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式现代化宣传舆论阵地的历史基因与现实使命*

2024-05-10 09:19石尚上
关键词:舆论思想工作

俞 凡,石尚上

(山东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一经提出便备受国内外瞩目,成为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原点。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峥嵘,成功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撑,宣传舆论工作正是铸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主阵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精神基础,必须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要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舆论阵地,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传播力、向心力与国际影响力。

宣传思想工作是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紧密联系,与党的全局工作休戚相关,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14。在信息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组成的宣传舆论阵地更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宣传舆论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这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舆论工作方面的最新思想成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发展与现实实践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于新时代赓续使命、继往开来,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勾画了清晰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中国式现代化的宣传舆论阵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既遵循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中国宣传事业迥异于西方传媒业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使命:在思想指南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统办报思想为指引,并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在前进目标上,致力呈现富有中国特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与叙事体系,搭建沟通中外、上下的文化桥梁;在实践路径上,基于以技术创新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积极适应信息传播的新趋势。

一 继往开来:在赓续历史经验中坚定道路自信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飞速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日趋复杂,党的自我阐释、宣传工作领域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舆论领域成为当前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在国内舆论场中,多元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网络舆论失真、失序、失范等乱象丛生;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假借污名化、妖魔化的舆论框架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对宣传舆论阵线的新挑战,我们应坚定历史自信,从党的宣传动员史中汲取经验,发展出新时代的宣传工作思想、方法、路径,并不断深化。“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3]。正如习近平在“8·19”讲话中指出的:“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2]16知古以鉴今,源浚而流长,党在革命历史时期的宣传动员经验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为当前的宣传思想工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启示借鉴。

宣传工作一直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历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指出:“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4]。刘少奇曾道:“我们党从最初建立起,就是全党做宣传的。所以,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出了这样大的成绩,革命得到了胜利,广大人民信服共产党的主张,信服马列主义。”[5]265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就规定组织与宣传是党的两大主要工作,由此奠定了宣传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此后,在党的一系列文件中,宣传动员工作始终处于重要地位。1929年6月25日,六届二中全会决议案指出“宣传教育是实现党的任务的经常的基本工作”[6]249;遵义会议决议案中要求“红军应该是苏维埃的宣传者与组织者”[7]472;洛川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号召“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8]209;1948年2月11日,毛泽东提出,党一直以来的宣传工作“正确地反映和指导了战争、土地改革、整党、生产、支援前线这些伟大斗争,帮助了这些斗争取得了伟大成绩”[9]451。宣传动员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核心地位,由此足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历届领导人围绕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始终以全局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宣传工作,坚持把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党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后,面对多元社会思潮的涌入与冲击,邓小平认为“宣传工作搞得好不好,对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能否稳定发展,关系很大”,需要“今后的宣传工作能够适应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要求”[10]363。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江泽民高度重视宣传阵线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1]。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胡锦涛进一步指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即“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到“坚持贴近群众、联系实际、深入生活,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12]。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前人宣传思想的基础上,把握国家战略需要,关照时代发展大势,顺应传媒技术变革大潮,书写了宣传舆论工作的新篇章。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2]18。这无疑是新形势下对宣传工作的统筹把握与全新定位。“大宣传”思想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历史基因正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积累、凝聚的历史经验,更是党的宣传舆论思想、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深化与延续。

二 追根溯源: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历史基因

追根溯源,找寻初心,锚定原点,才能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从而弄明白未来怎样继续成功。[13]“研究总结宣教工作的经验,首先是为了叫现代的人、叫革命的后来人不要忘了这‘本’,丢了这个‘本’”[14]320,这个“本”正是中国共产党群众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回溯党走过的来时路,梳理宣传动员工作的历史经验,将为当前宣传舆论工作提供前进方向和思想指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宣传动员实践中,始终立足于我国党情、国情、社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积极创新宣传舆论工作的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宣传思想体系。具体而言,党在革命历史时期的宣传舆论工作呈现出与西方新闻业截然不同的鲜明特征,即全局宣传、全党宣传、全媒宣传。

(一)全局宣传

在整体的工作布局上,党十分注重超越部门划分的局限,把宣传工作融入党的全局工作中去。“不但教员是宣传家,新闻记者是宣传家,文艺作者是宣传家,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也都是宣传家”,“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15]838。毛泽东对“宣传”的阐释启示我们跳出对宣传工作片面、狭隘的理解,宣传动员工作存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一切工作中,它服务于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其融汇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一切工作中,成为各项工作深入基层、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刘少奇在谈及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时道:“我们的宣传工作是不能离开当前的中心工作的,并且是为了保证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的。宣传工作必须与各级党委所定下来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离开了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工作就会失败。”[5]267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注重将新闻宣传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山东某地的宣教指示就指出:“党报通讯工作是实现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与现实任务结合——在查减中开展并报道相减即要求成立联合政府等”[16]不止新闻通讯工作,旨在对民众进行常态化宣教的冬学运动也贯彻了这一思想。1944年冀鲁豫分局所发出的关于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强调,各地要注意将冬学与当前中心工作结合,将冬学作为“思想领导的基本方法”,各项中心工作开展时,“可通过冬学进行酝酿讨论,收集群众意见”,再打通群众思想。[17]冬学的宣传动员贯穿在民主、生产、查减、备战防奸等党的中心政治工作之中[18]158,如在已完成相减的地方,通过深入群众中间的冬学宣教使群众厘清“谁养活谁”“谁依靠谁”的思想,“在查减不彻底的地方,也要从冬学教育中弄清楚这些基本的思想,进而结合实际工作,再继续贯彻查减”[18]152。

宣传舆论阵线犹如遍布党组织的支脉血管,贯穿在各时期的中心工作之中,发挥着信息沟通、思想整合、行动动员的系统性作用,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它们的有效实现都离不开宣传动员工作:统一战线离不开宣传自身政治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与敌人斗争以及对中间势力的说服争取;武装斗争离不开征兵扩军、鼓舞己方士气与瓦解敌军斗志;党的建设更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宣传舆论工作在配合全局工作的过程中,将党的方针政策、思想观念灌注到基层社会的各个角落,形成宣传无处不在,无处不宣传的氛围,真正使宣传工作成为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正是由于有了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党才能真正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与认同,才能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合作下,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全党宣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全党办报,鼓动每一位党员投身到党的群众宣传中去,这既能最大限度发挥党的组织资源优势,又能在宣传舆论工作中贯彻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1923年发布的《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指出:“共产党员人人都应是一个宣传者,平常口语之中须时时留意宣传。”[9]19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宣传工作决议中也提到“要使党的宣传能扩大深入群众”,每个党员都必须“切实负宣传工作的责任”,反对“以为宣传工作是擅长文字与理论的一部分干部分子的专责之错误见解”[19]51。每个党员干部都是面向群众的“宣传员”和“鼓动员”,他们在日常群众工作的一言一行中,向民众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将先进的、革命的意识形态春风化雨地播撒在民众心中。

党报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办报”方针孕育成熟的历史过程,正是全党宣传思想发展的缩影。1930年,李立三提出:“党报是要整个党的组织来办的,单只靠分配办党报的少数同志来做,不只是做不好,而且就失掉了党报的意义!”[19]126-127《解放日报》改版的过程中,党纠正了“同仁办报”的错误偏向,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宗旨。1942年9月,《解放日报》刊发《党与党报》,强调报纸要成为集体的组织者,必须动员全党来参加办报,“党的各级机关,各级组织,以至于每个党员,都对党报负有责任”[20]56。1948年4月,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道:“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20]157

新中国成立后,全党、全员投入宣传的理念得到了更为具体的阐释。刘少奇指出:“每个党员都要把党的主张、党的政策向人民作解释、作宣传,宣传我们党的基本观点,以马列主义的观点反对一切错误的观点。每个党员都要这样做。我们党从最初建立起,就是全党作宣传的。”他批评“仅仅依靠专门的宣传机关去做宣传工作”的做法,指出把宣传工作做好必须依靠全体党员,及“党外的共产主义者”“积极分子”[5]265-266。改革开放后,全党宣传理念依然是宣传舆论工作的核心原则。1996年,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新形势、新实践,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21]

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全党宣传”中蕴含着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正如毛泽东所说:“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会用他们自己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须旁人过早地代庖丢菩萨。共产党对于这些东西的宣传政策应当是:‘引而不发,跃如也。’”[22]33党的宣传动员并非依靠宣传机器发动单向、强势的政治灌输,而是注重启发群众的积极性,在工作作风上避免包办代替,发动民众参与到党的宣传事业中来,实现自觉的、真正的“文化翻身”。毛泽东在1929年的《红军宣传工作问题》中就提道:“上门板,捆禾草,扫地,讲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照还,赔偿损失,这些都是红军宣传工作的一种”,都是“从行动中扩大红军影响,增加群众对红军信仰”[23]17-21。从根本上说,党的宣传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与根本利益为基础,思群众之所思,急群众之所急,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本身就是最行之有效的、无形的政治宣传。

(三)全媒宣传

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动员工作往往综合运用印刷媒介、口语媒介在内的全媒传播手段,不囿于报纸、杂志、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尤其重视人际传播渠道,即面对面的口头宣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调用新闻宣传、军队宣传、文艺宣传、群众教育等传播通路,这是党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党报党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宣传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报纸是影响人们的思想的‘最有力的工具’,因为它是天天出版,数量最多,读者最广的一种刊物,没有任何其他出版物可以与之比拟”[19]57。但广大乡村通信条件、群众文化水平有限,报刊宣传在深入基层方面具有较大局限性,其宣传鼓动作用的发挥往往要依靠标语、口号、歌谣、节庆、漫画等人际与组织传播手段。早在建党初期,党中央就要求除发展《向导》等机关刊物外,“各地必须注意日常的口头文字宣传”[19]37。从苏区时期开始,党就十分注意培养“宣传鼓动员”,“为着战争动员、扩大红军这个伟大的运动而进行宣传鼓动,经过口头的宣传,会议上五分钟报告,戏剧表演、活报表演、唱歌表演、化装讲演等,一切有效方法,动员亿万的青年武装上前线”[24]272。传单、布告、壁报、画报、歌谣、俱乐部、化装宣传、群众大会等都被纳入“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的“宣传技术”中。[23]15嵌入在日常组织生活中的会议制度也被创造性地改造为基层宣传的重要手段,借助群众大会、座谈会、反省会等多种人际传播渠道,复杂、抽象的政治概念、政策指示得到了在地化的阐释与传播。[25]6-23

在口头传播外,党还充分运用标语这一简洁有力的传播介质展开流动宣传,并与化装宣传、士兵俱乐部、油印画报、革命歌谣等手段相配合。贵州沿河县邮政局长戴德初在给上级的汇报中如此描述,中国共产党“于宣传工作尤为注意,标语之多,满街满衢,门窗户壁,书无隙地。人心归附,如水下倾”[26]79。

在革命根据地媒介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党充分挖掘社会教育与群众文艺的宣传潜力。在以群众宣教为中心的冬学运动中,综合运用教材、报纸、杂志、书籍、黑板报、识字牌、壁报等文字媒介,及剧团、宣传棚、秧歌等非文字媒介,使文字、图像、声音等不同符号与变工组、识字班、读报组、宣讲组等多种集体组织形式相配合[27]76,传播渠道涉及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群众文艺亦是宣传鼓动中不容忽视的手段。毛泽东提出:“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15]848剧团、电影、歌谣、绘画等都被赋予了革命文化大众化的传播使命。党重视“发展俱乐部,游艺会、晚会等工作”,并且要求“在每一个俱乐部下应该有唱歌组,演剧组,足球组,拳术组等等组织”[28]251。戏剧、秧歌、歌谣、电影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丰富了基层民众的精神世界,同时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党的意识形态植根在民众心中,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党对各种媒介的掌握更加充分、运用更为成熟。江泽民敏锐意识到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性:“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29]94面对移动网络技术的更新迭代,习近平对新的传播格局进行了凝练概括:“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了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2]354这体现出党对全媒宣传思想与时俱进的全面认识,近年来,我们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通全媒体传播渠道,使党的新闻舆论更好地呈现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生活。

三 现实使命:坚守中国式现代化宣传舆论阵地

毛泽东曾提出“宣传一定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23]133。习近平亦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30]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因应百年变局的发展潮流,在与时代风云的激荡共鸣中瞄准前行方向,掌握历史主动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变,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继续发生复杂变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旧复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党的领导和党性原则不动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同时,我们又要顺势而为,紧跟媒介技术变革步伐,适应国内外政治、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把握新时期宣传舆论工作的“变”与“不变”,才能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与党性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与党性原则是坚守中国式现代化宣传舆论阵地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关键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与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相关,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党性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宣传动员的历史经验也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思想舆论阵线的根本保证。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就明确指出:“杂志、日刊、书籍和小册子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无论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19]1。中国共产党创立伊始,就高度重视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强调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党的耳目喉舌,“必须严格服从党的领导。每一语言文字都要体现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代表人民最高利益,并且在思想上、组织上(如通讯网、发行网、读报组等)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19]97-98。

坚持党性原则,是宣传舆论工作保持正确航向的根本保障。在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毛泽东强调“党报”必须由党组织来办,否则“一定党性不强,一定闹独立性,出乱子,对于党的事业,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所以,所谓集体宣传者组织者,决不是指报馆同人那样的‘集体’,而是指整个党的组织而言的集体”[31]。其将“完全党报”作为《解放日报》改造的首要目标,明确了党对于办报工作在思想、组织上的绝对领导地位,树立了“全党办报”的基本方针。此后,毛泽东又多次提出:“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25]97,“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25]156。

“党报工作就是宣传政策,报纸的一字一句,一则新闻,一条标题,处处都体现着党的政策,稍一疏忽即会产生错误。”[32]744宣传舆论工作关系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阐释与传播,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有效宣传党的各项主张,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如在解放战争期间,《晋绥日报》在土地改革报道中出现了“左”倾错误偏向,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根据马列主义原则与中央路线将过去几个月的宣传工作,加以检讨,发扬成绩,纠正错误”[19]18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解放区掀起反“客里空”运动,最终有力地贯彻了党的正确方针。

踏上历史新征程,党的宣传舆论工作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组织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2]21。尤其是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的治理,“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2]194,构建网上、网下的价值同心圆。

(二)坚持因时而变,适应新形势

如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其中既蕴藏着机遇,也涌动着挑战。在此时代语境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推动宣传舆论阵地适应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动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构筑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走出去”等国家重大战略。

首先,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让中国更好地沟通世界,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是当前宣传舆论工作的核心任务。我们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矩阵,把握与各国人民情感、价值共通的议题,探索前沿媒介手段,提升国际话语权,宣传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17,避免“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有力批驳国际上针对我国的不实质疑与攻击,为营造健康有序的舆论场提供强有力支撑。

其次,媒介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着当前的传播格局,要求我们加快媒体融合改革,“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宣传舆论工作审时度势的全面把握,以及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的意识,意见提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33],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在全媒体背景下,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效力,需要从打破行业与技术壁垒上入手,开拓数字化、智能化传播渠道,主动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移动互联、5G、云计算等新技术场景。随着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更要重视网络空间治理,建立健全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将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贯穿在互联网领域,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凝聚社会舆论的“最大公约数”,推动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 结 语

中国革命走的路是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34]11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将革命理论转化为可以推翻旧秩序的物质力量,此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舆论工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为群众所理解,同时在以人民为主体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被不断检验、丰富、更新,最终赢得广大民众的政治认同,此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近代中国的许多政治力量都十分重视宣传舆论工作,但能够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核心工作之一,并且能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的却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正是因为党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宣传动员工作的思想、理念、方式、手段等不断扬弃,使之始终能够适应具体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革命历史时期党的宣传思想一脉相承,为中国特色宣传舆论事业锚定了新起点。“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坚守中国式现代化宣传舆论阵地,必须继承革命历史时期宣传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初心如磐,方能坚定中国宣传舆论事业的基本路线和正确方向;必须结合新时代下党和国家的新布局、新方略、新需要,把握新闻舆论的客观规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笃实创新,方能使宣传舆论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舆论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工作,爽飞了?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选工作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