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到“明星村”的嬗变

2024-05-10 21:46宋立东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宋立东

摘要:發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如寺沟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聚焦产业振兴,创新体制机制,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旨在阐述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40多年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是由于市场经济“马太效应”,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达到共同富裕,重点难点在农村,短板弱项也在农村,因此国家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绕不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本文以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为例,对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进行思考和总结,以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寺沟村农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有7个社,463户,1 389人,曾是山丹县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紧抓村集体经济,深挖冷凉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抢抓各类政策机遇,广泛动员群众,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发展高原夏菜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零收入增长到2021年的30万元,实现了从昔日建档立卡贫困村到如今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转身,为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寺沟样板”。2021年,寺沟村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

2 寺沟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山丹县陈户镇一直以来秉持着集体经济“有路子”,乡村振兴“有法子”的发展理念,通过探索各村特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性运行机制,巩固提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不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大蛋糕”,让群众搭上致富快车,不断赋能乡村振兴。

2.1 强化支部领航,把好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盘”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从聚焦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寺沟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稳固发力建强建优村干部队伍,以李玉兴为代表的一批“双好双强”型致富能手进入村班子,开启了寺沟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蝶变之路。2016年,时任寺沟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赴外考察学习,依托北纬38°黄金纬度物阜优势,确定以高原夏菜为主导产业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牵头成立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上海攸幸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外地客商,同时扎实开展争当“焉支带富先锋”活动,7名村班子成员带头包种大棚,28名党员包抓生产,引领120户群众踊跃种植高原夏菜等经济作物,在2020年建成高原夏菜产业基地,全面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因子,走出了一条“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受益”的致富路。下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关接着一关闯。截至2023年底,寺沟村累计流转土地6.67km2,盘活村集体土地和撂荒土地约13hm2,新建钢架大棚221座、高标准育苗室74座,带动96户脱贫户户均增收2万元。因成绩突出,村书记被评为“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1]。

2.2 做好融合文章,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

面对农村空心化、土地碎片化、农业边缘化和干旱缺水等乡村振兴发展难题,2021年,陈户镇党委把融合党建作为突破口,打破条块、隶属限制,以寺沟村为主体,融合6个周边村党组织、3家合作社和7个部门单位,采取抱团发展的思路,打造陈户镇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成立非建制性功能型党委。共同体党委成立后,依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了需求、资源、工作“三张清单”和议诺、承诺、践诺、考诺“四诺问效”的动态管理用责考责机制,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互动、资源互融、成果互享。每年年初,共同体党委围绕产业发展提出“需求清单”,成员单位结合职能优势列出“资源清单”,通过精准匹配形成“工作清单”。根据调研,至2023年底,共同体党委共开列需求清单28项、资源清单35项,对接工作清单32项,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项目用地等问题25个,争取各类资金300多万元,引进畜牧、农艺等专业人才3名,各层级政策、资金、人才汇聚寺沟村推动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村的农户100多户,吸收周边的闲散劳动500多人实现务工,人均增收2万元,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增资、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2.3 用好改革法宝,点燃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为实现高原夏菜产业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2022年,寺沟村抢抓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机遇,率先注册成立山丹县寺沟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与馨源菇瀚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将高原夏菜产业基地及附属配套设施入股经营,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同上海攸幸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外地客商深度合作,整合土地、技术、资金等资源,高标准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升级蔬菜精选车间、恒温库、一体化冷库、泡沫箱生产线等等配套设施,形成了集育苗种植、蔬菜加工、储存保鲜、冷链物流为一体的高原夏菜全产业链,产品内销上海、南京等地,外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有效助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同时,寺沟村采取“统购农资、统种农田、统销蔬菜”方式,带动周边的岸头村、张庄村等种植高原夏菜,也使得这些村的耕地纯收益由原来的400元提升至3 500元以上。此外,寺沟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标准的推广普及,辐射带动山丹县清泉镇、位奇镇等乡镇建设高原夏菜产业园区,形成“以点串线带面、多级联动突破”的发展格局,“菜”产业成为山丹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富民产业之一。

2.4 聚焦产业振兴,赋能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源”

近年来,寺沟村在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聚焦产业振兴,创新体制机制,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育苗端,设立育苗党小组,在育苗关键技术环节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周边村民在育苗基地就近务工,持续增收,保障高原蔬菜育苗需求。在分拣加工端,吸纳寺沟村周边村社在产业基地务工的党员成立分拣加工党小组,从蔬菜农残检测、品质鉴定、挑选、整理、分级、包装环节着手,强化技术培训,改变外来务工人员产业基地务工市场占比大的现状,就近带动本土群众务工增收。在冷链物流端,积极探索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精细提升高原夏菜采后处理与冷链物流技术,对冷链物流链上长期从事产业活动的流动党员,纳入物流产业链党组织管理,成立物流协会党支部,为引领和带动高原夏菜安全保鲜贮运夯实组织基础。在销售端,依托上海人才工作联络站组建销售产业链党支部,加快“甘味”品牌认证,着力拓展市场份额,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高原夏菜产品直供港澳台,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打造河西“北菜南运、西菜东调”产地型集散中心[3]。

2.5 坚持让利于民,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大合力”

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农民返回村里加入合作社当起了工人,一批脱贫户不但得到了土地流转收益,还在流转的自家土地上务工,成为高原夏菜种植和采收工人,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让村党支部越干越有信心,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变粗放型直接分配方式,健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每年经营利润的45%用于村民分红,48%用于公司管理发展,7%用于完善村级公益事业,让村民享有稳定的村集体资产运营收益。目前,寺沟村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政权建设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5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蓄水池2座,改造特色风貌住宅16户,建成日处理量50t的污水处理站1座,升级党群服务中心1处,有效解决了一批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同时,依托“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村集体出资5万多元购买日常清洁、家用锅具等生活必需品,用于奖励兑换积分,引导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弘扬正能量、践行新风尚[4]。

3 寺沟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启示

寺沟村能够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华丽转身,能够实现从农村美到集体强再到村民富的质的飞跃,为区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3.1 强化党建引领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保证

火车快不快,全靠頭来带。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在寺沟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历程中,我们发现,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实施,都有村党支部的论证引导;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村党支部的坚强领航[5]。由此看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建强支部、配强班子,打造出坚强有力的带富创富的“一线堡垒”,特别是把那些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讲政治、有能力、敢担当、肯奉献、善攻坚的致富能人、产业大户,推选到村级班子队伍中、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不断强化党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引领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强农惠民政策用好用足,用出效益。

3.2 找准发展路子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条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发展渠道,需要灵活转变思路,找寻新的出路。寺沟村精准分析地域优势,找准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定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开辟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收益、合作社经营分红、农业岗位就业等多种增收渠道,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互促共进。寺沟村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在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找准发展的路子,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状况以及需求,抓住自身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准”字上下功夫、“实”字上做文章,进而打造出独属于自身的品牌形象,从而让集体经济发展进程得到显著加快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保障[6]。

3.3 整合各方资源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手段

众人拾柴火焰高。寺沟村组建党建共同体,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将分散的政策、项目、资源整合起来,动员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力等方式入股,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推动资源聚拢、产业聚集、财富聚变。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要做好资源整合这篇文章,紧紧扭住农村改革的“牛鼻子”,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不断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3.4 群众增收致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最终目标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为民造福是党的本质要求。寺沟村始终秉持为民造福的理念,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以“主人翁”身份参与产业发展,带领群众一起闯、一起干,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又分好“蛋糕”,让群众最大限度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所以,必须把群众参与、群众致富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健全“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机制,才能让农村经济活起来、群众兜里鼓起来,真正实现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7]。

4 结束语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又明确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发展路径,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8]。探索剖析山丹县陈户镇寺沟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案例,其目的就是使县域内其他乡镇、村组在思想上能够有所启迪、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借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多想招、出新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集体增收渠道,才能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带领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高鸣,魏佳朔.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历史方位和实现路径[J].中国软科学,2022(08):45-57.

[2]胡志平.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与机制[J].求索,2022(05):117-123.

[3]吕德文,雒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及其实现路径[J].中州学刊,2022(01):83-91.

[4]陈锡文.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22(05):4-9.

[5]翁贞林,鄢朝辉,谌洁.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现实基础、主要困境与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04):559-567.

[6]丁忠兵,苑鹏.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促进共同富裕的贡献研究[J].农村经济,2022(05):1-10.

[7]王琳.党建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核心要义、内生逻辑与实践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22(05):10-17.

[8]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1-02)[2023-01-02].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作者简介:宋立东(1980—),男,汉族,甘肃山丹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地方文化、县域经济。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