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讲给你听

2024-05-10 09:27张雨荷
故事作文·高年级 2024年4期
关键词:柔风气象学农学院

张雨荷

风的故事,藏在缕缕柔风里,柔风吹拂,万物复苏;雨的故事,藏在滴滴细雨里,细雨滴落,润泽万物;雷的故事,藏在阵阵轰隆声里,惊雷四起,响彻天际……当然还有云、雪、霜、虹、闪电的故事,有关它们的故事,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教育家竺可桢都会一一讲给你听。

1890年3月,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粮商之家。他自幼勤奋好学,于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学习成绩稳居全班第一。因学习成绩优秀,1910年,竺可桢公费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在美期间,竺可桢深深感受到中国和美国在农业上的差距,并敏锐地察觉到,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变幻莫测的天气。因此,结束在农学院的学习后,竺可桢选择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气象学,并于1918年学成回国。

回国后,竺可桢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程。教学期间,他不仅自编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讲义,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仔细观察天气变化。

不管在哪里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知识,竺可桢都始终坚持认真研究,坚持撰写与气候变迁等有关的著作,并积极投身气象学、地理学研讨,更是与翁文灏、张其昀一起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

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带领全校1000多名师生走上“西迁”之路。他们初迁至浙江於潜、建德,继迁至江西吉安、泰和。在泰和,浙江大学土木系的师生设计了一条大堤,帮助当地解决了水患问题。而后他们三迁至广西宜山,四迁至贵州遵义湄潭。他们在遵义帮助烟民免费戒烟,并根据湄潭的气候和土壤情况,教授当地老百姓种茶和炒茶技術,提高茶叶产量。这便是“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办学思想的实际运用,而浙江大学校训“求是”也诞生在西迁之路上。

竺可桢在任职浙江大学校长的13年里,反复强调“求是”的精神内涵“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理”。在“求是”精神的引领下,竺可桢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收集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并用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从科学角度,将气候“故事”讲给世人听。

猜你喜欢
柔风气象学农学院
醉 春
TCL 打造 AI×IoT 生态下的空调新时尚 柔风智慧更懂你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春回大地
书画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北京农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
大气科学(气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