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讨

2024-05-10 09:14陈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课标跨学科深度

陈娟

摘 要:语文是一门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其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跨学科教学理念逐渐被提出,并成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并提升其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标》 跨学科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5.039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跨学科主题活动,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体现出课程的综合化特性,重视增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从而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这一变化,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身为初中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新《课标》要求出发,积极探索语文学科跨学科教学的实现路径,以加快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获得综合、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初中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成为教育界亟待探索的问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从生活方面来说,生活即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所以学习语文绝对不只是学习语文课程,而应该基于生活,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为生活所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分类已经越来越细化,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本质上都需要跨学科。所以,学生必须要用跨学科学习的思想学习语文。

从学科特点来说,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的特点,而不仅仅具有文学性。例如,一个有一定学历的成年人经常连一个计划、通知都拟不好,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展开调查,如何写调查报告、计划方案,这说明当下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缺陷。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单一,文学性的文章偏多,思辨性、科技性的偏少,太缺少跨学科的思想。

从教学评价来说,现今的语文考题中已经开始大量出现跨学科的题目,出现了更多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文章,如说明文中非连续性文本里出现的图表,用到的就是数学学科的知识,语文和政治、美术、地理、音乐等学科相结合的题目层出不穷。在解答一些其他学科的考题时,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读题审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往往因为阅读能力较低,而读不懂做不出题目。

从教学理念来说,“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学科融合理念,是一种以学科联合为特征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学习活动。我们要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立足语文课标,践行大语文观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理念。学科之间有界也无界,只有不断融合,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以提升!

从这些层面来讲,开展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要點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应增加对以下几点的重视:

第一,跨学科教学应植根于语文学科。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及应用领域,重视开展跨学科教学,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们在开展跨学教学时,应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为指向及最终目标,以语文学科为出发点及落脚点,合理地进行跨学科知识拓展,辩证地看待及把握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关联,保证教学活动能够为语文教学所服务。

第二,跨学科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并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等模式。而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打破传统学科间分隔的状态,有利于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关联,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所以,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组织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时,应坚持自主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创新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自主参与、学习实践中获得更深的体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原则

主题源自现实生活:立足现实生活形成的议题、话题、问题有真实的社会情境,有开放的讨论空间与解决思路,可以一个学科为核心,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也可以统整不同学科,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探究路径。

过程遵循实践逻辑: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思想方法,教师就要提醒或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学生“知难而进”,既学会了做事方法,优化了原有认知,又完善了知识结构,重构了知识的联结方式。遵循实践逻辑的语文跨学科学习,还原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成果聚焦多元读写: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成果,其外显形式为多元读写。读写活动要贯穿全过程,充分发挥写作的多种功能。

“跨出去”还要“跨回来”:“跨学科学习”要有明确的学科立场,其他学科的活动最终都指向语文学习的目标。这样才是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否则,就是缺乏内在关联的多学科大杂烩。

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1.培养跨学科思维,促进初中学生跨学科深度学习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跨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跨越不同学科的边界,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语文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探究和项目实践,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深度学习是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进行表面的记忆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在这篇文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济南冬天的特点,包括气候、景观和文化。学生可以通过文本和图片,了解到济南冬天的寒冷等特点。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地理知识,探究济南冬天的气候形成原因和优势旅游资源。学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研究冰灯的制作原理和科学原理。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思维锻炼,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更深入地理解济南的冬天。

通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进行跨学科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学到文学知识,还能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同时,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跨学科深度学习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2.创新评价方式,推动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

在新《课标》背景下,评价方式的创新对于推动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对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测验,而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评价。因此,创新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对学生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的评价。

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可以了解到紫藤萝的特点、分布和文化意义。学生不仅可以从语文课程中学到文学知识,还可以将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与之结合,深入研究紫藤萝的生长环境、生态特征和传统文化意义。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地理知识,了解紫藤萝植物的分布特点和生长环境。学生可以运用生物知识,研究紫藤萝的生长和繁殖过程。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思维锻炼,学生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更深入地理解紫藤萝瀑布的文化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美丽景色,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学生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紫藤萝瀑布的壮丽景色和独特文化,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紫藤萝瀑布,提高他们的深度学习能力。

教师以《紫藤萝瀑布》为例进行跨学科深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语文课程中学到文学知识,还能够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同时,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种跨学科学习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建立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初中语文跨学科深度学习效果

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建立合作学习模式是提升初中语文深度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语文学习往往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体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从而更好地实现跨学科深度学习的目标。

以《木兰诗》为例,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初中语文的深度学习效果。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指派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不同的方面,如文学背景、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每个小组成员都将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深入了解和分析诗歌的各个方面。然后,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小组报告,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展示自己的深度理解。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实现跨学科深度学习的目标。

通过以《木兰诗》为例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跨学科思维和深度学习的实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涵。通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等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探究问题,并形成全面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深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明确教学育人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明确跨学科学习教学和育人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工作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避免教学与学习的盲目性。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新时代教学背景对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动力来源。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深度探究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实践,使学生能够充分集中学习注意力于语文课堂,进而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

比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们可以从节气“小雪”自然引入,以学校开展“知物候变幻·寻漫天琼花”活动设置学习情境,以请学生设计赏雪路线攻略为活动任务。教师围绕主题设置“知物候变幻”“明变幻之因”“寻漫天琼花”三个活动,带领学生研读文本,一步步设计赏雪路线攻略的技巧。在学习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时,地理教师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教学。通过对语文与地理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逻辑顺序。整堂课围绕情境任务展开学习实践活动,学生思维活跃,创意多多,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再如,在教学《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以招募长征解说员为情境任务,围绕“明长征原因”“绘长征路线”“述重大事件”“说所遇困难”四个环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理解长征的困难时,播放地理教师录制的专题视频:《从地理学的角度看长征为什么这么难》。地理教师的解说,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他们身上卓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语文与地理、美术的多学科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真正走近了长征,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跨学科深度学习提供支架

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强大的教学功能可以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深度学习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关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并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寻找学科间的连接点,从立体、客观、多层面的角度出发,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思维。

例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雪后西湖美景的图片并播放本课的朗读音频,学生进行跟读,以纠正字音。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将本课教学内容与美术学科进行紧密结合,利用课件展现江南水墨山水和江南雪后的照片,使学生对比南北方雪景的不同,结合文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绘制一幅自己家乡的雪景图。如此一來,学生既可以形成热爱生活与仔细观察生活的良好品质,也可以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强烈的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跨学科深度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在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深入理解跨学科深度学习的价值,并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让跨学科深度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彦玲《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年第8期。

[2] 录毛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思考》,《作文》2023年第12期。

[3] 漆丁花《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探析》,《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年第3期。

[4] 王刚《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思考》,《安徽教育科研》2023年第17期。

[5] 陈卫新《初中语文跨学科知识教学策略探讨》,《生活教育》201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课标跨学科深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