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 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样本

2024-05-09 13:21邱晓宇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2期
关键词:温江区枫桥经验柔性

文/邱晓宇

聚焦当前劳动纠纷前端预防调解能力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成都市温江区人社局不断深化劳动关系“治理”导向,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全链式”推动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2023 年,成都市温江区劳动纠纷调解成功率达64.8%,较2022 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健全三项机制 推动劳动纠纷一线化解

“资源整合”,建立“8+8”部门联动治理机制。持续深化政法委、法院、检察院、人社、住建、司法、总工会、妇联8 部门劳动纠纷化解合力,提供集司法援助、争议调解、再就业帮扶等8 类事项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实现劳动纠纷案件“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2023 年,温江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获评人社部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获评省人社厅“四川省金牌调解组织”,标准化服务获批建设国家第九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示范点位。

“源头治理”,建立“1+3+9+N”基层治理机制。基于温江区9 个镇(街道)和3 个产业功能区的区位划分,建立1 个区级中心牵头抓总、3 个园区分中心重点覆盖、9 个镇(街道)协同治理和N 个特色点位全域辐射的“1+3+9+N”劳动关系纵向治理机制,畅通劳动纠纷预防化解“最后一公里”。

“联动合力”,建立“1+2+N”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劳动关系治理中的自治优势和枢纽作用,建立起政府主导,温江区建筑行业协会、中小微企业协会2 个行业协会牵头,N 个重点企业参与的“1+2+N”多元协作化解机制,推动实现劳动关系在企业端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搭建多元平台 推动劳动纠纷就近化解

用情服务,打造“柔性调解空间”。融合柔性关怀与专业调解,打造温馨暖心的柔性调解空间,配备舒缓设备,引入第三方社工组织、心理咨询师等柔性化服务团队,发挥特色调解品牌“石老师工作室”专业调解力量,将更多的案件引入调解程序,让更多的群众愿意接受调解。实施以来,调解成功率较2022 年提升15 个百分点。

创新方式,开设“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旗舰店”。在企业和劳动者集聚的产业园区,就近就地打造成都医学城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开设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旗舰店,推出“柔性”源头解纷、“系统”体检诊断等8 项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产品,推动实现劳动纠纷“不出厂区、不出园区”。2023 年3 月,医学城中心作为四川省3 个站点之一,成功获批建设全国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

立足特色,深化基层治理点位打造。按照“应调尽调、前端化解”原则,在人口密度较大的柳城街道、涌泉街道打造快递外卖小哥“城市驿站”、司机之家职工驿站、“歇一哈儿”驿站3 个新就业劳动者维权站,深入社区培育“谢旸调解室”“物优e 调解中心”等基层调解工作室38 个,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服务功能,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7%。

培优调解队伍 推动劳动纠纷高效化解

“内培为先”,培优育强专业服务队伍。通过温江本土“鱼凫劳动关系学堂”“石老师工作室”跟班轮训和“仲裁庭审观摩”等方式,培育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群众工作办法多的高素质调解人员147 名,选拔“会调也会讲、会讲也会教”的劳动关系讲师6 名,选树“懂政策、善沟通、会调解”的金牌调解员28 名。

“外引为辅”,引育壮大兼职服务队伍。甄选优秀律师团队、高校院所、人力资源机构等合作单位,选聘专业律师、法学讲师、人力资源专家作为兼职调解员参与劳动纠纷调解,壮大专业调解力量。截至目前,已签约合作单位4 家,聘任兼职调解员154 名。

“激励为要”,孵化社会协同服务队伍。发挥区内“链主”企业、“头雁”企业引领示范效应,培育孵化全省首个园区企业HR 调解服务联盟,吸纳整合150 余家规上企业、166 名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共建,合力推动劳动纠纷“就地”化解、劳动关系互帮互助,提升企业自主协商协调能力。

猜你喜欢
温江区枫桥经验柔性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爱,使这里的孩子不再孤独:记成都市温江区十佳爱心“五老”田光华
柔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