对生产所需的农机设施装备实行应补尽补制度。发展智慧养殖物联网,促进肉牛养殖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标准化小区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资金, 完善配套肉牛养殖场相关设施设备,提高本地肉牛产业的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4.7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是关乎粮食安全的国家大计。要加快发展肉牛产业,建议简化相关养殖审批环节,出台发展肉牛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推出专项性贷款业务,提高政策性保险范围和标准,提升牛肉产业核心竞争力。

4.8 建章立制,完善产业化经营模式 完善肉牛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健全产业化合作组织,成立合作社或者行业协会, 联合小规模农户, 统一标准与规范,形成多元服务,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逐步消除农民利益与加工企业及终端市场效益的矛盾,以合作社或行业协会为纽带,让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抱团形成一体化经营合作组织,最终实现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

猜你喜欢
诏安县母牛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诏安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肉牛口炎咋防治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诏安县农村水电站生态建设研究
福建·诏安继续倾力扶持蕉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