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免套袋栽培配套措施

2024-05-10 15:32沈前伟
果农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配套措施苹果

沈前伟

摘 要:从苹果生产的大趋势看,免套袋是必然的。经多年试验,综合采用种植易着色、色相好的品种,在易着色的地方种植,适当稀植,合理施肥,推行阳光栽培模式,加强食心虫、果锈防治,喷施药膜保护,适当延迟采收,可提高免套袋苹果的销售价格,缩小套袋与免套袋苹果的种植效益差距,推动免套袋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苹果;免套袋;配套措施

套袋是苹果栽培中很纠结的措施之一,一方面套袋对提高苹果品质、食用安全性和生产效益是非常有益的,另一方面套袋栽培投资大,费工,随着果农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面临无法实施的困境,因而免套袋栽培在苹果生产中呼声很高;但年复一年,套袋仍在大量进行,不套袋苹果无论品质、食用安全性及生产效益与套袋苹果相差悬殊,免套袋难度较大,主要是套袋栽培有“钱”可图,从生产大趋势看,免套袋是必然的。为了探讨苹果免套袋栽培技术,经试验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可提高免套袋苹果的销售价格,缩小套袋与免套袋苹果的种植效益差距,推动免套袋措施的实施。

1 种植易着色、色相好的品种

苹果套袋主要以改善外观品质为主,通过改善苹果的果实外观,提高种植效益,不同的品种着色不同,色相相差较大,导致销售价格和生产效益存在巨大差距。我国苹果的主栽品种为富士,富士苹果自20世纪从日本引入国内,很长时间没有推广开,主要是着色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直到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长富2号、长富6号、秋富等易着色品种之后,富士苹果才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在苹果生产中占據主导地位,这与富士苹果品种更新换代有着直接的关系。富士品种性状不稳定,易发生变异,人们利用这一特性,积极选育品质更优的品种,以促进生产效益最大化。自富士引入国内后,在我国发生了4次品种更新换代,每次品种更新换代,都促进了我国苹果种植发生质的飞跃。20世纪80年代着色富士的引进,促进了富士在我国的大面积种植。90年代我国富士选优工作进入快车道,各果树科研机构选育出了大批着色好、果个大、果形高桩的优良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富士苹果种质资源,像河北选育的昌红富士、陕西选育的礼泉短富、甘肃选育的天富1号、山东选育的烟富1~6号等等,都很好地解决了富士的着色问题,增加了着色面积,色相由条变片,由窄条变宽条,特别是烟富6号和烟富3号,性状表现突出,很快成为我国富士生产的主导品种。2000年之后,以烟富3号、烟富6号为母本,从中选育出了众多着色更艳丽、表光更好的烟富8号、烟富10号、响富、众成富士等品种。随着新选育富士在生产中的普及应用,为免套袋措施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着色容易、色相好的品种在种植过程中,不套袋栽培与套袋栽培的果实销售价格之间的差距缩小,有利于免套袋栽培的实施。这在甘肃是有先例的,甘肃天水主栽品种为元帅系品种,通过种植三代首红、四代瓦里短枝、俄矮红等品种,生产中不套袋栽培,销售价格是可以的,因此天水成为国内苹果免套袋栽培的主要生产区之一。在富士苹果生产中,应借鉴天水元帅系苹果的种植经验,加快品种更新,为免套袋栽培创造条件。

2 在易着色的地方种植苹果

根据观察,海拔对苹果着色影响较大,同一苹果品种,种植在不同海拔的地区,着色是有区别的。一般种植在低海拔地区,着色较差,而随着种植区海拔的升高,果实着色情况会明显好转。如烟富3号种植在通渭川区(海拔1750米以下),树冠内膛及基部所结果实很难全红,但如果种植在1800米左右的山地,树冠内膛和基部果可全红,在1650~1800米范围,随着种植区海拔的升高,果实着色情况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山顶种植的比山腰种植的全红果比例大,山腰种植的比山脚种植的全红果比例大,因而免套袋苹果栽培应选在山地通风透光条件好、紫外线充足的地方,所产的免套袋苹果着色好,销售价格高。

3 适当稀植

在种植实践中发现,苹果的着色与苹果园的通风透光息息相关。通风透光条件好时,所产的苹果着色面积大,亮度好;通风透光不良时,所产的苹果多暗淡无光:因而免套袋种植的苹果栽植密度不宜过大。通渭县多年种植经验表明,川区肥水条件好的地区种植乔化品种,每亩栽33株;山区种植乔化品种,每亩栽45株;川区种植短枝型品种,每亩栽45株;山区种植短枝型品种,每亩栽植56株;川区种植矮化品种,每亩栽植66株;山区种植矮化品种,每亩种植83株较。这样的密度既有利于产量提高,又有利于果实着色,在免套袋栽培中可参考。

4 合理施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增加果实亮度和表光

苹果的品质包括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两方面。外观品质以好看为目的,主要刺激人的购买欲,提高果实的商品性;而内在品质侧重于好吃,好看是手段,好吃是目的,好看是一时的,好吃是长久的,国内云南的丑苹果、新疆的冰糖心苹果均不套袋,但在国内市场上与烟台、洛川、静宁等著名优生区所产的套袋苹果分庭抗礼,切分苹果市场这块蛋糕,靠的是内在品质,因而在免套袋苹果种植时,应以提高内在品质为中心,多生产好吃的苹果,一俊遮百丑,靠好吃提高销售价格,避免免套袋后苹果销售价格下滑、生产效益下降的趋向,稳定行市,推动免套袋措施的实施。

苹果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含糖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等。根据多年生产观察,对内在品质影响较大的为有机质和钾肥,一般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土壤透气性好,根系生长健壮,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根群,提高树体对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树体抗旱性强,所产的苹果个大,高桩,含糖量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着色鲜艳,表光好,有亮度。钾与果实中糖的合成有直接关系,钾肥供给充足,合成的糖多,果实味甜,同时果皮中的花苷素含量与果实中糖含量呈正相关,果实中含糖量高,则果实中花苷素多,花苷素多则果实着色好,表光好,亮度好,因而在免套袋栽培时,应注意增加有机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促进果实含糖量提高,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的占比,提高果实的内在品质,增加果实亮度,改善果实表光,以缩小外观上免套袋苹果与套袋苹果的差别和销售价格的差距,推动免套袋栽培顺利实施(图1)。

5 实施阳光栽培模式,增加树体通透性

产量、质量、效益一直是苹果生产中人们研究的主题,树形和树体的通透性对产量、质量和效益影响较大。在苹果生产中,通过采用一定措施培养有利于树体多结果、结好果的树体结构,促进苹果生产效益最大化。采用的树形一直在探索中,其中光合利用率高的树形为阳光树形,目前生产中阳光树形以纺锤形(图2)、开心形为主。纺锤形主要用于幼树期和初结果期果园,树体窄扁,光能利用率高,到大量结果期后,树形逐步向开心形过渡,通过逐渐减少中央领导干上的枝量优化光照条件。在树体管理中,应坚持稀留枝的原则,保证在生长季枝枝向阳、果果风光,以利于生产全红果。

6 加强食心虫、果锈病的防治,提高苹果商品性

苹果实施套袋栽培,將苹果与外界隔绝,对果实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避免果实被病虫危害。特别是套袋栽培配套地面覆盖地膜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多年来苹果生产中令人头痛的食心虫危害,将食心虫由苹果生产中的主要虫害降为次要虫害。在免套袋栽培时,果实裸露在外,为食心虫产卵提供了便利,食心虫的危害加重,又会成为生产中的主要防治对象,在生产中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治,以控制危害。

果锈是苹果生产中的常发病害之一。在套袋栽培时,果实有果袋保护,外界刺激轻,果锈发生轻;在免套袋情况下,果面失去保护,在外界冻害、药物等刺激作用下,果锈会严重发生(图3)。

因而在免套袋栽培中,应加强食心虫、果锈的防治,以减轻危害。多年生产经验表明,在6月初桃小食心虫产卵期,适时用药进行杀灭是控制食心虫危害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越冬虫体出土期,在树盘地面喷施48%毒死蜱1500倍液或撒施毒死蜱颗粒剂,杀灭出土虫体。在树上发现虫卵时,及时喷施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或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杀灭,可有效地控制危害。果锈防治重点在幼果期少用含重金属、乳油等刺激性药剂,多用悬浮剂、水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病虫。喷用药膜保护,减少果面刺激,降低果锈发生率。

7 喷施药膜保护

免套袋栽培苹果果实长期裸露在外,果实受外界刺激果皮变厚、变粗糙,与套袋苹果果皮薄、果面细腻形成较大反差,是免套袋苹果市场难卖、销售价格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为了改善免套袋果实的外观,人们不断地探索套袋的替代品,以强化果面的保护,生产出理想外观的果实。目前生产中大量用的是药膜,主要有高脂膜、皮尔瑞俄钙膜、生物免疫膜等,喷施后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理想,生产中一般在果实绿杏大小时开始用药,每20天左右喷1遍,果实生育期喷4~5遍,生产成本高,使用效果不明显,仍有待完善。

8 适当延迟采收

采摘时期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适当延迟采摘,有利于促进果实中物质积累与转化,增加含糖量,降低可滴定酸的占比,提高果实成熟度和脆度,促进着色,因而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延迟采摘有利于改善免套袋苹果品质,提高免套袋苹果销售价格,进而增加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配套措施苹果
第一个大苹果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获苹果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风险与防范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浅论如何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成效
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意义及配套措施
高校薪酬分配体系与岗位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