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无土栽培方法和病虫害防治

2024-05-10 04:09芳,肖芳,肖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整枝营养液病斑

资 芳,肖 芳,肖 文

(1.耒阳市水东江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耒阳 421800;2.耒阳市三架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耒阳 421800;3.耒阳市坛下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耒阳 421844)

辣椒无土栽培无需耕地和使用土壤,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产,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污染和破坏,使得辣椒生长更加健康和安全;更好地控制水、养分、温度和光照等因素,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节约用水,尤其在缺水地区种植辣椒可以更加节省水资源。它是现今世界农业生产中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也是农业生产向“工业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技术。经大量研究总结,无土栽培主要被用于蔬菜作物,在蔬菜作物中以瓜果类较适应,其中番茄、黄瓜、哈密瓜、甜瓜、苦瓜、丝瓜、辣椒、生菜等种植比较多。无土栽培还常用于花卉植物、果树育苗、水果草莓培育以及牧草种植[1]。

辣椒无土栽培是指在不使用传统土壤的情况下,通过水培、气培、液体培养基等方式,以人工调制的营养液代替土壤,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肥料管理和环境控制技术,实现辣椒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且可随时调节。自20世纪40 年代美国科学家格里克首次将无土栽培用于商业化生产以来,这一技术发展迅速。无土栽培根据栽培介质的不同分为水培、雾(气)培和基质栽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式会出现缺氧现象,严重时造成根系死亡。常采用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式,即一层很薄的营养液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氧气。

1 育苗

1.1 种子处理

浸种方法。准备50~55 ℃温水,水量为种子体积的5 倍。将种子投入温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烫伤种胚,待水温下降至30 ℃左右时停止搅拌,种子在水中再浸泡8~10 h,使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捞出,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外面再包上浸湿的麻袋片或毛巾,置盆体内进行催芽。这种浸种法对辣椒的疮痂病、菌核病有杀菌作用。也可以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6 h,再放入1%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 min,用福尔马林(40%甲醛)150 倍液浸泡15 min,然后捞出种子,用清水洗净,再用湿布包好催芽。这种方法可以防止辣椒炭疽病和疮痂病。

1.2 基质准备

1.2.1 基质选择

无土栽培的基质要选用透气、透水、保肥性良好的基质。常用的有草炭、蛭石、珍珠岩按一定比例配置的混合基质,育苗时蛭石∶珍珠岩∶草炭配为1∶1∶4,栽培时为3∶2∶5,如果选用普通的泥炭替代草炭,要适当提高蛭石和珍珠岩的比例[2]。

1.2.2 基质处理

新基质在使用前用广谱性杀菌剂多菌灵,或百菌清600~800 倍液进行均匀喷雾,搅拌均匀放置半天后即可使用;用过的旧基质最好用福尔马林溶液处理:即甲醛用水稀释80~100 倍后对基质进行均匀喷雾,拌透后将其放置在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并用塑料膜严密覆盖,闷5~7 d 后,揭开塑料膜,铺开晾晒3 d 左右即可使用,通风晾晒时翻动2~3 次,便于基质中甲醛充分挥发,以免残留的甲醛对植物造成伤害[3]。

1.3 播种

待辣椒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播种后覆土厚1 cm左右,为了更好地保持基质的湿度,使出苗整齐,播种后在离基质3~5 cm 处覆盖一层地膜,保持基质温度在18~25 ℃,其间注意观察,发现有50%种子拱土后揭开地膜,此时视基质的干湿状况,可以往基质表面喷水雾。辣椒种子发芽不需要太多光照,播种后要适当遮阴[4]。

2 辣椒栽培管理

2.1 苗期栽培管理

当幼苗长到3-4 片真叶以后,需要浇灌营养液。营养液可用尿素5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钙1 g、硫酸镁0.5 g、硫酸锌0.001 g、硫酸铁0.003 g、硫酸铜0.001 g、硫酸锰0.03 g、硼酸粉0.002 g 加水10 L,充分溶解后即成营养液。清水和营养液间隔浇灌。草炭和蛭石的保水性能比土差,因此,和常规育苗相比,无土育苗的浇水次数要多,否则会影响幼苗生长。

2.2 温湿度管理

辣椒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30 ℃。白天温度保持在30 ℃左右,夜温18~20 ℃为宜。当幼苗基本出齐后,为避免幼苗徒长,要加强通风,逐渐降低温度,白天降到25~27 ℃,夜温降到17~18 ℃。如日温低于15 ℃,夜温低于5 ℃时,在短期内辣椒幼苗会停止生长,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死苗现象,因此,应采取加盖草帘等保温或加温措施。辣椒在整个生长期间湿度最好保持在50%~70%。

2.3 定植

春季栽培应选择冷尾暖头的天气,抢晴天移栽,并保证定植后要有3~5 个晴天,这样定植后缓苗快,缓苗好。最低温低于10 ℃时,易发生僵苗冷害,缓苗会慢。叶龄达9~10 叶以上的可以适时及早定植,可使辣椒植株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充分生长发育而有足够大的营养体,为开花坐果打下基础。如果定植过晚,在高温到来之前植株还未封垄,裸露的土壤经太阳直射,影响根系生长,导致根系吸收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致使生理失调,诱发病毒病,严重影响产量。定植前2~3 d 要进行低温炼苗,定植用袋栽或用盆栽,选择盆栽可以减少根部病害的发生及传播,选择50 cm 口径的塑料盆或泡沫盆皆可,定植后5~7 d 内注意肥水管理,可以适当减少营养液的浇施次数,缓苗后即可进行正常管理,每天营养液的循环次数保证在3 次左右。营养液的配制:硝酸铵0.2 g、过磷酸钙0.6 g、硝酸钾0.55 g、硫酸镁0.54 g、硫酸钙0.08 g、硫酸亚铁0.003 g、硫酸锰0.002 g、硼酸0.003 g、硫酸锌0.002 g、钼酸铵0.002 g 加水2 kg溶解。

2.4 整枝、打杈

辣椒开花坐果前要做好整枝、打杈、绑固植株等工作。在辣椒管理上,很少有人采取整枝抹杈的管理措施。辣椒的中后期,枝叶纵横,通风透光不良,极易引起灰霉病、炭疽病、软腐病、疫病等病害,造成大幅度减产减收,而且商品果率不高。因而,应引起高度重视,辣椒种植必须整枝、打杈。适合辣椒的整枝方法比较少,常见的主要有三干整枝、四干整枝、不规则整枝等几种。辣椒整枝打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门椒下的侧枝应及早全部抹掉。二是时间要适宜,为减少发病,要选晴暖天上午整枝,不要在阴天以及傍晚整枝,以免抹杈后伤口不能及时愈合,感染病菌,引起发病。三是时机要适宜,抹杈不要太早,利用侧枝诱使根系扩展,扩大根群。待侧枝长到10~15 cm时开始抹杈。四是位置要适宜,要从侧枝基部1 cm左右处将侧枝剪掉,留下部分短茬保护枝干。不要紧贴枝干将侧枝抹掉,避免伤口染病后,直接感染枝干。五是用具要适宜,要用剪刀或快刀将侧枝从枝干上剪掉或割掉,不要硬折硬劈,避免伤口过大或拉伤茎秆表皮。六是不要伤害茎叶,抹杈时的动作要轻,不要拉断枝条,也不要碰断枝条,或损伤叶片。七是及时抹杈,不要漏抹,一般每3 d 左右抹杈1 次。八是要与防病结合进行,抹杈后最好叶面喷洒农药1 次,如用嗯霜灵或代森锰锌500 倍液,以保护伤口,使其免受病菌侵染。

3 主要病虫害防治

3.1 辣椒病害防治

3.1.1 辣椒疮痂病

又名细菌性斑点病,叶片染病表现出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隆起,连在一起,病斑周围大片呈黄褐色晕圈。有的在叶片边缘呈黄褐色,或暗褐色的连片病斑。茎蔓上初生水浸状不规则的条斑,暗绿色,后木栓化稍隆起,或纵裂呈溃疡状疮痂斑。

防治方法:播种前先把种子在清水中预浸10~12 h,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5 min,捞出后播种。也可以先在55 ℃温水中浸种15 min,再进行一般性浸种,然后催芽播种。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植霉素4000~5000 倍液、77% 可杀得可溶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1∶200 倍波尔多液,每隔7 d 1 次,共喷2~3 次。

3.1.2 叶枯病

辣椒叶枯病表现为叶片脱落严重,植株矮小,是辣椒的一种重要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初期叶片正背两面出现散生的褐色小斑点,扩大后中央灰白,边缘暗色,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0 mm,病斑外围有浅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灰白,坏死处常脱落穿孔,病叶易脱落,严重时整株叶片脱落成秃枝。

防治方法:该病易在苗期发生,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可用温水烫种。发病初期,可选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300 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0~15 d 1 次,连喷2~3次。病害严重时,可选用68.75%噁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 倍液,或44%精甲霜·百菌清悬浮剂500~650 倍液,视病情每隔7~10 d 喷1 次。

3.1.3 炭疽病

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黏稠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雾。

3.1.4 黑斑病

又叫黑霉病,该病的发生与日灼病有关,多发生在日灼处。发病重时,一个果实上生有几个病斑,或病斑连片形成更大的病斑,其上密生黑色霉层。发病盛期为6—8 月。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0000 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d 1 次,连喷2~3 次。

3.1.5 白粉病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从6 月开始发生,一直可延续到10 月下旬。叶面出现白霉已是病害晚期,病害流行时极难防治,要及早使用内吸性杀菌剂预防。

防治方法:发病前期或初期只有下部少数叶片形成褪绿的黄色斑点,此时病原菌菌丝还处于叶片组织内部的萌发阶段。可及时喷洒1000 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液,每隔8~10 d 1 次,连喷2~3 次,将病害有效控制在发病初期。发病初期或发病中期可使用触杀性和内吸性的杀菌剂,如可用20%三唑酮乳油2000 倍液,或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200 倍液。严重时成株期用25%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以上各类药剂可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每隔7~10 d 1 次,连喷2~3 次。

3.2 辣椒虫害防治

3.2.1 美洲斑潜蝇

辣椒苗期开春后注意防治美洲斑潜蝇。该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在辣椒等蔬菜的叶片内取食叶肉,使叶片布满蛇形蛀道,受害后叶片光合作用差,逐渐萎蔫,严重时可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在早春大棚育苗时,每隔2 m 吊黄板(规格20 cm × 20 cm)1 块,黄板位置稍高于叶片顶端,可粘杀翅蚜、美洲斑潜蝇、菜粉蝶、飞虱、黄曲条跳甲等害虫。药剂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00 倍液,或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3.2.2 棉铃虫

辣椒棉铃虫成虫体长14~18 mm,翅展30~38 mm,灰褐色。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初夏气温稳定在20 ℃,5 cm 地温稳定在23 ℃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

生物防治:成虫产卵高峰后3~4 d,喷洒Bt 乳剂、HD-1 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使幼虫感病而死亡,连喷2 次,防效最佳。物理防治:用黑光灯、杨柳枝诱杀成虫。化学防治:当百株卵量达20~30 粒时即应开始用药,若植株幼虫超过5 头,应继续用药。一般在辣椒果实开始膨大时用药,每周1 次,连防3~4 次。可用2.5%功夫乳油5000 倍液,或20%多灭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 倍液防治。

3.2.3 烟青虫

烟青虫成虫体长15~18 mm,翅长24~33 mm,体色较黄,腹部黄褐色,腹面一般无黑色鳞片。辣椒烟青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也食嫩茎、叶和芽。如不防治,蛀果率可达30%,高的甚至可达80%。

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及时喷药防治。6 月上、中旬防治第1 代幼虫,7 月中旬至8 月下旬防治第2~3 代幼虫:9—10 月根据虫情发展和危害情况防治第4~5 代幼虫,可用灭杀毙6000 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 倍液,或2.5%天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3000 倍液,或2.5%敌杀死4000~6000 倍液喷雾。喷药应在幼虫3 龄前进行,否则防效降低。

3.2.4 茶黄螨

以成螨和幼螨群集在作物幼嫩部位危害,嫩叶受害后变小,叶片增厚、僵直,叶片边缘向背面卷曲。嫩茎表面变褐色,严重的扭曲畸形,顶部干枯,受害花蕾不能开花或成畸形花。果实受害主要表现在幼果果皮呈灰白色或黄褐色,果面粗糙,失去光泽;危害严重的果皮龟裂,种子外露,呈开花馒头状,味苦而涩。

防治方法:可用1.8%阿维菌素3000 倍液,或15%哒螨朗3000 倍液,或73%克螨特2000 倍液,或20%三唑锡2500 倍液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整枝营养液病斑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番茄整枝有技巧
试析薄皮甜瓜整枝技术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