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2024-05-09 13:21陈雨露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空间

文/陈雨露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大学生在就业时还存在就业观念陈旧、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创新意识等情况,部分高校也未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系统,仍然存在着就业服务意识差、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因此,要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需要努力推进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系统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增强学生服务意识,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注重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应当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学生就业观的培养,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思政课程应涵盖人才政策、就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增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正确理解就业、职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就业不仅是为了获得收入,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高校毕业生应该认识到,就业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建立指导系统,增强服务意识

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是一项关键的系统工程。作为进入职场前的准备阶段,大学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充分准备就业的机会。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十分重要。应将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并将其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让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能够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工作机制。这种系统化的服务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还能有效推动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

具体而言,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方向和目标。他们可以学习如何制定有效的职业规划,包括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如何提升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他们还可以了解各种职业的发展路径和趋势,以及如何适应职场的变化和发展。此外,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和发展,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提升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并为社会作贡献。高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并依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把握市场需求,通过准确定位办学思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切实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

实施分类培训,提高竞争力

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其毕业之后的就业意愿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基于大学生实际情况实施分类培训。

分类培训是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市场需求特点,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技巧培训、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竞争力。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设立了编程技能培训班和实践项目。在编程技能培训班中,学生将参与由资深工程师主持的编程课程,学习各种编程语言、算法和软件开发工具。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参与软件开发任务。这样的培训和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编程能力,还让他们熟悉行业并建立起与企业的联系,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校开设了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课程,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企业实习。在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市场调研方法、数据分析技巧和品牌营销策略等内容,并参与实践项目,负责制定市场调研计划和营销策略,与企业进行合作。此外,学校还与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暑期实习机会。通过实践和实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且在企业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高竞争力。除了专业培训和实践项目,学校还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学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简历写作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就业指导中心定期举办招聘会,邀请各行业的企业代表来校园招聘,并组织各类职业讲座和工作坊,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使学生能够在正式工作前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并尝试做出未来职业发展的初步规划。

促进资源配置,优化资源整合

针对当前线上招聘配套资源需求的缺口,高校需要进一步做好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依据需求的变化情况调整资源的供给,实现空间资源的共享、共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和提高空间利用率,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造并升级现有的校园招聘场地,从传统单一模式的线下宣讲场地升级为线上线下宣讲、面试为一体的多功能场地,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和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便利性。二是做好采购项目工作,依据需求采购视频面试专用面试间,调配公共空间,满足高校毕业生线上求职空间量逐步增加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面试空间和公共空间,让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三是对于一些使用率较低、功能定位不准确的闲置空间及时做好改造应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专业场地进行补充,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对于高校毕业生考公、考研复习的空间需求,高校需要做好统筹优化工作,在备考阶段进行调控,设置相对固定的备考自习室,在图书馆、教学楼等适合学习的公共区域增添学习桌椅,并延长学习空间开放的时间,保证空间利用率,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便利性。

此外,政府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经济促进、政策颁布、市场调控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创设有利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第三产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通过制定就业优惠政策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并优化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使其逐渐规范化。地方单位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施创业激励政策,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构建毕业就业市场体系,通过逐步明确就业计划完善就业市场。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需要积极帮助学生转变理念,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并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自身综合能力以及行业发展现状,了解自身的长处、劣势,进而转变就业思路,避免盲目、跟风求职。高校毕业生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扎实学习基础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成为复合型人才。即学生应当全面学习当前职场所需要的品质与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当重点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在遇到问题和困难后,高校毕业生应当沉着冷静、认真思考、分析,建立信心,面对挫折与困难不畏惧、不退缩,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新形势下,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基于此,高校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要求,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企业也应该加大与高校合作的力度,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空间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空间是什么?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创享空间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