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2024-05-10 19:53杨军孙长江陈泉杉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1期
关键词:系列讲座教学模式创新第二课堂

杨军 孙长江 陈泉杉

【摘要】高校中的国家安全教育不仅关乎当代学生的成长,更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论文针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例如:种类单一、内容过时、吸引力缺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和主动性差等问题),研究并创建了“课堂精讲+系列讲座—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维度、多层次教学模式,并在该模式下结合当前国家形势,采纳综合性的国家安全观念,深入推进国情教育。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结合显性与隐性教育,确保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双向贯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课堂精讲+系列讲座|课程思政|第二课堂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项关键措施。2019年1月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由于国家安全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对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在对外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因此,探讨和研究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特点

1.课程教学具有强制性和长期性。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纳入了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属于必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试成绩记入学籍档案。由此,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有着与其他必修课不一样的性质,是国家法律强制要求在各高校各专业开展的一门具有国防教育性质的课程。

2.教学内容具有广博性。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复杂多样、推陈出新,涵盖了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课程。

3.学科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随着国家建设实践的发展,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且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二)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自2017年和2018年的相关政策出台以来,国家安全教育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然而,现阶段高校在实施国家安全教育时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可能会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造成不良影响。

1.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较弱。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大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和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可能导致他们无法准确评估不同种类的信息和现象,甚至可能成为国家安全的潜在风险。

2.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目前的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当今多变、时变的与安全环境相关的其他重要因素。这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也减少了他们应对多样化安全挑战的能力。

3.高校普遍缺乏有效的教育平台和氛围。尽管校园文化、媒体和社团都是潜在的教育渠道,但目前并未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推广国家安全教育,导致了教育效果的受限。

4.忽视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现有的教育方式往往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导致学生对这一主题有着片面和浅薄的理解。

如何将国家安全观教育高效地融入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教育者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总体来说,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深刻的反思和改革,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二、国际经验与借鉴

(一)西方国家安全教育模式的特点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国家安全教育常常是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体系。

1.美国在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课程,并通过各种平台,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课程和研讨会,来传播相关知识。这些课程不仅涵盖军事和政治方面,还深入到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个层面。

2.高校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项目经验,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西方国家的国家安全教育往往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记忆和理解。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被鼓励去质疑、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多个方面和潜在的挑战。

(二)可借鉴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1.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课程设置。类似于西方国家,高校可以考虑设置更全面和多层次的国家安全课程,涵盖从军事、政治到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多个方面。

2.实际操作和实习经验。高校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利用多元平台。除了传统的教室教学,还可以考虑使用社交媒体、在线课程和研讨会等多元平台,以扩大教育的影响范围。

5.灵活的评估机制。传统的试卷和问卷评估方式应逐渐被更加灵活和全面的评估方式所取代。例如项目评估、口头报告和实际操作等。

6.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国家安全是一个跨学科的主题,可以尝试将其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信息技术等)相结合,以实现更全面和深入的教育。

7.文化和社會敏感性的培养。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对其他文化和社会的理解也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值得借鉴。

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方法,高校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观念不仅着眼于传统的军事安全,还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呈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和全局性。它强调国家安全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体公民应有的共识和实践,从而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

随着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高校必须创新其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以确保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拥有坚定的国家安全意识。论文研究并创建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课堂精讲+系列讲座—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维度、多层次教学模式。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实现

1.课堂精讲+系列讲座

(1)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第一,结合国家形势和特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最新国际形势与国家特点,不仅深入分析党和国家的重点任务,还要跟踪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安全观念的重要性。例如,考虑到南海局势的持续紧张,课程中可以添加南海问题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并理解其背后的国家安全关切。

第二,综合性国家安全视角。通过多维度对国家安全观念进行升级和扩充,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对多种安全挑战。例如,针对近年来网络攻击的频繁,课程可以增加网络安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模块,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和预防此类事件。

第三,增加国情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国情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价值观、人文素养和文化水平等,使教育内容具体化、普及化和系统化。如通过介绍改革开放的历程,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背后的努力与挑战。

(2)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①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掌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通过对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了解其基本内涵和重要性,知道其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熟练掌握其维护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通过延伸、拓展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安全问题,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强化责任担当。

②教学内容体系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通识必修课程,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置课堂精讲16学时+系列讲座16学时(8讲座×2学时/讲座)。课堂精讲设在第一个学期完成,8个系列讲座分别设在大学四年中的8个学期完成。

第一,课堂精讲内容。总体国家安全观总论(2学时)、政治安全和国土安全(2学时)、军事安全(2学时)、经济安全(2学时)、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2学时)、科技安全和网络安全(2学时)、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及核安全(2学时)、海外利益安全和新型领域安全(主要包括: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和生物安全)(2学时)。

第二,系列讲座内容。结合最新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以及国情特点,在国家安全视角下,确定最新的讲座主体内容,突出案例教学内容。

2.课程思政

第一,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性。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使其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为学生提供清晰、系统的国家安全知识和理念。

第二,课程与思政双向贯通。结合校园特色和文化,设计专业课程,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双向贯通,形成显性和隐性教育的融合。通过显性的课堂讲授与隐性的实际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在每次授课或讲座中都要渗透德育内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基调。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意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强烈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第二课堂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加强这方面教育的关键。学校可以组织国家安全主题的辩论赛、模拟国际会议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手段,激发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专家讲座。在系列讲座中,聘请国内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国家安全领域著名专家来校进行专题授课,把当前最新的前沿理论、技术和研究成果带到学校。让学生感受名人名家的学术风范,使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另外,专家在精彩讲授之后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

第三,参观见学。除了课堂讲授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外,教学模式还要配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听、说、看、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课堂教学不能实现的效果。

第四,构建课外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开拓国家安全教育网络教育新平台,主要包括慕课(MOOC)课程平台、精品课堂教学平台、参考教材平台和基于微课的经典案例平台及教师与学生长期互动平台等。由此,教师能够借助新的手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武装学生。

四、结语

本文构建的教学模式从多个层面选择教学内容,从多个维度选择教学方法,以线下课堂与线上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教学体系的立体化。随着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为适应新的挑战,我国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適应不断变化的国家和国际环境。通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念的深度结合,确保我国大学生能够为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未来建设者和领导者具有坚定的国家安全意识,为我国的安全和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游晓丽.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策略探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10):30-31.

[2]瞿逸彤,廖理立.从培树安全意识角度研究高校保卫部门安全教育课程创新体系[J].中国军转民,2022(7):41-43.

[3]贺湖,刘成亮.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优化研究[J].大视野,2022(3):35-39.

[4]胡伟,郭婷婷.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3):104-106.

[5]王爱民,杜朝运.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7(2):115-117.

[6]徐婷.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和路径[J].德育研究,2018(9):46-47.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东省国防教育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有效性研究”(SL23GJ36)】

(作者简介:杨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孙长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教授;陈泉杉,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系列讲座教学模式创新第二课堂
强基计划数学备考系列讲座(22)
强基计划数学备考系列讲座(15)
强基计划数学备考系列讲座(14)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初探Flash动画制作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创新