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意义、蕴含与路径

2024-05-10 09:46龙宝新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龙宝新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陕西 西安 71006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在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更需要教师理论的支持,缺乏理论生产、适用、指引的教师教育实践是乏力而又盲目的,缺乏自主教师教育理论的教师教育实践势必缺乏生机与活力,更不可能发挥其作为“基础教育工作母机”的应有功能。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中国自主教师教育学术体系、中国自主教师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奠基与首要链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理论前驱、思想供给、智慧激发功能,堪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最前端导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方位推进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彻底改变理论建设中“跟跑”“依附”西方教师教育学科、学术、话语的行进模式,有利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回归中国性、凸显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理论自主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一、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历史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理论蓬勃发展,理论策动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此起彼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受西方教师教育理论如专业化、大学化、标准化、综合化理论等影响,我国教师教育理论发展呈现出“重吸纳、轻创造”“重应用、轻建构”的倾向,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特色、中国底色、中国本色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构,成为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短板。在新时代,夯实中国教师教育的主体性品格,构筑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范式的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基础教育事业走上一条服务人民、适应国情、自立自强的健康发展道路,无疑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实现中国教育知识体系自主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不仅依赖于其丰裕的物质财富实力、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还依赖于其坚实的知识文化积累及其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换个角度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衰落首先是从精神生命上被击垮的,其次才是在经济斗争中被打垮的。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完善自身价值观念体系,构建本国本民族独有的文化文明解释系统与精神生命循环系统,增强国家民族的精神文化生命力,是国家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独特构成之一,教师教育理论发展更是如此。加快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是推进中国自主教育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行动,是实现中国教育知识自主化发展的奠基环节。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好“三大体系”,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归属于话语体系建设,支撑着学科体系,充实着学术体系,是最基本、最根源、最底层的知识体系建设内容。从这一意义上看,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是自主学科体系建设、自主学术体系建设的基因与细胞,是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自主性品质的发源地、始发点与原生点。没有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自主教师教育知识体系建设就可能陷于空谈窘境。如果说所有人类教育知识都是服务于教师发展、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都是广义上的“教师教育知识”,那么,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就是推进中国自主教育知识体系建设的心脏或大脑,是最具关键性、核心性的一个教育理论探究领域。进言之,理论的实质是由“概念—命题—论断”构成的一个逻辑链条,教师教育理论是由教师教育概念、教师教育命题、教师教育论断构成的一整套教师教育话语形态,我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意味着要在“主体性、民族性和中国性”[3]原则指引下自觉推进自身概念组织系统、命题表达系统、论断生成系统的完善,善于用本土原生的概念词汇、本土教师的教育思维、本土专家的教育创造来构筑最具本地化、情境化、风格化的教师教育解释系统,敦促“本土理论为体、外来理论为用”的教师教育理论发展格局早日形成。无疑,这一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思维、方式与实践必然有助于本土化教师教育知识的迅速生长,有利于增强中国教师教育事业的自主度、自信心,进而为中国教育知识体系建设产生原核驱动功能。

(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创新的需要

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引下全力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之大计。加快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是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富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需要、实现中国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4]从这一角度看,要确保中国教师教育实践走上一条中国式发展道路,并确保取得预期改革成效,就必须赋予其自主驱动的理论引擎,就必须为其装配上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的“教育大脑”。科学的教师教育实践不可能是盲目的、任性的、随意的,而是理性的、理智的,这一实践的创造需要先进科学的教师教育理论成果生产作支撑。某种意义上说,理论指向哪里,实践就走向哪里;理论就是旗帜,就是导航。西化的教师教育理论会导致中国教师教育跟在欧美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难逃成为西方教师教育实践的“学徒”“附庸”地位,进而遮蔽本国的教师教育原创力与变革力,淹没本国教师教育改革创造的声音;而自主化、中国化的教师教育理论必定会将中国教师教育引向关乎中国教师发展需要、正视中国教师教育问题、服务中国教师教育强国事业的方向。追求自主、自创、自强的教师教育理论创造必然深层次激发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原创力,凸显中国教师教育的主体性,增强中国教师的理论自信,进而创造出对中国自身最具特适性、特效性的教师教育实践体系,助力中国教师教育事业走上一条自觉自省、自主发展、自立自强的康庄大道。

有学者指出,“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真正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维护捍卫国家文化主权和教育主权,坚持中国道路,彰显中国价值,是加快推动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的现实指向。”[5]在教师教育领域,自主教育知识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借助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从理论上、观念上、认识上回答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用中国的立场角度破解当代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时代问题,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破解中国教师教育实践面临的发展问题,促使我国教师教育实践从“依附依赖”走向“独立自主”,从“经验借鉴”走向“系统升级”,实现从“学别人走路”“走别人路”向“走自己路”“走中国路”的质变飞跃,为实现教师教育改革的中国梦作出理论探索特有的贡献。

(三)建设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的需要

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服务的希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手段是瞄准“优秀教师培养”这一枢纽链环,造就大批教育家型教师,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与品质。从这一意义上看,能否培养出一批教育家型教师、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检验一个国家教师教育理论水准与科学性的根本标准。

教育家型教师的关键品质是立德、立言、立功,是具有卓越教育理论素养、高超教育行家品质、非凡教育业绩的杰出教师,中国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首先必须求诸我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工作。历史地看,真正的教育家都是有独创教育理论形态的人,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治校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等。一套服务本国教师队伍发展需要、聚焦本国教师成长问题的自主建构的理论框架才是最具生命力、发展力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这样一套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有助于我国建成一支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进言之,缺乏本土、本国、本民族关怀意识的教师教育理论,就无法在中国教师身上培养出“家国情怀、大我精神、追梦教坛、胸怀天下”的教育家精神;缺乏自觉、自主、自创勇气的教师教育理论,就无法在教师身上培养出“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求是创新”的教育行家;缺乏中国文化底蕴、底气、底色的教师教育理论,就不可能培养出中国教师的“仁爱之心、弘道之志、为士之德”。毋庸置疑,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是造就新时代中国教育家教师的仁爱大气、报国志气、创新勇气的必备理论资源,是做大做强我国教师队伍阵容的客观要求。

二、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时代蕴含

什么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其中中国性、自主性、体系性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搞清这些问题是言说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前提,是廓清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蕴含的起点,是定义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概念的首要考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需要从“自有、自建、自创”走向“有特色、有体系、有范式”。就当前而言,凸显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自主性是其历史性任务,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时代蕴含是建设方式的自主性、内容体系的自主性与理论表达的自主性。

(一)建设方式的自主性:以教师教育理论原创为手段

自主建设是教师教育理论建设的中国化道路,中国自主的历史蕴含是从中国实际出发,面向中国现实问题,开展原创性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从理论建设方式上看,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式是开展教师教育理论自构、自创与原创实践,借助自主原创精神来摆脱对欧美教师教育理论的概念依赖、路径依赖、思维依赖、体系依赖,来对冲拿来主义、机会主义等教师教育理论建设倾向,克服对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依赖,真正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理论发展道路。有学者指出,“中国知识体系的自主性质主要通过‘以原创为灵魂’‘与传统相对接’‘面向中国经验’三个途径来呈现”[6],其中,理论原创处于最始基、最根本、最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要学会“自己走路”“领跑他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原始理论创新、本土理论构建、文化理论自信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中国气质、中国品牌的发展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看,“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7],因此,原创性教师教育理论的形成是教师教育改革者自己去发现、解释、应对本国教师教育问题的过程。其实,“中国自主”就是“中国原创”“中国创造”,构建中国本土创造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客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点:一是要有理论自信精神、理论建构勇气,在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中“不唯欧美”“不崇拜欧美”“不依附异域专家名家”,要站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中国本土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之上开展教师教育理论创造活动,自觉打破西方主流教师教育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理论世界的遮蔽,亮出中国教师教育理论的文化底色。二是要善于在“中体西用”理念指引下开展教师教育理论创新活动,持续夯实自身的理论主体地位,在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主体框架中吸收借鉴欧美教师教育理论要素成果,追求“洋为中用”的理论建设效果。三是要敏于发现本国教师教育新问题、开创本国教师教育研究新领域、发掘本国教师教育新资料,真正开展独创性、原创性、前瞻性的教师教育理论创造活动,为实现“引领世界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方向”的目标提供实力储备。

所谓原始教育创新,就是“以回答新时代中国教育问题与世界教育前沿问题为目标,面向世界教育学学科发展前沿和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区域教育发展重大需求,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理论体系”[3]。与之相应,教师教育理论原始创新的实质是推进三类创新,即基于原生思维的创新、基于原始理解的创新与基于原点问题的创新。这三类创新之所以有助于增强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自主性,就在于其规避了国外教师教育理论、教师教育概念、教师教育思维的干扰与前设性影响,敦促中国教师教育改革者去寻找中国教师教育问题最适切的解释与方案,促使中国教师教育改革走上一条自主行进、自我成长的轨道。

(二)内容体系的自主性:以中国教师教育实践为主题

原始创新为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开辟了新路,而内容创新则为其提供了创新对象,更能彰显中国教师教育理论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全面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8]。显然,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都是中国教师教育内容体系创新的途径,分别对应于理论内容来源创新、理论思考角度创新、理论观点要素创新、理论思维结果创新。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碎片性、局部性、枝节性、要素性的教师教育理论创新,缺乏教师教育理论建设的“大创意”“大视野”“大手笔”行动,则无法推动中国教师教育理论整体性的质变与系统性的升级。只有将之与某一教师教育实践主题、领域有机整合起来,促使相对完整、系统的教师教育理论新体系形成,中国教师教育理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创造。可以说,独立理论内容体系构建是中国教师教育理论走向自主的必然征途与实现自主的重要行动。

进言之,内容体系自主性是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要素,它要求我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我国教师教育实践中的“中国经验、中国知识和中国故事进行新的书写”[7],要求对中国本土的教师教育改革经验、故事、观念、哲学进行体系性的重构,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并走上一条自我生长、自我行进、自我演化、自我导航的轨道,而不是被其他某种体系、轨道、逻辑拖拽着走。相较于系统,体系具有更高程度的建构性与意识性。因此,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仅是概念、命题、理论的自然关联合成,更是主体自主建构与自觉意识参与的结果,内容体系的自主性要求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必须自觉关注中国的教师教育问题、教师教育实践、教师教育使命,努力建成既自主自觉又高度契合中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体系。

更进一步看,要凸显内容体系的自主性,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就必须关注中国教师教育实践,将教师教育理论之根深植于中国教师教育问题与中国教师教育国情之中,用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的一贯性引导中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纵深推进。在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这一主题统领下自觉选择研究问题,拓展研究内容,搭建知识体系,围绕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来创造本土教师教育理论,生产情境性教师教育知识,建构中国特适性教师教育解释框架,形成中国特有的教师教育认识视角,这是实现中国教师教育理论内容体系自主的必由之路。

(三)理论表达的自主性:以中国教育文化表达为载体

不同于客观实践与事实,理论是一种认知、一种表达、一种话语,成熟的内容体系需要成熟理论表达的支撑,采用何种表达形式、使用何种概念体系、遵循何种表达逻辑都是教师教育理论表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走向理论表达的自主性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其实,理论表达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完全依靠舶来词汇、舶来口吻、舶来语法来表达的话语形态,拖拽着本国理论的发展态势与行进方向;一种是土生土长、自身文化孕育出来的话语表达形态,使用的是自产观念、自创命题、自有逻辑,整个理论演绎进化行走在自觉、自主、自立的轨道上。从这一角度看,中国教师教育理论的自主表达不仅需要扎根中国自身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语境,更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有的教育概念、教育称谓、教育常识、教育思维、教育命题、教育语言、教育哲学等来表达普遍性教师教育哲理、教师教育知识、教师教育精神,其实质是用中国文化自带的语言系统、话语实践、思维逻辑开展教师教育知识理论的创造实践,推动教师教育理论行进的车轮。

有学者指出,“以中国方式表达人类普遍追求的教育理性,是立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实际追求人类普遍的教育智慧”[9],是中国自主教育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要求。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实践中,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师教育表达方式,例如“天人合一”的教师教育思维、“厚德载物”的教师教育精神、“为人师表”的教师教育素养、“尊师重道”的教师教育理念、“仁心爱生”的教师情感修养、“经师人师合而为一”的“大先生”典范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10]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赋予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以更有底气、更加自信的理论家底,具有无限的跨时空穿透力,成为中国教师教育文化的核心构成。有学者认为,“西方文化长于概念思维和理论建构,中国文化则长于经验思维和比附联想”[10]。与之相应,叙事思维、隐喻思维、整体思维、直觉思维、意象思维、辩证思维是中国教师教育理论思维的传统优势,广大教师熟知的“园丁”“人梯”“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有一桶水”等比喻的生动表达具有天然的亲和力、生动性、教化力,成为中国教师“做好教师”的思想明灯与人生导航。如果中国教师教育研究者不善于去发掘、去使用、去保养这些自有的理论表达,中国教师教育理论的独特创造力则无疑会被遮蔽、被弱化,难以实现行以致远的理论腾飞梦想。

三、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路径

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知识体系建设的关键点位,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知识体系建设的突击点、桥头堡、先遣军,其建设高度、水平、层级决定着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知识体系建设的水平高低。进入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是“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2];与之相应,中国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自觉回答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自觉展开中国自主的教师教育理论建构行动,着力推进中国教师教育理论的原始创造能力建设、内容体系化建设、表达中国化建设,全面提升中国教师教育理论的解释力、创造力与实践力,力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范式、中国底蕴的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早日形成。在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中,学科是理论生产的平台,问题是理论生产的内容,话语是理论生产的工具。与之相应,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就必须将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繁荣、中国特有教师教育问题研究、中国自有教师教育话语创造作为这一建设事业的三个支撑点来推进。

(一)繁荣教师教育学科学术事业

所谓学科,就是某一领域知识集成的平台、学者集结的场域、学术资源投放的点位、专业学习活动的阵营、学术服务延伸的前端。从这一角度看,教师教育学科是教师教育学术知识生产、集成、传承的综合舞台,是教师教育理论创生、共生、衍生的重镇。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先手棋是做好教师教育学科工作,建好教师教育学科,形成教师教育学术资源、学术队伍、学术活动服务于教师教育学科实力提升的教师教育学术发展格局。我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强调在“道体中用”理念指引下处理好三组关系:中西方教师教育理论关系、教师教育理论内外关系、教师教育理论与教育学理论间“子母”关系,借此实现“学科关系意义上的真正自主”。

首先,正确处理中西方教师教育理论关系。这一关系意义上的“自主”要求教师教育理论建设坚持“中体西用”“洋为中用”的理论立场,处理好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主体与国外教师教育理论引介之间的体用关系。一方面,中西方教师教育理论实践都意在寻求普遍教师教育知识,但在具体教师教育理论需求上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我国教师教育理论建设必须立足自我发展需要,善于消化吸收西方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提供的类似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理论成果,善于从自身文化传统、面临问题出发去选择性建设普适性教师教育理论,要有抢占话语先机的理论建设魄力,真正处理好“体与用”“引与融”的关系。

其次,正确处理教师教育理论内外部关系。教师教育理论发展必然涉及与平行发展的相关理论,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之间的关系。要在这一关系意义上实现自主,教师教育理论建设就必须形成相对清晰、相对自立、界限分明的研究问题域与研究主题硬核,尤其是要聚焦那些能够撑起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母问题、基因问题,例如教师发展问题、教师学习问题、教师素养问题等,善于从这些基础问题研究出发,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研究内容、理论生发系统。同时还要善于积极建设自身主位的交叉学科,如教师教育社会学、教师教育课程学、教师教育技术学等,真正为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建设贡献独特智慧。

最后,正确处理教师教育理论与教育学理论间的“子母”关系。这一关系是指教育学理论与教师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师教育学科必然有自己更为具体、专门的理论生产领域,但终究无法隔断与母体学科间的“脐带”,并继续在母学科的知识理论营养中发展强大。要在这一关系上实现自主,教师教育理论建设就必须拿出走出学科襁褓、走向学科自强的勇气,促使自身的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资源、基本学科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道体中用”是处理学科自体与学科他体间关系的最佳理念。所谓“道体中用”,就是坚持自我知识理论发展的主体性、本体性、本位性,同时又向其他学科实体开放,与之保持稳定的知识理论互动交融关系,在其他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彰显自己的独特用处与特殊贡献,形成互动共生、主次分明的合作发展格局。坚持“道体中用”的教师教育理论建设姿态是助推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走向自主自强的精神指南,是教师教育学科必须秉持的学科建设基本立场。

(二)聚焦中国特有的教师教育问题

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一定是服务中国教师教育问题解决、中国教师教育自主道路建设、中国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理论体系建设工作的,从中国教师教育问题出发、找寻中国教师教育系统改革方案、夯实中国教师教育理论基质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内容体系建设的一般思路。所谓“中国特有的教师教育问题”,一定是中国教师教育实践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本土问题,一定是困扰中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一定是中国性与普遍性兼具的教师教育理论问题。诚如学者所言,“‘中国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更非‘中国存在的问题’。它不是一个特殊问题,而是一个借由中国文明这个特殊载体呈现出来的普遍性问题”,“是以特殊的面貌呈现出来的普遍问题”[9]。从这一意义上看,中国教师教育问题的另外一种表达是“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境遇中凸显出来的普遍教师教育问题”,每一个中国教师教育具体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具有发展世界教师教育理论、扩充教师教育普遍知识的意义与功能。因此,聚焦中国特有的教师教育问题开展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是提升教师教育理论建设自主性与深刻性的最佳切入点。

当然,每一个教师教育实践问题发生都有其特殊的实践背景,都是多种力量、因素、事物共同介入影响的结果,坚持用本国文化、思维、立场来透视每一个教师教育问题,同时参考国外解决类似问题的理论视角、分析框架、解释方式,是推动中国教师教育问题有效解决的理论考虑。中国教师教育理论是在应对一个个教师教育问题中走向成长成熟的,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是用系统性、整体性眼光来统观中国教师教育现实问题的产物。因此,突破碎片性教师教育理论的缺陷,创建体系性的中国教师教育问题解释框架、认知角度才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行动方略。

就当前而言,聚焦中国特有的教师教育问题开展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要求我们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增强自身理论对教师教育问题的解释力,对具体的教师教育问题的解释具有可信性、科学性、前瞻性,甚至具备超越前人、超越世人的特有品质。二是增强自身理论对教师教育问题解决的贡献力,即便是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的贡献也是其自主性获致的基本条件。三是增强自身理论对教师教育问题生发根源的探察力、洞察力,尽可能深入到文化文明、理论原核的层次,这是中国教师教育理论走向自主的应有考量。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教师教育问题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物,而是用中国的教师教育“理论之眼”来审视中国教师教育客观现实的产物,没有一定理论高度与眼光的教师教育理论是看不出中国教师教育问题的。所以,发现中国教师教育实践问题与提高中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水平之间是共生共长关系。面向未来,只有生产出更高端、更先进的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才可能“看”出制约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关键问题,才可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省视的双轨同驱中推动中国教师教育理论建设与实践变革的同步自主性。这正是当代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之道。

(三)完善中国教师教育话语体系

教师教育学科是教师教育理论生产的阵地,教师教育问题是教师教育理论探究的内容,而教师教育话语则是教师教育理论呈现的形态。所谓“话语”,就是“主体通过系统的语言符号并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来表达和建构的结构完整、内容完备的言语体系”[11],其构成要素是概念、命题、原理与思想,话语形成其实是一个思想表达、理论建构、规范形成的过程。单一、片断、零碎的思想理论不具有话语的体系性特征,陈旧、无根、肤浅的话语同样不具有系统性威力,只有那些结构性、延伸性、生产性、立体性的话语形态才具有变革实践、改变社会的强大能量。从这一角度看,构建完善的教师教育话语体系,掌握中国教师教育的话语主导权,占领中国教师教育的话语先机,是中国教师教育理论表达走向自立自主的行动路向,是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现实切入点。

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性地位是建设中国自主教师教育话语体系的根本遵循。中国教师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理、核心精神转变成为中国教师教育的话语表达,并以其来统领中国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的全局,助力中国自主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成熟。进入新时代,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重要论断,系统发展新时代中国教师教育话语表达,借此构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教育话语体系,是中国教师教育理论走向真正自主的迫切要求,是推动中国教师教育理论自主发展、日臻成熟的现实道路。

另一方面,中国自主教师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必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性,坚持“向内发掘”的基本话语建设立场。中国教师教育理论表达需要用本土原创的教育概念、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来表达普适性教师教育知识,来构建自身解释教师教育问题的话语系统,这就需要扎根于中国教师教育文化中,如“师范”“师表”“师道”“师魂”“大先生”等基础性教师教育概念,“身教重于言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等教师教育命题,孔子主张的教师修身观、韩愈主张的中国师道观、荀子主张的尊师兴国观等教师教育思想。

教师教育研究必须深耕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宝库,挖掘中国本土教师教育思想表达,研究中国传统教师教育话语方式,自觉利用本土、本己、本身的教师教育概念命题表达教师教育感悟、体验与认知,表达当代中国教师教育界的新认识、新观点、新思想,并借此重构中国教师教育理论表达系统,使之具备中国文化的底蕴、中国文明的特质、中国精神的原核。完整的中国教师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数代教师教育者前赴后继。我们相信:中国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库存是浩瀚博大的,它足以承载当代多样化教师教育理论表达的需要,足以满足中国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语料需求。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