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09 03:37刘蓉王志忠周晨霞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PDCA循环法西药房门诊

刘蓉 王志忠 周晨霞

【摘要】  目的  分析PDCA循环法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1-6月作为管理前组(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2022年7-12月为管理后组(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每阶段各有12名不同的工作人员参与调查,分析管理后近效期药品管理质量改进情况。结果  采用PDCA循环法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前,发现近效期药品共28种,其中口服制剂10种、注射剂17种、外用制剂1种。管理后,近效期药品共19种,包括口服制剂3种、注射剂16种。管理后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率、未登记率均为0.00%,无标识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登记率虽然低于管理前的2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DCA循环法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后,药品入库、药品出库、药品采购、药品储存等4项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法运用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效果较好,可以降低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率,提高管理质量。

【关键词】  PDCA循环法;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9--03

门诊西药房是医院的基础性部门,不仅代表着医院形象,其药品管理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患者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所以必须加强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1-2]。另外,药品是特殊商品,具有有效期,若是管理不当,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如何加强近效期药品管理、降低药品损耗成为医院门诊西药房工作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3-4]。PDCA循环法具有“大环带小环”、阶梯式上升等特点,可以综合运用多项科学管理方法,周而复始地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质量,效果确切,因而得到广泛应用[5],但是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PDCA循环法应用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2年1-6月作为管理前组(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2022年7-12月为管理后组(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后),每阶段各有12名不同的工作人员参与调查。参与调查工作人员纳入标准:均能主动配合研究。排除标准:中途连续请假超过1周者;研究期间人员变动者。

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的工作人员中,男5名,女7名;年龄24~47岁,平均35.5±6.3岁,工作年限1~14年,平均7.6±1.1年。管理后工作人员中,男6名,女6名;年齡25~46岁,平均35.4±5.9岁,工作年限1~15年,平均7.9±1.2年。管理前后两阶段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管理前阶段实施常规近效期药品管理方法,2022年7月医院门诊西药房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法的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P-计划”:①调查现状:统计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资料,共登记28种,包括口服制剂10种、注射剂17种、外用制剂1种;②分析原因:剖析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过多的原因,包括:一是在药师方面,存在未定期检查效期、领药计划不合理、未及时处理近效期药品、药品多、全员参与性差、专人盘查工作量大等问题;二是在医生方面,存在倾向使用某厂家药品、未及时使用申请药品等问题;三是在制度方面,存在未落实制度宣教、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四是在药品方面,存在拆零药品不易管理、新领药品即成近效期、更换包装或厂家等问题;五是在方法方面,存在个别药品更新周期长、未按效期远近合理摆放药品、急抢救药品管理欠佳、未按先进先出原则执行药品调配等问题;③制订计划:结合现状及原因,针对性制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计划。

(2)“D-实施”:①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滞销药品预警淘汰制度,即由药师定期筛查使用频率极低、较低药品,并且制作滞销药品效期预警表,将其上报于药学部采购部门,从而减少采购量,或是决定是否从药品采购目录内剔除,从而减少近效期药品;②强化教育培训:一是组织药师定期学习药品效期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对用药安全性的意识,并且定期考核;二是强调药房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增强责任感;三是强化各科室药品管理者培训,要求其做好急抢救注射剂效期管理;四是药学部、医务部定期对医师合理用药展开培训,提高医生合理用药率,避免药物积压;五是加强医师廉政自律、医德医风教育,以免因收受好处等原因而仅使用某一厂家药品,使得其他药品成为过期、近效期药品;③强化药房管理:一是药师严格执行领药计划,针对使用频率低的药品需要控制其库存,防止其成为近效期药品;二是在摆放药品时需要检查效期,并且按照效期远近从下往上、从里往外、从右往左摆放,而调配时需要按照相反顺利,即遵循近期先出、按批号出、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调配原则;三是安排专人管理近效期药品,每月检查1次,详细登记效期药品信息,以及张贴“近效期药品”警示标识(采用红、黄两色,效期为4-6个月宜选取黄色标识,3个月内宜选取红色标识);四是制作近效期药品警示栏,起到提醒、警示作用;五是随领药品中近效期药品必须及时登记,若是其他药师在调剂工作中发现存在新近效期药品,也需及时报告,做好相关登记及处理工作,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六是分开存放效期长、近效期药品;七是全部近效期药品均提前1个月下架,存放在专门区域,以及做好报损准备;八是借助药房盒剂快速发药系统有效监测近6个月效期药品,同时让加药药师准确录入药品有效期;九是针对临床使用量偏少的近效期药品,联合医师,在确保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尽量加快药品使用;十是药品拆零人员应当有拆零记录,并且安排专人管理其效期工作;十一是专人管理急抢救注射剂的效期管理工作,提高急救药品、紧急用药合理性。

(3)“C-检查”:每月检查1次药品效期,制作警示栏,做好警示标识、登记,强化色标警示管理,落实滞销药品淘汰制度,注重医师、药师、病区药品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等。

(4)“A-处理”:评价、总结检查结果,整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且制订解决性对策,将其纳入下一循环。

1.3  观察指标

(1)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率、未登记率:统计并记录近效期药品中无标识和未登记的数量。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率=无标识品种数/近效期药品总数;未登记率=未登记品种数/近效期药品总数。

(2)近效期药品管理质量评分:主要从从药品入库、药品出库、药品采购、药品储存等4个维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对管理质量进行评分,每个维度满分25分,总分100分,分值高则管理质量高。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檢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率、未登记率比较

采用PDCA循环法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前,发现近效期药品共28种:口服制剂10种、注射剂17种、外用制剂1种;管理后,近效期药品共19种:口服制剂3种、注射剂16种。管理后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率、未登记率均为0.00%,无标识率显著低于管理前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登记率虽然低于管理前的2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管理前后药品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采用PDCA循环法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后,药品入库、药品出库、药品采购、药品储存等4项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门诊西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药品正常供应,也要保证药品质量合格,亦需做好药品有效期管理[6]。药品有效期是在规定贮存条件下药物合格质量的期限,一旦超出此时限,药品理化性质出现改变,甚至会出现毒副作用,均需禁止销售,所以为了避免因药物过期而加重科室经济损失,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尚需加强近效期药品管理[7-9]。PDCA循环法是一种高效质量管理工具,该法通过4个循环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可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并且早期主要应用在企业管理,之后因管理效果显著而逐渐得到推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法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后近效期药品总品种数减少,无标识率显著低于管理前,说明PDCA循环法应用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有较好效果:PDCA循环法通过“P-计划”,可以整合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现状,评估管理问题(主要存在制度、药品、方法、医师、药师五个方面的问题),确定针对性管理计划,通过“D-实施”,能够结合已知问题做出有效应对,减少工作差错及近效期药品总品种数,通过“C-检查”,可以及时评估管理现状及问题,通过“A-处理”,则能将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纳入下一循环,避免再次发生相似、同种问题[10],因此,PDCA循环法通过4个阶段环环相扣化管理工作,能够不断提高管理阶次,深入工作实践,持续改进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问题,排查用药隐患,检查药品有效期,减少药品资源损失。另外,采用PDCA循环法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后,近效期药品总品种数减少以口服制剂减少为主,注射剂数量仍偏多,可能是因为虽然安排了专人管理急抢救注射剂,以及适当减少了领取量及采购量,但是由于此类药品临床使用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较难掌握其使用频率,加之部分非急抢救注射剂药品也容易成近效期药品,故注射剂数偏多,提示仍需分析此类药品成为近效期药品的原因,以便采取更加合理的解决措施。

本研究结果证实,采用PDCA循环法对近效期药品管理后,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分析原因:PDCA循环法通过先行分析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再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可以提高管理有效率,同时通过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并且将其用于后续管理工作,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规避风险因素,持续提升管理质量[11]。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法运用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效果较好,可以降低近效期药品无标识率,提高管理质量。

4  参考文献

[1] 何文琼,陈水清.2019—2021年某院门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7):869-870,875.

[2] 胡厚军,王大果,邓凤祥.门诊西药房自动化系统应用优化PDCA案例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2,20(7):47-49.

[3] 杨云帆,仇晓威,马维娜.降低急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库存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9):64-67,86.

[4] 吕翔燕,吴丹,王玲玲.应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规范病区近效期药品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2):115-116.

[5] 侯利强.PDCA循环模式的品管圈活动对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129-130.

[6] 周良,陈蓉.智能化门诊药房药品有效期闭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房,2020,31(22):2796-2800.

[7] 杨猛.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门诊西药房近效期药品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20,18(11):57-58.

[8] 朱小夏.某院门诊药房近效期药品原因分析与改进措施[J].中国处方药,2020,18(10):54-55.

[9] 袁平.品管圈在药房近效期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48-1249.

[10] 刘扬俊,余华.PDCA管理模式在提高门诊西药房自动化调剂设备效率的应用分析[J].海峡药学,2021,33(7):217-220.

[11] 崔绘芝.PDCA循环在提升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4):190-192.

[2023-08-24收稿]

猜你喜欢
PDCA循环法西药房门诊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门诊支付之变
科学化管理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探讨PDCA循环法在麻精药品处方中的应用和效果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临床提升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